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牛诱导同期发期与自然发情胚胎移植效果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1](2021)在《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对优质种公牛培育和良种母牛快速扩繁的迫切需求,创新集成了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研制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与新产品,为解决高产奶牛扩繁速度慢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种用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与遗传评估、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及精液受精与受胎能力相关性分析。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主要围绕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与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关键技术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创新集成了高效的奶牛种用胚胎生产与ET关键技术流程,使每头供体牛平均生产体内胚胎6.6枚,比行业平均水平(5枚)高32.0%;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为45.0-58.6%、产犊率为38.4-55.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利用全基因组检测结合奶牛DHI技术,集成了种公牛遗传-生产性能对比育种评价体系。不同月龄青年公牛生长发育关键指标,与行业标准相比,体重和睾丸周径均高于行业标准平均水平,并筛选出遗传品质优秀的种公牛154头,其中育种综合指数GTPI(General Total Performance Index)≥2600指数的种公牛35头、占比22.7%;AI配种的种母牛一、二和三胎次305天产奶量与商品母牛相比分别提升了823.0 kg、1374.5 kg和976.7 kg,表明全基因组检测遗传评估与生产性能实际表型值的显着关联性。3、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AI受胎率对比分析显示,同一头种公牛精液的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高度关联,证明IVF可作为新的繁殖性状评价指标纳入奶牛种公牛育种评价体系,据此把种公牛受精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正常受精率(Normal fertility bulls:45-60%)、较高受精率(Higher fertility bulls:61-80%)、高受精率(Highest fertility bulls:>80%)。4、探究异种动物的精子(山羊、绵羊和鹿)对于奶牛X精子的受精推流效果表明,选择山羊精液受精推流最佳,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使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70%,并确定新产品的标准为:100万分离X精子混合100万山羊精子,该产品可以保持平均56.2%的AI情期受胎率和94.6%的性控准确率。5、添加抗氧化剂VE、SOD、CAT可以明显提升奶牛分离X精子的活力,特别是奶牛性控冻精的体外存活时间由原来的4-6 h延长到8-10 h,该产品的AI受胎率总体提升了5-10%,为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赫强[2](2021)在《牛体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牛的商品化冻精中含有较多能影响精子体外获能的成分,例如抗冻剂等;在精子体外获能之前,需先对解冻的精液进行必要的分离纯化,去除各种添加剂,为精子体外获能提供最优环境。因此,研究不同精子纯化方法对体外受精的影响、确定最优精子纯化方法以期提高体外胚胎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期发情处理是胚胎移植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受体牛的发情同步及黄体质量会直接影响胚胎移植后的受胎率。本研究选取前列腺素和孕酮两种外源生殖激素,以荷斯坦母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同期方案对胚胎移植受体牛的影响,以期提高受体母牛的利用率及胚胎移植后的受胎率。试验一:不同精子纯化方法对牛体外胚胎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上浮法处理冻精,再与体外成熟后的卵母细胞进行受精,重复8次,统计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试验结果表明,Percoll法处理后的精子活力(0.65)与上浮法处理后(0.68)无显着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着高于未处理的精子活力(0.41)(p<0.05);Percoll组精子密度(9.08×106/m L)显着高于上浮组(7.60×106/m L)(p<0.05)。Percoll组受精率(83.70%)和卵裂率(62.61%)显着高于上浮组(77.99%vs 51.62%,p<0.05);Percoll组囊胚率(31.18%)与上浮组囊胚率(30.94%)无显着差异(p=0.06)。试验二:不同同期发情方法对受体牛胚胎移植的影响选择90头健康、膘情适中的荷斯坦青年牛,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照CIDR+PG和PG+PG同期方案进行激素注射,另挑选15头青年牛等待自然发情(对照),在发情后第7 d用B超对受体牛黄体直径(CLD)进行测量,对符合条件的受体牛进行胚胎移植。试验结果表明,CIDR+PG组发情率显着高于PG+PG组(91.11%vs 84.44%,p<0.05);CIDR+PG组中85.37%(35/41)的发情牛集中在撤栓后的2 d内,PG+PG组中73.68%(28/38)的发情牛集中在注射第二针PG后的2-3 d。CIDR+PG组黄体合格率(70.73%,29/41)显着高于PG+PG组(65.79%,25/38)(p<0.05)。将CLD分为10 mm≤CLD≤15 mm、15 mm<CLD≤25 mm、CLD>25 mm三组,研究不同同期发情处理后第7 d的CLD与受胎率之间的关系。CIDR+PG组间受胎率无显着差异(33.33%vs 35.71%vs 33.33%,p>0.05);PG+PG组间受胎率无显着差异(37.50%vs 36.36%vs 33.33%,p>0.05);CIDR+PG组与PG+PG组之间受胎率也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上浮法相比,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提高精子的利用率、受精率和胚胎卵裂率。与PG+PG法相比,CIDR+PG法处理的受体牛发情率更高、发情时间更为集中、黄体合格率更高且受体牛利用率更高。不同同期发情方法处理后受体牛的CLD与受胎率之间无显着差异。
梁晶婕[3](2021)在《小鼠胚胎着床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miR-192-5p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文中提出早期胚胎流失是导致哺乳动物妊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胚胎流失发生在胚胎着床阶段,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高产奶牛、母猪等家畜,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繁殖效率。辅助生殖技术的诞生使得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成为可能,但移植后着床率低下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显着改善。因此明确胚胎着床的调控机制对于提升哺乳动物的妊娠效率至关重要。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主要包括胚胎的活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及二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对话。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着床启动的必要前提,也是调控着床进程的主导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母体子宫在其生殖周期有限时间段内所达到的一种能够接纳胚胎附着的特殊生理状态。研究表明,尽管物种之间采用的着床方式不同,着床早期阶段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机制却具有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子宫内膜中各个组分在容受阶段的作用不同,其背后的分子调控网络也十分复杂,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MicroRNA(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小RNA分子,因其能在转录后水平同时靶向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而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miRNA参与胚胎着床的调控,但其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清晰。考虑到物种间胚胎着床早期阶段的相似性,本研究利用模式动物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小RNA测序技术对容受前期、容受期和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随后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和子宫角注射miRNA agomir或antagomir的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且能够影响着床进程的miRNA确立为目标miRNA。随后对目标miRNA在小鼠妊娠早期的时空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建立不同小鼠模型探究影响其呈现特异表达趋势的因素。最终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调控miRNA的表达,探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对小鼠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2个miRNA在容受前期(妊娠第1天)、容受期(妊娠第4天)和着床期(妊娠第5天)的表达呈现显着差异(|log2(Foldchange)|≥1.5且FDR<0.05),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和体内miRNA表达量干扰后发现,miR-192-5p在容受期和着床期的小鼠子宫内膜中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01),瞬时上调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中miR-192-5p的表达水平将导致着床失败,提示其可能参与小鼠胚胎着床的调控。(2)miR-192-5p在小鼠妊娠早期(妊娠第1-7天)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表达趋势,在着床期及之后一直维持低水平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R-192-5p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层,且随着子宫进入容受期,腔上皮中miR-192-5p的表达量显着降低。检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假孕小鼠模型、延时着床模型、人工诱导蜕膜模型中miR-192-5p的表达发现胚胎因素不是导致其在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中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在未孕小鼠的自然发情周期内,miR-192-5p在发情期表达量升高,在间情期表达量降低,提示其表达水平更倾向于受到子宫内膜自身周期性生理变化的影响。(3)通过构建卵巢摘除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规模的激素处理发现,雌激素(β-Estradiol,E2)能够显着诱导子宫内膜上皮层中miR-192-5p的表达上调;而孕酮(Progesterone,P4)在单独作用时具有下调miR-192-5p的趋势但尚未达到显着水平,当与E2共同作用时能够极显着抑制miR-192-5p的表达。采用E2和P4共同处理小鼠以模拟容受期间子宫中的激素环境,结果显示miR-192-5p的表达受到显着抑制,提示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中miR-192-5p表达下调是由E2和P4共同影响所致。(4)体内研究表明,上调容受期间子宫中miR-192-5p的表达致使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具体表现为细胞表面微绒毛的数量得以维持、胞饮突的形成减少等;此外,部分表达于上皮层中的容受性标记分子的表达出现异常,提示miR-192-5p主要干扰了容受期间上皮细胞的转化行为。体外实验表明,miR-192-5p在非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HEC-1-A细胞)中的表达极显着高于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Ishikawa、RL95-2细胞等)。抑制HEC-1-A细胞中miR-192-5p的功能致使细胞形态变圆、细胞间连接蛋白(E-cadherin、ZO-1等)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骨架相关结构(如应力纤维、表面微绒毛等)发生重排,最终导致上皮细胞极性减弱。此外,抑制miR-192-5p的表达导致细胞表面抗黏附蛋白Mucin1的表达下调,进而提升了细胞表面接纳胚胎附着的能力。探索miR-192-5p的潜在靶基因结果显示,转录因子抑制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2(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2,ZEB2)和细胞骨架相关调控因子Rho GTP酶激活蛋白19(Rh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9,ARHGAP19)是 miR-192-5p 的靶基因。二者的蛋白均在容受状态下的子宫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改变子宫组织、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中miR-192-5p的表达水平能够导致二者内源性蛋白出现相应的表达变化。此外,在非容受性细胞中过表达ARHGAP19能够部分重现抑制miR-192-5p后产生的表型现象,包括细胞骨架结构的重排、细胞间E-cadherin表达量降低等。不仅如此,过表达ARHGAP19能够促使细胞间E-cadherin表达分布发生变化,细胞呈现出堆积生长的趋势。这些表型与容受期间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发生的变化相类似,提示该分子的表达上调可能促使非容受性细胞向容受性表型过渡。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索了小鼠妊娠早期在胚胎着床阶段子宫内膜中差异表达的miRNA谱,并且针对其中一个miRNA,即miR-192-5p在小鼠胚胎着床时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证实了 miR-192-5p高表达于非容受状态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参与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和细胞表面的抗黏附特性。妊娠期间,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miR-192-5p的表达水平被显着抑制,导致细胞表面抗黏附因子表达下调;此外一些调控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相关的靶基因如ZEB2、ARHGAP19等的表达水平得以释放,促使细胞连接蛋白和细胞骨架发生重排,最终导致上皮细胞极性减弱,细胞状态向容受态过渡,使得胚胎着床得以启动。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 miRNA介导下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分子机制,为提升哺乳动物的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此外,miR-192-5p还有望作为一个新的分子标记用于辅助生殖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和诊断。
贾晓,邱瑾,舒娟,李华,习书斌,曾溢滔,曾凡一[4](2020)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在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的筛选及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孕酮(progesterone,P4)作为一种生殖激素,在牛的发情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变化,且在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拟应用孕酮浓度测定辅助人工观察筛选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并监测其整个妊娠过程。方法:通过对自然配种牛不同生殖阶段血液中孕酮水平的分析,建立其在发情初期、妊娠期孕酮浓度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辅助人工观察筛选适合胚胎移植的受体牛。同时将在体外培养7天后的体细胞核移植重构囊胚移植到所筛选出的同期发情的受体牛子宫内,并应用孕酮测定监测其妊娠状态。实验结果:(1)运用孕酮检测筛选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时,当孕酮浓度在发情第0天和第5天分别为≤0.64nmol/L和2~8nmol/L时,适宜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牛,根据此筛选指标能够排除50%左右假发情牛。(2)运用孕酮检测较传统的人工观察方法,胚胎移植的克隆牛出生率提高了7.1倍。结论:运用牛血清孕酮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母牛生理周期判断的准确性,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胚胎移植受体牛,既能实时、有效地监测怀孕受体牛的妊娠状态,又避免了靠人工观察受体牛返情、流产时的人为疏漏和误判,有效地提高受体牛的利用率,提高克隆牛的生产效率,并能推广应用于畜牧行业牛的生产繁育中。
金敬栋[5](2020)在《延边黄牛活体采卵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延边黄牛是具有延边朝鲜族特色的优质肉牛品种,是我国宝贵的耐寒黄牛品种资源,同时也是我国宝贵的畜禽品种资源财富。但目前延边黄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工作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基础设施和机构不够完善,基础母牛投入数量依然较少,新品种的选育选配进展缓慢,不能满足于市场需求。采用OPU技术的胚胎移植方法是提高母畜繁殖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试验将延边黄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合延边黄牛产业化生产的活体采卵(OPU)、同期发情、胚胎移植等方法,为畜牧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实施依据。本试验的结果如下:1.延边黄牛OPU实施间隔2次/周与1次/周所获平均可利用卵子数量(平均可用卵数)和卵子回收率差异不显着(P>0.05)。2.利用OPU回收的可用卵数存在个体间的差异(P<0.05),但季节(春季、夏季)对延边黄牛OPU的卵子回收率差异不显着(P>0.05)。3.延边黄牛进行连续的OPU操作中,四月次的平均可用卵数显着低于其他月次(P<0.05)。4.实施同期发情技术在两种不同的季节(夏季、冬季)无显着性差异(P>0.05)。5.同期发情组与自然发情组的黄体合格率和胚胎移植受胎率差异不显着(P>0.05)。
张鑫[6](2020)在《梅花鹿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进与生产应用》文中指出宁夏存栏梅花鹿6000余头,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地区、中卫市和银川北部地区。梅花鹿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在国内梅花鹿人工授精工作要求必须在九月初开始十月初结束,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梅花鹿生性胆小野性大,开展试情工作难度太大,导致梅花鹿发情揭发率低,受胎率低。因此在生产中研究和应用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的意义重大,将会使梅花鹿的人工改良工作难度大幅降低。梅花鹿人工输精法有直肠把握输精法、开膣器输精法、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法、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等。开膣器输精法(用卡苏输精枪)不能保证输精枪完全通过子宫颈。使用简易输精枪,子宫颈口通过率高,但是卫生和无菌操作很难保证,而且埋栓以后的阴道有一定的感染率,输精枪通过阴道有污染子宫的风险。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法摒弃了常规的输精通道,以微创无菌的手术通路直接将精液注入子宫角,规避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可以节约精液用量,并且可能获得更高的受胎率,值得在梅花鹿繁育工作中研究和推广。在绵羊和梅花鹿的同期发情工作中采取阴道埋置孕酮栓引发阴道感染和栓体丢失的现象比较常见,严重影响输精效果和情期受胎率。试验经过多次对梅花鹿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进,并比较不同输精方法的受胎率和实用性,得出以下结论:1.梅花鹿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可以取得较高的情期受胎率。因此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适合推广应用,并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继续总结和提高;2.梅花鹿阴道开膣器简易输精法比腹腔镜输精法更适合梅花鹿输精。梅花鹿子宫颈开口狭窄,卡苏输精枪不易通过,而简易输精枪因枪头较细容易通过子宫颈口。经过简易输精枪操作,证明梅花鹿子宫颈结构并不复杂,枪头进入子宫颈口后均能顺利通过整个子宫颈;3.腹腔镜输精法操作复杂,需要特定的手术环境和较昂贵的手术设备,要求术者技能高超熟练,需要配合人员数量多,不适于梅花鹿生产中推广,但是有较大的商业运用潜力,一旦技术成熟,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应用。本试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该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中还有待继续研究。4.埋栓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流程并使用抗生素可以显着降低感染率;5.自制阴道栓置入器可以将栓体埋入阴道深部防止丢栓,同时CIDR栓尾结构完整,撤栓操作省时省力,有效控制了感染,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着提高。
曾义夫[7](2020)在《应用超声分析评价荷斯坦牛黄体质量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常规黑白超声从形态学、应用彩超从血流动力学角度研究分析评价CL质量与P4的关系,可以为规模化奶牛场降低成本、提高受胎率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内应用彩超对奶牛发情周期不同阶段CL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针对此展开研究,可以为今后生产当中的应用打下前期基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建立CL超声图谱可以为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和应用于繁殖管理工作提供资料。方法:(1)收集了476例2016-2019年的奶牛屠宰后的全套生殖器官,重点整理收集了黄体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卵巢、卵泡囊肿的卵巢和黄体囊肿的卵巢,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室剖解,对其外部形态和剖开后内部结构进行了大体观察。(2)通过直肠路径对发情周期中不同阶段的120头泌乳奶牛,利用便携式B超仪和多普勒彩超扫查黄体,发现并存储典型黄体声像图。(3)根据发情配种记录,应用B超仪对116头青年牛和经产牛发情后第7d CL进行扫查,用B超内置电子尺分别测量CLD、周长(Corpus luteum perimeter,CLP)、CLA、CLV,同时尾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血清中P4、E2、LH的含量,根据BCS、黄体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分组,对其相应的激素含量进行比较。(4)应用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16头奶牛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其中不同体况奶牛黄体11头,同期方案处理的第7天黄体奶牛5头,患子宫疾病奶牛黄体4头。(5)应用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发情配种后第7天的奶牛进行检查,累计检查奶牛26头,其中有黄体的奶牛16头,10头没有黄体,其中1例诊断为卵泡囊肿,并且囊肿卵泡为多个,1例属于多个囊肿的卵泡囊肿,其余属于卵巢机能减退。同时对有黄体的奶牛进行尾静脉采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P4、LH的含量。根据BCS不同、不同配种次数和黄体是否有腔进行了分组,对黄体血流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和平均速度以及血清激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1)初步分析了卵巢外观形态对直肠触诊的影响,以及内部结构是否能通过超声途径获得更为真实的结构理解。(2)通过对奶牛发情周期第5-15天的黄体扫查,保存了典型黄体声像图,建立了5-15天的黄体超声图谱,对典型黄体超声图进行了描述,对难诊断黄体的声像图进行了分析解读。(3)结果表明BCS≤2.5、2.5<BCS<3.0和BCS≥3.0对P4的差异均显着(P<0.05),CLP≤5.0、5.0<CLP<7.0对P4的差异显着(P<0.05),CLV≤5.0、5.0<CLV<7.0对P4的差异显着(P<0.05);BCS≤2.5、2.5<BCS<3.0和BCS≥3.0对E2的差异均显着(P<0.05),CLP≤5.0、5.0<CLP<7.0对E2的差异显着(P<0.05),CLV≤5.0、5.0<CLV<7.0对E2的差异显着(P<0.05)。2.5<BCS<3.0和BCS≥3.0对LH的差异显着(P<0.05)。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d黄体的周长和体积与P4、E2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奶牛体况对P4、E2和LH水平有显着影响。(4)动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二维断面B型超声条件下可以测量黄体的最大直径、黄体周长、黄体表面积和黄体体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FM)条件下可以观察黄体血流分布情况。在脉冲多普勒超声(PW)条件下可以测量血流速度。(5)根据BCS不同(BCS≤3.0、BCS>3.0)、配种次数不同(配种次数≤4、配种次数>4)以及黄体是否有腔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黄体血流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各组之间血清P4和LH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论:应用超声波仪可以在活体条件下研究卵巢内部的结构。应用便携式B超仪建立了奶牛发情周期第5-15天黄体的声像图谱,为准确鉴定和识别黄体声像图提供了参考,为繁殖配种技术人员掌握操作学习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准确的判断黄体、评价黄体质量、黄体指标测量提供了资料。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d黄体应用超声测量周长和体积可以代表黄体的功能。应用彩超可以观察奶牛黄体的血流分布情况和测量黄体血流速度。
伍丽仙,陈永玻,王成高,张立喜,赵敏,龙俊,佟万祥,和占星[8](2020)在《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群体,探索文山牛快速扩繁和生产性能提升技术。[方法]在马关县从600头文山黄牛、西本杂、安本杂和短本杂牛母牛中选择270头,用CIDR+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选择黄体合格的受体,采用非手术法移植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胚胎,在移植后60~90 d通过直肠检查法进行妊娠诊断,确定妊娠率,跟踪调查产犊情况,并测定胚胎移植所产犊牛的初生体重和主要体尺指标。[结果]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270头,胚胎移植87头,妊娠28头,移植妊娠率32.18%;妊娠母牛中产犊17头,产犊率60.71%,产犊19头,成活16头,产犊成活率84.21%。公母犊牛平均的初生重33.00 kg,体高69.50 cm,体斜长62.19 cm,胸围72.69 cm,管围13.50 cm。[结论]首次在文山州开展了牛胚胎移植获得成功,杂交牛受体的移植妊娠率极显着或显着高于文山牛受体,秋季移植的妊娠率极显着高于春季和冬季的。提示以杂交牛为受体在秋季进行胚胎移植可有效提高移植成功率。
赵善江,童伟,王现军,刘云祥,郝海生,朱化彬[9](2020)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即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现代奶牛养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奶牛参配率、发情鉴定效率和怀孕牛比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综述了主要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处理程序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我国奶牛场应用效果提供技术参考。
王华清[10](2019)在《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技术在延边黄牛产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鉴于延边黄牛产业化水平较低,基础母牛数量急剧下降,牛源严重紧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利用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的方法探索贴合实际生产的应用技术。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技术能够提高优良供体牛利用率,使受体牛集中发情、受孕,从而达到延边黄牛良种的快速扩繁的目的。本试验将延边黄牛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延边黄牛实际生产的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方法。本试验的结果如下:1.在对延边黄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中,方案Ⅱ秋季的同期发情率(88.89±5.55%)显着高于夏季(67.22±4.33%)(P<0.05),方案Ⅰ和Ⅲ夏季和秋季的同期发情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2.方案Ⅰ(73.33±7.03%)、方案11(78.06±5.78%)和方案Ⅲ(67.46±5.49%)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的同期发情率无显着差异(P>0.05)。但三种方案相比,方案Ⅲ效果稳定且价格低廉。3.试验应用CIDR+FSH+PGF2q+GnRH的超数排卵方案探讨进口的Folltropin-v和不同剂量的国产FSH对延边黄牛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IU国产FSH剂量组的头均黄体数达到了 19.50±1.29个,超排效果最好,且相比进口的Folltropin-v 成本更低。4.试验使用2000IU国产的FSH对延边黄牛进行处理,探讨不同季节对延边黄牛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秋季(14.29±10.05)和冬季(20.33±6.59)的头均黄体数无显着差异(P>0.05)。5.为探究不同冲胚方法对延边黄牛超排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使用注射式和三通管式对超排牛进行冲胚操作,结果显示,三通管式(57.94±22.42)的胚胎回收率显着高于注射式(17.62±11.84)(P<0.05),冲胚效果好。
二、母牛诱导同期发期与自然发情胚胎移植效果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母牛诱导同期发期与自然发情胚胎移植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奶牛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
1.1.1 人工输精技术 |
1.1.2 MOET育种技术 |
1.1.2.1 胚胎移植国内外应用情况 |
1.1.2.2 胚胎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1.2.3 胚胎移植技术前景 |
1.1.3 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 |
1.1.3.1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情况 |
1.1.3.2 体外受精技术存在的问题 |
1.1.3.3 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前景 |
1.1.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
1.2 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分子辅助标记 |
1.2.2 全基因组选择 |
1.2.2.1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1.2.2.2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
1.2.2.3 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
1.2.3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
1.2.3.1 动物克隆操作技术 |
1.2.3.2 动物克隆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
1.2.3.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影响种公牛培育的种用胚胎质量及受胎率相关因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供体母牛选择 |
2.2.2 实验材料 |
2.2.2.1 仪器与设备 |
2.2.2.2 主要试剂耗材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试剂配制 |
2.2.3.2 超数排卵处理 |
2.2.3.3 供体牛人工授精 |
2.2.3.4 牛胚胎采集和鉴定 |
2.2.3.5 牛胚胎冷冻保存 |
2.2.3.6 牛体外胚胎生产 |
2.2.3.7 牛胚胎解冻和移植 |
2.2.3.8 妊娠检查 |
2.2.4 实验数据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影响奶牛种用胚胎生产因素的研究 |
2.3.1.1 奶牛不同性别X/Y冷冻精子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比较 |
2.3.1.2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性控冻精对体外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
2.3.1.3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
2.3.2 奶牛种用胚胎移植效果的比较 |
2.3.2.1 不同季节对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
2.3.2.2 不同月龄受体母牛对胚胎移植效果比较 |
2.4 讨论 |
第三章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受精能力检测在奶牛育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试剂的配制 |
3.2.3.2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测定 |
3.2.3.3 全基因组检测 |
3.2.3.4 DHI测定方法 |
3.2.4 实验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生长发育研究 |
3.3.1.1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
3.3.1.2 青年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遗传评估 |
3.3.2 核心种母牛全基因组检测及其生产性能研究 |
3.3.3 种公牛精液AI受胎率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研究 |
3.3.3.1 常规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3.3.2 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3.3.3 常规与性控冷冻精液AI受胎率与参配奶牛胎次的影响 |
3.3.3.4 常规和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及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1.1 药品试剂及耗材 |
4.2.1.2 器材设备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原精的准备 |
4.2.2.2 染色处理 |
4.2.2.3 精子分离操作 |
4.2.2.4 精子分离平衡和冷冻保存 |
4.2.2.5 产品质量检测 |
4.2.2.6 输精时精液处理 |
4.2.3 实验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及品质影响 |
4.3.1.1 山羊、鹿和绵羊异种精子对牛精子辅助受精推流作用效果比较 |
4.3.1.2 奶牛高效性控冷冻精液新产品与常规性控冻精受胎率及性别比例研究 |
4.3.2 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冻精品质的影响 |
4.3.2.1 添加V_E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2.2 添加SOD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2.3 添加CAT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3 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内外育种同行企业比较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牛体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牛体外胚胎生产及胚胎移植的研究进展 |
1.1 牛体外胚胎生产的研究进展 |
1.1.1 国内外牛体外胚胎生产的现状 |
1.1.2 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3 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
1.2 牛胚胎移植的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牛胚胎移植的状况 |
1.2.2 牛体外胚胎移植程序的研究进展 |
1.3 目的与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不同精子纯化方法对牛体外胚胎生产的影响 |
2.1 材料和试剂 |
2.1.1 材料来源 |
2.1.2 仪器设备 |
2.1.3 主要溶液与试剂耗材 |
2.2 方法 |
2.2.1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
2.2.2 冻精的纯化分离 |
2.2.3 体外受精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精子不同纯化方法处理后精子活力和浓度 |
2.3.2 精子不同纯化方法处理后体外受精的结果 |
2.4 讨论 |
2.4.1 不同纯化处理对冻精指标的影响 |
2.4.2 不同纯化处理冻精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同期发情方法对受体牛胚胎移植的影响 |
3.1 材料和试剂 |
3.1.1 材料来源 |
3.1.2 仪器设备 |
3.1.3 主要药品与耗材 |
3.2 方法 |
3.2.1 自然发情牛 |
3.2.2 PG+PG法处理受体牛 |
3.2.3 CIDR+PG法处理受体牛 |
3.2.4 胚胎移植前受体检查 |
3.2.5 胚胎移植 |
3.2.6 受体牛胎检 |
3.2.7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受体牛的发情分布 |
3.3.2 受体牛发情后第7 天黄体发育的结果 |
3.3.3 受体牛怀孕30 天的声像图 |
3.3.4 不同同期发情方法处理后受体牛的受胎率 |
3.3.5 部分体外生产犊牛图片 |
3.4 讨论 |
3.4.1 受体牛不同方法处理后同期发情规律 |
3.4.2 受体牛不同方法处理对黄体的影响 |
3.4.3 受体牛黄体直径对受胎率的影响 |
3.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小鼠胚胎着床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miR-192-5p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胚胎着床概述 |
1.1.1 不同物种的着床方式 |
1.1.2 影响着床的主要因素 |
1.1.3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胚胎着床中的调控作用 |
1.2 MicroRNA概述 |
1.2.1 microRNA的合成与分泌 |
1.2.2 miRNA的作用方式 |
1.3 miRNA在胚胎着床中的调控作用 |
1.3.1 miRNA参与调控胚胎活性 |
1.3.2 miRNA参与调控着床期间子宫内膜生理状态的变化 |
1.3.3 miRNA参与着床期间母-胎对话 |
1.3.4 循环miRNA和妊娠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胚胎着床时期小鼠子宫内膜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及鉴定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测序结果分析 |
2.3.2 荧光定量PCR检验miRNA的表达水平 |
2.3.3 miR-192-5p抑制小鼠胚胎着床 |
2.4 讨论 |
第三章 miR-192-5p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小鼠模型有效性鉴定 |
3.3.2 miR-192-5p在不同小鼠模型中的表达规律 |
3.4 讨论 |
第四章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子宫中miR-192-5p表达的调控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小鼠激素模型鉴定 |
4.3.2 miR-192-5p在不同激素处理下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 |
4.4 讨论 |
第五章 miR-192-5p调控容受期间子宫上皮细胞转化的机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瞬时上调miR-192-5p的表达量致使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 |
5.3.2 miR-192-5p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理调控中的作用 |
5.3.3 miR-192-5p靶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
5.3.4 靶基因ARHGAP19调控细胞极性促使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向容受态过渡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在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的筛选及妊娠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方法 |
1.2.1 自然配种牛发情周期血清孕酮浓度的测定 |
1.2.2 自然配种牛妊娠期血清孕酮浓度的测定 |
1.2.3 体细胞核移植(SCNT)生产克隆胚胎 |
1.2.4 受体牛的选择与胚胎移植 |
1.2.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血清孕酮浓度在空怀母牛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
2.2 血清孕酮浓度在自然配种牛妊娠期的变化规律 |
2.3 体细胞核移植受体牛发情检测结果 |
2.4 血清孕酮浓度在体细胞核移植受体牛整个妊娠期的检测结果 |
2.5 不同时期受体牛妊娠率的比较 |
3 讨论 |
(5)延边黄牛活体采卵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延边黄牛简介 |
1.2 活体采卵技术(OPU) |
1.3 同期发情技术 |
1.4 胚胎移植技术 |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试剂与耗材 |
2.3 试验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个体对OPU效率的影响 |
3.2 不同采卵间隔对OPU的影响 |
3.3 季节对OPU的影响 |
3.4 连续操作时间对OPU的影响 |
3.5 延边黄牛两种同期发情方法在不同季节发情效果的比较 |
3.6 同期发情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活体采卵时个体间差异 |
4.2 不同采卵间隔对OPU的影响 |
4.3 季节对OPU的影响 |
4.4 连续操作时间对OPU的影响 |
4.5 季节对延边黄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
4.6 受体牛选择及同期发情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试验照片 |
(6)梅花鹿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进与生产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鹿的重要价值及国内外鹿业发展现状 |
1.2 宁夏鹿产业概况 |
1.3 国内外梅花鹿的繁殖生理及输精技术应用现状 |
1.4 影响梅花鹿人工输精受胎率的因素 |
1.5 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 |
1.5.1 同期发情技术的机理 |
1.5.2 同期发情常用的激素功能 |
1.5.3 奶牛CIDR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 |
1.5.4 梅花鹿同期发情程序 |
1.6 同期发情中孕酮阴道栓丢失和引发感染的控制 |
1.6.1 常用孕酮阴道栓的结构及其优缺点 |
1.6.2 孕酮阴道栓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7 研究应用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梅花鹿定时输精技术改进与生产应用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梅花鹿同期排卵技术的效果观察 |
2.2.2 腹腔镜法和开膣器法两种输精枪输精实践与对比 |
2.2.3 孕同期发情中孕酮阴道栓丢失和引发感染的控制技术实验结杲 |
2.2.3.1 添加抗生素控制感染和剪短栓尾防丢失的试验结果 |
2.2.3.2 改进器具控制感染和对折栓尾防丢失的效果观察试验结果 |
2.3 讨论 |
2.3.1 梅花鹿同期排卵技术 |
2.3.2 不同输精方法的输精效果和实用性比较 |
2.3.3 埋置孕酮阴道栓丢失和引发感染的控制 |
第三章 结论 |
3.1 梅花鹿同期排卵技术 |
3.2 适合推广的梅花鹿人工授精技术 |
3.3 埋置孕酮阴道栓丢失和引发感染的控制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应用超声分析评价荷斯坦牛黄体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中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在大动物方面常规B型超声研究进展和应用 |
1.1 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 |
1.2 B超在大动物方面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
2 D型超声(彩超)在大动物方面研究进展和应用 |
2.1 D型超声的基本原理 |
2.2 D型超声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
2.2.1 CW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
2.2.2 CFM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
2.2.3 PW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
2.3 彩超在大动物方面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
2.3.1 彩超在早孕诊断上的应用 |
2.3.2 彩超在卵巢监测上的应用 |
2.4 CL与激素水平的关系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屠宰场奶牛卵巢黄体外观形态和大体解剖形态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卵巢上的卵泡、黄体 |
2.2 不同生理阶段的黄体 |
2.2.1 排卵后卵泡 |
2.2.2 早期黄体 |
2.2.3 典型的冠状黄体(火山口状黄体) |
2.2.4 典型的香槟酒瓶软木塞状黄体 |
2.2.5 旧黄体 |
2.2.6 退化黄体 |
2.2.7 妊娠黄体 |
2.3 卵巢上有两个黄体 |
2.4 不同黄体的剖面观察比较 |
3 讨论 |
试验二 奶牛发情周期中不同阶段黄体超声图谱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1.3 耗材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情周期不同阶段黄体B超图像 |
2.2 发情奶牛黄体血流彩超声像图 |
2.3 难诊断黄体 |
3 讨论 |
3.1 妊娠黄体和持久黄体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
3.2 便携式B超仪检查黄体 |
3.3 奶牛发情周期第5-15 天黄体图谱的建立 |
试验三 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天黄体形态学指标与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血液样品 |
1.1.3 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 |
1.1.4 主要试剂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发情配种后第7d CL影像学图像 |
2.2 不同黄体形态学指标与P_4 的相关性分析 |
2.2.1 不同体况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
2.2.2 不同黄体直径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
2.2.3 不同黄体周长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
2.2.4 不同黄体面积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
2.2.5 不同黄体体积组血清P_4 水平的比较 |
2.3 不同黄体形态学指标与E_2 的相关性分析 |
2.3.1 不同体况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
2.3.2 不同黄体直径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
2.3.3 不同黄体周长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
2.3.4 不同黄体面积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
2.3.5 不同黄体体积组血清E_2 水平的比较 |
2.4 不同黄体形态学指标与LH的相关性分析 |
2.4.1 不同体况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
2.4.2 不同黄体直径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
2.4.3 不同黄体周长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
2.4.4 不同黄体面积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
2.4.5 不同黄体体积组血清LH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试验四 应用彩超对奶牛黄体血流分布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仪器设备 |
1.1.2 试验耗材 |
1.1.3 试验地点和动物 |
1.2 方法 |
1.2.1 彩超操作方法 |
1.2.2 体况评分(BCS)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体况奶牛黄体血流分布 |
2.2 同期方案处理的奶牛第7天黄体血流分布 |
2.3 患子宫疾病奶牛黄体血流分布 |
2.4 过渡态黄体血流分布 |
3 讨论 |
试验五 应用彩超测定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仪器设备 |
1.1.2 试验耗材 |
1.1.3 试验地点和动物 |
1.1.4 激素检测试剂盒 |
1.2 方法 |
1.2.1 保定 |
1.2.2 探头放置方法 |
1.2.3 应用彩超测量黄体血流速度操作流程 |
1.2.4 尾静脉采血方法 |
1.2.5 激素检测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检查奶牛的总体情况 |
2.2 不同体况典型声像图及其对黄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
2.3 不同配种次数典型声像图及其对黄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
2.4 有腔黄体、无腔黄体典型声像图及其对黄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
2.5 二个黄体的典型声像图和黄体血流速度 |
2.5.1 167216 号奶牛典型声像图 |
2.5.2 167216 号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
2.5.3 156526 号奶牛典型声像图 |
2.5.4 156526 号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
2.5.5 090044 号奶牛典型声像图 |
2.5.6 090044 号奶牛黄体血流速度的测量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便携式B超仪扫查卵巢上黄体的操作程序和奶牛发情周期典型黄体声像图谱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8)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胚胎来源 |
1.2 药品试剂 |
1.3 器 材 |
1.4 受体牛的选择 |
1.5 受体牛的同期发情处理 |
1.6 胚胎移植 |
1.7 妊娠检查 |
1.8 试验时间 |
1.9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受体牛同期发情效果 |
2.2 受体牛胚胎移植效果 |
2.2.1 不同品种受体的移植妊娠率比较 |
2.2.2 季节对受体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
2.2.3 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受体的移植妊娠率比较 |
2.2.4 受体牛移植单胚和双胚的妊娠率比较 |
2.3 产犊率 |
2.4 犊牛的初生体重和体尺 |
2.4.1 不同性别犊牛的初生重和体尺的比较 |
2.4.2 不同季节出生犊牛的初生体重和体尺比较 |
3 讨 论 |
4 结 论 |
(9)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处理程序 |
1.1 Ovsynch程序 |
1.2 其他改进的Ovsynch程序与传统Ovsynch的比较 |
1.2.1 Ovsynch 56 |
1.2.2 Cosynch 48 |
1.2.3 Cosynch 72 |
1.2.4 5 d/6 d Ovsynch |
1.2.5 CIDR/GnRH+PG同期排卵程序 |
1.2.6 Ovsynch+FSH/eCG |
1.3 其他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 |
1.3.1 预-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方法(Presynch-Ovsynch) |
1.3.2 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Resynch-Ovsynch) |
2 定时输精技术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2.1 定时输精技术对发情鉴定效率的影响 |
2.2 定时输精技术对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
2.3 定时输精技术对怀孕牛比例的影响 |
2.4 定时输精技术对空怀天数的影响 |
2.5 定时输精技术对妊娠损失的影响 |
2.6 定时输精技术对奶牛繁殖工作效率的影响 |
3 注意事项 |
3.1 青年牛应用效果较差 |
3.2 增加兽药成本 |
3.3 增加了奶牛应激 |
3.4 增加了工作量 |
4 结语 |
(10)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技术在延边黄牛产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延边黄牛简介 |
1.2 牛同期发情技术 |
1.3 牛超数排卵技术 |
1.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同期发情技术在延边黄牛产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超数排卵技术在延边黄牛产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试验照片 |
四、母牛诱导同期发期与自然发情胚胎移植效果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伟. 内蒙古大学, 2021(10)
- [2]牛体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李赫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小鼠胚胎着床相关microRNA的筛选及miR-192-5p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D]. 梁晶婕. 浙江大学, 2021
- [4]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在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的筛选及妊娠诊断中的应用[J]. 贾晓,邱瑾,舒娟,李华,习书斌,曾溢滔,曾凡一.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07)
- [5]延边黄牛活体采卵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D]. 金敬栋. 延边大学, 2020(05)
- [6]梅花鹿定时输精技术的改进与生产应用[D]. 张鑫. 宁夏大学, 2020(03)
- [7]应用超声分析评价荷斯坦牛黄体质量的研究[D]. 曾义夫.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德系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效果研究[J]. 伍丽仙,陈永玻,王成高,张立喜,赵敏,龙俊,佟万祥,和占星. 中国牛业科学, 2020(02)
- [9]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J]. 赵善江,童伟,王现军,刘云祥,郝海生,朱化彬.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0(02)
- [10]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技术在延边黄牛产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王华清. 延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