宫颈鳞癌合并子宫腺癌1例

宫颈鳞癌合并子宫腺癌1例

一、宫颈鳞癌复合宫体腺癌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1](2021)在《盆腔深部热疗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

王艺锦[2](2020)在《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但目前尚无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ARTN)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发表。探究血清中蛋白ARTN的表达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为评价其作为宫颈癌诊断、治疗评价的新生物学指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南京鼓楼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清140例、宫颈分泌物72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体检健康人群血清97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ARTN的浓度,分析ART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评价血清ARTN诊断实验的价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分析ARTN与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意义。研究结果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清ARTN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p均<0.05);治疗后的宫颈癌患者血清ARTN表达水平较未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降低(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ARTN表达水平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血清ARTN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69.7%、特异度66.0%,AUC=0.707,p<0.05,取临界值为231.74pg/ml;血清ARTN与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鳞癌时,检测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89.7%,准确度为78.7%;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内ARTN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血清ARTN具有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并和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鳞癌时,诊断效能互补。宫颈分泌物ARTN作为宫颈病变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究。

郭玉萍[3](2020)在《中晚期宫颈癌淋巴细胞KLRG1、2B4的表达及SALL4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2)KLRG1、2B4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3)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SALL4特异性CD4、CD8+T细胞IFN-γ、IL-13、IL-2、MIP-1β、TNF-α的水平。方法:1)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证实的IIB~IVA期宫颈鳞癌患者393例,分析患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次治疗的68例IIB~IV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和宫颈癌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初治和治疗结束时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KLRG1、2B4的情况。分析外周静脉血和癌组织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KLRG1、2B4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分析KLRG1、2B4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3)经SALL4抗原肽刺激IIB~IVA期宫颈鳞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采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IL-13、IL-2、MIP-1β、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IIB~IVA期宫颈鳞癌患者T细胞亚群分析检测结果显示,CD8+T细胞、CD4+T/CD8+T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有关(P<0.05)。肿瘤FIGO分期越晚、肿瘤直径越大,CD8+T细胞越高,CD4+T/CD8+T比值越低;SCC-Ag水平越高,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越高。SCC-Ag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HPV感染有关。肿瘤FIGO分期越晚、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和HPV阳性的患者,SCC-Ag水平越高。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直径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FS有显着影响(P<0.001)。肿瘤FIGO分期(P<0.001)、肿瘤直径(P=0.004)和治疗方式(P<0.001)对患者的OS有显着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值、肿瘤FIGO分期、治疗方式和HPV感染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BMI值、肿瘤FIGO分期、治疗方式和SCC-Ag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CD4+T、CD8+T细胞、CD4+T/CD8+T对患者PFS、OS无显着影响。2)宫颈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CD8+T细胞KLRG1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56)。2B4在宫颈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显着高于健康对照者(P=0.0441)。KLRG1在宫颈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在癌组织中的表达(P<0.0001)。2B4在宫颈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高于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03)。KLRG1在CD4+T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显示:KLRG1在CD8+T细胞表达与年龄和HPV感染有关。68例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54岁,KLRG1在年龄≥54岁的宫颈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D8+T细胞的表达量为65.58%,要显着高于年龄<54岁的患者50.55%(P=0.001,95%CI:0.0698,0.2394)。HPV阴性的宫颈癌患者CD8+T细胞上的KLRG1的表达为66.27%,要显着高于HPV阳性的宫颈癌患者55.77%(P=0.026,95%CI:-0.1962,-0.2393)。2B4在CD8+T细胞的表达与年龄、是否绝经有关。2B4在年龄≥54岁的宫颈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D8+T细胞的表达量为64.94%,要显着高于年龄<54岁的患者78.10%(P<0.001,95%CI:0.06023,0.2068)。绝经的宫颈癌患者CD8+T细胞上的KLRG1的表达为94.99%,要显着高于未绝经的宫颈癌患者63.76%(P=0.006,95%CI:-0.1915,-0.0331)。宫颈癌组织CD8+T细胞KLRG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KLRG1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组织CD8+T细胞表面的平均表达为34.41%,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平均表达水平22.97%,KLRG1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组织CD8+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更高(P=0.016,95%CI:-0.2068,-0.02206)。有34例宫颈癌患者搜集了治疗结束时外周静脉血标本,分析显示KLRG1在CD4+T(P=0.0158)和CD8+T(P=0.0187)细胞上的表达水平,较放疗前显着降低。KLRG1在宫颈癌组织CD4+T细胞上高表达的患者,客观有效率更低。3)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D4+T细胞IL-2、IL-13、IFN-γ、TNF-α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1β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27)。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D8+T细胞IL-2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IL-13、IFN-γ、TNF-α和MIP-1β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D8+T细胞、CD4+T/CD8+T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有关。肿瘤FIGO分期越晚、肿瘤直径越大的患者,CD8+T细胞表达越高,CD4+T/CD8+T比值越低。宫颈癌患者BMI值、肿瘤FIGO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重要因素。CD4+T细胞、CD8+T细胞、CD4+T/CD8+T对患者的PFS和OS无显着影响。2)在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和癌组织CD4+T、CD8+T细胞上均能检测到KLRG1和2B4的表达。宫颈癌组织中CD8+KLRG1+T细胞的表达量随着CD4+KLRG1+T表达量的升高而升高。KLRG1在外周静脉血CD8+T细胞的表达与患者年龄、HPV感染密切相关。KLRG1在宫颈癌组织CD8+T细胞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B4在外周静脉血CD8+T细胞表面的表达与年龄、绝经史密切相关。放疗可引起宫颈鳞癌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变化,放疗后KLRG1在CD4+T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较放疗前显着降低。为宫颈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指导意义。3)采用SALL4抗原肽刺激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PBMCs,SALL4抗原肽可能成为宫颈癌的有效细胞刺激物。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D4+T细胞IL-2、IL-13、IFN-γ、TNF-α高于健康对照者,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D8+T细胞IL-2高于健康对照者。采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可较精准地确定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及功能改变。

芮炳杰[4](2019)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分析及康艾注射液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探讨康艾注射液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入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的符合ⅠB1-ⅡA1的早期宫颈鳞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比较两组手术时长、血红蛋白变化值、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输尿管损伤、术中膀胱损伤、术后血栓、术后肠梗阻、术后淋巴水肿、术后腹盆腔活动性出血、术后尿潴留)、DFS(无病生存时间)、OS(总生存时间)。将术后患者分组,使用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为观察组、未使用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WBC(血白细胞数)、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CC(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DFS、OS。通过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明显(p<0.05);2.出血量、输血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腹腔镜组均略少于开腹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开腹手术切口不愈合率大于腹腔镜组切口不愈合率,两组间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副损伤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明显(P<0.05);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一年、三年、五年DFS、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WBC、ALT、AST、SC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一年、三年、五年DFS、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腹腔镜手术,有术中出血少,切口感染少,术后愈合快,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是治疗宫颈癌的安全、可行的手段;2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时间长,术中出现副损伤的风险大;3应用康艾注射液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对PFS和OS无明显影响;

刘叶红[5](2019)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观察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放射毒性反应,并分析疾病预后和毒性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和材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包括以放射治疗为主和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Kaplan-Meier方法用于确定总体存活率和无进展生存率,Cox回归分析用于确定潜在的预后因素。方差分析用于确定毒性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毒性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72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28.1个月,3年和5年OS分别为81.0%和64.5%,3年和5年PFS分别为77.1%和67.6%。分组分析,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组有106例患者,3年和5年OS分别为88.1%和77.3%,3年和5年PFS分别为84.5%和79.8%。多变量分析中,肿瘤组织病理类型(PFS:危险比HR,9.643,p=0.004;OS:HR 12.368,p=0.009)、盆腔淋巴结状态(PFS:HR,0.144,p=0.015;OS:HR 0.092,p=0.015)是5年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放射治疗为主组的宫颈癌患者65例,3年PFS为65.1%,3年OS为69.0%。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状态显着影响患者的PFS(HR,0.269;p=0.040),完成近距离放疗可使宫颈癌患者的PFS增加10.84 倍(p=0.000),OS 增加 4.09 倍(p=0.026)。共有57例(43.0%)患者发生严重血液学毒性反应(3级及以上),其中以放射治疗为主组高达60%。急性严重肠道毒性发生率为2.9%,晚期严重肠道毒性反应有3.5%。在术后辅助性放疗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HR,0.176;p=0.047)、放疗前Hb<120g/L(HR,2.641;p=0.050)显着增加急性严重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有无急性肠道毒性反应(HR,0.137;p=0.024)是晚期肠道毒性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宫颈癌患者中,多变量分析仅显示完成近距离放疗有增加严重急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的趋势(HR,0.122;p=0.073)。结论:这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我院目前宫颈癌的调强放射治疗总体疗效与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全球数据相当。在预后和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及治疗的一些特征与结局之间存在显着联系。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加强完善患者治疗前评估选择最优治疗方案,并详细记录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用于将来患者的治疗管理和研究。

余敏华[6](2018)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及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探讨生存及预后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相关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索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的免疫蛋白。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67例,分析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化疗后患者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预后因素。收集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患者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与细胞增殖及免疫效应相关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改变、与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各分期肿瘤最大径明显减小(P=0.003,P=0.002,P=0.000,P=0.000)。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患者与直接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P=0.158)。单因素分析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关的因素:年龄、临床疗效、是否达到临床有效、化疗后鳞癌抗原下降程度(≥75%)、手术与否、是否行宫颈癌根治术以及宫旁累及等;与总生存期相关的因素:年龄、妊娠状态、化疗后鳞癌抗原下降程度(≥75%)、手术与否、是否行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路径、宫旁累及等。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临床疗效、手术路径、是否存在宫旁受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年龄、妊娠状态、手术路径及是否存在宫旁受累。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中Ki-67、PD-1与PD-L1表达明显下降,CD4、CD8、CD20、CD56、CD86表达显着升高。CD20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缓解情况呈负相关。CD8与FoxP3阳性表达的改变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CD8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净率;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者,多次化疗可能延误患者根治性放疗时机而影响预后;年龄、手术路径、是否存在宫旁受累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新辅助化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CD20可能作为预测患者化疗敏感性指标;化疗后CD8增高与患者良好预后相关;免疫疗法可为宫颈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杨梅[7](2017)在《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晚期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锎-252中子内照射结合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2.评估分析锎-252中子内照射结合外照射治疗宫颈时的晚期放射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直肠、膀胱受量大小的相关性。3.回顾性配对对比分析外照射结合锎-252中子射线内照射与外照射结合铱-192γ射线内照射及同步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鳞癌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方法:1.选取2004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取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的1431例(Ib期到III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b期病人83例,IIa期病人270例,IIb期病人792例,IIIa期病例64例,IIIb期病例259例。随访截至日期2016年12月10日。所有患者均给予外照射结合内照射治疗。所有病人都采用锎-252中子内照射联合外照射,A点剂量7-11Gy/f/w×4-5f,总量为30-45Gy,外照射采用6或8-MV高能X射线全盆对穿野照射,剂量2 Gy/f/d,5f/w,照射20-38Gy后盆腔中央档铅4cm继续治疗到总量45-56Gy。总治疗时间5-6周。2.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采取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的28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A点总剂量为40 Gy,确定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的最大受量,以记录的4次内照射时直肠和膀胱最大受量值的平均值高低为标准把患者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测量直肠和膀胱最大受量参考点与宫腔施源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并观察距离随治疗次数的有何变化。观察严重(≥G2级)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3.选取2005年2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7例)和大坪医院(367例)两家医院治疗的所有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采用回顾性配对研究的方式,根据病人年龄、肿瘤包块大小、血红蛋白水平、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分成中子射线组和γ射线组(各为1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5年局控率,生存率,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和严重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所有1431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局控率、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7.0%、70.6%、68.3%、13.3%,平均生存时间为:91.8±1.2月。发生G2级以上放射性直肠炎共143例,发生率10%,发生G2级以上晚期放射性膀胱炎45例,发生率3.1%。(1)Ⅰb、Ⅱa、Ⅱb、Ⅲa和Ⅲb期等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75.9%、72.4%、55.6%、54.8%。局控率分别为:94.0%、89.3%、87.2%、88.9%、81.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7%、75.6%、71.0%、51.9%、48.7%,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12.6%、12.7%、33.3%、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Ⅱb、Ⅲa和Ⅲb期等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0.4±2.9月、97.5±2.5月、93.8±1.5月、75.8±8.7月和75.4±3.1月。(2)不同肿瘤包块大小(≤2cm,2-4cm和≥4cm)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0%、70.2%、69.1%,局控率分别为:87.9%、86.9%、85.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8%、68.3%、65.7%,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12.3%、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包块大小(≤2cm,2-4cm和≥4cm)的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3.5±2.0月、91.4±1.6月、90.2±2.9月。(3)不同血红蛋白浓度(>110g/l、90-109g/l和60-89g/l)宫颈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5%、60.2%、48.0%,局控率分别为:88.7%、84.6%、72.5%,无瘤生存率:72.6%、56.7%、44.1%,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15.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红蛋白浓度(>110g/l、90-109g/l和60-89g/l)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5.9±1.2月、81.8±3.7月和66.2±1.2月。(4)不同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9.2%,局控率分别为:89.9%、81.4%,无瘤生存率:70.1%、6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12.2%,除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着性差异以外(p>0.05),两者之间局控率、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6.5±1.4月、85.4±2.0月。2.直肠前壁参考点的最大受量点和宫腔施源器中心的距离随着放疗时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0.990,<0.05),而直肠前壁最大受量是随着放疗时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r=-0.959,p<0.05);膀胱后壁最大受量点和宫腔施源器中心的距离以及膀胱后壁受量与放疗时治疗次数没有相关关系。根据每次剂量计算的平均值分的膀胱高、中、低剂量组晚期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4.2%、2.6%%和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直肠高、中、低剂量组严重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13.2%、2.0%和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所有入组IIIb期宫颈鳞癌病人中,虽然中子射线组的5年局控率(76.5%v75.6%)、总生存率(58.3%v55.7%)和肿瘤无进展生存率(57.4%v55.7%)均高于γ射线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子射线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2.4±4.9月,γ射线组为73.9±5.2月,两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中子射线组的严重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γ射线组(10.4%v22.6%,p<0.05)。结论:1.锎-252中子内照射结合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达到较好的局控率和生存率,而且严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接受。2.通过监测锎-252中子内照射时直肠和膀胱受量的高低,可预测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情况。3.对于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中子射线组在没有采用同步化疗,全盆外照射只采取前后对穿野的情况下,得到了5年总生存率、局控率、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均略高于γ射线组治疗的结果,且中子射线组的严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γ射线组,表明锎中子内照射在治疗Ⅲb期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方面较铱-192γ射线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最后结论还有待于前瞻性随机对照大样本数据研究结果的证实。

高航,王化丽,郭风[8](2016)在《宫颈绒毛腺性乳头状腺癌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55岁。因绝经后阴道间断少量流液近1年于2013-12-09入院。既往查体:体健,孕3产1,异位妊娠保守治疗1次,人工流产1次,工具避孕。体格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老年性改变,宫颈糜烂样增生,质韧,直径约2cm,有接触性出血,穹窿光滑,宫体后位、萎缩,活动度可,双附件区未及异常。三合诊:宫旁组织软,主骶韧带无短缩、增粗,直肠黏膜光滑。辅助检查:彩超示宫腔积液。于2013-11-30

张丽华[9](2012)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建立目的:建立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包括计划优化及靶区勾画。并比较盆腔大野调强计划与传统4野盒式照射计划。材料与方法:1.2009—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宫颈癌(IIA-IIIB期)患者。选取其中10例行物理剂量学研究。利用计划系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GTV、CTV勾画,完成IMRT计划,同时与传统四野盒式盆腔放疗计划进行比较。2.盆腔大野放疗40—45Gy后,根据检查结果行二次定位,局部缩野加量9—14.4Gy,共15例患者,观察肿块退缩情况及子宫,宫颈大小变化。结果:1.宫颈癌盆腔大野IMRT计划7,9野相比无明显差异,5野略逊。7野IMRT计划与4野盒式放疗计划相比,明显降低了直肠,小肠,膀胱等正常组织的V40,V45受量。2.放疗40—45Gy后,宫颈GTV, CTV较放疗前降低40%,25%,重新定位后制定新的缩野IMRT计划是必要的。结论:宫颈癌盆腔及局部缩野加量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明显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第二部分PET-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目的:研究PET-CT在宫颈癌诊断,治疗及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2010—2011年我院初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有25例放疗前行PET-CT检查。15例放疗前及放疗40—45Gy后复查PET-CT。准确记录宫颈原发肿块及淋巴结最大直径及SUVmax。结果:PET-CT诊断全部的宫颈原发肿块,SUV中位值11。发现了9例盆腔淋巴结转移,SUVpln中位值3.8。同时3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4例患者行PET引导的靶区勾画,其中21例靶区勾画发生改变,GTV-PET小于GTV-CT的有15例,大于GTV-CT有6例。GTV-CT与GTV-PET/CT的平均值分别为280.4±131.2cc,GTV-PET/CT平均值:259.7±96.2cc,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P=0.04)。结论:PET-CT在宫颈癌诊断,治疗策略及靶区勾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CT检查提供有利补充。第三部分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目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本课题前瞻性研究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及同步化疗的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情况。材料与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IMRT放疗及同步化疗的57例IB2-ⅢB期宫颈癌患者。PET引导或盆腔MRI引导的IMRT技术放疗40—45Gy,局部缩野加量9—14.4Gy。高剂量后装治疗A点予20—31.3Gy剂量。观察患者的急慢性毒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57例患者,18例为PET引导的IMRT放疗,22例MRI引导的IMRT放疗。中位随访时间13.5月(5—28月)。1年的0S,DFS分别为98.2%,84.2%。1例(1.8%)发生了3级急性胃肠道毒性反应,15例(26.3%)发生了3级及以上血液学毒性反应。1例(1.8%)发生了晚期直肠反应。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及同步化疗治疗结果满意,毒副反应低。还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董令仪[10](2008)在《超分割放射治疗宫颈癌与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妇女身体健康的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近23万。新增病例中80%为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Ⅱb晚~Ⅳb期)比例较多。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经根治性放疗后仍有部分病例原发肿瘤残存,导致后期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随着宫颈癌的期别升高,5年存活率递减,常规放疗后Ⅲb期以上的宫颈癌5年存活率仅为15.0~43.3%。因此如何提高宫颈癌病灶控制率成为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核心问题。随着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化疗在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得到肯定,本课题进行了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并对超分割放疗初对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以及增殖指标(PCNA)表达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超分割放疗结合以顺铂为基础化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可行性,以及该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45例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超分割组(24人)放疗每次1.2Gy,每天两次,间隔大于6小时,每周5天;当外照射达到36Gy时放射野中央挡铅,全盆外照射总剂量55.2Gy。常规分割组每次1.8Gy,每天1次,每周5天;外照射达到30.6Gy后放射野中央挡铅,全盆外照射总剂量45Gy。两组患者后装腔内照射剂量以及方法基本相同,A点剂量42Gy。两组均于放疗4~5周同时开始化疗行PVB(顺铂100mg+长春新碱1mgd1-3+博来霉素15mgd1-3)方案。结果:两组患者除皮肤反应超分割组重于常规分割组外(P<0.05)余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反应率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分别为:100%和76.19%(P<0.05),两组2年累计生存率为92.%和55%,无统计学差异。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对外照射的反应是影响预后的惟一因素(P<0.01)。结论:超分割放疗并不加重患者的放射副反应,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基本相似。超分割组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常规分割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对外照射的反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因素。分割放疗对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割放疗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及方法:99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均来自于入组超分割放化疗临床研究的患者。取自放疗前、放疗两周以及放疗四周。其中超分割组23人,常规分割组10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CNA、bcl-2以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组在放疗前后及放疗中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放疗两周后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促凋亡蛋白bax蛋白的表达均较放疗前明显增强(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CNA的表达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分割放疗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但是未检测出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在放疗两周时,在两组中均未发现细胞的加速再增殖现象。放疗对宫颈癌治疗的作用整体是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分割放疗对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割放疗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及方法:99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均来自于入组超分割放化疗临床研究的患者。取自放疗前、放疗两周以及放疗四周。其中超分割组23人,常规分割组10人。采用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CNA、bcl-2以及bax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组在放疗前后及放疗中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结果:放疗两周后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促凋亡蛋白bax基因的表达较放疗前明显增强(P<0.05),常规分割组则无统计学差异。抗凋亡蛋白bcl-2基因的表达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CNA的表达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分割放疗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但是未检测出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放疗两周及放疗四周时,在两组中均未检测到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现象。

二、宫颈鳞癌复合宫体腺癌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颈鳞癌复合宫体腺癌1例(论文提纲范文)

(2)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Artemin 的研究现状及在宫颈癌中展望
第一章 Artemin 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章 探究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宫颈癌 FIGO 分期表(2018 年)
附录B:正式实验-诊断临界点的确定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晚期宫颈癌淋巴细胞KLRG1、2B4的表达及SALL4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中晚期宫颈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KLRG-1、2B4 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随访
        1.7 数据分析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SALL4 抗原肽诱导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免疫反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随访
        1.7 数据分析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检查点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分析及康艾注射液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康艾注射液对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观察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总OS和无进展生存率
    3.2、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组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3.3、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3.4、毒性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治疗疗效
    4.2、预后因素分析
    4.3、毒性反应
    4.4、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及发表论文
致谢

(6)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及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部分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新辅助化疗疗效评定
        1.4 随访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辅助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及随访
        2.1.1 一般资料
        2.1.2 随访结果
        2.2 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变化情况
        2.3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
        2.4 直接手术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
        2.4.1 一般资料
        2.4.2 术中情况
        2.5 新辅助化疗患者与直接手术患者比较
        2.6 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6.1 单因素分析
        2.6.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相关蛋白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1.2.1 主要实验试剂
        1.2.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制备石蜡切片
        1.3.2 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
        1.4 结果分析
        1.4.1 定性分析
        1.4.2 定量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情况
        2.1.1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Ki-67 表达情况
        2.1.2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3 表达情况
        2.1.3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4 表达情况
        2.1.4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8 表达情况
        2.1.5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FoxP3 表达情况
        2.1.6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4++CD8+)表达情况
        2.1.7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4/CD8 比值情况
        2.1.8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8/FoxP3 比值情况
        2.1.9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20 表达情况
        2.1.10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56 表达情况
        2.1.11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68 表达情况
        2.1.12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86 表达情况
        2.1.13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D-1 表达情况
        2.1.14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D-L1 表达情况
        2.2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2.1 Ki-67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2 CD3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3 CD4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4 CD8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5 FoxP3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6 (CD4++CD8+)与临床疗效
        2.2.7 CD4/CD8 比值与临床疗效
        2.2.8 CD8/FoxP3 比值与临床疗效
        2.2.9 CD20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0 CD56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1 CD68 表达与床疗效
        2.2.12 CD86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3 PD-1 表达与临床疗效
        2.2.14 PD-L1 表达与临床疗效
        2.3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英文全文翻译
    INTRODUCTION
    Part One Clinical analysi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1 Objects and Methods
        2 Result
        3 Discussion
        4 Conclusion
    Part Two Analysis of immune-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pre-NACT and post-NACT
        1 Objects and Methods
        2 Results
        3 Discussion
        4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7)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晚期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锎-252 中子内照射治疗宫颈癌疗效总结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锎-252 中子内照射治疗宫颈时直肠膀胱受量与晚期放射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外照射结合锎-252 中子射线内照射与外照射结合铱-192γ 射线内照射及同步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鳞癌的配对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现状和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宫颈绒毛腺性乳头状腺癌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报告
2讨论

(9)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建立
    一. 引言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技术建立
        1.1. 病例选择
        1.2. 相关检查
        1.3. 放疗定位
        1.3.1. 制作放疗真空体膜
        1.3.2. 常规X线模拟定位
        1.3.3. CT模拟定位
        1.3.4. 盆腔MRI定位
        1.4. 靶区勾画
        1.5. IMRT计划设计
        1.6. 放疗前复位
        1.7. 计划验证
        1.8. 传统盆腔四野计划
        1.9. 统计方法
        2. 局部肿瘤缩野加量
        2.1. 病例选择
        2.2. 相关检查
        2.3. 二次CT模拟定位
        2.4. 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
        2.5. 计划设计
        2.6. 与第一次定位CT的子宫,宫颈及GTV,CTV比较
    三.结果
        1. IMRT计划及与盒式照射计划的比较
        1.1. 传统四野盒式照射
        1.2. IMRT技术建立
        1.2.1. 宫颈癌靶区勾画
        1.2.2.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
        1.3. 宫颈癌调强计划与传统盆腔四野放疗计划
        2. 局部肿瘤缩野加量
        2.1. 局部肿瘤缩野加量靶区勾画及IMRT计划
        2.1.1. 局部肿瘤缩野加量靶区勾画横断面图像及等剂量曲线图
        2.1.2. 局部缩野加量IMRT计划的DVH图像
        2.2. 肿块变化
        2.2.1. 测定肿瘤体积变化
        2.2.2. 测定子宫位置移动
    四. 讨论
        1. IMRT的特点
        2. 靶区勾画
        3. 剂量学研究
        4. 肿块退缩
    五. 小结
第二部分 PET-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步骤
        2.1. 放疗定位
        2.2. PET—CT扫描
        2.2.1. ~(18)FDG—PET显像方法
        2.2.2. 显像方法
        2.3. 图像分析
        2.4. 图像融合和靶区勾画
        3. 治疗与随访
        4.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临床特征
        2. PET-CT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
        2.1. 对宫颈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
        2.2. 对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2.3. 对远处器官的诊断价值
        3. PET-CT在宫颈癌治疗策略中的作用
        4. PET-CT在宫颈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
        4.1. 比较CT及PET-CT勾画的靶区GTV的平均体积
        4.2. PET-CT引导的靶区勾画
        5. PET-CT在宫颈癌放疗中监测,随访及预测预后中的作用
        5.1. 放疗中变化
        5.2. 放化疗后随访
    四. 讨论
        1. FDG-PET/CT的特点
        2. 宫颈癌诊断及分期
        2.1. 宫颈癌原发灶诊断
        2.2. 宫颈癌淋巴结诊断
        2.3. 远处转移诊断
        3. 宫颈癌治疗决策及放疗计划
        4. 宫颈癌疗效评估,预后,随访
    五. 小结
第三部分 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一. 引言
    二.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组条件
        1.2. 排除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入组前检查
        2.2. 放射治疗
        2.2.1. IMRT治疗
        2.2.2. 后装治疗
        2.3. 同步化疗
        2.4. 放疗后评估
        2.5. 治疗急慢性毒副反应评定
        2.6. 总生存,无病生存
        2.7. 随访
        2.8.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放射治疗
        3. 化疗
        4. 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
        5. 急性毒副反应
        6. 慢性毒副反应
        7. 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
        8.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9. 局部晚期宫颈癌IMRT的研究结果分析
    四. 讨论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1 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2 FDG—PET/CT在宫颈癌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FIGO分期
附录2 CTCAE3.0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附录3 RTOG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致谢

(10)超分割放射治疗宫颈癌与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词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宫颈癌放射治疗进展
    1.宫颈癌放射治疗发展概况
        1.1 体外照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1.2 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1.3 常规体外及腔内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
    2.宫颈癌放射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模拟定位技术
        2.2 超分割及后程加速放疗技术
        2.2.1 超分割放疗
        2.2.2 加速超分割放疗
        2.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2.4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2.5 插植放射治疗
    3 宫颈癌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
        3.1 宫颈癌的放化同步治疗
        3.2 与手术的联合
        3.3 与热疗联合
    4 影响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主要临床病理及生物学因素
        4.1 临床病理因素
        4.2 生物学因素
    5 宫颈癌分割放疗的放射生物学研究现状
        5.1 放射生物学概述
        5.2 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可能机理
        5.3 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与细胞因子
        5.4 测定肿瘤细胞再增殖的生物动力学指标及临床价值
    6 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与细胞凋亡
        6.1 细胞凋亡的概念
        6.2 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其物理化学的改变
        6.3 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
        6.4 肿瘤细胞凋亡的特点
        6.5 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生物学功能
        6.6 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与细胞凋亡
    7 本研究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割放疗对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前言
    2.临床资料及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割放疗对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前言
    2.临床资料及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四、宫颈鳞癌复合宫体腺癌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盆腔深部热疗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的疗效评价[D]. 张燕.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艺锦. 东南大学, 2020(01)
  • [3]中晚期宫颈癌淋巴细胞KLRG1、2B4的表达及SALL4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临床意义[D]. 郭玉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
  • [4]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疗效分析及康艾注射液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D]. 芮炳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观察和分析[D]. 刘叶红. 苏州大学, 2019(04)
  • [6]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及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D]. 余敏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7]锎-252中子内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晚期并发症的相关研究[D]. 杨梅.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3)
  • [8]宫颈绒毛腺性乳头状腺癌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高航,王化丽,郭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03)
  • [9]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D]. 张丽华. 复旦大学, 2012(03)
  • [10]超分割放射治疗宫颈癌与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D]. 董令仪.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宫颈鳞癌合并子宫腺癌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