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肺治疗溃疡出血临床观察及止血效果初步试验

通肺治疗溃疡出血临床观察及止血效果初步试验

一、童便治疗溃疡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其止血作用的初步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蒋亚军[1](2021)在《清化通络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鲁放[2](2020)在《基于纳米技术的焦白术抗胃溃疡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综观白术炮制的历史记载,白术的“火制”法应用历史悠久,其炮制方法多样,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古今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已证明,火制法可增强白术“健脾和胃”功效,但其具体机理仍未被充分揭示。其中,尤其是对于“焦白术”的研究,仍沿用传统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未能阐释其关键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制。本研究团队借助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表征手段,发现中药高温炭化后会产生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新成分,其结构特征属于纳米颗粒,故将其命名为纳米类成分,并进行了一系列前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近年来,胃溃疡的治疗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对诸多难以突破的困境,如胃溃疡复发率高,出血并发症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等。而中医药对于胃溃疡的治疗有着独到优势,这其中,白术又是一味疗效确切的重要药材。因此,研究白术及其炮制品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拟借助纳米材料学研究方法,制备焦白术纳米类成分,观察其对胃溃疡的疗效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具体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对胃溃疡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证实白术炮制后的抗胃溃疡作用,进一步探究其物质基础,初步确定其抗溃疡活性部位并鉴定分析该部位成分的结构、性质。(2)在实验室复现并优化白术“火制”法的炮制工艺,继而从中大量提取获得抗溃疡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表征,深入了解成分结构、形貌、活性基团等特征,继而评价其安全性。(3)利用多种动物模型,评价该活性部位抗溃疡药效活性,探讨其抗胃溃疡作用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酒精性胃溃疡模型,比较市售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对胃溃疡的影响。为研究“焦白术”药效物质基础,对焦白术水煎液进行透析分离,分成透析袋内、外溶液两部分,比较两部分成分对胃溃疡模型的作用,筛选出关键抗溃疡活性部位,借助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手段,对抗溃疡活性部位鉴定分析。(2)利用马弗炉高温加热白术生药,建立规范可控且可重复的焦白术炮制工艺,进而通过纯化和透析,建立抗溃疡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考察不同的制备温度条件对抗溃疡活性部位药效的影响,筛选出药效最佳的制备条件。并对各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从形态学特征、光学特性、结构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表征。在最佳条件下大量制备抗溃疡活性部位,用于后续研究。(3)通过细胞毒性和急性毒性实验评价抗溃疡活性部位的安全性,获取其安全性参数。(4)采用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应激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模型,深入研究焦白术抗溃疡活性部位的药效作用。通过对动物模型的胃溃疡程度评估、胃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抗溃疡药效强弱,通过对动物模型胃组织相关指标、血清相关指标的含量检测,解析焦白术抗溃疡活性部位的药效作用机理。(5)通过对大鼠肠道菌群的16srDNA检测,结合血清代谢组学的广泛靶向筛选分析技术,初步探讨焦白术抗溃疡活性部位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和大鼠整体代谢的影响。结果:(1)市售白术生药、炒白术和焦白术三种饮片均具有抗小鼠胃溃疡作用,炒白术和焦白术的抗溃疡作用优于生白术,其中,焦白术的溃疡抑制率最高,而炒白术与焦白术间差异不显着。(2)通过对焦白术水溶液成分透析分离,得到透析袋内、外成分溶液,通过比较二者的抗溃疡药效作用,发现透析袋内成分为抗溃疡主要活性部位。对该活性部位的表征鉴定结果显示,其HPLC色谱中无小分子化合物色谱峰的出现,该成分的粒径大小分布于1-25 nm之间,最大激发波长为30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45 nm,表面主要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等活性基团。基于以上特征,确认该部位属于纳米类成分,本文将其命名为“焦白术纳米类成分”(Charred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nano-components,CAM-NCs)。(3)采用马弗炉的高温加热方法,建立并优化了 CAM和CAM-NCs的制备工艺,考察不同条件下CAM-NCs的抗溃疡作用,以溃疡抑制率和抗溃疡指数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为350℃加热1h。小鼠断尾止血实验显示,CAM-NCs具有止血作用,验证了其具有中药炭药纳米类成分的共性止血作用。(4)对CAM-NCs进行细致表征研究,获取了形态结构、光学性质、表面基团等信息。发现350℃CAM-NCs的粒径分布较为均一,处于1-10nm间,而250℃、300℃CAM-NCs平均粒径更大,有轻微团聚和重叠现象,而400℃CAM-NCs平均粒径最小。各温度条件下制备的CAM-NCs紫外吸收、荧光性能相似,主要含有C、O、N元素,以及少量的S和P元素,表面带有羟基、羧基、氨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说明制备温度主要影响了 CAM-NCs的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以及其紫外吸收峰的强弱,而对于CAM-NCs的荧光特性、及表面活性基团种类影响较小。(5)细胞毒性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CAM-NCs浓度在7.8125 μg/mL-2000μg/mL范围内时具有良好安全性。(6)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研究表明,CAM-NCs对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溃疡抑制率可达60%,其机制可能一方面通过抑制胃黏膜攻击因素,包括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氧化应激反应产物MDA的水平,减轻了黏膜损伤;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胃黏膜防御能力,包括升高IL-10、PGE2并增加黏液蛋白MUC5AC含量,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有关。CAM-NCs同时对于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具有优化和调节作用。(7)通过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AM-NCs对于该模型的抗溃疡作用极强,抑制率最高达90%以上。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抗氧化应激(降低MDA和MPO含量)、提高PGE2含量和增加黏液蛋白MUC5AC分泌以保护胃黏膜有关。另外,对于应激性溃疡模型,CAM-NCs可降低应激状态下脑中5-HT和DA分泌,降低应激所致过度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善应激状态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缓解应激所致的胃溃疡发生。(8)通过CAM-NCs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研究,发现CAM-NCs对于该模型亦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抑制率可达77.6%。实验结果显示,吲哚美辛造模使小鼠前列腺素PGE2的合成受到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大量释放,并激活NF-κB信号途径的级联反应,而CAM-NCs能够逆转上述模型组的异常表现,使各指标含量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药效实验证实,白术炮制品炒白术、焦白术的抗溃疡作用较生白术增强。炮制中产生的纳米类成分可能是焦白术抗溃疡作用增强的关键物质基础。采用马弗炉高温煅烧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复现并改良白术的“火制”工艺,得到质量稳定、易控的焦白术,进而制备出CAM-NCs,该成分具有较强抗溃疡药效活性。CAM-NCs在三个不同胃溃疡模型中(酒精致胃溃疡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大鼠、吲哚美辛致胃溃疡小鼠),都体现出较强的抗溃疡作用,它们共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提高PGE2的水平,从而保护胃黏膜。在酒精性和应激性模型中,CAM-NCs分别对两个模型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对水浸束缚导致的应激性溃疡药效最佳,分析可能与降低脑中5-HT、DA的含量,从而调节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反应,缓解机体能量代谢异常,进而减轻应激损伤有关。综上,本研究证实了煅烧后的焦白术存在纳米类成分CAM-NCs,该成分对三种不同小鼠胃溃疡模型均有明确治疗作用,并对肠道菌群有一定调控作用。这既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也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拓宽了思路。

胡羽[3](2018)在《消痈溃得康煎剂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MTL、TNF-α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乙酸型胃溃疡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病理形态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消痈溃得康”煎剂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溃疡的愈合效果,并且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胃动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角度来探讨该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的动物为体重180±10g的SPF级健康Wistar大鼠48只。所有大鼠雌雄分笼,适应性饲养3天后将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消痈溃得康组,每组12只。通过用冰乙酸注射大鼠胃黏膜的造模方法建立乙酸型胃溃疡大鼠模型,当注射部位即胃的浆膜层出现3mm白色溃疡灶时即为造模成功。治疗阶段,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以1.25mL/100g体重标准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4天。奥美拉唑组大鼠每日以1.04mL/100g体重标准给予奥美拉唑水溶液灌胃治疗,持续14天。消痈溃得康组大鼠每日以1.25mL/100g体重标准给予“消痈溃得康”煎剂灌胃治疗,持续14天。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材,测量各组大鼠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形态学变化。以中药“消痈溃得康”煎剂与西药奥美拉唑作为对照,借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现代技术,检测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清中MTL和TNF-α的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溃疡面积均明显缩小,溃疡指数均降低,溃疡抑制率均提高(P<0.05);消痈溃得康组与奥美拉唑组大鼠溃疡面积(cm2)相比较,溃疡面积、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均无明显差异。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TL含量(472.69±42.96)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TL含量均提高(P<0.05);MTL含量(ng/g)比较,消痈溃得康组(2317.71±106.61)与奥美拉唑治疗组(2585.09±90.96)无明显差异。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121.33±7.05)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TNF-α含量比较,消痈溃得康治疗组(37.38±1.49)与奥美拉唑治疗组(33.88±1.90)无明显差异。结论:1.“消痈溃得康”煎剂能缩小大鼠胃溃疡面积,促进溃疡愈合,显着降低溃疡指数,显着提高溃疡愈合率。2.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TL含量减少,提示其含量变化与胃溃疡的发生相关。“消痈溃得康”煎剂使大鼠血清中MTL的含量回升,可改善大鼠的胃溃疡状态。3.“消痈溃得康”煎剂能改善乙酸型胃溃疡大鼠的一般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来实现。

张辰浩[4](2017)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及中药预防性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目前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术后不良事件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PCI术后消化道出血作为术后主要不良事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难以最终获益。中医界对PCI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较多,对术后不良事件的证候学研究较少,难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证候特征,为中药预防出血高危人群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提供中医证候学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设计方法,观察中药益气止血方预防出血高危人群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PCI术后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探索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性,为中药预防出血高危人群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提供中医证候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望京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接受PCI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病例组,PCI术后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出血高危人群的特点以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患者801例,其中男性531例,女性270例。入院诊断情况: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186例,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1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42例,稳定型心绞痛120例。中医证候总体分布情况:心血瘀阻证126例,气虚血瘀证298例,气滞血瘀证47例,痰瘀互阻证95例,寒凝血瘀证12例,气阴两虚证163例,心肾阴虚证28例,阳气虚衰证32例。801例患者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者31例,未发生消化道出血者770例。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未出血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管前降支病变、住院总天数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未出血患者CRUSADE评分比较分析发现,性别CRUSADE评分、肌酐清除率CRUSADE评分、收缩压CRUSADE评分、CRUSADE 5分类、CRUSADE 2分类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为:心血瘀阻证1例、气虚血瘀证19例、气滞血瘀证1例、痰瘀互阻证1例、寒凝血瘀证1例、气阴两虚证3例、心肾阴虚证1例、阳气虚衰证4例。气虚血瘀证和非气虚血瘀证患者之间的消化道出血组间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进行筛选,发现年龄、体重指数、性别、CRUSADE总分(5分类)、CRUSADE总分(2分类)、中医证候气虚血瘀、病变血管(前降支)、肌酐清除率CRUSADE(6分类)、收缩压CRUSADE(5分类)等指标对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0R值及其95%CI,极高危评分(CRUSADE总分>50分)的患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22.573,其95%CI为(2.976,171.217),是影响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证候方面,与气虚血瘀证患者相比,其他证候患者发生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0.300,其95%CI为(0.14,0.645),可见气虚血瘀证对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结论: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重要证候;气虚血瘀证与年龄、性别、收缩压、肌酐清除率等同为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气虚血瘀证与PCI术后消化道出血存在相关性。第二部分益气止血方预防出血高危患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出血高危人群PCI术后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质子泵抑制剂与抗血小板治疗存在矛盾这一临床问题,采用平行对照、区组随机、双盲的研究设计方法,以期初步验证中药益气止血方预防性干预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为PCI术后出血高危人群寻找既能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又能较少引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望京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接受PCI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7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借助SAS9.2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止血方和泮托拉唑钠胶囊安慰剂,对照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止血方安慰剂和泮托拉唑钠胶囊。观察随访90天,主要指标为发生消化道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次要指标为血栓弹力图的MAadp值,ADP抑制率和AA抑制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5个维度以及术后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观察益气止血方预防出血高危患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作用以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分析的有效病例为117例,试验组59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入院诊断及手术情况分布均衡(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出血事件: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17例出血事件(占28.81%),按BARC评分出血分级,1级11例(占64.71%),2级5例(占29.41%),3级1例(占5.88%);在出血部位方面,消化道出血4例(占23.53%),穿刺部位出血8例(占7.06%),泌尿道出血1例(占5.88%),脑出血1例(占5.88%),咳血1例(占5.88%),牙龈出血2例(占11.76%);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14例出血事件(占24.44%),按BARC评分出血分级,1级10例(占71.43%),2级4例(占28.57%),3级0例(占0.00%);消化道出血6(42.86%),穿刺部位出血7例(占50.00%),泌尿道出血0例(占0.00%),脑出血0例(占0.00%),咳血0例(占0.00%),牙龈出血1例(占7.14%)。出血事件相关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的出血事件和消化道出血时间发生率不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试验组术后发生2例心脏事件(占3.39%),其中,1例患者为心源性死亡,1例为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对照组术后发生6例心脏事件(占10.34%),其中,心源性死亡3例,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1例。试验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6.9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不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0天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唇色紫暗、舌象、脉象、中医证候总分评分分布均衡(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胸痛、胸闷症状有明显的改善(P<0.05),其余症状和中医证候总分略有改善(P>0.05),改善程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0天,除对照组患者的脉象评分改善不显着外(P>0.05),两组患者的其余症状和中医证候总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90天,除对照组患者的舌象和脉象评分改善不显着外(P>0.05),两组患者的其余症状和中医证候总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试验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心悸、气短、舌象、中医证候总分改善程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0天的5个维度西雅图评分分布均衡(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第30天,两组患者除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无明显改善以外(P>0.05),其他维度: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S)、西雅图总分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改善程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7天ADP的MA值、ADP抑制率、AA抑制率分布均衡(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第30天,对照组患者的ADP的MA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P抑制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程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止血方对PCI术后出血高危人群的消化道出血有一定预防作用,疗效与泮托拉唑钠胶囊相当。中医症状和总体证候的改善程度中药益气止血方优于泮托拉唑钠胶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中药益气止血方相比泮托拉唑钠胶囊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季庭竹,吴承艳[5](2017)在《龚廷贤《寿世保元》治血证特色探析》文中提出目的:探析龚廷贤治疗血证的特色与经验。方法:以《寿世保元》血证相关篇章中的方剂及药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方药数据进行各类分析。结果:构建龚廷贤临证方药数据库,挖掘归纳出其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点符合"补益中州、滋阴降火、引血归元"的原则。结论:阐释龚廷贤治疗血证的特色和组方用药基本规律,为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徐天成[6](2015)在《基于羊水循环探究童子尿的药用依据和新价值》文中指出历代医家对童子尿的重视由来已久,尿疗也逐渐应用于多种疾病。而饮用童子尿治疗疾病的过程与胚胎发育中的羊水循环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却鲜被研究。故将通过对这一相似现象背后本质的中西医理论分析,既从羊水循环的角度重新发掘尿疗法的理论依据,亦通过对羊水在子宫内与胎儿间循环这一现象的类比探索童子尿新的应用价值,如开发人造子宫或作为体外器官培养基的成分等。

郁洁洁[7](2015)在《有关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是临床相当常见的一种急诊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被临床医生所熟知,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过去2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从而探讨近年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并了解我院治疗该病的现状,为今后中医院对本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就上述研究目的,设计临床资料调查表,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嘉禾系统中2012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入院的NVUGIB患者的病例资料,归纳总结本病的发病时间、病因、年龄分布、诱发因素等流行病学信息,并与既往我院对本病的相关回顾性研究结果做对比,探讨本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下一阶段本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同时调查本院NVUGIB患者的诊疗情况,重点包括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药汤剂及中成药的使用现状,为今后中医院对本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结果:1.流行病学及病史资料: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NVUGI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33±19.86岁,发病的男女比例为1:0.225,冬春季仍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时节,在已知的发病诱因中,酒食不节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诱发的出血也不在少数。既往有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患者在发病后就诊要比无相关病史的患者要及时,表明提高群众对本病的认识度的重要性。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胃热炽盛证、气虚血溢证最为多见,调查结果显示,本病发病早期以实证多见,后期以虚证居多。上述流行病学资料与2001-2006年我院对本病的相关回顾性研究结果基本相符。2.诊疗信息:通过问诊、查体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再结合血分析、生化、大便及呕吐物0B试验,临床医生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而内镜是我院目前确诊本病具体病因的首选检查。病因方面,消化性溃疡依旧是导致NVUGIB发病的主要原因,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次之。治疗方面,目前我院对本病的治疗仍以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为主,为配合胃镜的检查,入院患者多数实行禁食,临床医生对内镜检查后无活动性出血及再出血风险小的患者予以尽早地开放饮食,从冷流、冷半流,循序渐进,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药物治疗方面,补液扩容是基础,抑酸护胃是关键(PPI的覆盖率达100%,具体药物的选择也在不断升级中),虽然止血药物对治疗本病的疗效尚不明确,但目前我院在治疗NVUGIB的过程中,止血药的使用率仍很高,尤以凝血酶冻干粉、止血敏、止血芳酸为临床医生所首选,有止血作用的中成药中,云南白药使用率最高。我院中药汤剂的使用率达70.1%,其中少数临床医生在患者入院后当天即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方用药,多数医生则在患者开放饮食后予患者服用中药,关于中药汤剂服药的时机的选择与疗效的研究,因两组患者存在其它干扰因素,尚无法直接比较,仍需下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少数入院病情重、合并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较高剂量PPI的基础上,配合生长抑素,病情可得到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就诊时间距发病的平均时间为3.60±5.83天,群众对本病警觉性并不高,错过了急诊内镜治疗的最佳时间。我院内镜治疗本病的比例仍偏低,内镜下止血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多以药物喷洒止血为主。被调查的患者中只有2人因有手术指征而转外科行手术治疗。3.疗效:纳入的所有患者只有1人死亡,再出血率为3.4%,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7.09±4.45天。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

邓建梅[8](2011)在《溃疡灵片结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溃疡灵片结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为虚寒证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溃疡灵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初步探索中医药综合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证侯疗效标准,选择确诊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且中医辨证为虚寒证的昆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溃疡灵片4粒tid,同时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 bid;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 bid,两组疗程均为8周。若H.pylori阳性,用阿莫西林胶囊1.0 bid,甲硝唑片0.4 bid,三联疗法连续服用7天。比较两组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总疗效,胃镜疗效及H.pylori的根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改善胃痛、纳食减少、便溏、泛酸水或清水、乏力、四末不温及舌脉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胃痛、纳食减少、便溏、泛酸水或清水等主要症状方面有非常显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ylori根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65.00%)。结论:溃疡灵片不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显着,而且有较好的胃镜疗效。同时也说明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加快溃疡的愈合,迅速减轻症状。溃疡灵片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毒副作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制剂,值得研究及推广。

武文[9](2011)在《蟒脂的药效、毒理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蟒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祛风、解毒、清热润肤、散瘀止痛功效。本草考证发现,蟒脂多用于妇人产后腹痛余疾,风毒,癞疾,冻疮,烫火伤,皮肤皴裂,漏疮,小儿疳疮胆热,齿龈宣露,牙龈肿痛以及诸多无名肿毒的治疗。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对疾病的分类,蟒脂主要运用于外科疮疡、痔疮、产后腹痛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结合现代药效、毒理研究思路,选用中药新药用于外科疮疡、痔疮治疗的药理模型(含镇痛、活血模型),对古代文献记载的蟒脂功效进行验证,并进行蟒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为蟒脂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抗炎试验结果显示:蟒脂能显着减少醋酸刺激下小鼠腹腔液中伊文斯蓝染料的渗出量;抑制甲醛导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度;减少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内白细胞游走;抑制植入棉球后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提示蟒脂对急性、亚急性炎症有显着对抗作用。2.修复创面试验结果显示:蟒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有体外抑菌作用;促进急性开放性的感染性疮疡的愈合,提高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0HP)的含量;能够缩小氢氧化钠导致的大鼠肛周溃疡面积,缩短伤口平均愈合天数。提示蟒脂具有修复创面的作用。3.镇痛试验结果显示:蟒脂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次数,提高热刺激引起小鼠疼痛的痛阈值。提示蟒脂具有镇痛作用。4.活血试验结果显示:蟒脂能显着提高小鼠耳廓和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提示蟒脂具有活血作用。5.止血试验结果显示:蟒脂能缩短断尾后小鼠的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和家兔离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提示蟒脂具有止血作用。6.止痒试验结果显示:蟒脂能提高磷酸组胺致豚鼠瘙痒反应的致痒阈。提示蟒脂具有止痒作用。7.调节免疫试验结果显示:蟒脂具有减少皮下注射组胺后小鼠局部皮肤组织液渗出的趋势;提高受试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提示蟒脂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8.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蟒脂急性毒性试验未测出小鼠LD50;最大耐受量给药,动物摄食量和一般活动未见异常,无动物死亡;动物解剖未发现组织器官有明显异常。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未出现红斑或水肿等过敏反应。家兔单次、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各时间无一只家兔出现红斑或水肿等刺激性反应。提示蟒脂非临床安全性良好。综上所述,蟒脂以抗炎,修复创面,镇痛,活血,止血,止痒和调节免疫等作用为机要,可用于外科疮疡、痔疮、产后腹痛等疾病治疗,与文献记载蟒脂药用相符。安全性良好,对皮肤无过敏、刺激等不良反应。

何希瑞[10](2011)在《独一味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制备、止血活性筛选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独一味药材中分离富集环烯醚萜苷类单体化合物。2.研究独一味环烯醚萜苷类单体化合物的止血活性,筛选有效止血活性单体成分。3.研究有效止血活性单体成分对小鼠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初步探讨活性成分的止血机理。4.建立独一味不同制剂中山栀子苷甲酯的HPLC测定方法,为有效控制独一味制剂的质量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1.采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柱及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独一味药材中快速分离制备环烯醚萜苷类单体化合物。采用硅胶层析柱纯化,共得到四个纯度和含量均较高的单体化合物,包括:8-0-乙酰山栀子苷甲酯、番木鳖苷、PhloyosideⅡ和山栀子苷甲酯。2.各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用毛细管凝血实验、小鼠摘眼出血量等实验评价其止血活性,并筛选出止血活性最好的单体化合物。3.活性单体化合物止血机制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取血浆对其内源性、外源性凝血指标及纤溶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活性成分的作用环节及止血机制。4.建立独一味制剂的山栀子苷甲酯测定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独一味制剂中山栀子苷甲酯的含量,为有效控制独一味制剂质量提供参考。结果1.利用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在经试验优选所确定的洗脱和检测条件下,分离富集得到4个含量较高的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经由对照品液相色谱保留时间比对及质谱(MS)、核磁(NMR)分析分别确定为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8-O-acetyl-shanzhizide methyl ester)、山栀子苷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番木鳖苷(loganin)和PhloyosideⅡ。2.小鼠毛细管凝血试验(CT)和摘眼球出血量试验结果表明,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能显着缩短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小鼠摘眼出血量,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表现出良好的止血活性。3.对于凝血系统,小鼠血液凝集参数测定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小鼠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无影响,但均能提高血浆FIB含量,具有剂量依赖性。4.对于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显着延长小鼠简易蛋白溶解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其中高剂量效果最佳,并显示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纤溶酶和FDP酶联免疫法试验结果显示,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在200 mg/kg剂量下可显着抑制小鼠血浆纤溶酶活性,并能降低血浆FDP含量。5.市售独一味制剂HPLC测定结果显示,山栀子苷甲酯在9.6-115.2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9%。从市售独一味制剂中均检测出山栀子苷甲酯,但含量差别较大;且这种差异与课题组前期测定的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含量基本类似。结论1.采用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可以实现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中4个主要单体化合物的富集分离,且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环烯醚萜苷单体成分制备方法。2.止血药效学筛选试验表明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具有很好的止血活性,有着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3.8-0-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纤溶系统活性,其止血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纤溶过程,可能为抑制纤溶酶活性,但对于纤溶系统的具体作用靶点尚需进一步研究。4.本实验所建立的独一味不同制剂中山栀子苷甲酯及前期试验建立的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适用于独一味不同制剂中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的含量测定。结合抗炎、止血药效学和分析实验结果,作者认为以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为参照对独一味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实验室建立的独一味及其制剂中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的HPLC方法得到中国药典委员会的认可,被列入2010版《中国药典》。

二、童便治疗溃疡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其止血作用的初步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童便治疗溃疡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其止血作用的初步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纳米技术的焦白术抗胃溃疡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白术及其炮制法的古今文献研究
    综述二 胃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炭类中药研究的新思路——纳米类成分研究
前言
第一章 白术及其炮制品的抗溃疡作用研究与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发现
    引言
    第一节 市售生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抗胃溃疡作用对比研究
    第二节 市售焦白术中抗溃疡有效部位筛选
    第三节 市售焦白术有效部位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第四节 市售焦白术中CAM-NCs的发现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制备工艺的建立、优化和药效初探
    引言
    第一节 CAM及CAM-NCs的制备方法建立和制备条件考察
    第二节 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AM-NCs高效液相色谱比较研究
    第三节 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AM-NCs抗胃溃疡药效比较研究
    第四节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AM-NCs止血药效评价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表征研究
    引言
    第一节 不同条件制备的CAM-NCs的形貌表征
    第二节 不同条件制备的CAM-NCs的光学特性表征
    第三节 不同条件制备的CAM-NCs的红外表征
    第四节 优选条件制备的CAM-NCs结构表征
    第五节 优选条件制备的CAM-NCs的荧光量子产率计算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安全性评价
    引言
    第一节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的细胞毒性评价
    第二节 CAM-NCs的急性毒性实验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第二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血清指标的影响
    第三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胃组织中指标的影响
    第四节 CAM-NCs对酒精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溃疡程度的影响
    第二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第三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脑组织中5-HT和DA含量的影响
    第四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第五节 CAM-NCs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七章 焦白术纳米类成分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节 CAM-NCs对小鼠吲哚美辛致胃溃疡模型溃疡程度的影响
    第二节 CAM-NCs抗吲哚美辛致胃溃疡的机制研究
    讨论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消痈溃得康煎剂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MTL、TNF-α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近况
    综述二 中医药对胃溃疡的认识及影响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冠心病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及中药预防性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PCI术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1 PCI术后的证候研究
    2 PCI术前后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3 PCI术后不良事件的证候研究
    4 现有研究质量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研究进展
    1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消化道出血
    2 PPI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 CRUSADE评分与出血高危人群的识别
    4 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规避和防治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PCI术后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相关操作规范及定义
        1.6 研究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数据提取及质量控制
        1.9 统计分析
        1.10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基线数据分析
        2.2 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3 PCI术后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2.4 基于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分析
        2.5 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分析
    3 讨论
        3.1 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重要证候
        3.2 气虚、血瘀与消化道出血
        3.3 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与气虚血瘀证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气止血方预防出血高危患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观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1.7 质量控制
        1.8 统计分析方法
        1.9 样本量计算
        1.10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比较
        2.3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比较
        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比较
        2.6 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整体观念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3.2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3.3 血栓弹力图结果分析
        3.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结果分析
        3.5 益气止血方止血作用机理分析
        3.6 益气止血方心脏保护作用机理分析
        3.7 治未病思想在本研究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5)龚廷贤《寿世保元》治血证特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2.2 数据规范化
        1.2.3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博综淹贯,药专力强
    3.2 无名效方,简廉效优
    3.3 剂型多样,丸散止血
    3.4 补脾壮水,阴平阳秘

(6)基于羊水循环探究童子尿的药用依据和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羊水与尿液主要成分和作用的对比
2 “尿疗”的中西医依据
3羊水循环与尿疗法的联系
4对该项研究前景的展望

(7)有关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现状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与发病
        1.1.3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确立
        1.1.4 出血严重程度的评估
        1.1.5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1.1.6 预后的评估
        1.1.7 治疗
        1.1.8 预防
    1.2 中医学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
        1.2.1 古代中医文献综述
        1.2.2 现代中医文献综述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观察指标
        2.2.3 入院病情判定
        2.2.4 疗效判定
        2.2.5 统计方法
        2.2.6 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基本资料
        2.3.2 病史资料
        2.3.3 入院病情资料
        2.3.4 内镜检查
        2.3.5 治疗
        2.3.6 疗效
    2.4 讨论
        2.4.1 流行病学资料
        2.4.2 病史资料
        2.4.3 入院病情资料
        2.4.4 内镜检查
        2.4.5 治疗
        2.4.6 疗效
        2.4.7 治未病
        2.4.8 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溃疡灵片结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1.1 古代文献
        1.2 现代文献
        2. 临床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专方专药治疗
        2.3 胃镜治疗结合中药
        2.4 中药抗H.pylori治疗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概述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胃镜下观察
        3. 临床表现
        4.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3 病例来源
        1.4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标准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中医症状疗效评价
        3.2 胃镜疗效评价
        3.3 H.pylori根除情况
    4. 安全性评价
    5. 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6. 讨论
        6.1 疗效总结与分析
        6.2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特点
        6.3 治疗原则
        6.4 溃疡灵片作用机制探讨
        6.5 结论
        6.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9)蟒脂的药效、毒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目录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 蟒脂概述
        1.1 来源
        1.2 动物形态
        1.3 分布及生境
        1.4 现代研究
        1.4.1 化学成分
        1.4.2 药理作用
    2. 蟒脂药用沿革
    3. 蟒脂药效的现代阐述
        3.1 对外科疮疡的作用
        3.2 对痔疮的作用
        3.3 对产后腹痛的作用
    4. 蟒脂的发展趋势
        4.1 药品
        4.2 化妆品、保健品
第2章 试验研究
    第一节 蟒脂的药效学研究
        1 抗炎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2.2 对甲醛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1.2.3 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内白细胞游走的影响
        1.2.4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1.4 试验结果
        2 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体外抑菌试验
        2.2.2 对免疫低下大鼠的疮疡试验
        2.2.3 抗溃疡试验
        2.3 统计学处理
        2.4 试验结果
        3 镇痛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3.2.2 小鼠热板试验
        3.3 统计学处理
        3.4 试验结果
        4 活血试验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4.2.2 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4.3 统计学处理
        4.4 试验结果
        5 止血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5.2.2 对家兔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5.3 统计学处理
        5.4 试验结果
        6 止痒试验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统计学处理
        6.4 试验结果
        7 免疫试验
        7.1 试验材料
        7.2 试验方法
        7.2.1 对组胺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影响
        7.2.2 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7.3 统计学处理
        7.4 试验结果
    讨论
    第二节 蟒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2 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3 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家兔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3.2.2 家兔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3.3 试验结果
    讨论
第3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谢
附录

(10)独一味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制备、止血活性筛选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原理及试验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反相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独一味中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
    2.1 实验部分
    2.2 实验结果
        2.2.1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富集
        2.2.2 环烯醚萜化合物单体的制备色谱分离
        2.2.3 环烯醚萜苷类单体HPLC在线检测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独一味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止血活性筛选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不同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对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
        3.3.2 不同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对小鼠摘眼球出血量的影响
        3.3.3 急性毒性实验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凝血系统的影响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3.1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APTT、PT和TT的影响
        4.3.2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FIB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纤溶系统的影响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3.1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纤溶亢进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
        5.3.2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纤溶亢进小鼠摘眼球出血量的影响
        5.3.3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血浆简易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
        5.3.4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正常小鼠血浆ELT的影响
        5.3.5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纤溶亢进小鼠血浆ELT的影响
        5.3.6 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对小鼠血浆纤溶酶和FDP含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RP-HPLC法测定独一味不同制剂中山栀子苷甲酯的含量
    6.1 仪器与试药
    6.2 方法与结果
        6.2.1 色谱条件
        6.2.2 对照品溶液
        6.2.3 供试品溶液
        6.2.4 线性关系考察
        6.2.5 精密度试验
        6.2.6 重复性试验
        6.2.7 稳定性试验
        6.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6.2.9 样品含量测定
    6.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综述 常用止血药物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童便治疗溃疡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其止血作用的初步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化通络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亚军.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纳米技术的焦白术抗胃溃疡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D]. 鲁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消痈溃得康煎剂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MTL、TNF-α的实验研究[D]. 胡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4]冠心病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及中药预防性干预研究[D]. 张辰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2)
  • [5]龚廷贤《寿世保元》治血证特色探析[J]. 季庭竹,吴承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3)
  • [6]基于羊水循环探究童子尿的药用依据和新价值[J]. 徐天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11)
  • [7]有关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的回顾性研究[D]. 郁洁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8]溃疡灵片结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虚寒证的临床观察[D]. 邓建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蟒脂的药效、毒理初探[D]. 武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8)
  • [10]独一味环烯醚萜苷单体化合物制备、止血活性筛选及其机制研究[D]. 何希瑞. 兰州大学, 2011(11)

标签:;  ;  ;  ;  

通肺治疗溃疡出血临床观察及止血效果初步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