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金船矿山基建工程量的合理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于中杰[1](2015)在《矿山事故预防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矿业大国,矿产品作为工业原材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矿山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矿山事故一直制约着我国矿业的健康发展,鉴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对矿山事故的预防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方法。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以数据分析和处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快速融合,将会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意义深远的影响。对于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并不太深的矿业行业而言,也急需大数据为其发展和变革带来新的动力。本文根据矿业的行业特点,构建了矿业大数据结构模型,包含了矿山较为系统的特征数据,如矿山数据模型、采矿设备数据模型、选厂数据模型、选矿设备数据模型,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采集。基于建成的矿业数据库,以矿山事故的预防为出发点,首先通过近年矿山事故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对所有事故致因因素分析,改变传统只注重矿山内部因素的安全评价体系,引入外部环境因素,如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监管程度、设备全面情况和地域等,并依据模糊评价的方法赋予权重值。然后利用LSH对数据库进行索引,标记和事故相关的数据。最后以Map-Reduce软件构架对标记的数据按照编制的程序和赋值情况进行模糊评价计算,较好地解决了模糊的、难以量化的安全生产事故预测精度难题,提高了评价效率,结果能够客观的反映出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矿山实例计算结果分析,采用大数据技术预防矿山事故发生的方法可行,结果可靠,是未来预防矿山事故较为高效的方法之一,同时该技术还能为矿山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支撑,客观的确定矿山的安全生产风险等级。
王禹[2](2010)在《矿山污染与矿山环境地质》文中提出目前我国矿山环境地层调查还处在开始阶段,只有个别矿山在开展工作。矿山环境地质工作,是矿山环境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矿山环境地质工作的目的和任务,笔者这里仅就矿山污染与矿山环境地质,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同志共同探讨。
饶涛[3](2006)在《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评标指标研究》文中提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逐年大幅增加。2004年7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代建制。即在政府投资项目中逐步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代建单位),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组织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单位。 如何实现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管理模式的初衷,关键在于选择优秀的项目管理公司从事代建工作。如何选择优秀的项目管理公司,关键在于采用一种适合评选项目管理公司的筛选方式。通过招标选择具有专业素质的代建单位,是非常有效的评选方式,是“代建制”管理模式顺利推行的关键。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招标进行系统研究以及出台相应具有权威性的委托代建招投标示范文本。本文以世界银行颁布的《世界银行借款人选择和聘用咨询人指南》中的“基于质量和费用选择咨询人”评选办法为设计原则,参考FIDIC组织出版的《根据质量选择咨询服务》中根据“咨询服务质量选择工程咨询单位”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已有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标投标实例,编制了一套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评标指标。
石建国[4](2006)在《东北工业化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的写作按照历史时间发展的线索,从19世纪60年AI写作起,到20世纪50年代结束,描述了东北工业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分析了东北工业化的特点和原因,探讨了东北工业化的历史地位。 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东北工业化”选题的缘起,接下来对工业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综合当前学术界的几种主要观点后,笔者对于自己的倾向性观点做了说明。这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东北工业化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研究所运用的几种方法,具体包括文本研究法、计量式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 本文正文共六章,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章写东北工业化的起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轫,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东北地区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西方列强通过商品入侵和资本入侵,强行把东北纳入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之后的被动反应。东北工业化是在外力的冲击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先天不足,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本章首先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地理;接着又分成三个时期对于东北工业化的发轫予以论述,即清末民初东北工业化的发轫、奉张时期的工业发展和日本统治时期东北工业的畸形膨胀;这一章的最后写了日本投降后东北工业化的劫难。 第二章主要写恢复时期的东北工业。东北地区光复后,国共两党随即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厮杀。中共占据当时的有利条件,抢先进入东北,并由此开始了进行现代化大工业的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东北工业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的控制范围内艰难的恢复,有的行业还有所发展,但战争对工业的破坏也很严重。待到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工业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始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章主要写“一五”时期的东北工业。笔者在这一章当中,首先论证了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确立与实施情况。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东北地区共安排56项,占全部数目的三分之一强。这些重点项目构建了该段时期东北工业建设的主要框架。在东欧国家的援助和支持下,围绕着苏联援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东北地方政府也上马了一批项目,进行了配套建设。“一五”时期,是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所以,对于东北地方私营工业的管理和改造,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最后部分对于“一五”计划在东北地区的实施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是第三章的继续和展开。该章主要写了“一五”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
傅东才[5](2005)在《黄金尾矿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黄金生产过程中,尾矿一般以废水和固体矿渣混合物的形式存放于尾矿库中,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浪费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严重影响生产环境,尾矿库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尾矿中的残液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 本研究课题提出的尾矿处理技术,针对北方干旱地区黄金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金矿氰化工艺中,以尾矿压滤处理为核心,解决了金矿浸出率低、排水氰浓度超标、尾矿排放污染严重的问题。 生产实践表明:1)每年节约水量约12.7万立方米;2)年回收氰化物16.39吨,提高了资源回收率;3)显着提高了选矿回收率,年增加收益72.4万元;4)年节省污水处理及排放费用合计100.3万元。 尾矿压滤技术结合高压新水冲洗的尾矿综合处理技术,在我国的黄金生产过程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前景。
向凤红[6](2002)在《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与复合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选矿技术现状、选矿科技发展态势,以及选矿厂自动化技术进行综合评述并加以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在选矿厂实施生产物流的控制与管理,挖掘生产物流潜力,是选矿企业降低生产物流成本,提高选矿厂综合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结合木奔选矿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对选矿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探求选矿厂工艺设备、厂房、辅助设施等配置与生产物流流向之间的静态与动态关系的目的。并据此在整理和分析木奔选矿厂生产工艺流程与相关设备及参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木奔选矿厂选矿流程生产物流动态关系,分析和计算得到了相关条件下的碎矿局部生产物流数质量流程图、精矿车间脱水工艺生产物流数质量流程图、4系统全流程生产物流数质量流程图以及相应的设备效率和生产能力等。 本文在分析和归纳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组成特点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了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的分层递阶结构、智能体系层次、监控系统功能、复杂物流控制系统采用递阶智能结构的有效性与优点、物流管理理念的转变、物流系统数据库的特点与管理内容。进而在对木奔选矿厂生产设备布置和生产物流路线整理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物流路线及设备布置的规划原则、生产物流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从而构建了基于Agent的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网络形式。 为了对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在讨论了形式化建模技术、非形式化建模技术和复合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Petri网的图形表示、变迁规则、分析方法、关联矩阵与动态方程、Petri网模型应用中的缺陷、面向对象模型应用中的不足,并把采用赋时的Petri网系统扩展成为对外界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开放网系统,扩展后的Petri网具有递阶性和递归性,同时保持基本Petri网的所有性质,使模型仍可采用网系统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并可处理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并发性和异步性。 基于扩展后的Petri网系统,本论文依据复合模型的建模方法与步骤,将选矿厂生产物流汇集点、分散点、磨矿设备、选矿设备抽象为库所(Place),将表示选矿过程各生产物流的有向支路或边抽象为变迁,建立了木奔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磨浮流程生产矿流子系统动态复合模型与浮选流程生产药剂流子系统动态复合模型。 考虑到描述系统动态复合模型的关联矩阵非常复杂,不仅存在众多的矩阵内部耦合,而且存在大量的矩阵外部链接,本论文提出了存贮动态复合模型的“标号变迁拓朴矩阵”,不仅可节省大量内存,而且使系统复合模型的分析得到了简化。 最后,对基于复合模型的选矿过程物流平衡的数学原理进行了研究归纳,并将超静定的选矿厂生产物流物料平衡归结成为了一个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赵静波[7](2001)在《露天矿采运系统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大型露天矿采运系统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针对大型露天矿采运系统的复杂性和难以利用数学方法描述的特点,以运输设备为主要活动实体,建立了事件调度法的离散型系统模拟模型,开发了采运系统动态模拟软件,并利用该模型对兰营徐统一采场过程中的各种可能的开拓运输方案进行了系统模拟实验分析,为最终的优化方案提供了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实测,获得了为随机模拟所需的各采运环节的概率分布函数及指标。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事件调度法离散型运输模拟模型,通过建立反映现场开拓系统结构的线路知识库,构造了一个新型智能化的运输模拟系统,对由多装卸点和多行车线路组合而成的各种运输方案,本模拟系统都能根据相应配车方案自行模拟完成。在软件系统功能上,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行模拟过程中的数据交换,改变了传统的矩阵记录信息的方法;在模拟程序中采用的数据操作语言(DML)技术,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通过新增的数据库接口,用户可以构建和访问不同矿山的数据库,来模拟相应矿山的运输系统,使模拟软件比以往的模拟系统有更强的通用性。 采用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Visual Basic,编写了铁路运输模拟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搜索速度快、仿真结果可信度较高。此模拟系统可适用于矿山运输能力验证、设备最佳匹配关系的确定和运输优化等。 本系统充分考虑了不同矿山的运输条件,具有通用性强的特点。对以后的铁路运输系统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郑之英[8](2000)在《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与工业指标问题》文中提出本文结合我国几十年矿业开发的具体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对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和矿床工业指标的可变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寸圭,鞠毓绂,郭纯毓[9](1999)在《“七五”、“八五”金矿地质勘查及其储量承包回顾》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我国“七五”、“八五”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实施“储量承包”和完成情况,从而使我国黄金产量大幅度增长,进入世界主要产金大国。
刘维华[10](1998)在《1997年云南采矿年评》文中提出根据1997年云南矿业期刊和云南采矿界在全国矿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以及有关云南矿山发展的论文,分8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二、采金船矿山基建工程量的合理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金船矿山基建工程量的合理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矿山事故预防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 |
1.3.1 大数据产业现状 |
1.3.2 矿业大数据现状 |
1.3.3 我国矿山安全现状 |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矿业数据的来源与数据库的构建 |
2.1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
2.1.1 大数据的定义 |
2.1.2 大数据的特征 |
2.2 大数据的分类及价值 |
2.2.1 数据的分类 |
2.2.2 数据的价值 |
2.3 矿业数据来源 |
2.3.1 互联网PC端 |
2.3.2 无线数据 |
2.4 矿业大数据模型的构建 |
2.4.1 矿山数据库模型 |
2.4.2 采矿设备数据库模型 |
2.4.3 选矿厂数据库模型 |
2.4.4 选矿设备数据库模型 |
2.5 数据采集和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5.1 数据不完整 |
2.5.2 数据失真 |
2.5.3 数据匹配难度较大 |
第3章 矿山事故致因数据挖掘和分布式处理 |
3.1 基于Map-Reduce的大数据计算 |
3.1.1 Map-Reduce介绍 |
3.1.2 Map-Reduce的工作原理 |
3.1.3 Map-Reduce在矿山事故预防的应用 |
3.1.4 Map-Reduce优势 |
3.2 基于LSH的相似项发现 |
3.2.1 局部敏感哈希LSH(Locality Sensitive Hashing) |
3.2.2 LSH的工作原理 |
3.2.3 LSH在矿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
3.2.4 利用LSH进行矿业数据提取和采集 |
第4章 矿山事故的预防方法 |
4.1 矿山事故统计分析 |
4.1.1 煤矿事故统计 |
4.1.2 煤矿事故分析 |
4.1.3 非煤矿山事故统计 |
4.1.4 非煤矿山事故分析 |
4.1.5 矿山事故统计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 矿山可能发生事故的致因因素分析 |
4.2.1 事故发生致因因素及单元划分 |
4.2.2 通过事故案例对致因因素及划分单元进行验证 |
4.3 矿山事故预防的大数据算法模型 |
4.3.1 基于模糊评价的算法模型 |
4.3.2 计算结果说明 |
4.4 应用实例 |
4.4.1 计算原理简述 |
4.4.2 矿山概述 |
4.4.3 输入数据并计算 |
4.4.4 结果分析 |
4.5 依据结果提出预防措施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评标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管理模式简介 |
1.1 政府投资工程概述 |
1.1.1 政府投资工程的概念 |
1.1.2 政府投资工程的特点 |
1.1.3 政府投资工程的分类 |
1.2 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1.2.1 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1.2.2 我国现阶段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1.3 “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简介 |
1.3.1 “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 |
1.3.2 “代建制”中几个重要概念 |
1.3.3 代建单位在项目建设中与项目相关各方的关系 |
1.3.4 代建制与相关建设管理模式比较 |
1.3.5 “代建制”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设部建市[2004]200号文件中“项目管理”的异同 |
1.3.6 “代建制”管理模式的优点 |
1.3.7 代建人的产生 |
1.4 “代建制”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实践 |
1.4.1 我国工程领域试点“代建制”的概况 |
1.4.2 我国现有“代建制”的模式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世界银行借款人选择和聘用咨询人指南》 |
2.1.2 FIDIC组织的《根据质量选择咨询服务》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各方信息不对称研究 |
3.1 信息不对称原理 |
3.1.1 信息不对称原理简介 |
3.1.2 相关定义 |
3.1.3 信息不对称的类型 |
3.1.4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
3.2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中的信息不对称 |
3.2.1 建设工程领域的信息不对称 |
3.2.2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管理模式信息模型 |
3.2.3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中“委托人”和“代理人” |
3.2.4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管理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的特征 |
3.2.5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信息不对称风险 |
3.2.6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中各方的信息优势 |
3.3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防范措施 |
3.3.1 逆向选择风险的化解 |
3.3.2 道德风险的化解 |
3.3.2 相互串谋、高价中标风险的化解 |
第四章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招投标各方博弈分析 |
4.1 博弈理论 |
4.1.1 博弈理论简介 |
4.1.2 博弈理论的分类 |
4.1.3 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
4.2 政府与代建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动态博弈分析 |
第五章 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评标办法研究 |
5.1 评标办法设计原理 |
5.1.1 价值工程原理 |
5.1.2 系统原理 |
5.1.3 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 |
5.2 评标办法方案设计 |
5.2.1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
5.2.2 评标办法方案设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4)东北工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工业化概念的界定 |
三、东北工业化的研究现状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东北工业化的起步(1868-1945) |
一、东北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 |
(一) 东北领域与行政区域划分的演变 |
(二) 东北的自然环境 |
(三) 东北的历史沿革 |
(四) 东北的人口 |
二、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的工业发韧 |
(一) 通商开埠与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
(二) 东北地方政府倡导兴办的工业 |
(三)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四)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工业发韧的总体评价 |
三、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东北工业 |
(一) 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契机及其前提的确立 |
(二) 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概况 |
(三) 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工业化的特点分析 |
四、日本统治时期的东北工业化 |
(一) 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东北经济命脉与特殊会社的建立 |
(二) 两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下的东北工业 |
(三) 畸形工业化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
五、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劫难 |
(一) 日本方面在战败前后对工业有意识的破坏以及其他的损失 |
(二) 苏联强占东北工矿企业及大肆拆运机器设备 |
(三) 国共双方争夺东北战争的影响和破坏 |
(四) 来自民间其他方面的破坏和损失 |
第二章 东北工业化的曲折发展(1946-1952) |
一、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关于东北问题的认识与举措 |
(一) 抗战胜利之前中共高层对东北工业问题的认识及当时的有利条件 |
(二) 中共战略举措之一--抢占东北(1945年8月10日-10月上旬) |
(三) 中共战略举措之二—独占东北(1945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 |
(四) 中共战略举措之三--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11月下旬) |
二、国共争夺东北时期的东北工业 |
(一) 中共接管大工业的方针及初步实践 |
(二) 国民党接收的工业及其概况 |
三、东北解放后的工业恢复与发展 |
(一) 东北解放后中共中央的部署与东北工矿企业的全面接管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东北工业的构成及地位 |
(三) 东北地区工业的特点及管理 |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
四、东北工业迅速恢复与改造的原因分析 |
(一) 苏联的大力协助与支援 |
(二) 国家对东北的投资与扶持 |
(三) 各方面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到来与支持 |
(四) 工人阶级的热烈响应 |
(五) 东北党和政府的扎实领导 |
第三章 东北工业化的加速推进(1953-1957) |
一、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确立与实施 |
(一) 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确立过程 |
(二) 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
(三) 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在东北实施的特点及意义 |
二、东北地区其他的工业投资与建设 |
(一) 苏联及东欧国家援建的非重点工程项目 |
(二) 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上马的工程项目 |
(三) 地方中小工业企业的投资与发展 |
三、关于东北地方私营工业的管理与改造 |
四、东北地区“一五”计划实施的绩效 |
(一) 东北重化工业基地的建立 |
(二) 东北工业管理体制的形成 |
(三) 管理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与交流 |
第四章 “一五”时期东北工业化的发展概况 |
一、重化工业体系的完备与发展 |
(一) 能源工业建设首当其冲 |
(二) 冶金工业与机械工业的重点建设 |
(三) 化学工业的发展 |
二、森林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
(一) “一五”时期东北地区的森工发展 |
(二) “一五”时期东北轻工业的发展 |
三、“一五”时期东北工业化水平及其比较分析 |
(一) 东北地区工业化的整体推进与特征 |
(二) 东北工业化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
第五章 关于东北工业化的格局分析 |
一、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行业分布 |
(一) 能源工业的分布 |
(二) 冶金工业的分布 |
(三) 化学工业的分布 |
(四) 机械工业的分布 |
(五) 森林工业的分布 |
(六) 轻工业的分布 |
二、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
(一) 东北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分析 |
(二) 东北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
三、东北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关分析 |
(一) 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分析 |
(二) 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分析 |
(三)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分析 |
第六章 关于东北工业化的特点及问题 |
一、东北工业化的特点 |
(一) 从“资本侵略”到“低息贷款”—外资在东北工业化中的重要角色 |
(二) 从“机船矿路”到“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化过程中投资的特点 |
(三) 从“官商合办”到“计划经济”—政府在东北工业化中的作用 |
二、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 |
(一) 资源消耗型工业比重很大 |
(二) 民营企业力量发展薄弱 |
(三) 政府的相对强大与市场力量的薄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黄金尾矿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黄金资源 |
1.1 中国黄金资源特点 |
1.1.1 中国黄金工业回顾 |
1.1.2 世界黄金工业概况 |
1.1.3 黄金特性与用途 |
1.1.4 中国黄金资源特点 |
1.2 中国黄金矿山生产状况 |
1.2.1 中国矿产资源及开发概述 |
1.2.2 中国黄金矿山生产特点 |
1.2.3 中国黄金矿山生产状况 |
1.3 尾矿处理基本情况 |
1.3.1 中国尾矿堆存现状 |
1.3.2 尾矿排放对环境危害 |
1.3.3 尾矿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1.4 尾矿再利用 |
1.4.1 黄金尾矿有价元素综合回收 |
1.4.2 黄金尾矿生产建筑材料 |
2 黄金选矿工艺 |
2.1 选矿工艺简介 |
2.1.1 矿石性质 |
2.1.2 选矿工艺类型 |
2.1.3 选矿工艺确定过程 |
2.2 氰化提金工艺 |
2.2.1 金的性质及其它 |
2.2.2 氰化提金工艺 |
2.3 尾矿污水处理 |
2.3.1 氯氧化法 |
2.3.2 酸化回收法 |
2.3.3 二氧化硫—空气法 |
2.3.4 其它方法 |
3 尾矿排放与处置 |
3.1 尾矿库 |
3.1.1 尾矿库特点 |
3.1.2 尾矿库的设计与施工 |
3.2 尾矿充填 |
3.2.1 充填采矿法特点 |
3.2.2 尾矿充填 |
3.3 尾矿堆存 |
3.3.1 尾矿堆存的基本要求 |
3.3.2 利用尾矿堆积场复垦造田 |
3.3.3 变废为宝 |
4 黄金尾矿压滤新技术应用研究 |
4.1 新技术应用原因 |
4.1.1 初试成效 |
4.1.2 再用获奖 |
4.1.3 经济效益显着 |
4.2 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
4.2.1 山东黄金矿山应用概况 |
4.2.2 辽宁排山楼金矿成功实例 |
4.2.3 北京京都炭浆厂的应用经验 |
4.2.4 内蒙古撰山子金矿 |
4.2.5 浙江遂昌金矿使用效果 |
4.3 工艺与设备 |
4.3.1 尾矿压滤的主要工艺及其特点 |
4.3.2 压滤设备 |
4.4 主要优缺点和存在问题 |
4.4.1 主要优缺点 |
4.4.2 存在问题 |
5 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尾矿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
5.1 概述 |
5.1.1 矿山简史 |
5.1.2 地质资源 |
5.1.3 采选工艺 |
5.1.4 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 |
5.1.5 环境影响 |
5.2 尾矿原处理工艺 |
5.2.1 尾矿库 |
5.2.2 尾矿处理工艺 |
5.3 压滤工艺应用研究 |
5.3.1 目的、意义 |
5.3.2 尾矿处理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 |
5.3.3 尾矿压滤后氰化物分析 |
5.3.4 环境污染情况 |
5.3.5 工艺设计 |
5.4 投资 |
5.4.1 工艺设备及安装 |
5.4.2 土建工程 |
5.4.3 管网工程 |
5.4.4 工器具 |
5.5 技术经济效益 |
5.5.1 水的再利用 |
5.5.2 氰化物回收再利用 |
5.5.3 提高选冶回收率 |
5.5.4 节约污水处理费 |
5.5.5 尾矿环保型处理工艺生产费用 |
5.5.6 经济效益 |
5.5.7 社会效益 |
5.6 评价 |
6 技术应用前景 |
6.1 尾矿压滤技术应用条件 |
6.2 使用压滤技术存在问题 |
6.3 尾矿处理技术应用前景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与复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综合述评 |
第一节 选矿技术 |
一 选矿的目的和作用 |
二 选矿技术的发展 |
三 选矿技术最新进展 |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选矿厂自动化技术 |
一 整个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 |
二 国外选矿自动化的发展与现状 |
三 国内选矿自动化的发展和现状 |
四 选矿自动化技术对选矿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
第二章 木奔选矿厂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原矿性质 |
第三节 选矿工艺 |
一 碎矿 |
二 磨浮 |
三 精矿脱水 |
第四节 木奔选矿厂生产设备配置及相关参数分析 |
一 主要设备配置 |
二 主要设备相关参数分析 |
第五节 几项技术革新 |
第三章 选矿厂生产物流分析 |
第一节 选矿厂设备配置与物流流向的关系 |
一 选矿厂设备配置原则 |
二 破碎筛分厂房配置 |
三 主厂房配置 |
四 浓缩、过滤、干燥厂房配置 |
五 辅助设施 |
第二节 木奔选矿厂生产物流动态关系研究 |
一 碎矿局部流程生产物流研究 |
二 精矿流程生产物流研究 |
三 4系统全流程生产物流研究 |
第四章 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一节 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的发展、组成特点与功能 |
一 概论 |
二 现代生产物流 |
三 现代生产物流的监控与通信 |
四 现代生产物流管理 |
五 物流系统数据库 |
第二节 选矿厂生产物流控制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规划 |
一 物流路线及设备布置 |
二 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三 选矿厂生产物流智能控制系统功能 |
第三节 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一 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
二 木奔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第五章 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复合模型研究 |
第一节 形式化建模技术与非形式化建模技术 |
一 形式化建模技术 |
二 非形式化建模技术 |
三 复合模型 |
第二节 Petri网的概念及基础 |
一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
二 Petri网的分析方法 |
三 关联矩阵与动态方程 |
四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
五 面向对象的建模 |
六 复合模型的基本概念 |
七 复合模型的建模 |
第三节 选矿厂生产物流子系统复合模型的建立 |
第四节 生产物流系统复合模型分析方法 |
一 S—不变量法 |
二 S—不变量的计算步骤 |
第五节 基于复合模型的选矿过程物流平衡数学原理研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全文结论 |
第二节 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露天矿采运系统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的选择 |
第一节 矿业系统工程与计算机模拟技术 |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矿业中的应用 |
第三节 课题的选择及意 |
第二章 系统模拟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
第一节 系统模拟的研究 |
第二节 对离散型系统模拟的研究 |
第三章 运输系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一节 攀枝花矿区基本情况介绍 |
第二节 系统调查和资料、数据处理 |
第三节 运输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四章 系统模型数据存储机制的研究 |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 |
第二节 数据库设计 |
第五章 计算机模拟程序的设计 |
第一节 计算机模拟模型设计 |
第二节 模拟模型的计算机实现 |
第六章 系统模拟试验及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采金船矿山基建工程量的合理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矿山事故预防方法研究[D]. 于中杰. 东北大学, 2015(01)
- [2]矿山污染与矿山环境地质[A]. 王禹.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 2010
- [3]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评标指标研究[D]. 饶涛.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
- [4]东北工业化研究[D]. 石建国. 中共中央党校, 2006(01)
- [5]黄金尾矿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D]. 傅东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05)
- [6]选矿厂生产物流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与复合模型研究[D]. 向凤红. 昆明理工大学, 2002(02)
- [7]露天矿采运系统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方法研究[D]. 赵静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01(01)
- [8]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与工业指标问题[A]. 郑之英. 中国矿山地质找矿与矿产经济——中国矿山地质找矿和矿产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2000
- [9]“七五”、“八五”金矿地质勘查及其储量承包回顾[J]. 寸圭,鞠毓绂,郭纯毓. 黄金科学技术, 1999(01)
- [10]1997年云南采矿年评[J]. 刘维华. 云南冶金, 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