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邢海龙,王珊珊,王波[1](2022)在《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在神经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神经外科带教中应用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辅助教学对带教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具体时间范围是2019年1—10月,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中22例医学实习生设为参比组(常规带教);并将另22例医学实习生设为试验组(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辅助带教),并比较不同组别神经外科带教效果。结果试验组医学实习生颅脑解剖理解能力、颅脑损伤鉴别能力、影像资料分析能力以及颅脑手术设计能力评分相较参比组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医学实习生神经外科带教专注度、兴趣度、参与度以及满意度相较参比组均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医学实习生神经外科带教考核合格率统计值相较参比组均明显升高。结论在神经外科带教中应用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辅助教学可整体提高神经外科带教效果,既能够丰富带教内容,激发医学实习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医学实习生将平面知识向立体模型转化,使医学实习生对于人体颅脑结构的了解度得到显着提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焦玉明,付伟伦,曹勇[2](2021)在《基于脑网络外科理念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血管病手术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脑功能, 而随着治疗手段的提高, 脑认知功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脑成像技术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脑网络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和认知表达的生理学基础。基于脑网络的拓扑特性, 神经外科提出了"脑网络外科"的概念, 旨在通过对脑网络的保护达到更加精准地保护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基于文献回顾及既往的研究工作, 本文对"脑网络外科"理念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的3个方向进行综述。其中包括, 基于人脑连接组学的脑网络关键节点的保护;脑血管病手术中认知功能相关供血区域的保护;通过术前脑网络结构和功能连接状态有效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的脑网络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神经外科手术已经向更为系统而且精细的脑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全面保护迈进。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手术将迎来"脑网络外科"的新阶段。
王文举,蔡强,李知阳,宋平,魏航宇,陈晓煜[3](2021)在《3D-slicer辅助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3D-slicer软件是一种医学影像处理分析与视觉化的软件系统,通过利用影像学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影像融合,强化病变部位,可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前定位和血肿体积的计算,既有助于临床病情评估又能优化手术入路。本文通过对3D-slicer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郭雄芳,张文彬,孙小喆[4](2021)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三叉神经即第V对颅神经,是主要的混合脑神经之一,广泛分布于头部、面部等区域。TN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STN)[1]。STN主要是采用病因治疗,但PTN因为病因与很多因素有关,机体炎性反应、局部血管受到挤压、硬脑膜出现增生、患者病毒感染等都可引起TN,故临床治疗较为麻烦。
程涛,王鹏程,颜波,贾贵军[5](2021)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n=32)和显微镜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术中脊髓拴系松解情况等手术指标, 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 术后3年的脊髓再拴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等远期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 包括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逼尿肌漏尿点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3项术前尿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术区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 脊髓拴系完全松解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8%(30/32)、90.0%(27/30), P>0.05];神经内镜组较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281.4±30.3)ml、(333.9±35.7)ml]、手术时间短[分别为(81.5±10.1)min、(96.7±8.3)min]、住院时间短[分别为(12.9±2.5)d、(14.7±1.4)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3年随访。术后3个月, 神经内镜组患者治愈8例, 显效15例, 好转6例, 无效3例, 与显微镜组比较, 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 两组脊髓再拴系、腰椎失稳、神经轻微损伤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 神经内镜组膀胱安全容量大[分别为(264.4±28.7)ml、(245.8±25.8)ml]、膀胱残余尿量少[分别为(106.3±16.5)ml、(118.5±22.7)ml]、逼尿肌漏尿点压低[分别为(30.5±9.1)cmH2O(1 cmH2O=0.098 kPa)、(36.4±9.1)cmH2O],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 术后3年两组的膀胱安全容量均上升、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TCS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均较好, 未观察到与显微镜手术的疗效差异, 但神经内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且术后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恢复更好。
姬相天,杨军[6](2021)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肿瘤的重要原则,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大价值。术前能够精准预测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和空间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精准神经影像学是精准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其衍生技术可对大脑重要的皮质功能区及相关的白质纤维束进行非侵入性立体成像,因此在术前规划和术中指导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对DTI及其衍生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脑胶质瘤新方法提供参考。
岳雄飞[7](2021)在《脂肪填塞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预防脑脊液鼻漏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孙涵[8](2021)在《3D 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提出
蓝欢[9](2021)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垂体瘤是一种发生于垂体前叶、垂体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好发于青壮年时期,临床中常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垂体卒中、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症状。因此在患病以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学习能力等造成不良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治疗垂体瘤的一种常用方法。对此,本文主要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供简单参考。
杨翔,李浩[10](2021)在《神经内镜联合3D打印颅内血肿模型的应用》文中认为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复杂,相关毗邻结构又极为重要,颅脑作为相对密闭的有机整体,该区域任何部位的手术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殃及整个颅内的稳定平衡。作为人体的中枢司令部位,该区域手术操作需要特别精细化,且神经外科实际手术操作空间通常比较狭小,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因此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培训成为临床教学的难点。在神经内镜技术快速发展以及3D打印模型丰富和提高了神经外科教学手段的契机下,神经内镜联合3D打印颅内血肿模型能提供实时精准、多角度的手术操作体验,在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在神经外科带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常规带教方案 |
1.2.2 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辅助教学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组别医学实习生神经外科实习效果对比 |
2.2 不同组别医学实习生神经外科带教效果对比 |
2.3 不同组别医学实习生神经外科带教考核合格率对比 |
3 讨论 |
(3)3D-slicer辅助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方式 |
2 3D-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和发展 |
3 3D-slicer辅助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
3.1 3D-slicer在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
3.2 3D-slicer在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
3.3 3D-slicer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
4 3D-slicer软件在评估血肿清除率中的应用 |
5 总结与展望 |
(4)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参数 |
1.1 射线剂量 |
1.2 作用靶点 |
1.3 照射剂量率 |
2 治疗效果 |
2.1 首次治疗效果 |
2.2 重复治疗效果 |
2.3 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 |
2.4 生活质量 |
3 影响伽玛刀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
3.1 治疗时间 |
3.2 靶区结构 |
3.3 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 |
4 并发症 |
(9)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方式发展史 |
2 神经内镜的发展史 |
3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作用 |
3.1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
3.2 假包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3.3 并发症及其防治 |
4 神经内镜的优势及不足 |
4.1 优势 |
4.2 不足 |
5 结论 |
(10)神经内镜联合3D打印颅内血肿模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神经内镜及3D打印技术的特点 |
1.1 神经内镜技术特点 |
1.2 3D打印技术特点 |
2 神经内镜联合3D打印颅内血肿手术模拟 |
3 总结与展望 |
四、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在神经外科带教中的应用[J]. 邢海龙,王珊珊,王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01)
- [2]基于脑网络外科理念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焦玉明,付伟伦,曹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11)
- [3]3D-slicer辅助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王文举,蔡强,李知阳,宋平,魏航宇,陈晓煜. 中国医药, 2021(11)
- [4]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 郭雄芳,张文彬,孙小喆. 武警医学, 2021(11)
- [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程涛,王鹏程,颜波,贾贵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10)
- [6]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 姬相天,杨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8)
- [7]脂肪填塞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预防脑脊液鼻漏疗效分析[D]. 岳雄飞.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8]3D slicer联合智能手机辅助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研究[D]. 孙涵.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9]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蓝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8)
- [10]神经内镜联合3D打印颅内血肿模型的应用[J]. 杨翔,李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