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的正确位置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19)在《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男、女子)(以下简称《大纲》)是全国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导和规范着青少年选手的业余训练,对于夯实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推动青少年体操健康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体操动作要领是合理和有效地完体操成动作的方法,也是实施、执行《大纲》训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行8—12岁“基本难度”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研究“基本难度”动作要领,使其更加直观、准确、通俗易懂、具有规范性是满足基层教练员、运动员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更好地实施大纲的必要理论支撑和补充。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为研究对象,以《大纲》中8—12岁的训练及比赛动作内容为依据,整理出“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原则及方法、“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和原则,筛选出“基本难度”动作,并对其动作要领进行规范化研究和表述,让更多的基层教练员能够理解所训练的动作技术要点,使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操“基本难度”动作概念为:在体操项目中运动员在完成该年龄组的各种不同结构类型动作时,起到连接和发展高难技术的最基础的动作。2、体操动作要领概念为:指体操理论、技术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专门用语,对于描述具体动作过程时其文字准确、精练、易懂,主要反映做动作的开始姿势、空间方向、身体形式、身体部位、动作速度、结束姿势。3、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五个主要原则为:可行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五个主要方法为:逆推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分类法。4、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的选择结果:男子六项共计选择65个,女子四项共计选择84个。5、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原则为: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严谨性原则、理论性原则。6、对青少年竞技体操男、女子共计149个“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进行了规范化表述,让更多的基层教练员、运动员能够直观、准确的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使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提供参考资料。
汤自龙[2](2020)在《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如今竞技体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国际体操规则的不断更新,对我国体操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体操界必须及时认清当前形势,积极发展对策,尤其是少儿体操基础训练应得到特别的关注。在少儿体操训练阶段,为帮助运动员能高效地掌握重点动作,需要借助多种教学训练手段来实现,而辅助练习作为少儿体操训练中主要教学训练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我国实施的《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男子)》(以下简称《大纲》),筛选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内容,研究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内容,辅助提供部分辅助练习的参考练习图片,探索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为基层男子少儿体操训练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为少儿体操训练、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研究结论:(1)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共计61个,其中自由体操14个重点动作;鞍马13个重点动作;吊环7个重点动作;跳马7个重点动作;双杠10个重点动作;单杠10个重点动作。(2)采用平均值法对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的权重进行计算,分别确定了9-10岁与11-12岁中6项重点动作的权重配比。(3)通过对9-12岁男子体操6项61个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进行研究,共研究和梳理出211个辅助练习。其中自由体操14个重点动作59个辅助练习;鞍马13个重点动作36个辅助练习;吊环7个重点动作18个辅助练习;跳马7个重点动作26个辅助练习;双杠10个重点动作32个辅助练习;单杠10个重点动作40个辅助练习。其次,为31个辅助练习配备了相应的示例图片以供参考。(4)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应该采用专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及安全性原则4个教学训练原则;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可以运用分解法、完整法、直观法、保护帮助法与利用辅助器械5个教学训练方法。
刘雅慧[3](2019)在《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版《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女子)(以下简称《大纲》(女子))是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由中心大纲专家组研究、编写的指导我国少儿女子5—12岁组体操训练、教学和比赛的纲领性教材。自2015年实施、执行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大纲》(女子)中仅提供了训练内容及比赛动作,没有给予可操作性的辅助练习,这难免给基层体操训练带来诸多不便。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有关少儿基础训练阶段的辅助练习资料匮乏且年代久远,不具备时代性。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法等研究方法,以《大纲》(女子)重点动作辅助练习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进行界定,筛选出《大纲》(女子)中8—12岁组四个项目的体操重点动作,探索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以及常用的训练方法,提出女子四个项目的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少年儿童体操训练、教学提供参考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一、分析和界定了体操重点动作、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二、对《大纲》(女子)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进行分类与筛选,遴选出74个重点动作。三、通过归纳和整理提出6条实施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经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实效性原则;6种进行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分解法、诱导法、保护帮助法、完整法、减难法和加难法;探讨出采用辅助练习具有5方面的作用: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关键技术、改进错误的动作技术、预防运动损伤、缓解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提高训练效率及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四、针对四项74个重点动作研究归纳、提出的具体辅助练习共计298条,平均为4条。其中跳马6个重点动作共有34条辅助练习,平均每个动作5.7条;高低杠16个重点动作共有74条辅助练习,平均4.6条;平衡木29个重点动作共有111条辅助练习,平均3.8条;自由体操23个重点动作共有79条辅助练习,平均3.4条。
陈永青[4](2019)在《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我国少儿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和超重检测率持续上升的现状,探求更安全、更有趣、更有效的少儿身体锻炼新内容和新方式,引导少儿从小养成注重身体锻炼的运动家精神,帮助他们获得能够产生长期健康效益的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不仅是预防肥胖,促进健康,强健体魄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体育科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统计法,对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五个子体系构成,五个部分即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二、幼儿快乐体操以培养幼儿的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总体目标,体系构建以幼儿为本,坚持时限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整个目标体系由精神运动、运动认知、运动社会3大领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认知、空间认知、运动知识、规则意识、社交技能、情绪管理和意志品质等9种关键能力,22项核心经验以及157个阶段性操作目标构成。三、教学内容子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把对应目标与兴趣满足相结合、近期效应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着眼整体与关注个体相结合、愉悦身心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健康素质与竞技素质协同发展等要求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内容体系之中。整个内容体系包括138个运动技能练习,54种身体素质练习,38个运动认知主题内容和12个运动社会主题内容。四、教学方法子体系构建要将教法与学法协同、综合优化、时效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要求完整的统一起来,指导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整个方法体系由语言主导、知觉主导、现场实训等3类教法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类学法构成,共包含了18种操作性教学方法。五、教学环境子体系构建要体现出安全舒适、教育性、动态发展和幼儿参与的原则。整个环境体系由场所环境、器材设备2种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课堂氛围、教学规模、分班方式等4种社会情感环境构成,共包含了32项环境创建的操作性要求。六、教学评价子体系构建要坚持目的性、过程性、真实性、发展性、艺术性和尊重幼儿的原则。教学评价体系由评价理念、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三部分构成。评价理念是,以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程度为依据,以促进幼儿自身发展进步为目的;评价方式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方法由观察、调查、测量等3种评价信息收集方法和课堂反馈、课后反馈2种评价信息反馈方法构成,共包含13个操作性评价方法。七、本研究所构建的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特征,够能满足培养幼儿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提升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需求。通过实验得出,幼儿快体操教学对5-6岁儿童的下肢爆发力、腰腹肌肉力量、下肢肌肉力量、躯干和下肢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等多项身体素质,以及跑步、跳跃、滑步等多项基本运动技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快乐体操的实践发展和学术研究都还刚刚起步,实践和理论成果资源有限,并受时间和条件限制,本研究仅从五个要素入手构建了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实证研究也有所不足,建议立足于校园,开展覆盖更多教学要素、覆盖更多年龄阶段的教学实证研究,构建更加完善、科学和有效的快乐体操教学体系。
李绪稳[5](2015)在《体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文中认为在体操的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生着各种运动损伤,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体操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那么,了解体操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以及知道如何进行预防就成了体操教学的首要教学内容。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体操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进行研究,以期望能对学校今后的体操教学给予帮助。研究得出,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时间为上课期间和课后练习时,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课前的准备活动思想上不够重视,以及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学生对自身素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分自信;课堂上运动负荷量过大课后身体恢复时间不足,在下一次上课时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就投入到训练当中。
郭兴中[6](1987)在《头的正确位置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棘手问题:诸如,学生做某些动作常出现“挺胸”、“挺腹”的错误现象;做需要挺身完成的动作都未能及时挺身;做器械体操的下法动作时,身体失去平衡,下法失败。经分析研究表明,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做动作时,头部位置不正确造成的。因头部位置的改变直接影响其身体姿势和技术动作的完成。可见,头部位置在完成各类体操动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头部正确位置的生理机制。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或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必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张力产生重
王顺硕[7](2020)在《身体功能性训练对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身体功能性训练对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实际训练效果,促进身体功能性训练在体操项目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首先对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技术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体操项目特征设计一套有效提高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身体功能性训练方案;其次筛选出本体感觉、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及稳定性、下肢力量、动作功能性和落地动作表现六个落地稳定性评价指标;然后选取18名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设计对照实验进行8个周的训练干预,实验组运用身体功能性训练方案,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案;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8个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的FMS测试、平衡盘单脚立以及规定落地动作测试成绩(P<0.01),而传统体能训练对以上指标测试成绩提高作用不显著(P>0.05);(2)8个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能够显著地提高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的闭眼原地踏步、两点平板支撑、立定跳远测试成绩(P<0.05),而传统体能训练对以上指标测试成绩提高作用不显著(P>0.05);(3)8个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对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提高非常显著(P<0.01),传统体能训练对此项指标测试成绩也有显著提高(P<0.05);(4)8个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坐蹬力量/体重测试成绩(P<0.05),传统体能训练对此项指标测试成绩的提高非常显著(P<0.01);(5)8个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对山东省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的优势侧膝关节主动30°和非优势侧膝关节主动30°测试成绩提高都不显著(P>0.05)。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体操落地过程的技术分析应从着地前的准备姿势、着地时双脚落地位置、落地缓冲时间和着地后身体姿态的控制四个方面来考虑。(2)针对体操落地稳定性的身体功能性训练方案应包括功能动作矫正训练、身体功能性基础训练和动作功能性进阶训练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训练对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落地稳定性的提升取得良好的效果。(3)筛选出体操落地稳定性的四个体能评价指标、一个功能性动作指标和一个落地动作表现指标,分别为本体感觉功能、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及稳定性、下肢力量、FMS测试和落地动作表现,实验证明所选指标能够有效评定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4)身体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对女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提高有不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性训练对动作功能性、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及稳定性、下肢力量和落地动作表现的提高比传统体能训练更加显著,而两者对本体感觉功能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在下肢力量的坐蹬力量/体重测试中传统体能训练表现出明显优势。从总体来看,身体功能性训练对女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训练效果优于传统体能训练。
刘帅元[8](2015)在《男子体操三级规定动作高分值难度动作保护与帮助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创佳绩,体现了体操强国的本色和实力。但是进入21世纪后在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层面出现了相对颓势的局面,为了改善当时局面,国家体育总局在2004年对《运动员等级技术标准》和《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二、三级技术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之后以学校体育领域为主要对象进行了推广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一直到现在新体操三级规定动作成为了全国多数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课的必修内容,更重要的是体操三级规定动作在大众健身层面和高等运动技术水平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面对大众健身层面三级规定动作(除了个别难度动作)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体操三级规定动作作为技术学习的基础练习者可以向更高等级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保护与帮助方法是学习体操难度动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对男子体操三级规定动作中的高分值难度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使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教学更容易学习和接受,并且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体操的一些看法和更深层次理解体操项目的内涵,使体操项目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一定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男子三级规定动作中的前手翻、山羊分腿腾跃、双杠的挂臂后摆上和单杠骑撑前回环的保护与帮助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技巧前手翻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手法以托、顶、扶、提等为主,保护帮助站位以撑手点的侧面和正面和落地点的侧面为主要位置,辅助练习器材相对较多,辅助器材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预防冲肩和曲髋。⑵山羊分腿腾跃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手法主要以顶、托、挡和提等为主,保护帮助站位以山羊的侧面、前侧、正面和落地点的侧面为主,辅助器械较少。⑶双杠挂臂后摆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手法以托、推、送和拨为主,保护帮助站位以器械和练习者的侧面为主要位置,辅助器械较少。⑷单杠骑撑前回环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手法以托、送、按(压)、拨和挡为主,保护帮助站位位置可选择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辅助器械较少。⑸辅助器械在保护与帮助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最佳的保护帮助方法则是高水平的保护帮助者与辅助器械的结合模式。
王雪松[9](2013)在《体操普修教学课程运动损伤致因及预防的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将体操课程列为6大类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体操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的运动项目,其运动特点是非常规性、复杂性、多样性。因为体操项目尤其是器械体操的动作技术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身体控制难度大,在学习中时有伤害事故发生,在练习中需要采用大量的保护与帮助。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器械教学包括技巧、跳跃、单杠和双杠四项。本文从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学生在体操课程器械教学四项(跳跃、单杠、双杠、技巧)中受伤的情况、性质、类型、阶段、特征、部位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调查研究。同时,结合体操运动特点和体操教学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找出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损伤致因,并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提出预防措施以及在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应对方法。从而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操课程教学中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777名学生在体操课程中受伤情况,并对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尽量减少学生在体操课中出现伤害事故的次数,提高学生在体操课中学习的质量。研究表明:1.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在体操课中受伤率为70.64%,学生受伤的主要部位为腕关节、腰部、膝关节、踝关节和颈部。根据学生受伤的程度统计,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的比例相对较大,分别占59.77%和35.86%;重度损伤较少,占4.36%。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体操课中受伤的时间主要在学期初期,比例为58.64%;其次是学期中期,比例为29.98%;学期后期受伤比例为11.39%。学生受伤的课时主要集中在1、2节课,占受伤总数的41.56%;3、4节课,5、6节课,7、8节课所占比例分别为25.24%、20.87%、12.33%。3.学生在四个项目中跳跃项目受伤率最高,占31.31%;单杠项目的受伤率为27.32%;技巧项目受伤率为22.39%;双杠项目的受伤率为18.98%。4.研究学生在体操课中主要受伤类型发现:急性损伤比例达到66.03%,是学生在体操课中主要受伤类型。慢性损伤同样不容忽视,根据受伤的性质,擦伤19.92%、拉伤31.31%、扭伤30.17%、挫伤13.66%、撞伤4.18%、脱臼0.76%。5.导致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在体操课受伤的原因主要有:身体疲劳,力量素质不足,重视专项素质而忽视身体素质,学生在准备活动时间歇时间不合理,技术掌握不熟练,过度兴奋,学生自己保护意识淡薄,场地、器材、环境的因素等。
蔡亨[10](2018)在《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体操课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全球化热潮的席卷,外加国民所得提高、健康需求提升,及体操对儿童发展益处的研究与多样性、趣味化的教学挹注下,造就中国台湾地区私人儿童体操俱乐部的林立,有些成立已有数十年之久,甚至已发展出连锁店的形式。反观,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启动“快乐体操”计划,期望将少儿体操培训推向市场化,显示我国的少儿体操俱乐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各项市场化经营方式极为缺乏。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藉此来探讨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营运模式与儿童体操课程实施状况,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一、营运模式:主要以中小型或个人工作室为主,而成立的地点皆在大都会,并以台北市21家为最多。每家俱乐部的性质与发展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但对于人力资源、场地设施与财务状况则视规模、场地大小及学员人数而有所差异。二、课程实施状况:(一)教学目标:短期目标是以建构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基本技能;而获得体操各种动作技能〈才艺〉为中程目标;至于长期目标,则让儿童对自我有良好的自信心与适应力。(二)教学组织:课程组织形式包括亲子班、分级班、成人班或特殊班等,并以小班制教学为主,每一班约3-8人,并以年龄来进行能力分班,但少数采混龄分班。(三)教学方法:灵活运俱乐部皆自用模仿、分段、全习、辅具运用、保护与辅助方法的教学方法,对于简单动作以模仿与全习法,较困难或复杂的动作技能则采取分段与模仿法。教学以确保学员的人身安全为首要的工作,对于学员体能及学习上的个人差异,则利用练习次数的多寡来进行差异化教学。(四)教学内容:主要依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采取渐进式增强负荷建构儿童的身体素质,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原则进行运动技能学习。而教学方式先以徒手或垫上的基本运动技能为主,随后才将这些动作技能运用于各种器械运动之上。(五)教学评量:各行订定学员分级制度及内容,一般约区分成4-6个等级,每半年检定一次,合格者晋升一级,且颁发合格证书。总结性评量亦可以参加竞赛或表演形式进行。
二、头的正确位置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的正确位置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并积极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
1.1.2 体操后备人才训练必须重视“基本难度”动作 |
1.1.3 动作要领是体操训练教学的首要问题 |
1.1.4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亟待规范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研究现状 |
1.3.2 国外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研究 |
3.1.1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的概念 |
3.1.2 “动作要领”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
3.1.3 体操“规范化”的概念 |
3.1.4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语义学理论基础 |
3.1.5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动力学理论基础 |
3.1.6 各个版本体操教材对“基本难度”动作要领的表述现象 |
3.2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原则与方法的研究 |
3.2.1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筛选过程 |
3.2.2 青少年“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原则 |
3.2.3 青少年“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方法 |
3.3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3.1 男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3.2 女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4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和原则 |
3.4.1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 |
3.4.2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原则 |
3.5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 |
3.5.1 有利于加快教练员、运动员对“基本难度”动作的正确理解 |
3.5.2 有利于丰富《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中的内容 |
3.5.3 有利于加强体操动作要领文字内容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3.6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结果 |
3.6.1 男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结果 |
3.6.2 女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结果 |
4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际体操发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
1.1.2 辅助练习在少儿体操教学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 |
1.1.3 研究重点动作具体的辅助练习可以提高少儿体操训练效率 |
1.1.4 探讨辅助练习有利于丰富少儿体操教学训练手段体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2.文献综述 |
2.1 有关概念界定 |
2.1.1 体操重点动作 |
2.1.2 体操辅助练习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与意义相关研究 |
2.2.2 体操辅助器械的理论与应用相关研究 |
2.2.3 男子竞技体操辅助练习的方法与手段相关研究 |
2.3 国外相关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德尔菲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理论基础 |
4.1.1 运动训练学基础 |
4.1.2 运动生理学基础 |
4.1.3 心理学基础 |
4.2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 |
4.2.1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标准 |
4.2.2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过程及结果 |
4.2.3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权重 |
4.3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内容 |
4.3.1 9-12 岁男子体操自由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2 9-12 岁男子体操鞍马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3 9-12 岁男子体操吊环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4 9-12 岁男子体操跳马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5 9-12 岁男子体操双杠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6 9-12 岁男子体操单杠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4 实施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 |
4.4.1 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 |
4.4.2 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方法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2《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
附件3《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件4《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三轮》 |
附件5《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辅助练习调查问卷表》 |
附件6《9-12 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调查问卷表》 |
致谢 |
(3)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
1.1.2 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需要配套教学资料 |
1.1.3 满足基层教练员训练教学的需求 |
1.1.4 完善体操动作辅助练习的内容体系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我国有关体操重点动作的研究 |
2.2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
2.3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器械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深度访问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研究 |
4.1.1 体操重点动作的词源考究 |
4.1.2 体操动作的相关概念 |
4.1.3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分析 |
4.1.4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调查研究结果 |
4.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分类 |
4.2.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动作的分类 |
4.2.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动作的分类 |
4.2.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动作的分类 |
4.2.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动作的分类 |
4.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及重点动作的筛选 |
4.3.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筛选 |
4.3.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筛选结果 |
4.4 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
4.4.1 体操辅助练习概念界定 |
4.4.2 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 |
4.4.3 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 |
4.4.4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 |
4.5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附件1 问卷一《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 |
附件2 问卷二《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和体操辅助练习的常用方法》 |
附件3 问卷三《女子少儿体操 8—12 岁组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调查问卷表》 |
附件4 专家深度访问提纲 |
附件5 专家深度调查问卷 |
附件6 相关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专家咨询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幼儿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
1.1.2 快乐体操是幼儿体育锻炼理想的选择 |
1.1.3 整个体操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技术路线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1.3 文献综述 |
1.3.1 幼儿体育的相关研究 |
1.3.2 我国体操发展的相关研究 |
1.3.3 体操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的相关研究 |
1.3.4 快乐体操的相关研究 |
1.3.5 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的创新 |
1.4.2 研究思路的创新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统计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教育学基础 |
3.1.2 心理学基础 |
3.1.3 生理学基础 |
3.1.4 人类动作发展理论 |
3.1.5 理论启示 |
3.2 快乐体操的提出与发展 |
3.2.1 早期快乐体操理念提出与实践发展 |
3.2.2 快乐体操的正式提出及其发展进程 |
3.3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构建 |
3.3.1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
3.3.2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目标子体系的构建 |
3.3.3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内容子体系的构建 |
3.3.4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方法子体系的构建 |
3.3.5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环境子体系的构建 |
3.3.6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评价子体系的构建 |
3.3.7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各子体系构成及关系 |
3.4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评价 |
3.4.1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评价方案 |
3.4.2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评价结果与分析 |
4.主要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的专家问卷 |
附录3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实践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大肌肉群发展(TGMD-2)—位移分测试指南 |
附录5 幼儿体质测试指南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体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成体操教学运动损伤的原因 |
1 . 1 思想上不够重视以及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
1 . 2 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缺乏足够认识 |
1 . 3 运动负荷量过大导致身体机能下滑引起损伤 |
1 . 4 课后自身训练缺乏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
2 体操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
2 . 1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及课前的准备活动 |
2 .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训练上做到循序渐进 |
2 . 3 训练期间要有足够的保护和帮助人员 |
2 . 4 对容易受伤部位加强训练 |
2 . 5 课后休息时的营养补充以及自我恢复 |
3 结语 |
(7)身体功能性训练对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身体功能性训练的研究 |
2.1.1 对身体功能性训练概念的界定 |
2.1.2 关于身体功能性训练应用的研究 |
2.2 关于体操落地稳定性的研究 |
2.2.1 关于体操落地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关于体操落地稳定性训练方法的研究 |
2.2.3 关于落地稳定性与运动损伤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操落地过程技术分析 |
4.1.1 着地前的准备姿势 |
4.1.2 着地时双脚的落地位置 |
4.1.3 落地缓冲的时间 |
4.1.4 着地后身体姿态的控制 |
4.2 训练方案及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训练方案设计 |
4.2.2 体操落地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前后对比分析 |
4.3.1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本体感觉功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3 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4 核心力量及稳定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5 下肢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6 落地稳定性动作表现的前后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 C FMS解决方案建议表 |
附录 D 基础阶段和进阶阶段训练内容 |
附录 E 功能动作筛查测试记录表 |
附录 F 国际体联对女子体操落地错误扣分的规定 |
附录 G 8-12岁年龄组规定动作及难度值 |
致谢 |
(8)男子体操三级规定动作高分值难度动作保护与帮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内容的界定 |
2.1.1 本文所指的“保护与帮助”的概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有关体操保护与帮助方法种类及一般方法的研究 |
2.2.2 有关体操保护与帮助意义和作用的研究 |
2.2.3 有关体操保护与帮助的运用及要求的研究 |
2.2.4 其他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保护与帮助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
4.1.1 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
4.1.2 有利于加快练习者正确掌握动作概念 |
4.1.3 有利于培养练习者团队意识和精神 |
4.2 高分值难度动作产生错误原因分析 |
4.2.1 身体素质原因分析 |
4.2.2 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
4.2.3 技术环节原因分析 |
4.3 高分值难度动作分析和保护与帮助方法分析 |
4.3.1 高分值难度动作的界定和选取 |
4.3.2 前手翻动作过程分析 |
4.3.3 前手翻保护与帮助方法分析 |
4.3.4 山羊分腿腾跃动作过程分析| |
4.3.5 分腿腾跃保护与帮助方法分析 |
4.3.6 挂臂后摆上动作过程分析 |
4.3.7 挂臂后摆上保护与帮助方法分析 |
4.3.8 骑撑前回环动作过程分析 |
4.3.9 骑撑前回环保护与帮助方法分析 |
4.3.10 保护与帮助的发展趋势分析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件 |
8 致谢 |
(9)体操普修教学课程运动损伤致因及预防的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
1.3.2 运动损伤现状的研究 |
1.3.2.1 关于体操运动损伤的研究 |
1.3.2.2 关于体操运动受伤后心理的研究 |
1.3.3 本论文研究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
1.3.4 研究路线图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调查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4 统计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对学生在体操课程教学中受伤的现状分析 |
3.1.1 学生的基本情况 |
3.1.2 运动损伤的程度 |
3.1.3 运动损伤的性质 |
3.1.4 运动损伤发生的阶段 |
3.1.5 受伤的项目分析 |
3.1.6 学生受伤情况与技术动作的分析 |
3.2 学生在体操课程教学受伤特征分析 |
3.2.1 学生在体操课程中受伤的项目特征分析 |
3.2.2 体操课程中学生受伤部位情况的分析 |
3.2.3 体操课程学生受伤性质情况的特征 |
3.2.4 体操课程学生受伤类型情况的特征 |
3.2.5 体操课程学生受伤情况发生的阶段特征 |
3.2.6 体育学院学生受伤情况与自身素质的关系 |
3.3 体育学院学生在体操课程发生损伤的因素分析 |
3.3.1 力量素质不足 |
3.3.2 身体疲劳 |
3.3.3 专项素质能力差 |
3.3.4 学生在准备活动时间歇时间不合理 |
3.3.5 学生掌握的技术要领不对 |
3.3.6 过度兴奋 |
3.3.7 学生自己保护意识淡薄 |
3.3.8 场地、器材、环境的因素 |
4 学生在体操课程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
4.1 体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合理运用 |
4.2 体育学院课程的安排 |
4.3 重视准备活动,避免学生出现伤害事故 |
4.4 核心区的力量素质的练习 |
4.5 注重保护与帮助 |
4.6 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 |
4.7 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 |
4.8 场地、器械维修与检查 |
4.9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0)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体操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后备人才短缺、基层推广不足 |
1.1.2 发展体操俱乐部与快乐体操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体操俱乐部的研究现况 |
2.2 中、美两国体操俱乐部的研究现况` |
2.3 体操俱乐部课程开展情形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实地调察法 |
4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发展现状 |
4.1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营运基本现况 |
4.1.1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性质 |
4.1.2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发展目标 |
4.1.3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发展方向 |
4.1.4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人力资源状况 |
4.1.5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如何进行有效宣传活动 |
4.1.6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收费方式 |
4.2 中国台湾体操俱乐部的课程发展现状 |
4.2.1 中国台湾体操俱乐部的课程组织状况 |
4.2.2 中国台湾体操俱乐部的课程项目状况 |
4.2.3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场地设施资源状况 |
4.2.4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的课程安排情形 |
4.2.5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对学童的学习评量情形 |
4.2.6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对教练的教学成效评量情形 |
4.2.7 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对教练的在职训练情形 |
4.3 小结 |
5 建构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体操课程体系 |
5.1 课程目标 |
5.1.1 课程总目标 |
5.1.2 课程具体目标 |
5.1.3 课程设计 |
5.2 课程内容 |
5.2.1 儿童体操基本动作技能 |
5.2.2 编制各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列表与顺序 |
5.2.3 编制各个动作的学习方法 |
5.2.4 各个项目练习顺序 |
5.2.5 动作技能学习的层级 |
5.2.6 发展每周课程教案 |
5.3 课程组织 |
5.3.1 组织形式 |
5.3.2 教学方法 |
5.3.3 教学原则 |
5.3.4 教学模式 |
5.4 课程评量 |
5.4.1 学员成就评量 |
5.4.2 教师教学成效评量与课程改进 |
5.4.3 在职训练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头的正确位置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D]. 王亮.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2]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D]. 汤自龙.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3]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D]. 刘雅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4]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 陈永青.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9)
- [5]体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J]. 李绪稳.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6)
- [6]头的正确位置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J]. 郭兴中. 体育教学, 1987(04)
- [7]身体功能性训练对山东省队女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顺硕.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男子体操三级规定动作高分值难度动作保护与帮助方法研究[D]. 刘帅元.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5)
- [9]体操普修教学课程运动损伤致因及预防的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D]. 王雪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 [10]中国台湾儿童体操俱乐部体操课程研究[D]. 蔡亨.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