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合滴定铝中钛掩蔽剂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方国桢,方梅,林维明[1](1997)在《滴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这是本刊定期评述中“滴定分析”的第3篇。内容含目视滴定、物理化学滴定、示波滴定、非水滴定等,覆盖1994.9~1997.6在国内发表的文献353篇。
章道昆[2](1978)在《络合滴定测定铝的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络合滴定法在分析化学中开始应用后,测定常量铝的其它方法很快为络合滴定法所取代。但这并不能说明络合滴定测定铝在当时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为络合滴定测定铝的选择性还是很不理想的。自Sajo1提出用氟化物置换铝—EDTA络合物后,络合滴定测定铝的选择性才进入一个新阶段。因而该法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络合滴定测定铝已有专文作过评述,本文将简略地总结近年来络合滴定测定铝的现状。尤其是我国分析工作者所作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引起广大分析工作者的注意,以期今后取得新的成绩。EDTA首先被用于铝的络合剂,有
朱盈权,李俊义[3](1979)在《铝的络合滴定新进展》文中认为 迄今为止,常量铝的测定,仍以络合滴定法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生产,科研的发展,铝的络合滴定又有了新进展。本文就截至1978年年底所收集的主要资料,作一简略介绍。一、滴定方式从滴定方式考虑,铝的络合滴定分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与Sajo法,即氟化物释放法。 1.直接滴定法铝的直接滴定法应用不多,似是选择性不高,良好指示剂尚少,且在热溶液中易被破坏,终点时色泽变化不敏锐等所致。在直接滴定方案中,有两个方案较有价值。其一
章道昆,纪运常,江智美,安沪生[4](1975)在《络合滴定测定铝的新方案》文中指出 常量铝的测定历史上虽然曾应用过重量法及8—羧基喹啉——溴酸盐法或酸碱滴定等法,但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还是用 EDTA 作为络合剂的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测定铝的选择性并不很高,自 Sajo提出以氟化物置换铝—EDTA 络合物后,使络合滴定测定铝的选择性进入新阶段,曾经有专文对络合滴定测定铝及利用
李月钗[5](2017)在《钛白粉中TiO2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文中认为目前市场上的钛白粉产品分为A1、A2、R1、R2和R3等5个品种。其中A1类产品指TiO2含量不低于98%的未经无机表面包膜的锐钛型颜料;A2类产品指TiO2含量不低于92%的经过无机表面处理的锐钛型颜料;R1类产品指TiO2含量不低于97%的不经过无机表面处理或经过微量的无机包膜处理的金红石型颜料;R2类产品指TiO2含量不低于90%的具有较理想的综合光学及应用性能的金红石型颜料;R3类产品指TiO2含量不低于80%的经过高量的Al2O3/SiO2包膜处理的金红石型颜料。由于不同品种钛白粉中二氧化钛含量不同,含有的杂质数量和种类各异,因此,用单一一种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钛白粉样品的主成分TiO2含量的测定要求。比如用GB1706方法测定钛白粉中二氧化钛含量时,在判断滴定终点时,经常由于杂质的干扰,指示剂的变色不能及时被分辨,而产生较大测定偏差。本论文采用化学分析法(包括熔融-络合滴定法、铝还原-硫酸高铁滴定法),仪器分析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ICP-AES法、ICP-MS法)测定了市售5种钛白粉(型号分别为A1、A2、R1、R2、R3)中二氧化钛的含量和置换络合滴定法测定了市售的6种劣质钛白粉中二氧化钛的含量。通过对比每种钛白粉样品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极差和相对极差等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对于A1类产品和R1类产品,所采用的5种分析方法中,平均值差别小,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极差和相对极差数值都较小。这说明,当TiO2含量较高时,所选用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可信度都比较高。对于A2类产品和R2类产品,选用5种分析方法测定的结果,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极差和相对极差差别较大,这充分说明对于待测的钛白粉样品中杂质含量多时,采用ICP-AES法以及ICP-MS法能抵抗干扰,从而保证了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对于R3类产品,选用5种分析方法测定的结果,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极差和相对极差差别较大,进一步说明对于待测的钛白粉样品中杂质含量多时,采用ICP-AES法以及ICP-MS法能抵抗干扰,从而保证了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对于劣质钛白粉,选用置换络合滴定分析方法测定的结果,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极差和相对极差都较小,结果的稳定性,准确的和精确度都达到较好的水平,进一步说明对于待测的钛白粉样品中杂质含量多时,采用置换络合滴定分析方法能消除共存杂质的干扰,从而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对比6种分析方法的标准TiO2加标回收率数值,得出以下结论:化学分析方法中熔融-络合滴定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数值为99.82%100.12%,铝还原-硫酸高铁滴定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数值为99.80%99.93%;仪器分析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数值为101.08%101.12%,ICP-AES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数值为99.90%100.10%,ICP-MS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数值为99.90%99.09%;置换络合滴定分析方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数值为99.05%100.18%;6种分析方法的标准TiO2加标回收率数值与100%差别较大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数值偏差高达1.12%,与100%差别较小的是:ICP-AES法和ICP-MS法,差值大小分别为0.10%和0.09%。因此,ICP-AES法以及ICP-MS法测定的结果更准确可靠。
王毓岳,刘海林,史洪侠[6](1967)在《络合滴定铝中钛掩蔽剂的选择》文中提出 铝络合滴定中,钛的存在无论用返滴定方式或氟化物取代法,钛的含量都加合在铝的结果上。钛与EDTA生成中等强度的络合物,但由于钛易水解,生成的络合物往往不定量,而影响铝的结果。因此寻找钛的有效掩蔽剂具有实用意义;钛的干扰消除方法,文献上已介绍过很多,如用酒石酸、磷酸盐、钛铁试剂及乳酸等掩蔽或加过氧化氢使钛络合。上述方法副作用较多,如过氧化氢,氧化破坏多余的EDTA,
王屹波[7](2020)在《分段逆流热还原法制备Al-Sc合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实验室与工业上主流应用的铝钪合金的制备方法:对掺法、熔盐电解法、金属热还原法,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铝热还原氧化钪制备铝钪合金的方法具有相对更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钪收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热力学计算,结合文献中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经推导计算建立了1223K下铝热还原氧化钪制备铝钪合金过程中,合金钪浓度与钪回收率之间关系的热力学模型,得到铝热还原法的钪回收率随合金含钪量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当合金含钪量为1.21at%时,钪回收率不超过50%。提出了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氧化钙造渣和分段逆流热还原两种提高钪回收率的方法,分析认为分段逆流热还原法能更有效地提高钪收率。在铝热还原氧化钪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1223K温度下分段逆流还原(分三段)各段反应的热力学模型,并设定具体参数计算得到了铝热还原法与分段逆流热还原法在不同合金钪含量下对应的理论钪收率,铝热还原法钪收率较低,而分段逆流热还原法通过对各段反应的热力学调控,在保证最终制备出高含钪量合金的同时比铝热还原法有更高的钪收率。根据计算所得热力学模型,分别采用铝热还原氧化钪的方法与分段逆流热还原法制备了铝钪合金。铝热还原法的实验数据与模型基本吻合;通过分段逆流热还原制备得到了钪含量接近1.21at%(2wt%)的铝钪合金,综合钪回收率接近90%,远高于铝热还原法,说明分段逆流热还原对于提高钪回收率是有效的方法。本文还研究了铝钪合金中钪元素、合金制备炉渣中氧化铝与氧化钪含量的分析方法。合金中钪元素可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进行分析,分析误差小于±2%;炉渣中氧化钪含量的分析同样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校正后的分析误差小于±1%;炉渣中氧化铝采用置换滴定法进行分析,实验发现置换滴定法所检测的是氧化钪与氧化铝总和,实际分析时,将氧化钪减去即可得到氧化铝含量,分析误差小于±2%。分析误差均处于允许范围内。
梁树权,曾云鹗,陈永兆,董万堂[8](1980)在《三十年来我国化学分析的成就》文中提出 前言在谈本题之前,有必要给化学分析一词指定范围——究竟它包含多少内容。有人将化学分析和经典分析等同起来,则未免过于窄狭,如以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原理来分,则主要采用化学原理而设计的分析方法属于化学分析,采用物理原理的属于仪器分析。这样的划分可能获得化学工作者的同意。因此,化学分析应包括试样分解(溶解和熔融)、分离、化学鉴定和测定。至于取样、统计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准确度,精确度,数据处理,研究工
刘焕梅[9](2000)在《掩蔽及掩蔽剂》文中研究表明掩蔽方法及掩蔽剂的使用在化学分析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使用掩蔽剂的原则、掩蔽剂与被掩蔽离子之间的反应类型及几种常见的有机掩蔽剂。
大连工矿车辆厂技术科化学组[10](1968)在《铁钛铝的连续络合滴定》文中研究指明 铁、钛、铝连续络合滴定的报导尚属少见。关键的问题是铁、钛、铝相互干扰,尤其是钛、铝之间影响较大。陈永兆介绍乳酸是钛的掩蔽剂,借此可间接滴定钛。商运来曾利用乳酸是 Ti—EDTA 络合物的良好释放剂做了钛铁中钛、铝络合滴定的试验。由于乳酸也能微弱络合铝,故钛、铝连续测定末获成功。经过试验,发现苦杏仁酸是钛的一种良好掩蔽剂,也是 Ti—EDTA 络合物的良好释放剂。即使对钛络
二、络合滴定铝中钛掩蔽剂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络合滴定铝中钛掩蔽剂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5)钛白粉中TiO2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化学分析法测定钛白粉中的TiO_2 |
1.1 熔融-络合滴定法 |
1.1.1 方法原理 |
1.1.2 仪器与试剂 |
1.1.3 实验步骤 |
1.1.4 实验数据处理 |
1.1.5 结果与讨论 |
1.2 铝还原-硫酸高铁滴定法 |
1.2.1 实验原理 |
1.2.2 仪器试剂 |
1.2.3 实验步骤 |
1.2.4 数据处理 |
1.2.5 结果与讨论 |
第2章 仪器分析法测定钛白粉中的TiO_2 |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1.1 实验原理 |
2.1.2 仪器试剂 |
2.1.3 实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1.5 结果与讨论 |
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 |
2.2.1 实验原理 |
2.2.2 仪器试剂 |
2.2.3 实验步骤 |
2.2.4 数据处理 |
2.2.5 结果与讨论 |
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 |
2.3.1 实验原理 |
2.3.2 仪器及试剂配制 |
2.3.3 实验步骤 |
2.3.4 数据处理 |
2.3.5 结果与讨论 |
小结 |
第3章 置换络合滴定法测定劣质钛白粉中TiO_2 |
3.1 国标方法检测劣质钛白粉样品中二氧化钛含量 |
3.2 劣质钛白粉中杂质测定 |
3.3 实验原理 |
3.4 实验部分 |
3.4.1 仪器与试剂配制 |
3.4.2 实验步骤 |
3.4.3 测定 |
3.4.4 实验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钛白粉助溶剂的选择 |
3.5.2 滴定剂的选取与用量 |
3.5.3 水解抑制剂的选择与用量 |
3.5.4 混合指示剂的选择 |
3.5.5 回收率实验 |
3.5.6 精密度实验 |
3.5.7 加标回收率实验 |
3.5.8 方法验证 |
3.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二氧化钛颜料》与性能检测方法 |
致谢 |
(7)分段逆流热还原法制备Al-Sc合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钪的性质、资源及制备 |
1.1.1 钪的性质 |
1.1.2 钪的资源 |
1.1.3 钪资源提取技术现状 |
1.1.4 金属钪的制备 |
1.2 铝钪合金的特性与应用 |
1.2.1 铝钪合金相图 |
1.2.2 铝钪合金的性质 |
1.2.3 铝钪合金的应用与前景 |
1.3 铝钪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 |
1.3.1 对掺法 |
1.3.2 熔盐电解法 |
1.3.3 金属热还原法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计算软件的选择 |
2.2 实验材料设备与工艺 |
2.2.1 实验材料的选择 |
2.2.2 实验设备 |
2.2.3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 |
2.3 熔盐体系成分的制定 |
2.4 铝钪合金及炉渣成分的分析方法 |
2.4.1 EDTA络合滴定法检测铝钪合金中的钪 |
2.4.2 滴定法检测含熔盐炉渣中的氧化钪与氧化铝 |
3 热力学计算 |
3.1 引言 |
3.2 铝热还原氧化钪的热力学分析 |
3.2.1 热还原反应ΔGθ与平衡常数K的计算 |
3.2.2 热还原反应模型的建立 |
3.3 加入CaO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 |
3.4 分段逆流热还原法的热力学分析 |
3.4.1 终段还原的热力学模型 |
3.4.2 二段还原的热力学模型 |
3.4.3 初段还原的热力学模型 |
3.5 实例计算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铝热还原及分段逆流热还原模型的实验验证 |
4.1 实验前准备工作 |
4.1.1 熔盐体系配比设计 |
4.1.2 滴定法检测合金及炉渣成分的误差校准 |
4.2 铝热还原法的工艺探索 |
4.2.1 实验成分配比设计 |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分段逆流热还原制备铝钪合金的工艺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络合滴定铝中钛掩蔽剂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滴定分析[J]. 方国桢,方梅,林维明. 分析试验室, 1997(06)
- [2]络合滴定测定铝的现状[J]. 章道昆. 云南冶金, 1978(04)
- [3]铝的络合滴定新进展[J]. 朱盈权,李俊义. 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03)
- [4]络合滴定测定铝的新方案[J]. 章道昆,纪运常,江智美,安沪生. 云南冶金, 1975(05)
- [5]钛白粉中TiO2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D]. 李月钗.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9)
- [6]络合滴定铝中钛掩蔽剂的选择[J]. 王毓岳,刘海林,史洪侠. 理化检验通讯, 1967(03)
- [7]分段逆流热还原法制备Al-Sc合金[D]. 王屹波. 郑州大学, 2020(02)
- [8]三十年来我国化学分析的成就[J]. 梁树权,曾云鹗,陈永兆,董万堂. 分析化学, 1980(01)
- [9]掩蔽及掩蔽剂[J]. 刘焕梅. 河北陶瓷, 2000(04)
- [10]铁钛铝的连续络合滴定[J]. 大连工矿车辆厂技术科化学组. 理化检验通讯, 19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