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汪涛[1](2021)在《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服务平衡发展发展有利于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在农业机械种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机械科技含量、农机服务内容、农机服务效益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政策、社会、制度、技术、区位条件、资金和地区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四川省绵阳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研究对象。在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总结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并对制约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平衡的原因等进行分析;认为绵阳市丘陵地区农机化共享发展缓慢、宜机化条件差、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并从人力资本、土地禀赋、经营状况、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适用于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吴波[2](2020)在《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生蔬菜因其独有的风味、品质等特性,且带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点,被称为“中国特菜”,在保障我国“菜篮子”工程、农民致富增收等层面作用明显,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产业振兴的主要载体。水生蔬菜主要有莲藕、莲籽、菱角、荸荠、茭白、茨菇、芡实、水芹、莼菜、豆瓣菜、香蒲等多种,其中莼菜是知名度很高的珍稀水生蔬菜,其种植历史由来已久。恩施州利川市是中国莼菜四大原产地之一和主要栽培区,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经过多年发展,莼菜产业已经成为恩施州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近年来,为推进和发展莼菜产业,恩施州在莼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但莼菜受其生长环境等因素限制,其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缓慢。结合恩施州区域特色,为综合、系统地推进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本课题开展了以下研究:(1)总结了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本课题借鉴参考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对莼菜的科研进展,考虑莼菜生产机械化的整体效益,总结了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指出目前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和装备都还很欠缺,整体农机化作业程度还较低;采取DEMATEL试验方法对影响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因子开展了量化计算,表明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受经济水平和人力资源影响最大。(2)分析了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部门对莼菜生产机械化装备研究缺乏;莼菜生产规模小,且生产农艺要求较特殊,受地域、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限制明显,与农机装备之间缺乏融合;莼菜目前最急需机械化的环节为采摘。(3)提出了恩施州莼菜全程机械化发展技术途径。恩施州发展莼菜种植机械化有着莼菜属于珍惜水生蔬菜,政府高度重视、莼菜生产成本高,有待机械化降低成本、农机化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等优势;未来推动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技术途径主要为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经营规模化,倒逼莼菜生产机械化、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莼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探索莼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育莼菜生产机械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农田宜机化改造力度,让莼菜生产机械可以下田、争取落实推进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配套政策等等。
管春萌[3](2020)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对我国整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国际上各个国家在农产品市场之间所存在的隔阂和障碍逐渐被打通,我国的农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而在我国国内,农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基本需求,落实地方经济的发展,将我国的发展根本依托在农业上,同时改善基层民生,将发展的核心重点放在农民身上。通过发布相关的政策方针,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建立相关的政策监督施行服务机构,严格监督政策方针的实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引,带动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逐渐地成为了社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而政府也根据相关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颁布了相应的补贴政策。青岛市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此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结合青岛市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近年来的青岛市农业机械等相关理论内容作为研究基础,通过使用文献综述法和统计分析法,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相关的农业政策的发展,我国政府开始不断地关注当前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并建立了相关的服务型政府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政策服务,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农业补贴政策,并结合社会的发展内容以及人民的本生活需求进行完善。通过针对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青岛市的政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和分析,进一步的总结出当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存在政府政策不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类单一、政府缺乏系统统筹,部分地区农机保有量趋于饱和、补贴政策效率低以及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结合相关的问题研究结果,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其原因深入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农业发展专业型人才、行业管理部门对于地区农机补贴经费安排不合理、政府服务不够合理造成的。针对提出的问题内容,提出了创新行业管理部门管理方式、行业管理部门推广先进智能的农机产品、完善农机补贴体系以及加强农机补贴监管力度的相关建议,并对下步青岛市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展望。
陈旭[4](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杨得藩[5](2020)在《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人工、畜力等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所替代,耕作效率和收益大幅提高,人们的双手得以解放,其本质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为了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从2004年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16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三农”具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取得了哪些成效?购置补贴政策还存在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这些不足?本文详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湘潭市同全国其他大多数地区一样,补贴资金的投入经历了快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过程,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机化组织规模、农机经营效益同样经历了快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过程,但同时存在着政策上统筹规划不足、各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让该项惠农强农政策的更好地推动湘潭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合理调整补贴重点、精简补贴程序、强化组织及经费保障力度、严格规范流程等。
唐绪元[6](2020)在《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业机械推广显得格外重要。而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是否健全,则又是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本论文试对农机推广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制度与模式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湖南省农机推广的既有状态,以及世界各发达国家农机推广经验,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当前农机推广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经费投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详细探究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的对策和发展,最终构建起与湖南基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平台和服务体系。本文研究认为,当前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主要存在着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推广网络和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农机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乏力、各地区农机普及水平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深入调查分析湖南省农机推广实际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农机推广的政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转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方式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对农机化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增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湖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转变。
刘茜[7](2020)在《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虽然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排名靠前,但每年仍有不少农机事故发生,导致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本文通过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本概念界定、内容及其他相关基础理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农机事故,发现存在:监理基础薄弱、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行政执法处罚缺乏力度、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不全、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既是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发生农机事故的原因,对这些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既是进一步加强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保证农业机械操作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所在。因此,完善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需要做到:完善农机监理法律法规、夯实农机监理基础、丰富宣传手段和内容、构建安全监理体系、强化执法检查、制定详细应急预案等等。
霍艳霞[8](2020)在《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成效及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在政策的助推下,整体成效显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国家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一项重要的“强民惠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政策在促进就业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也深刻地反映和体现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的发挥和政策目标的实现。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具体执行中也存在着与政策目标相悖的一些问题。本文运用农业产业扶持理论、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史密斯理论模型对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剖析,并结合调查研究结果,从政策事实评价、政策价值评价两个维度分析了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效,同时从政策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的执行环境四个方面探索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政策理想化程度;二是构建高效的政策执行主体;三是加强与目标群体的交流和互动;四是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环境。
杨雅莉[9](2019)在《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运行现状及变革研究 ——基于八地市调研情况》文中认为乡村振兴为农村发展提供新时代的红利契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推广。一方面农业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农业发展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农业推广人员长期深入田间地头,面向农业、农民第一线,既了解农业特点,也了解农村价值。从顶层设计理顺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发挥好农业推广作为衔接农业科技与生产一线的桥梁作用,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有机衔接现代农业与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带动农业发展并驾齐驱。当前福建省农业推广受到基层农业推广管理体制的制约,推广体系面临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基于对福建省农业推广工作的深入了解,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农业推广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用VSM模型对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进行诊断及动态调整。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变革及优化的对策建议。本文梳理福建省农业推广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分析。运用VSM模型诊断农业推广管理体制,探究其在机构职能、人员激励、队伍建设、推广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存在推广机构行政化倾向突出、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推广队伍老龄化与渐趋年轻化并存、推广行为与外部环境脱节等问题。通过动态调整,提出分阶段渐进式有序推进管理体制变革。渐进式推进优化农业推广机构设置,由福建省农产品优势产区率先整合,辐射带动区域逐步变革,依据农业推广机构整合阶段匹配适应的管理体制。为进一步促进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变革及优化,提出因地制宜设计农业推广管理层级与幅度、分层分类指导农业推广服务精细化管理、促进农业推广力量社会化构建和农业推广服务功能综合性发展等对策建议。
许珊珊[10](2019)在《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首批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福清市充分利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福清市农机化已经进入到优化结构、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福清市农业机械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出发,首先对农业机械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福清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二是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五是农机推广机制和体制的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农机配置;其次要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第三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第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第五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推广人员的能力。通过本研究以期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社会化服务 |
2.1.2 农机社会化服务 |
2.1.3 农业机械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供需理论 |
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
3.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
3.1.1 绵阳市经济概况 |
3.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类型 |
3.1.3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 |
3.1.4 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 |
3.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特点 |
3.2.1 服务主体较大 |
3.2.2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3.2.3 服务形式持续创新 |
3.2.4 服务效益持续提高 |
3.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
3.3.1 农机化共享服务发展缓慢 |
3.3.2 大型农业机械宜机化条件较差 |
3.3.3 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 |
3.3.4 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
4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2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
4.2.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
4.2.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
4.3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4.3.1 构造对比矩阵 |
4.3.2 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 |
4.3.3 层次总排序 |
4.4 数据来源 |
4.5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
4.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5.3 结果分析 |
4.6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研究 |
4.6.1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
4.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6.3 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 |
5.2.2 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
5.2.3 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 |
5.2.4 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经验对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启示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
2.1 恩施州州情 |
2.2 莼菜种植生产情况 |
2.3 恩施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
2.4 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 |
2.4.1 莼菜生产主要技术 |
2.4.2 莼菜生产农机化发展现状 |
2.4.2.1 莼菜生产农机化机具发展现状 |
2.4.2.2 莼菜生产农机化作业发展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EMATEL方法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DEMATEL方法概念 |
3.3 建立影响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因素体系 |
3.4 基于DEMATEL方法的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3.5 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问题分析 |
4.1 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
4.1.1 莼菜生产农艺技术难以适宜机械化的问题 |
4.1.2 莼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匮乏的问题 |
4.1.3 农民对莼菜生产机械化认识不足的问题 |
4.1.4 莼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人才稀少的问题 |
4.1.5 莼菜种植规模小不适宜机械化的问题 |
4.1.6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的问题 |
4.2 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优势分析 |
4.2.1 农机化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
4.2.2 莼菜属于珍稀特色水生蔬菜,政府高度重视 |
4.2.3 莼菜生产成本高,有待机械化降低成本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推进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
5.1 探索莼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
5.2 加强莼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研究 |
5.3 培育莼菜生产机械化高素质人才队伍 |
5.4 加快土地流转倒逼莼菜生产机械化 |
5.5 加大莼菜生产农田宜机化改造力度 |
5.6 出台推进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配套政策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课题来源 |
附录2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服务型政府视角下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0.4 创新点与不足 |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1 服务型政府 |
1.2 农业机械化 |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
2.1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发展历程 |
2.2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
2.2.1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总况 |
2.2.2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作用 |
2.3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的管理效能 |
2.3.1 政策制定方面 |
2.3.2 政策实施方面 |
2.3.3 监管方面 |
2.3.4 公众服务方面 |
3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3.1.1 政府政策不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类单一 |
3.1.2 政府缺乏系统统筹,部分地区农机保有量趋于饱和 |
3.1.3 补贴政策效率低,政策内容宣传不到位 |
3.1.4 缺乏有效监管 |
3.2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政府缺乏农业发展专业型人才 |
3.2.2 行业管理部门对于地区农机补贴经费安排不合理 |
3.2.3 政府针对相关政策内容推广力度不够 |
3.2.4 政府服务不够合理,缺乏监管环节 |
4 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改进对策建议 |
4.1 创新行业管理部门管理,完善补贴管理办法 |
4.2 行业管理部门推广先进、智能的农机产品 |
4.3 完善农机补贴体系 |
4.4 加强农机补贴监管力度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户 |
2.1.2 农机服务组织 |
2.1.3 农机户 |
2.1.4 农机需求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生产要素理论 |
2.2.3 农户行为理论 |
2.2.4 规模经济理论 |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
3.3.1 HCD模型原理 |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3.1 计量模型构建 |
4.3.2 数据检验 |
4.3.3 回归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
5.3.1 样本描述 |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
5.4.1 研究假设 |
5.4.2 模型构建 |
5.4.3 回归结果分析 |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6.3.1 数据样本描述 |
6.3.2 模型构建 |
6.3.3 计量方法介绍 |
6.3.4 回归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
7.2.1 组合预测原理 |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
7.6 小结 |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机械 |
2.1.2 农业机械化 |
2.1.3 农业机械化水平 |
2.1.4 农机购置补贴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干预理论 |
2.2.2 农业补贴理论 |
第3章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及效果 |
3.1 实施方案与实际投入 |
3.1.1 实施方案 |
3.1.2 实际投入 |
3.2 实施效果 |
3.2.1 直接效果:对农机化发展作用分析 |
3.2.2 间接效果:农机经营效益分析 |
第4章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存在问题 |
4.1.1 补贴品目定位不准和补贴程序复杂 |
4.1.2 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难保障 |
4.1.3 具体流程落实不到位 |
4.2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补贴模式单一 |
4.2.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
4.2.3 政策上缺乏统筹规划 |
4.2.4 各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
4.2.5 相关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5章 提升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的对策 |
5.1 合理调整补贴重点 |
5.2 精简补贴程序 |
5.3 强化组织及经费保障力度 |
5.4 严格规范流程 |
5.5 强化售后服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学术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机械 |
2.1.2 农业机械推广 |
2.2 农机推广的相关理论 |
2.2.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
2.2.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
2.3 农机推广的理论框架 |
2.3.1 农业机械推广理论来源构架 |
2.3.2 组织化的农机推广框架模型 |
3 湖南省农机推广现状分析 |
3.1 湖南农机推广既有成就 |
3.1.1 农机拥有量及使用情况 |
3.1.2 农机人力财力投入情况 |
3.2 湖南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
3.2.1 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 |
3.2.2 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 |
3.2.3 农机推广网络和服务建设亟待加强 |
3.2.4 农机创新和成果转换机制乏力 |
3.2.5 湖南各地区农机普及的差异性 |
3.3 湖南省农机推广问题产生的根源 |
3.3.1 多山和丘陵的地理位置的因素 |
3.3.2 政府机构重视和扶持与否的因素 |
3.3.3 研发销售和购买经费不足的因素 |
3.3.4 农机推广和农村人才队伍的因素 |
4 国内外农机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
4.1 国内农机推广经验 |
4.1.1 台湾农机推广经验 |
4.1.2 南方丘陵地区农机推广经验 |
4.1.3 山东省农机推广经验 |
4.2 国内农机推广的启示 |
4.2.1 我国农机化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 |
4.2.2 健全制度、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 |
4.3 发达国家农机推广的经验 |
4.3.1 美国农机推广经验 |
4.3.2 日本农机推广经验 |
4.4 国外农机推广的启示 |
4.4.1 农机推广被视为公益事业予以重视 |
4.4.2 构建多元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
4.4.3 建立稳定的农机推广保障体制 |
4.4.4 注重促进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 |
5 完善湖南省农机推广的政策与建议 |
5.1 优化农机推广的政策环境 |
5.1.1 健全法律保障 |
5.1.2 加大资金投入 |
5.1.3 落实既有政策 |
5.1.4 深化政府公益性服务 |
5.2 健全农机推广的运行机制 |
5.2.1 构建务实长效的推广机制 |
5.2.2 加强市场监管 |
5.3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
5.3.1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
5.3.2 加强农机推广培训 |
5.3.3 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农机教育培训体系 |
5.4 优化农机化装备结构,调整区域布局 |
5.4.1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机械区域布局 |
5.4.2 不断改善农机性能和质量 |
5.4.3 充分利用农机展览会的契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调查问卷 |
致谢 |
(7)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2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相关概念界定 |
2.2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意义与作用 |
2.3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础理论 |
3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 |
3.1 盐城市农机化发展情况概述 |
3.2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体系的现状 |
3.3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 |
3.4 盐城市农机安全监理措施 |
4 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分析 |
4.1 盐城市农业机械事故总体情况 |
4.2 农业机械事故分析 |
4.3 农机事故隐患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4 农机事故应急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 完善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
5.2 完善农机监理法律法规,构建法制支撑体系 |
5.3 夯实农机监理基础,改变监管方式 |
5.4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
5.5 坚持安全发展,着力构建安全监理体系 |
5.6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检查 |
5.7 增强事故处理能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阅读文献(50)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成效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 |
1.2.2 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研究 |
1.2.3 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研究 |
1.2.4 对已有文献的总结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机械 |
2.1.2 农业机械化 |
2.1.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
2.1.4 政策执行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产业扶持理论 |
2.2.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2.2.3 史密斯模型理论 |
第三章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现状及成效分析 |
3.1 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政策执行现状 |
3.1.1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环境 |
3.1.2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概述 |
3.1.3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机构 |
3.1.4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目标群体 |
3.2 调查研究分析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访谈设计 |
3.3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成效分析 |
3.3.1 政策事实评价维度 |
3.3.2 政策价值评价维度 |
第四章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
4.1 政策自身方面存在问题 |
4.1.1 补贴资金拨付周期长 |
4.1.2 部分机具补贴额偏低 |
4.1.3 农机化发展程度不平衡 |
4.2 政策执行主体方面存在问题 |
4.2.1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较低 |
4.2.2 执行机构管理职能不明确 |
4.2.3 相关部门沟通少,相互协作程度低 |
4.3 政策目标群体方面存在问题 |
4.4 政策执行环境方面存在问题 |
4.4.1 基层农机部门工作经费紧张 |
4.4.2 监管问责机制不完善且监管乏力 |
第五章 完善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政策理想化程度 |
5.1.1 优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结构 |
5.1.2 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办理流程 |
5.2 构建高效的政策执行主体 |
5.2.1 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能力 |
5.2.2 加强执行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
5.2.3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行政伦理建设 |
5.3 加强与目标群体的交流和互动 |
5.3.1 提升目标群体政策认知度 |
5.3.2 提升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感 |
5.3.3 提升目标群体政策参与度 |
5.4 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环境 |
5.4.1 落实农机部门工作经费 |
5.4.2 建立农机购置补贴监管问责长效机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运行现状及变革研究 ——基于八地市调研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图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福建省农业推广进程、现状及成效分析 |
2.1 福建省农业推广历史进程 |
2.2 福建省农业推广发展现状 |
2.3 福建省农业推广成效分析 |
3 福建省八地市农业推广效果综合评价 |
3.1 农业推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 指标权重确定及数据预处理 |
3.3 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
4 基于VSM模型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诊断及动态调整 |
4.1 VSM模型概述及其适应性分析 |
4.1.1 VSM模型概述 |
4.1.2 适应性分析 |
4.2 基于VSM模型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诊断 |
4.2.1 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诊断 |
4.2.2 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剖析 |
4.3 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动态调整 |
5 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变革路径选择 |
5.1 分阶段渐进式有序变革 |
5.1.1 福建省农产品优势产区率先整合 |
5.1.2 福建省辐射带动区域逐步变革 |
5.2 变革价值预设 |
5.2.1 推广人员积极性与稳定性 |
5.2.2 推广工作有效性与精准性 |
6 促进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变革及优化对策建议 |
6.1 因地制宜设计农业推广管理层级和幅度 |
6.1.1 层次网络结构特征 |
6.1.2 层级职能重新定位 |
6.2 分层分类指导农业推广服务精细化管理 |
6.2.1 双向激励制度构建 |
6.2.2 人才专业培养制度完善 |
6.3 促进农业推广力量社会化构建和农业推广价值多元化 |
6.3.1 推广力量社会化构建 |
6.3.2 服务功能综合性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
(四)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概念 |
(二)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管理理论 |
(二)公共政策理论 |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
第一节 农机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
第二节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
第三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平稳推行 |
第四节 农机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 |
第二节 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 |
第三节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依赖度较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
第一节 农机报废制度和农机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升级 |
第二节 扶持机制不完善制约农机社会化组织的发展 |
第三节 农民收入不高影响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
第四节 土地分散和农机产品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和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农机化发展的概况 |
第二节 法国的发展情况 |
第三节 日本的发展情况 |
第四节 国外发展农机化的经验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促进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
第二节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三节 完善多元化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 |
第四节 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机化推广 |
第五节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D]. 汪涛.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恩施州莼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D]. 吴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服务型政府视角下青岛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管春萌.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5]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得藩. 湘潭大学, 2020(02)
- [6]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D]. 唐绪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7]盐城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问题的研究[D]. 刘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成效及问题研究[D]. 霍艳霞. 兰州大学, 2020(01)
- [9]福建省农业推广管理体制运行现状及变革研究 ——基于八地市调研情况[D]. 杨雅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10]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D]. 许珊珊.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