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软骨母细胞瘤(附19例分析)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附19例分析)

一、良性成软骨细胞瘤(附19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进奎[1](2021)在《儿童髋臼顶病变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儿童髋臼顶部病变并不常见,可涉及多种疾病。髋臼顶是髋关节的主要承重区域,其病变可引起患儿疼痛和跛行。髋臼顶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预后很少报道。我们在一组患有髋臼顶病变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回顾性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并报告其治疗方法和治疗后的随访,旨在提高儿童髋臼顶病变的诊治经验。方法:我们收集了2011年4月至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收治的髋臼顶病变的患儿。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术中情况。通过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收集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病理检查资料。通过门诊病历系统、电话、聊天软件(如微信)收集随访数据。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各种病变的结构和破坏方式。结果:共收集髋臼顶病变的患儿14例,其中嗜酸性肉芽肿6例,慢性骨髓炎5例,骨囊肿2例,结核1例。这些患儿最终行经皮穿刺活检1例,开放活检2例,病灶清除术11例,其中5例同时行植骨。髋臼顶病变没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大多数患者在随访1年时症状完全缓解,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髋臼顶病变在儿童中不常见。病变类型多样,多为良性,嗜酸性肉芽肿最为常见。也可能为恶性肿瘤,如尤因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瘤和神经母细胞瘤。CT和MRI对某些病例的诊断有帮助,但大多数病例需要病理活检。

唐雪峰[2](2019)在《Notch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肉瘤是好发青少年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该肿瘤病理特征复杂,术前活检取材局限,需要充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征象,因此长期以来其病理诊断为日常工作中的难点。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需要更多的总结和探讨。骨肉瘤的致死率高,肺转移是常见进程。采用保肢及新辅助化疗使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30年来其生存率没有突破,处于停滞状态,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早期诊断标记物和新的治疗靶点,而针对骨肉瘤有效的治疗取决于我们对其侵袭和转移机制的认识,因此探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Notch信号通路是重要的发育信号通路,其异常表达促进肿瘤发生。Notch信号作为关键因素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探讨Notch通路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也为骨肉瘤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即Notch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突破口。其中Notch3的表达对骨肉瘤预后的影响、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共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70例骨肉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的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和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的抗体有Notch1、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Jagged2、DLL4、CD133、Nanog、SOX2。5例进行了电镜观察。对5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生存分析和预后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对Notch3阳性组和阴性组病例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肺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旨在明确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及Notch3对骨肉瘤转移的影响。第二部分敲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的Notch3基因表达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和Boyden chamber侵袭实验检测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下游效应分子Hes1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水解酶MMP的表达,动物实验检测裸鼠骨肉瘤肺转移能力,旨在明确Notch3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途径。主要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1.临床表现:病人以青少年为主,男女比例3:2。平均年龄25.1岁,中位年龄41岁;70%(49/70例)的患者发病部位为股骨和胫骨,95.7%(67/70例)的患者就诊时处于临床ⅡⅢ期,82.9%(58/70例)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66.1%(39/59例)的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升高。2.影像学表现:87.1%(61/70例)的病例示骨质破坏,11.4%(8/70例)示髓腔累及,41.4%(29/70例)示骨皮质累及,40%(28/70例)示骨膜反应。3.组织病理学:(1)57.1%(40/70例)见浸润性生长,包括宿主骨浸润10例(髓内和/或骨皮质浸润)和软组织浸润30例。(2)70例均见恶性肉瘤性肿瘤细胞。3例肿瘤细胞异型性较小(包括2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和1例骨旁骨肉瘤)。(3)70例均可见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粗细及数量不等。(4)本组病例中普通型骨肉瘤占88.6%。4.活检方式对诊断的影响:穿刺活检、术中冰冻、切开活检/病灶刮除/瘤段切除骨肉瘤诊断率分别为60%,58.6%和100%。5.免疫表型: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表达率分别为87.1(61/70)、33.9%(23/70)、68.6%(48/70)、91.4%(64/70)。配体Jagged1、Jagged2、DLL4表达率分别为87.1%(61/70)、84.3%(59/70)、88.6%(62/70)。干性标记CD133、Nanog、SOX2表达率分别为97.1%(68/70)、10%(7/70)、4.3%(3/70)。6.超微结构:胞浆内溶酶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丰富,并含高电子密度的物质。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和羟磷灰石结晶沉积。7.治疗及生存分析:60%(42/70例)的患者接受了化疗,95.7%(67/70例)的患者进行了手术。54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月,平均生存时间41.7月。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6%和30%。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分析示Enneking分期、术前化疗、Notch3表达与预后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nneking分期、术前化疗、Notch3表达是该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8.Notch3阳性与阴性病例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有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有无转移具有统计学差异。9.肺转移病例特点:17例肺转移病例男女之比为2.4:1,平均年龄24岁,中位年龄17岁。70.6%(12/17)肿瘤细胞表达Notch3。17例中16例有随访资料,16例患者生存时间227月,中位生存时间12.5月,平均生存时间17.1月。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0%、22.0%和0%。结论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疼痛为主要症状。骨质破坏为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普通型骨肉瘤占骨肉瘤的88.6%,浸润性生长、肉瘤细胞和肿瘤性骨组织为3个重要组织学特点。Notch3的表达率为68.6%。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低。Enneking分期、术前化疗、Notch3表达是该肿瘤的预后因素。第二部分1.利用慢病毒转染敲低U2OS和MTH细胞系Notch3的表达。2.敲低Notch3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的增殖速率降低,细胞周期出现G1期阻滞。3.敲低Notch3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4.敲低Notch3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中Hes1和MMP7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5.利用RNA小干扰敲低Hes1的表达。6.敲低Hes1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中MMP7的表达下降。7.敲低Notch3后,MTH组裸鼠肺转移率、转移灶数量下降。Notch3敲低组裸鼠转移灶中Notch3、Hes1、MMP7的mRNA降低。结论Notch3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的侵袭转移,且Notch3通过下游效应因子Hes1调控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7而影响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张晓明,朱小忠,周晟,王闻奇,唐治[3](2018)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CB)的影像学表现,观察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CB影像学资料,21例均有X线平片,其中19例为CT扫描,12例为MRI检查。结果:21例影像学资料中,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者20例,病灶周围硬化边15例,病灶内明显斑点、斑片状及环状、半环状钙化10例。19例CT扫描均显示明确的骨质破坏及硬化边,其中伴有明显的斑点、半环状斑片样钙化16例,骨膜反应5例,周围软组织肿胀11例。12例MRI检查显示边界清楚的长T1、长短混杂T2信号,7例可见明显骨髓水肿,9例可见邻近关节腔积液,3例显示骨膜反应,1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3例强化较明显。结论:CB的影像学表现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MRI对C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杨伟[4](2017)在《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1月-2017年3月期间确诊的软骨细胞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采用X线与CT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效果。结果:X线与CT诊断敏感性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X线特异性明显高于CT诊断,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软骨细胞瘤诊断中运用X线与CT诊断,两者均有不同的优势,但CT诊断的特异性更高,将两者联合起来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确保诊断精准性。

陈鹏翅,宋玲玲,项一宁[5](2016)在《软骨母细胞瘤的综合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综合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胫骨4例、股骨3例、肱骨1例、腓骨1例、下颌骨2例、肩胛骨1例、髌骨1例、距骨1例,9例呈类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破坏,8例伴硬化边,9例伴钙化或骨化,7例有骨膜反应,5例跨越骺板累及干骺端,T1WI病灶信号与肌肉大致相等,T2WI及STIR病灶呈混杂信号,5例伴有病骨骨髓水肿,4例伴周围软组织水肿,2例有邻近关节腔积液,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是常伴有钙化和骨膜反应,以发生在长骨为主的局灶性溶骨性病变,综合影像学检查对显示病灶的特点、范围及周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作用。

亢心[6](2016)在《FG复合rhBMP-2、bFGF和妥布霉素促进犬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骨折愈合研究的热点已经转向为创口创造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和有效控制感染,这是骨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成功治疗骨折的关键。BMP能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和新生骨,对骨量、骨的发生和重建具有多向调节作用;bFGF能显着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血管形成,加速软骨的成熟和骨化,可在BMP启动骨重建后协同骨修复;骨外伤感染中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低,敏感性较高;并且妥布霉素对BMP的促骨愈合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可促进骨折部位的修复。FG作为一种低抗原性的生物大分子材料,符合BMP和bFGF载体的理想条件,因此,本实验将纤维蛋白胶作为一种支架材料和抗生素药物缓释载体,复合可在骨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两种因子rhBMP-2和bFGF以及妥布霉素,制备成一种具有抗生素缓释系统和细胞因子载体作用的复合物,以评估该复合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从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初步探讨该复合物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本实验选取12只犬作为实验动物,在无菌条件下用骨科摆锯建立标准犬胫骨骨折模型。每只犬以右侧后肢为实验肢,左侧后肢为对照肢。实验肢采用常规内固定方法+FG/rh 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进行骨折整复固定,对照肢仅采用常规内固定方法进行骨折整复固定。于术后4、8、12、16周随机选取三只取骨折处组织样品,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法与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折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4种因子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下:1.组织学变化:实验组骨折愈合早期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数目增多、增殖分化快,炎性清除期短,较对照组胶原纤维和骨基质的沉积量多,骨小梁形成和改建快,提前进入骨痂改造期,表明FG/rh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在骨修复期可增强细胞、黏附增殖作用,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细胞微环境,可增加细胞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进组织生长,提高骨修复及改建质量。2.VEGF阳性率的表达: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阳性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8周最高,实验组第8周与12周差异显着(P<0.01),其余时间点差异不显着;对照组第4、8、12周差异均显着(P<0.01),术后第4周和第8周,实验组VEGF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第12周和16周差异性不显着。表明FG/rh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在骨折愈合早期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毛细血管新生,提高骨折局部的细胞代谢,优化骨折局部细胞微环境。3.PDGF阳性率的表达: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PDGF阳性率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实验组第8周最高,各相邻时间点间差异均显着(P<0.01);对照组第12周最高,第4周和8周、第12周和第16周相比差异显着,其余相邻时间点间差异不显着(P<0.01)。术后第4周和第8周实验组PDGF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第12周两组差异不显着,第16w对照组阳性率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不显着。表明FG/rh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可提前增强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分泌能力,促进胶原纤维生成与沉积。加快骨折愈合。4.IGF、TGF-β1阳性率的表达:IGF、TGF-β1阳性率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均为第12周最高,IGF实验组阳性率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显着(P<0.01),对照组第4周、8周和12周差异均显着(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4周、8周和12周差异均显着(P<0.01);TGF-β实验组阳性率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显着(P<0.01),对照组第4周、8周和12周差异均显着(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4周、8周和12周差异均显着(P<0.01)。表明FG/rhBMP-2/bFGF/妥布霉素能促进成骨细胞以自分泌的方式增殖分化和增加胶原合成。刺激细胞募集和增殖,启动修复过程。加速骨基质的钙化,同时改建骨小梁,加快愈合进程。结论:FG/rh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在骨折早期为细胞和细胞因子创建良好微环境,促进多种细胞趋化、黏附、分化、增殖以及骨折端血管的形成和长入,维持药物和细胞因子较高浓度,骨修复作用增加,能协调骨折愈合改建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加快骨改建进程。

尹倩[7](2016)在《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高频超声检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阐明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方法:采用Toshiba Aplio500型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查30例正常成人骶尾部,其中男、女各15例,左、右共60侧。通过纵切、横切及斜切扫查,记录并描述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韧带、血管、神经的超声声像图;同时横切测量第1骶正中嵴水平左右侧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各3次,取平均值,按照左右侧分组,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第1骶正中嵴水平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以骶正中嵴、骶管裂孔、骶后孔及坐骨棘为解剖标志,得出正常成人骶尾部多个切面声像图。具体描述了骶正中嵴、骶中间嵴、骶外侧嵴、腰5骶1关节突关节、骶髂关节及骶尾关节的超声定位及声像图特征;详述了腰骶髂交界区高频超声扫查方法、解剖结构及声像图特征;明晰了坐骨大孔内的解剖结构及对应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记录了骶髂后韧带、骶尾背侧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的起止点、层次关系及其声像图特征;具体测量了第一骶正中嵴两侧多裂肌的横截面积,按照左右侧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对比,正常成人第1骶正中嵴水平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明确显示骶尾部韧带、血管、神经的超声图像特征,可以作为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优先选择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相关学科应用和推广。

韩志巍,李振武,袁怀平,唐永强,张崴琪,郭宁,印弘,张劲松[8](2015)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例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对比X线片、CT以及MRI图像上的差异,分析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同一影像表现在不同影像学图像上的征象差异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生在长骨骨端的病变共17例,12例有膨胀性与窗格样改变,10例中心性生长,10例偏心性生长。病灶边界清楚,13有硬化边,11例累及关节面,4例位于关节面以远,17例破坏区内有钙化灶,5例有关节腔积液,5例有骨髓水肿,1例伴软组织肿块。结论软骨母细胞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且与病理学有一定的关系,了解这些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潘康乐,董亚军,卢灯亮[9](2015)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肱骨3例、股骨3例、胫骨2例、距骨1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膨胀性生长6例,偏心性生长7例。病灶内常见钙化灶,病灶周缘见硬化边,少数有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骨髓腔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骨膜反应呈条状长T1、短T2信号。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X线、CT和MRI一般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骨病鉴别。

尹倩,陈一武,王晓刚,鄂占森[10](2015)在《高频超声在骶尾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病变多种多样,对其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一直首选传统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随着肌肉骨骼超声的开展及超声医师对肌肉骨骼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高频超声逐渐被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高频超声能够对骶尾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及关节等处的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损伤性病变及炎症性病变做出精确的定性及定量的诊断,且具有价廉、无创、功能状态下实时动态检查等优点。因此,高频超声在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越来越明显。

二、良性成软骨细胞瘤(附19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良性成软骨细胞瘤(附1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髋臼顶病变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
    2.2 治疗
    2.3 随访
    2.4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儿童髋臼顶病变的特点
    3.2 儿童髋臼顶病变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髋臼顶病变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Notch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70例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Notch差异表达的预后意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敲低Notch3通过下调MMP7的表达抑制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
    2.2 X线平片表现
    2.3 CT表现
    2.4 MRI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3.2 影像学表现
    3.3 鉴别诊断
        3.3.1 骨巨细胞瘤
        3.3.2 动脉瘤样骨囊肿
        3.3.3 骨骺、干骺结核
        3.3.4 内生软骨瘤
        3.3.5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3.3.6 软骨肉瘤

(4)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效果评定
    1.4 数据统计处理
2结果
    2.1 两种影像学特征分析
    2.2 两种诊断结果对比
3讨论

(5)软骨母细胞瘤的综合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2 病理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CB的临床特点
    3.2 CB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3.3 鉴别诊断

(6)FG复合rhBMP-2、bFGF和妥布霉素促进犬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1 骨折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1.1 骨折的普通X线诊断
        1.1.1 拍摄X光片的要求
        1.1.2 骨折正常的X线表现
        1.1.3 疲劳骨折的X线表现
        1.1.4 病理性骨折的X线表现
        1.1.5 骨折畸形愈合的X线表现
        1.1.6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X线表现
        1.1.7 骨折愈合随诊的X线表现
        1.2 骨折的CT(conputed tomography)扫描诊断
        1.3 骨折的螺旋CT扫描(spiral conputed tomography SCT)诊断
        1.4 骨折的核素扫描(ECT)诊断
        1.5 骨折的超声波诊断
    2 骨折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骨折复位的必要性和原则
        2.2 骨折外固定研究进展
        2.3 骨折内固定研究进展
        2.4 骨折框架固定研究进展
    3 骨折并发症研究进展
    4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第二部分 FG复合rhBMP-2、bFGF和妥布霉素促进犬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器械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2.1.1 FG/rh BMP-2/b FGF/妥布霉素复合物的配制
        2.1.2 建立犬胫骨骨折模型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术后护理
        2.4 观测指标
        2.4.1 标本采集及处理
        2.4.2 病理组织学染色方法
        2.4.3 VEGF、PDGF、IGF、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2.5 图像与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HE染色
        3.2 Masson三色染色
        3.3 甲苯胺蓝染色
        3.4 VEGF的检测结果
        3.5 PDGF的检测结果
        3.6 IGF的检测结果
        3.7 TGF-β1 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FG/rh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中各物质的协同作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4.2 FG/rhBMP-2/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对骨折修复早期细胞环境的影响
        4.3 FG/BMP/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对骨折修复初期毛细血管的形成的影响
        4.4 FG/BMP/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对愈合早期细胞募集与胶原沉积的影响
        4.5 FG/BMP/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对骨折愈合局部VEGF的影响
        4.6 FG/BMP/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对骨折愈合局部PDGF的影响
        4.7 FG/BMP/bFGF/妥布霉素复合物对骨折愈合局部IGF、TGF-β1 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7)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高频超声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8)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检查方法
2结果
    2.1病变部位
    2.2影像学表现
3讨论

(9)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高频超声在骶尾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1.1良性肿物
    1.2恶性肿物
2损伤性疾病
3炎症性病变
4小结

四、良性成软骨细胞瘤(附19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髋臼顶病变的病例回顾性分析[D]. 王进奎.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Notch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D]. 唐雪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J]. 张晓明,朱小忠,周晟,王闻奇,唐治. 西部中医药, 2018(07)
  • [4]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J]. 杨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5)
  • [5]软骨母细胞瘤的综合影像学特征分析[J]. 陈鹏翅,宋玲玲,项一宁. 重庆医学, 2016(28)
  • [6]FG复合rhBMP-2、bFGF和妥布霉素促进犬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 亢心.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7]正常成人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统高频超声检查[D]. 尹倩. 遵义医学院, 2016(08)
  • [8]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分析[J]. 韩志巍,李振武,袁怀平,唐永强,张崴琪,郭宁,印弘,张劲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8)
  • [9]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J]. 潘康乐,董亚军,卢灯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02)
  • [10]高频超声在骶尾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尹倩,陈一武,王晓刚,鄂占森. 医学综述, 2015(04)

标签:;  ;  ;  ;  ;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附19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