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一、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周毅[1](2015)在《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医疗资源稀缺性和失衡性问题尤其突出。“新医改”实施方案摸石过河,成效甚微。一是医疗资源布局、配置及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根治,医疗资源地域、城乡和人群差别失衡局面依旧,国民健康不确定因素增多,人均医疗资源占有量居于世界下游水平,医疗资源约束性不断增强,难以维持中等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二是银发浪潮压力巨大,财政投入不足,“泛市场化”取向的“旧医改”产生恶果,“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外部效应导致利益外溢性现象,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整合效果差,供需双方利益集团内外摩擦,引发各类矛盾,加剧原本紧张的医患供需矛盾,由可为社会所承受到难以承受,市场机制、政策调控、法规契约三法失灵,后续发展空间难以为继。因此,如何调整完善“新医改”实施方案,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是理论与实践都亟待解答的重大课题。在深入探讨医改理论及其相关性辨析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外主要发达国家“新医改”经验教训,与其他相关研究比较,本文主要贡献是:1.揭示医疗体制改革发展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矛盾运动规律。比较分析发现,医疗体制改革与健康生产力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基本适应→基本不适应→基本适应”的矛盾运动,健康生产力发展决定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居支配地位,是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对健康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医疗体制改革发展是健康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只有提供足够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健康生产力才能可持续发展。成功经验是根据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实现医疗服务福利均衡化;失败教训是违背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加大医疗布局、资源分配、患者待遇及病种医疗差距,致使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失衡。描述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轨迹,从建国初期“统包统揽”到改革开放后“旧医改”时期“过度市场化”,再到目前“新医改”时期可能“过度公立化”趋势,致使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全球最低、医疗费用全球较高。探讨其从一个极端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深刻历史背景和纷繁复杂的现实国情。揭示中国“旧医改”“基本不成功”主因是违背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规律,忽视医患之间天然权力关系,违背医疗卫生“反市场化”公益天性;解剖公立医院改革的不彻底性、不完整性及形式主义猖獗,究其“医殇”根源,在于财政约束、路径依赖和特殊利益集团关系盘根错节,强权弱法,传统体制机制根基未根本动摇,加剧医患关系紧张,致使患者灾难波及广大民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分析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改革发展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论证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及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运用全面性视角的两点论及重点论分析,在医疗体制多元化矛盾中,公立医院是主要矛盾,起主导、支配和决定作用。私立医院是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形影相随,缺一不平,缺一不飞,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阐释私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开放性、创新性、突破性、竞争性与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保守性、封闭性、约束性矛盾的运动规律。根据强制性公益、强制性私益、志愿性公益和志愿性私益等四种历史必然选择,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医院与私立营利医院三驾马车竟相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结果。私立医院供需双方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实行政府干预,通过管控下的竞争提供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供需双方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在政府失灵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公立医院志愿选择非营利性公益服务,具有纠正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功能。研究发现,私立非营利医院体现的非分配约束、平等竞争、透明信任和社会参与等组织特性,不仅可协同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进行医疗体制结构和功能优化,又能有效降低交易的隐性成本,防止道德风险,在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优质服务,尤其是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需求方面优势明显。3.探寻治理医疗体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有效途径。围绕“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用好钱?”议题,针对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等问题,对症下药,科学的宏观调控与适度自由的市场调节双轮驱动,协调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与市场公平竞争关系,医改政策导向性与医疗立法强制性统一,理顺患者就医和医师行医两种行为关系,建立完善社会事业新型法入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树立医院品牌,建立健全筹资、付费、医院管理及全科医师“守门人”核心制度,构造“全覆盖多层次低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机制,立法确保患者知情权、自愿权、保密权和选择权。坚持医疗文明人道性、公益性、公平性、专业性、预防性、可及性、多样性,提出“新医改”实施方案从特殊性、稀缺性、垄断性向法制化、标准化、均衡化、人性化转型新思路。

陈大诚[2](2014)在《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 ——基于体制—常规—文化理论的探讨》文中指出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已蓬勃发展,每当社会上有重大事件或重要议题发生时,非营利组织往往会群起联盟,来表达共同立场、态度和采取一致的行动。本研究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非营利组织所筹组的“512川震台湾服务联盟”(简称川盟)为个案研究法的研究目标,引用与验证美国斯坦福大学Saloner、Shepard和Podolny (2001)等人所提出的“体制-常规-文化理论”(Architecture-Routine-Culture Theory,简称ARC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采用ARC理论,思考和解决其组织设计与运作的问题,剖析建构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模式及其运作的重要方式与内涵。本研究结果发现ARC理论不仅可以协助企业解决组织与绩效的问题,亦可适用于非营利组织。透过慎选和规范战略联盟组织成员、寻找异业结合且功能互补的伙伴、采取自主性高的水平式组织、有效率的决策小组、单一的行政后勤支持部门、快速直接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参与式决策、共享权力与荣誉的协力领导来解决川盟的协调与激励问题。在常规因素方面,透过川盟组织成员拥有相近的宗旨和价值观、多年合作所累积的共识基础、例行工作的充分授权、充分讨论与共同决策、信任与尊重各组织成员的专业性与创新性等以发挥常规功能。基于对在地文化的认识与尊重、透过共同使命与愿景来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差异和隔阂、适时影响与改变当地文化、在坚持与妥协中思辨与平衡等作为来处理文化因素,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建立战略联盟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运用ARC理论来分析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除了可以将现有研究结果中有关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要素加以分析与组织,形成体制、常规和文化关键机制;还能够进一步理解与探讨这三个关键机制之间的动态链接与相互影响作用。此外,研究发现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是战略联盟的整合者角色。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内容包括:(1)将用于企业组织的ARC理论用于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探讨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运作模式,并作出相应的理论拓展;(2)总结并提炼了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包括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内部整合者的角色;(3)建构了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运作新模式。论文对于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管理理论与实务应用,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结论与创新发现。

孙淑霞[3](2011)在《某市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方法]选择某市20个乡镇(每县区2个)52个厂矿的458个有害作业点及其中29个厂(矿)长、88名工人进行职业卫生服务需求意向及县级卫生服务资源现状调查。[结果]74.23%的厂(矿)长和57.53%的工人知道并确认本厂矿生产环境中存在有害因素。84.69%的工人和75.25%的厂(矿)长认为有必要进行环境测定并希望卫生部门到自己的企业进行劳动卫生检查指导,同时有93.72%的工人愿意接受和参加健康体检。工人就业前和定期健康体检的厂矿分别为3.44%和3.87%。近67.00%的企业对一般疾病的医疗费不予报销或仅报部分金额;92.28%的企业对工伤和职业病全部或部分报销。[结论]应加强乡镇企业法制建设、改革工艺、做好乡镇企业健康监护、加强职业卫生服务利用,以减少工人职业病的发生。

朱美芬[4](2011)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asic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BOHS)模式;评价以企业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支撑,劳动者为对象,通过交互式的教育培训,实行低成本适用技术改造,改善劳动条件的干预模式,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小企业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职业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统一填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现状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社区职业卫生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知识知晓情况和职业卫生工作状况。选择上海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合庆社区的中小企业中从事焊接作业的工人和部分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职业危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情况。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由经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电焊工及企业职业卫生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识别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可能健康效应、适宜的改进建议。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工人及管理者进行职业危害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并提出工厂职业卫生工作的整改意见,最后评估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结果1、社区职业卫生服务人员基本情况社区职业卫生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所学专业以医学相关专业为主,对BOHS有较好的了解。大部分人员支持BOHS政策并乐意积极参与,但职业卫生工作以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的督导为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实施BOHS的能力和优势,但同样存在着人员不足、年龄较大等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2、对企业实施BOHS干预调查结果①共收集到有效样本525例,干预前后焊接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三部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知识T=3.91,P<0.001;态度T=2.90,P=0.0037;行为T=6.93,P<0.001)。干预后“知、信、行”总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01)。②干预后,工人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评价得分亦有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③结合调查和干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主要提出了23条整改建议。大部分企业根据建议采纳了整改建议,并落实了整改措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场干预下,企业执行基本职业卫生方面整改的意愿度有提高。结论本区社区职业卫生服务人员无论是学历层次、专业领域,还是工作经验、工作内容,都具有从事职业卫生服务的能力,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人员配置、服务理念、经费支持等。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BOHS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切实可行,对企业实施的十预措施应以教育培训为主。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到BOHS中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BOHS的指导和扶持,确保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李涛,李朝林,王焕强[5](2010)在《我国60年职业危害普查和大规模调查的回顾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职业危害普查和大规模调查的方式和成果,总结经验,为新时期开展职业危害摸底调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病危害普查和大规模调查的文献资料,只人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调查项目,提炼出调查时间、调查范围和规模、调查行业或企业、调查职业病种类、职业病检出率、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机构、调查实施方式等,并总结分析各次调查的成果和经验。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共进行了7次全国范围或全国较大范围的职业危害调查工作,其中3次矽肺或尘肺危害普查,2次毒物和致癌物职业危害调查,1次工业企业噪声危害调查,1次以乡镇工业企业为对象,进行尘肺和职业中毒的综合调查。结论领导重视是做好调查工作的根本保证,健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是做好调查工作的基础,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是做好调查工作的重要条件,多学科团队、科学设计、质量控制和激励机制是高质量调查工作的保证,应该以行业为基础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隋少峰[6](2008)在《山东省职业卫生服务现状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劳动力人口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01年“WHO的职业卫生规划”报告中列举数据指出,全世界每年发生1亿6000万例职业病患者,造成1100万人死亡和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我国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群体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呈现出总量大、涉及行业广、增长快的态势。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居世界首位,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效的职业卫生服务(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OHS),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防治职业病的重要措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是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提高职业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使最广大的劳动力人群能够得到应有的职业卫生服务。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我国的职业卫生服务开始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现在已经初步形成OHS网络,但运行中有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如管理体制、机制、人才、筹资等方面的问题。尽管目前对OHS的研究较多,但对企业的OHS需求、OHS机构人员的培训需求,职工工作满意度、机构筹资、机构内部管理、机构的服务提供效率、OHS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的评价研究仍然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从全面、综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的OHS发展策略研究则更少。鉴于此,急需探讨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对策与策略,以促进OHS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供方、需方、外部支持环境三方面在目前OHS运作中的现状,找出制约OHS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OHS发展策略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有效OHS的覆盖面和利用率,控制职业病,建立OHS可持续发展机制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干预措施与政策建议。研究内容1.工业企业的OHS认知;2.OHS人力资源现状;3.OHS机构运行现状;4.OHS外部支持环境;5.OHS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研究对象选择9家工业企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4名企业管理人员和354名有毒有害岗位作业工人进行相关的调查。对山东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OHS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普查。选择6家市级OHS机构和24家县级OHS机构,对机构的299名OHS人员进行相关调查。对所抽OHS机构所在地的部分监督机构领导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同时利用Medline等检索工具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定量调查包括: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人OHS需求调查,OHS机构资源及服务提供现状调查,报告书存档资料抽样调查,职工工作满意度,稳定性抽样调查,职工培训需求抽样调查等。定性调查包括:OHS领导、卫生监督机构领导、企业管理人员个人深入访谈,OHS机构医务人员专题小组讨论等。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等)、SWOT分析、情景分析、定性分析等。其中定性分析方法采用阅读过录文本、编码、属性归类、进行解释等一系列定性分析步骤,对资料进行解读。研究结果本研究5个主体部分的研究结果如下:一、工业企业OHS认知的现状评价1.企业管理人员对职业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在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现象较普遍,但多数管理人员竟然认为现有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足够好,能够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管理人员和工人对OHS需求愿望强烈,这为今后OHS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管理人员和工人的法律意识、职业卫生知识有待提高。2.企业开展OHS的首要原因是多数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良好的作业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企业开展OHS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声誉。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卫生监督部门并未对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外部压力。3.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薄弱、资质缺乏,是制约企业获得OHS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费用则制约一些企业购买使用卫生服务,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要获得必需的OHS有赖于外部的尤其是政府的支持。4.通过对作业场所劳动条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与管理人员相比,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工人对作业场所劳动条件满意度较低。企业所属行业的职业危害程度,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满意度均有显着影响;另外,婚姻状况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管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显着的影响;企业职工人数和专职职业卫生人员配备对工人的满意度有显着影响。5.本研究显示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健康状况不佳,发现各类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9.4%和45.5%,因此企业不仅要为职工提供OHS,还需要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二、OHS人力资源现状评价1.OHS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得到了加强和充实,但部分服务机构特别是县级服务机构职业卫生专业人才仍严重缺乏。OHS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低,无论哪一级OHS机构,最缺少的人员都是卫生工程人员。2.OHS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总体上有近50%的专业人员在近3年内从未参加过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培训,90%的人员对参加培训更新知识的需求很迫切。学历、人员类别、工龄、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年限、近三年来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培训班是影响职工培训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接受过职业卫生专业培训的人员对目前的培训效果评价不高,主要问题集中在卫生专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培训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细致等诸多方面。3.目前OHS机构职工的不满意因素主要集中在保健因素方面,如收入、报酬分配、福利、从业环境、办公场所等。收入的满意度、报酬分配机制的满意度、个人能力提升的满意度、工作重要性评价程度等是影响职工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4.OHS职工的工作心态不稳定,有40.8%的职工有过要离开现有工作单位的想法。随着职工对单位用人机制、领导能力、社会地位、未来发展前景、了解单位发展目标等项目的满意度的增加,职工的心态越趋于稳定。随着职工职称的增高、个人技能的自信程度的增加,职工越容易产生离开现有单位的想法,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有离开现有单位的想法。5.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OHS的认识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部分人员仍没有从过去执法-服务一体的旧体制中摆脱出来,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少OHS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素质低、缺少仪器设备、企业守法意识差、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监督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差等是各类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三、OHS运行现状评价1.OHS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山东省的职业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乡镇或街道、农村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没有专职的服务人员。有15-16%的服务机构,没有为OHS工作设立配套的理化检验和质量管理部门。市级机构的设备配备率均高于县级机构,市、县两级机构的配备率均不足,县级机构的设备欠缺更为严重。OHS机构开展的三类服务中,查体和检测服务开展状况较好,评价服务是目前OHS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有接近一半的OHS机构没有取得服务资质但开展了相关的工作,直接影响了OHS质量的提升。2.OHS机构的激励机制主要集中在奖金和工资方面,多数机构沿用了原来卫生防疫站时期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OHS管理与激励机制的传统化与单一化,缺乏对OHS管理方式创新,表明OHS机构领导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政府投入促进了OHS工作开展,增加了服务机构自身的创收能力。但不同工业化程度地区间OHS总经费投入的差距逐年拉大。工业化程度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服务机构处于收不抵支的境地。开展的OHS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政府财政经费不到位是OHS机构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4.服务机构的级别越高,越倾向于为大企业服务和国有企业服务。市级的服务机构主要为国有、集体企业服务,县级机构服务对象中,三资和私营企业占的比例较大。市级机构提供OHS的数量和服务效率显着高于县级机构。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服务机构的OHS提供效率仅为发达地区的1/3。5.原始记录书写不规范、现场调查存档材料不全等方面,暴露出机构人员态度不认真、业务素质低、机构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这为OHS机构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四、外部环境支持度评价1.OHS政策分析发现,政策的可操作性逐步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02年以来的政策体现了在OHS的发展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充分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到OHS中来;体现了政策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用发展的方法解决OHS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在实际的落实中存在许多问题,职业病防治法的有些规定在执行中流于形式。特别是对OHS经费投入不足,导致OHS能力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将监测项目的费用全部转嫁给企业,造成效益差、规模小的企业无力购买服务,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开展。3.卫生监督机构与OHS机构的工作关系需进一步理顺。部分OHS机构领导认为当地的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尽到了应尽的责任,促进了OHS工作的开展,但存在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与服务不分、卫生监督处罚力度不强、卫生监督执法仍然与经济利益挂钩等问题。4.由于卫生监督机构与其它机构间利益和监管职能划分不明确,造成了很多方面的冲突,导致其他机构对OHS开展工作支持较小。五、OHS可持续发展研究1.利用SWOT和情景分析的方法,对OHS机构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存在的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识别影响OHS的9个关键事件:OHS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OHS筹资与补偿机制的完善与运转,建立企业职业卫生健康促进体系,建立多部门协调、支持机制,审核OHS政策的落实程度,健全OHS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购买服务的财政补贴机制,建立OHS机构内部运作机制并有效运行,建立有序的OHS机构的竞争机制;同时构筑了未来发展的3种情景:乐观情景、无突变情景、悲观情景。2.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OHS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策略一:建立职业服务人员培训基地,强化对OHS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突破人才瓶颈问题。策略二:卫生行政部门适当降低资质认证的实验室设备门槛,吸引广大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进入服务市场,促进多样化竞争,真正实现从办卫生到管卫生。策略三: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共同促进OHS的发展。策略四:政府改变投资方式,实现对OHS机构所提供服务的购买,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制定OHS价格标准,避免恶性竞争。策略五:健全OHS体系,加强乡镇医院、社区卫生中心OHS能力建设。策略六:加强对OHS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形成稳定的监督评价机制。策略七:完善OHS机构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功能,促进OHS的深入发展。策略八:建立OHS机构有效的内部运作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外部的机会,提高竞争力。

刘凌波[7](2008)在《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不断加剧。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认为研究我国乡镇工业环境恶化的制度根源,探讨加强乡镇工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贯彻实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乡镇工业这一特定的领域,本研究侧重于对乡镇工业污染行为的经济分析,而对其污染行为的经济分析又集中在制度结构、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关系、特别是代表地方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行为,探索基于市场控制理念的污染物治理及环境经济运行系统的融合和优化等方面。制度经济学、激励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别从约束和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国家宏观政策和企业微观经济运行机理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规制和经济激励两种环境政策的作用,力图把环保投资的市场经济机理引入到环境经济的政策分析之中,从而为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建议。一是从约束的角度来看,我国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解决面临着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可基本划分为环境容量约束、收入约束、技术约束、产业结构约束和制度约束。尤其是在制度方面,我国乡镇工业企业产权形式的多样化、城乡控制体系的二元化、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不顺、规模经济缺乏、经济社会体制转轨、环境经济政策落后等因素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均有着不利的影响。二是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原因。辖区内乡镇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在乡镇工业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各种非合作的博弈关系,由此造成了政府失灵、资源和环境过度利用等现象,即是我国转型时期非合作博弈的例子。其结果必然是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增加和环境的恶化。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背景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所导致的环境成本的分担问题,用产权理论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揭示出制约乡镇工业环境经济良性运行的制度特点,以及制约乡镇企业环境经济制度变迁的基本因素。三是从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不同的制度结构体现着不同的产权结构,使得决策者面临不同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决策者的有效选择。为解决我国乡镇工业的环境问题,必须同时加强政府规制和经济激励两种环境政策的作用。为加强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镇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集中治理制度,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建立健全县乡环保机构,不断提高执法水平。鉴于我国环境经济激励制度较为落后的状况,必须拓宽并理顺激励资源、发挥政府规制的庇古原则、创建市场的科斯机制,从而全面地、有效地使用环境经济激励手段,扭转乡镇工业污染治理的不利局面。不可否认,我国的环保投资长期以来执行重工轻农的政策,乡镇、农村的历史欠账巨大。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遏制环境整体恶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势头,仅仅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解决环境投资不足、效率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创新环保投资机制,构建一个适应乡镇工业环保投资优化的投融资体系。其内容包括:建立公司制的产权制度,为市场融资打下制度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环保投资体制改革;多方吸引社会资本,提高社会化投资的规模和效率;用BOT方式优化乡镇工业环保投资。

郑寿贵,蔡祖华[8](2000)在《开展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的体会》文中研究说明对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对策试点与推广运用项目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郑寿贵,蔡祖华,柳樟福[9](1998)在《金华县努力开创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新局面》文中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金华县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但绝大多数企业属土法上马,职业卫生问题多。自1990年作为卫生部、农业部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对策研究及推广运用三期工作的试点县以后,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种

郑寿贵,蔡祖华,王巧玉,吴因南[10](1996)在《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多部门参与研究及效果》文中认为 乡镇工业已成为我国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然而乡镇工业带来的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存在尘毒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给劳动卫生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为做好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保护劳动者健康,针对我县实际,我们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建立横向联系,形成工作网络,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已取得初步成效。1 职业卫生管理与业务工作网络组建形式 职业卫生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很多部门,单靠卫生防疫部门孤军奋战是难以搞好的,必须使有关部门统

二、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理论和方法
    1.3 主要贡献及可能的创新亮点
    1.4 相关性辨析
2 研究文献综述
    2.1 医改成败论
    2.2 医改原罪论
    2.3 医改方向论
    2.4 利益集团理论的演化
    2.5 小结
3 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3.1 美国医疗市场化模式
    3.2 美国“新医改”背景
    3.3 美国“新医改”立法路径
    3.4 美国“新医改”方案
    3.5 美国“新医改”成效分析
    3.6 小结
4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4.1 德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公立、非营利与私营医院
    4.2 德国社会医保良方:药费控降法制
    4.3 德国医保原则:体现公平性
    4.4 德国医保特色:协作、均衡与控管
    4.5 德国“新医改”背景:入不敷出矛盾尖锐
    4.6 德国“新医改”方式:筹资机制转型
    4.7 德国“新医改”成效评价
    4.8 小结
5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5.1 英国“新医改”背景
    5.2 英国“新医改”核心问题
    5.3 “新医改”对英国传统医疗体制的颠覆:发展私立非营利医院
    5.4 英国“新医改”成效评价
    5.5 小结
6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6.1 本“新医改”历史背景
    6.2 本“新医改”现实意义
    6.3 日本医疗体制结构
    6.4 日本“新医改”从侧重治疗向疾病预防、健康保健转型
    6.5 本“新医改”成效分析
    6.6 小结
7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7.1 前苏联医疗体制改革兴衰
    7.2 俄罗斯“新医改”启航
    7.3 俄罗斯“新医改”成效评价
    7.4 小结
8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8.1 计划经济时期医疗体制
    8.2 市场化医改初期:医院国有身份与服务行为市场化矛盾
    8.3 市场化医改中期:统一有限基本医保创新模式
    8.4 市场化医改中后期:城镇多层次医保体系探索
    8.5 市场化医改后期:“新医改”方案酝酿
    8.6 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历程
    8.7 公共卫生医疗体制改革
    8.8 小结
9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效评析
    9.1 “旧医改”失误酿成恶果
    9.2 “旧医改”失败缘由分析
    9.3 公立医院存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
    9.4 公立医院改革制约因素分析
    9.5 小结
10 发达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1 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2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3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4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5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
    10.6 小结
11 中国“新医改”调整完善新思路
    11.1 原则
    11.2 方向
    11.3 模式
    11.4 立法
    11.5 转型
    11.6 规模效应: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改革成功模式的启示
    11.7 小结
12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开题前后研究学习的部分相关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2)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 ——基于体制—常规—文化理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四川省汶川大地震
        二、研究问题的发想
        三、研究背景的独特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灾难管理
        一、灾难管理的定义
        二、灾难管理的运作模式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二、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
        三、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指针建构
    第三节 战略联盟
        一、战略联盟的定义
        二、战略联盟的运作模式
        三、战略联盟形成的动机与理论
        四、影响战略联盟运作的要素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体制-常规-文化理论
        一、组织设计时需要面临的面向
        二、体制-常规-文化理论的主要概念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取向与方法选择
        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缘由
        二、选用个案研究法的考虑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设计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设计的类型
    第三节 研究历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
        二、进入研究现场与收集资料阶段
        三、资料转录与分析阶段
        四、研究结果撰写阶段
    第四节 研究工具
        一、个案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二、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
        三、研究数据编码与分析方法
    第五节 研究资料的效度检核
        一、可信性
        二、可转换性
        三、可靠性
        四、可验证性
    第六节 研究伦理
        一、知后同意
        二、隐私权与保密原则
        三、公正合理原则
        四、公平回报原则
第四章 体制因素与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关系
    第一节 企业、非营利组织需考虑的体制因素
        一、企业组织所需考虑的体制问题
        二、非营利组织所需考虑的体制问题
    第二节 512川震台湾服务联盟的体制运作
        一、川盟的成立
        二、川盟的组织运作设计
        三、川盟的灾后硬件重建计划
        四、川盟合作推展的社区重建计划
    第三节 512川震台湾服务联盟之体制因素分析
        一、战略联盟组成与慎选伙伴
        二、组织分工与体制架构
        三、组织决策与领导规范
        四、信息流通与相互学习分享
第五章 常规因素与战略联盟的关系
    第一节 与常规有关的理论
        一、完整结构问题与预设的决策
        二、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与非预设性决策
    第二节 常规因素对联盟的实际运作和影响
        一、共同决策模式与工作协议
        二、信任关系
        三、例行工作的授权
        四、创新的思维
第六章 文化因素与战略联盟的关系
    第一节 与文化有关的理论
        一、企业组织文化的定义
        二、企业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文化因素对联盟的实际运作和影响
        一、文化的建立与培养
        二、坚持与妥协
        三、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改变当地原本的文化
第七章 体制、常规和文化因素与战略联盟的关系
    第一节 体制与常规的关联性
        一、企业组织相辅相成的体制与常规机制
        二、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在体制与常规机制的创新作为
    第二节 体制与文化的关联性
        一、非营利组织相辅相成的体制与文化机制
        二、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文化机制是体制功能之核心基底
    第三节 常规与文化的关联性
        一、企业组织相辅相成的常规与文化机制
        二、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文化机制是常规功能之核心基底
    第四节 体制-常规-文化因素对于战略联盟的说明
        一、ARC理论对战略联盟运作的解析与再省思:信任问题
        二、NPO战略联盟运作的另一关键:战略联盟整合者
        三、体制-常规-文化因素对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组织基础的重要性
第八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第一节 体制因素对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运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一、战略联盟组织成员的体制差异会造成联盟内部的隔阂
        二、战略联盟的组织设计有利于消除一些隔阂
        三、战略联盟的协调机制有利于消除一些隔阂
        四、联盟组织成员相近的价值观、宗旨和使命是协调机制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常规因素对NPO战略联盟运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一、联盟组织成员的常规差异会造成联盟内部的隔阂
        二、长期合作促进组织成员对常规的理解,有利于消除隔阂
        三、联盟及组织成员相近的宗旨和价值观为消除隔阂提供思想基础
    第三节 文化因素对NPO战略联盟运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一、战略联盟组织成员的宗旨、使命和价值观是联盟组建的重要基础
        二、战略联盟的宗旨、使命和价值观是联盟运行中化解隔阂的重要保证
        三、联盟组织成员的宗旨、使命和价值观的差异不会引发一定的隔阂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体制-常规-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
        一、通过组织设计与文化融通性消除战略联盟因体制差异引发的隔阂
        二、通过组织设计与文化融通性消除战略联盟因常规差异引发的隔阂
        三、在体制、常规、文化差异中建构战略联盟的组织设计
        四、在体制、常规、文化差异中表述战略联盟的宗旨与使命
        五、在体制、常规、文化差异中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内部冲突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对于体制因素的探讨
        二、对于常规因素的探讨
        三、对于文化因素的探讨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点
        一、探索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之组织运作模式
        二、总结并提炼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
        三、建构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之组织运作的新模式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不足
        三、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某市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现状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2 对BOHS的认识及态度
        2.3 职业卫生工作情况
    3 讨论
第二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中小型企业BOHS干预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来源
        1.2 样本含量估计
        1.3 现场确定
        1.4 问卷内容
        1.5 干预措施
        1.6 时间安排
        1.7 干预效果评价
        1.8 统计分析
        1.9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基线调查结果
        2.2 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方案的选择
        3.2 地点的选择
        3.3 研究对象的选择
        3.4 干预实施情况
        3.5 干预前后工人知、信、行的改变
        3.6 干预前后工人对安全健康工作环境的评价
        3.7 企业整改信息
        3.8 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6)山东省职业卫生服务现状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现场的选择
    3 资料来源
    4 重要概念与指标解释
    5 资料收集方法
    6 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
    7 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工业企业职业卫生服务认知现状评价
        1 企业的基本情况与作业场所环境条件调查
        2 人员基本情况
        3 管理人员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认识
        4 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原因
        5 管理人员对法律/规章认识
        6 职业卫生知识与行为
        7 利用OHS的愿望
        8 对企业现有职业卫生条件的满意度
        9 管理人员与工人的健康状况、医疗保健
        10 企业管理人员OHS需求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11 讨论与建议
    第二部分 职业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评价
        1 2002-2006年OHS机构人员数量变化
        2 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素质评价
        3 人员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评估
        4 OHS机构职工满意度分析
        5 人员对OHS的认知评价
        6 讨论与建议
    第三部分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现状评价
        1 各地区开展 OHS的机构数量
        2 机构提供服务的内容与资质拥有情况
        3 内部机构设置
        4 OHS工作的经费投入与支出
        5 OHS机构服务提供的数量与服务对象
        6 OHS机构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评价
        7 OHS机构服务工作报告质量分析
        8 OHS机构的管理与激励机制评价
        9 讨论与建议
    第四部分 外部环境支持度评价
        1 政策外部支持度评价
        2 卫生监督机构的支持度
        3 其他相关机构的支持
        4 讨论与建议
    第五部分 职业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1 OHS的情景分析
        2 OHS的SWOT分析
        3 OHS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结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性
    1.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4.1 论文的逻辑框架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2.1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2.1.1 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
        2.1.2 乡镇工业的环境污染
        2.1.3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
    2.2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危害
    2.3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
        2.3.1 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2.3.2 环境政策执行不力
        2.3.3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2.3.4 环保队伍残缺不全
    2.4 小结
第三章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从约束的角度
    3.1 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环境容量约束
    3.2 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收入约束
    3.3 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产业结构约束
        3.3.1 乡镇工业产业结构的低层次性
        3.3.2 乡镇工业产业结构的低关联度
        3.3.3 乡镇工业产业结构的高趋同性
    3.4 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技术约束
    3.5 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制度约束
        3.5.1 产权形式多样化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2 城乡控制体系二元化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3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4 规模经济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5 经济社会体制转轨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5.6 环境经济政策落后对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从博弈的角度
    4.1 辖区内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博弈
        4.1.1 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囚徒困境
        4.1.2 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智猪博弈
        4.1.3 乡镇工业企业之间的斗鸡博弈
        4.1.4 乡镇工业企业博弈的结果:公地悲剧
    4.2 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博弈
        4.2.1 作为监管者的地方政府
        4.2.2 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地方政府
    4.3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4.4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4.5 小结
第五章 乡镇工业环境问题的政府规制
    5.1 环境规制手段的一般理论分析
    5.2 我国有关乡镇工业的环境规制手段
    5.3 我国乡镇工业环境规制的成就与不足
        5.3.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
        5.3.2 “三同时”制度的不足
        5.3.3 集中治理制度的不足
    5.4 对策与建议
        5.4.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镇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5.4.2 进一步完善“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4.3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
        5.4.4 建立健全县乡环保机构,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5.5 小结
第六章 乡镇工业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
    6.1 经济激励手段的一般理论分析
        6.1.1 庇古税与排污收费
        6.1.2 科斯定理与排污许可
        6.1.3 责任制以及责任的分担
    6.2 经济激励下的中国乡镇工业
        6.2.1 乡镇工业排污收费及其困局
        6.2.2 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实施障碍
        6.2.3 乡镇工业污染治理成本分担的困境
    6.3 乡镇工业环境经济手段的运用
        6.3.1 拓宽并理顺激励资源
        6.3.2 发挥政府规制的庇古原则
        6.3.3 创建市场的科斯机制
    6.4 小结
第七章 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优化和实证
    7.1 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经济分析
        7.1.1 困境:乡镇工业企业环保投资的博弈分析
        7.1.2 社会成本内化的理论模型
        7.1.3 政策建议
        7.1.4 乡镇工业环保投资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7.2 乡镇工业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
        7.2.1 我国环保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7.2.2 我国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特有问题
    7.3 乡镇工业环保投资优化的保障条件
        7.3.1 建立公司制的产权制度,为市场融资打下制度基础
        7.3.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环保投资体制改革
        7.3.3 多方吸引社会资本,提高社会化投资的规模和效率
    7.4 用BOT方式优化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探讨
        7.4.1 用BOT方式优化乡镇工业环保投资的意义
        7.4.2 BOT的投资模式
        7.4.3 BOT的建设模式
        7.4.4 BOT的运营管理模式
    7.5 乡镇工业污染社会成本内部化的实证
        7.5.1 问题的提出
        7.5.2 投资建设方案
        7.5.3 治污效应——工程总体评价
        7.5.4 政策建议
    7.6 基于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开展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提高领导及职工对OHS的认识
2 建立组织队伍, 做好部门协作
    2.1 职业卫生管理与业务工作网络的建立
    2.2 部门间分工与协作
3 贯彻学习卫生法规, 建立规章制度, 全面开展OHS
    3.1 组织学习并制定各项制度
    3.2 建立乡镇企业工业卫生档案
    3.3 开展卫生监督监测, 实行健康监护, 预防职业病发生
    3.4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4 树立大卫生观念, 将OHS与农村PHC相结合
5 选择适宜技术, 开展尘毒治理, 推广治理经验

四、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D]. 周毅. 浙江大学, 2015(09)
  • [2]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 ——基于体制—常规—文化理论的探讨[D]. 陈大诚. 南开大学, 2014(04)
  • [3]某市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 孙淑霞. 全科护理, 2011(35)
  •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模式研究[D]. 朱美芬. 复旦大学, 2011(01)
  • [5]我国60年职业危害普查和大规模调查的回顾分析[J]. 李涛,李朝林,王焕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0(11)
  • [6]山东省职业卫生服务现状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 隋少峰. 山东大学, 2008(05)
  • [7]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 刘凌波.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8]开展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的体会[J]. 郑寿贵,蔡祖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0(01)
  • [9]金华县努力开创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新局面[J]. 郑寿贵,蔡祖华,柳樟福. 中国卫生, 1998(08)
  • [10]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多部门参与研究及效果[J]. 郑寿贵,蔡祖华,王巧玉,吴因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6(03)

标签:;  ;  ;  ;  ;  

绵竹县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