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

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

一、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杜红旭[1](2019)在《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DHAV-1)引起的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一种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雏鸭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由于现阶段兽医临床上除卵黄抗体以外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因此,雏鸭一旦发病将会很快死亡,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药方剂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直到现在它仍一直为我国的人畜健康提供着重要保障。中兽医理论认为DVH的病机在于肝经邪热生风,证型为高热生风证,治宜清热凉血、养阴止痉。因此,本研究选用了田基黄、荔枝草、生地黄三味中药材作为组方药材;其中,田基黄,性凉、味甘、微苦,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消肿解毒等功效;荔枝草,性凉、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等功效;生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功效。三者配伍使用从而发挥清肝热、凉血止血、解痉止痛的功效。同时,为了研究方便和质量控制,选用3味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田基黄黄酮、荔枝草黄酮和生地多糖)组成黄酮-多糖成分方“田地饮”(Hypericum japonicum flavones-Radix Rehmanniae Recens polysaccharides-Salvia plebeia flavones,HRS)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单味成分和方剂的体内外抗DHAV-1活性的差异,确定了方剂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接着,通过体内试验临床研究确认了 HRS对DVH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现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是基于其保肝活性和抗DHAV-1增殖活性。为了探究其抗DHAV-1增殖活性机制,研究了 HRS对DHAV-1在鸭胚肝细胞(duck embryonic hepatocytes,DEHs)上增殖各个环节的影响。同时以氧化损伤这一 DVH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肝损伤机制为切入点,探究HRS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随后基于Nrf2/ARE这一抗氧化调控信号通路,研究了 HRS的抗氧化损伤分子调控机制。具体分为以下七部分:试验Ⅰ: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 为研制一种临床效果可靠的DVH治疗药物,通过中兽医理论对DVH的辨证,选用了田基黄黄酮(Hypericum japonicum flavones,HJF)、生地黄多糖(Radix Rehmanniae Recens polysaccharides,RRP)、荔枝草黄酮(Salvia plevbeia flavones,SPF)三味中药材活性成分作为组方成分,组成HRS组方。首先通过体外试验,采用MTT法检测了 HJF、RRRP、SPF和HRS在DEHs上的安全浓度以及其对DHAV-1感染的DEHs的保护效力。随后以人工攻毒的方法建立了雏鸭感染DHAV-1的DVH模型,各药物均以3 mg/只.d的剂量通过饮水给药方式对DVH患鸭予以治疗,连续5 d,对比了 3味中药活性成分及其组方对DHAV-1感染雏鸭的病程以及最终死亡率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更系统地评估HRS对DVH的临床治疗效果,再次通过建立人工感染DHAV-1雏鸭的DVH模型,并以3 mg/只.d的HRS剂量通过饮水给药方式对DVH患鸭予以治疗,连续5 d,观测雏鸭病死率、肝脏大体眼观病理变化、肝组织显微病理变化、肝功能生化评价指标以及血液中DHAV-1病毒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JF、RRRP、SPF以及HRS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 12.5 μg/mL、1250 μg/mL、2000 μg/mL、2500 μg/mL;HJF、RRRP、SPF和HRS对DHAV-1感染的DEHs均有一定的保护效力,其最大肝细胞保护率分别为37.0%、9.9%、14.0%、64.3%。在体试验中,3味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方剂均可以有效缩短DVH病程,HJF、RRRP、SPF以及HRS组的雏鸭死亡率分别为:57.1%、62.9%、60.0%、42.9%。表明通过配伍组合,中药黄酮-多糖成分方剂HRS在体外对肝细胞保护效力较单味组分显着提高;同时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其单味组分药物。更系统性的体内试验,发现HRS治疗可以显着降低DVH患鸭的高死亡率,同时肝组织眼观病理损伤程度显着减轻,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面积减小,血浆ALT和LDH含量显着降低,血浆AST和ALB水平明显回调,患鸭血液中DHAV-1病毒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表明HRS对DVH的治疗效果确切,可能是基于其保肝活性和抗DHAV-1增殖活性。试验Ⅱ:HRS对DHAV-1在DEHs上增殖过程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探究HRS对DHAV-1在DEHs上进行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通过先加毒后加药和先加药后加毒两种不同的加药方式,采用qRT-PCR法检测了 HRS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同时采用qRT-PCR法检测了 HRS对DHAV-1在DEHs中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结果:在吸附环节,当先加毒后加药时,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和VC组处于同一水平;当以先加药后加毒时,高浓度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VC组;在病毒复制环节,高中低各浓度的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低于VC组;在病毒释放环节,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和VC组没有差异。表明:HRS抗DHAV-1感染DEHs的作用主要是靠其抑制病毒的复制环节实现的,而药物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只有在高浓度作用下并且以先加药后加毒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试验Ⅲ:HR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研究 本试验旨在探究HRS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对DHAV-1感染所致DEHs氧化损伤的影响。首先,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了 HRS在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能力,然后探究了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同时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的ROS含量的影响。结果:HR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能力;同时可显着提升由DHAV-1感染所引起的DEHs内的SOD、CAT和GPX的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并显着地降低细胞内的MDA和ROS水平。表明:HRS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显着地改善由DHAV-1感染所引起的DEHs氧化损伤。试验Ⅳ:HRS抗DHAV-1感染雏鸭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为探究HRS对DHAV-1感染所引起雏鸭氧化损伤的影响,首先对雏鸭以人工接种DHAV-1的方式建立了 DVH模型,采用饮水给药的方式对感染雏鸭予以HRS治疗,观察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CAT和GPX活性以及MDA含量、肝组织ATP含量、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线粒体中SOD和G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HRS显着地提高被感染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CAT和GPX活性,显着地降低MDA含量;同时,显着地提高肝组织中的ATP含量以及肝组织线粒体内的SOD和GPX活性,显着降低肝组织线粒体中MDA含量,并缓解肝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表明:DHAV-1感染引起了机体、肝组织和线粒体严重的氧化损伤,扰乱了线粒体功能,破坏了线粒体内部结构;而HRS则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提高血浆、肝组织以及线粒体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产生,减轻机体、肝组织和线粒体中氧化应激,从而发挥保肝抗损伤作用。试验Ⅴ:桧木醇干预验证HRS抗DHAV-1感染雏鸭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HRS对DVH的治疗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人工接毒的方式建立了雏鸭的DVH模型,用HRS对患病雏鸭进行治疗,同时肌肉注射80 mg/kg桧木醇的肌肉注射剂量作为体内促氧化对HRS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测定各组雏鸭肝组织中SOD、CAT、G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肝脏病变积分和死亡率。结果:桧木醇干预后,HRS治疗组雏鸭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显着下降,MDA含量显着升高,同时,病变积分和死亡率均也出现了显着性升高。表明:促氧化干预剂桧木醇显着地降低了 HRS在DVH治疗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从而显着地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结论:HRS对DVH的治疗效果与其抗氧化作用直接相关。试验Ⅵ: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究HRS抗DHAV-1感染所致氧化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 为探究HRS抗DHAV-1感染引起氧化损伤的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体外试验,运用qRT-PCR法检侧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S对DHAV-1感染DEHs中SOD-1、CAT、GPX-1、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采用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预处理DHAV-1感染的DEHs对Nrf2/ARE信号通路进行干预,运用qRT-PCR法检测ML385预处理后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S对DHAV-1感染DEHs中SOD-1、CAT、GPX-1、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DHAV-1感染显着地降低了 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同时被感染的DEHs经过HRS处理后,其细胞中的上述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得到显着上调;ML385干预可以显着地降低由HRS处理所引起的被感染DEHs中的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表明:HRS抗DHAV-1引起的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是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实现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2](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葛婷婷[3](2013)在《“荔之咽滴丸”药学研究》文中指出“荔之咽滴丸”由荔枝草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利水消肿,止咳平喘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咽喉类疾病,如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荔枝草中主要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为抗炎、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成分,且经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后得到荔枝草提取物中总黄酮类含量达到50%以上,符合中药5类新药的技术要求。荔枝草治疗咽喉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黄酮类成分,目前对其总黄酮类成分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由于提取物的质量受到药材、生产工艺以及质量分析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不同来源的荔枝草总黄酮含量差别较大。荔枝草中的黄酮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高车前苷,目前,由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院不能提供高车前苷对照品,本文对高车前苷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经检测纯度达到98.5%。本文以化学指标和药效指标,研究了荔枝草的抗炎、治疗急性咽炎的效果,为荔枝草总黄酮作为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以总黄酮类和高车前苷为指标,研究了荔枝草的提取纯化工艺和检测方法,并研究了荔枝草药材、中间体及“荔之咽滴丸”的HPLC指纹图谱。根据荔枝草中总黄酮及其药效、药代动力学等基础研究,应用现代化提取、分离技术,对荔枝草进行提取分离,结合先进的成型工艺和辅料,将其制成滴丸。具体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全面阐述了本文的立题依据及意义,同时对荔枝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归纳与和总结。2.工艺路线确定:以总黄酮的转移率、纯度等化学指标和中间体的药效指标为参考,比较了荔枝草水提法和醇提法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醇提法得到的中间体中总黄酮转移率及纯度均比水提法高,且比较纯化后得到两种中间体的药效,醇提法得到的中间体对二甲苯致耳肿胀的小鼠抗炎效果及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抗咽炎效果更好。本实验最终确定醇提取大孔树脂纯化法为荔枝草提取纯化方法。3.制备工艺研究:以总黄酮及高车前苷的含量测定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纯化工艺,结果为:称取处方量药材,加6倍量6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合并,高速离心。减压浓缩(60-70℃)并回收乙醇至0.8 g/mL。将浓缩液通过AB-8型大孔树脂柱,上样量为每1mL树脂加样1g生药,先以2倍柱体积的水冲洗,再以7倍柱体积75%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真减压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得中间体。以药材提取纯化得到的合格中间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了制剂成型工艺所需辅料的品种和配比,并确定了制剂工艺的相关参数,最后确定制剂的成型工艺参数为:油浴温度90℃,滴盘温度95℃,冷却液温度15℃。依次称取药材中间体3份:PEG40004份、PEG6000 8份,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在温度为85 ℃水浴锅中使基质熔融,加入上述中间体细粉,混匀,滴入冷却的二甲基硅油中,调整滴速,制成滴丸。用石油醚洗去滴丸表面残留的二甲基硅油,低温烘干,即得。4.质量标准研究:本部分研究了荔枝草药材、中间体及“荔之咽滴丸”制剂的质量标准,内容包括化学成分的分离、含水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测定、高车前苷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研究及制剂的薄层鉴别、制剂常规项目检查,最终制定了制剂质量标准(草案)。5.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研究经灌胃给药后,高车前苷在SD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高车前苷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在36 min左右很快便达到最高峰,t1/2在20 min左右,高车前苷在大鼠体内呈现双峰现象。

丁平,田友清[4](2008)在《中药荔枝草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中药荔枝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

董维汉,黄瑞平[5](1978)在《荔枝草注射液在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应用》文中认为 我院子一九七七年应用荔枝草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小儿肺炎共三十四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年龄:一个月—1岁17例,1—2岁12

张荣堂,周金凤[6](1986)在《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猪支气管肺炎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 我们在反复筛选中草药抗菌消炎针剂的过程中,发现荔枝草注射液抗菌消炎作用较强,经药理实验和临床使用证明,本制剂对猪支气管肺炎疗效显着。现将荔枝草注射液的研制及治疗猪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一)原植物鉴定荔枝草系唇形科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r Brown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根黄白色,茎方形,多分枝,被倒向疏柔毛。根出叶丛生,有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

苏能显[7](1976)在《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作者将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制成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每日二次,每次2~4毫升。共治疗50例,其中急性乳腺炎11例,淋巴管炎5例,疖痈12例,扁桃体炎18例,外伤感染4例,结果治愈48人,无效2人,未见明显副作用。

刘宇[8](2019)在《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整理导师临床上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案,借助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学方法和个人跟师学习体会,从临床症状、相关舌脉、病理因素、病机、用药特点等方面入手,系统总结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3例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而对温阳泄浊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评价,探讨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组方特点,丰富中医治疗学认识,以便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读研期间跟随导师门诊学习的体会,按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要求,收集,整理导师从2010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以温阳为切入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案,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病案120例,共计1287诊次,利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运算模型挖掘,分析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用药各自之间的内关联性;以及症状与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药物,脉象与病机、药物之间的外关联性:运用聚类分析归纳主要药物组成与主要病机。同时借助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温阳泄浊法治疗23例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男性58例、597诊次,女性62例、690诊次,年龄最大80岁,最小15岁,发病年龄阶段集中在30-49岁之间,占44.14%。临床症状方面:出现频率>20%的临床症状是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小便泡沫、水肿、腰酸、夜寐不安、夜尿,其频率依次为 48.41%、42.66%、36.91%、28.13%、24.16%、22.92%、22.3 8%。舌象方面:出现频率>20%的舌象是舌淡、舌淡红、边齿痕、舌体胖、苔白腻,其频率依次为30.77%、29.22%、27.43%、25.33%、21.99%。脉象方面:出现频率>10%的脉象为紧、虚、滑、细、沉、弱、弦、浮,其频率依次为 52.53%、32.25%、29.99%、20.59%、17.09%、15.93%、14.53%、13.52%。病机方面:出现频率>10%的病机有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湿浊中阻、水湿内盛、浊毒内伏,其频率依次为65.89%、31.16%、17.17%、12.67%、12.04%。病理因素方面:出现频率>10%的病理因素为阳虚、湿、浊、寒、毒、水,其频率依次为78.4%、45.77%、31.0%、20.20%、13.52%、12.67%。药物方面:出现频率>25%的中药为生姜、砂仁、炙甘草、制附片、白术、淫羊藿、桂枝、黄芪、法半夏、陈皮、茯神、巴戟天、茯苓、菟丝子、党参,其频率依次为90.3 7%、82.83%、81.59%、79.88%、64.34%、60.99%、53.15%、39.24%、34.73%、34.58%、30.46%、30.15%、29.14%、29.06%、27.20%。内关联方面:神疲乏力、小便泡沫、畏寒怕冷、水肿、夜寐不安相关性较高;舌淡、舌体胖、边齿痕、苔白腻相关性较高;紧脉、虚脉、细脉、弱脉相关性较高;水湿内盛、肾精不足、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相关性较高;阳虚、浊、毒、湿相关性较高;制附片、砂仁、生姜、炙甘草、白术相关性较高。外关联方面:当出现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尿频、水肿、小便泡沫、肠鸣、胃痛、面色萎黄、泛酸、呕吐、四肢麻木时,与苔白、舌面水滑、苔厚腻、舌体胖、边齿痕、舌淡的相关性较高;当出现胃脘痞满、头晕、少汗、喜温饮、腰痛、胸闷、咯痰、皮肤瘙痒、口中异味、口干、便溏、水肿、夜尿、夜寐不安时,与紧脉、滑脉、虚脉、弦脉、浮脉的相关性较高;当出现咳喘、腰膝酸软、呕吐、腰痛、尿量少、大便不畅、喜温饮、多汗、视物模糊、胸闷、腹胀、口中异味、纳差、便溏、夜寐不安时,与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湿浊中阻、气机郁滞、浊毒内伏、寒湿内蕴、血不养神、阴火上浮病机相关性较高;当出现咳嗽、腹胀、嗳气、胸闷、口中异味、大便不畅、喜温饮、尿量少、皮肤瘙痒、腰膝酸软、腰痛、视物模糊、多汗、下肢痉挛、大便不畅、喜温饮、心悸、夜寐不安时,与阳虚、湿、浊、毒、阴火病理因素相关性较高;当出现水肿、畏寒怕冷、小便泡沫、神疲乏力、腰酸、夜寐不安时,与生姜、制附片、砂仁、炙甘草、白术、淫羊藿、黄芪、桂枝相关性较高;当出现紧脉、缓脉、大脉、小脉、浮脉、细脉、弱脉、沉脉、虚脉、弦脉、滑脉时,与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水湿内盛、浊毒内伏、湿浊中阻、肾阳下虚、阴火上浮、风寒犯表、痰湿蕴肺、寒湿内蕴、血不养神、气机郁滞、风寒阻络病机相关性较高;当出现紧脉、虚脉、滑脉时,与使用制附片、生姜、砂仁、炙甘草、白术、淫羊藿的相关性较高。同时温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结果显示,该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通过本研究并结合导师意见,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小便泡沫、水肿、腰酸,舌淡、舌淡红、边齿痕、舌体胖、苔白腻,脉紧、虚、滑、细等,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阳虚、湿、浊、寒、毒、水。2.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湿浊中阻、水湿内盛、浊毒内伏、瘀血阻络,主要的复合病机为①脾肾阳虚、肾精不足,②脾肾阳虚、浊毒内伏,③脾肾阳虚、湿浊中阻。而水湿内盛,瘀血阻络又常兼夹在复合病机中。3.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使用的主要药物有制附片、生姜、桂枝、白术、砂仁、法半夏、茯苓、陈皮、大黄、黄芪、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炙甘草,根据药物配伍的不同,主要功效可分为温阳泄浊,温阳利水,温阳添精。4.导师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结果显示,该法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冯智琼[9](2020)在《壮医红鞭岗梅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壮医红鞭岗梅汤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风热乘脾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对壮医红鞭岗梅汤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进行临床挖掘整理并深入研究,为壮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提供可靠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将经过儿科医生专业检查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壮医红鞭岗梅汤)和对照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两组各为40例。当患儿腋温≥38.5℃时,两组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热。治疗5d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组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诊治后典型症状起效时间比较,典型症状开始消退时间以及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⑴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疱疹数量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发热、拒食、口痛/流涎、烦躁哭闹、咳嗽、流涕、大便干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⑵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⑶临床疗效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7.18%(P>0.05),治疗后两组发热、疱疹数量、口痛/咽痛或流涎、拒食、烦躁哭闹、咳嗽、流涕、大便干等中医症状疗效比较(P>0.05),说明壮医红鞭岗梅汤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临床疗效是相当的。⑷两组患儿四个典型症状的起效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发热、疱疹数量、拒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口痛或咽痛/流涎起效时间两组患儿未见显着差异(P>0.05),说明壮医红鞭岗梅汤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起效快。⑸两组患儿四个典型症状的消失的时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疱疹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热退、进食量恢复、口痛或咽痛/流涎消失时间方面未见显着差异(P<0.05),说明壮医红鞭岗梅汤的优势在于能较快缩短疱疹愈合时间。⑹退热药使用例数比较,观察组在减少使用退热药物治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⑺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对比,观察组25例平素服药困难患儿2例需要灌服药物。对照组23例平素服药困难患儿9例需要灌服,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⑻不良反应比较方面,两组患儿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1例大便偏稀,对照组出现5例大便偏稀,偶有腹痛,所有的患儿在暂缓用药后均可得到缓解,未出现过敏、皮疹的情况,说明观察组不良反应极少,安全性高。⑼治疗费用比较方面,观察组药物费用较低廉。结论:壮医红鞭岗梅汤可缩短疱疹性咽峡炎(风热乘脾证)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有较高的安全性,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郭小娟[10](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二、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型鸭甲肝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1 1型鸭甲肝病毒的分类学研究
        1.2 DHAV-1的病原学研究
        1.3 流行病学研究
        1.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1.5 DVH的诊断方法研究
        1.6 DVH的致病机理研究
        1.7 DVH的防治策略
    2 中兽医对DVH的辨证分析及中药治疗DVH的研究进展
    3 自拟“田地饮”方剂中单味药物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1 田基黄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2 生地黄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3 荔枝草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受试药物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各受试药物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
        2.2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的DEHs活性的影响
        2.3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的DEHs的最大保护效力
        2.4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雏鸭病程的影响
        2.5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雏鸭死亡率的影响
        2.6 HRS治疗DVH效果验证的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RS对DHAV-1在DEHs上增殖过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病毒
        1.4 主要仪器
        1.5 试验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
        2.2 HRS在体外对DHAV-1复制的影响
        2.3 HRS在体外对DHAV-1释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R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DEHs的分离制备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2 HRS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3 HRS对H_2O_2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4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MDA含量的影响
        2.6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ROS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HRS抗DHAV-1感染雏鸭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血浆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2.2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2.3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2.4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2.5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线粒体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桧木醇干预验证HRS抗DHAV-1感染雏鸭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受试药物
        1.2 试验试剂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雏鸭肝组织中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变化
        2.2 各组雏鸭肝脏病变计分统计结果
        2.3 各组雏鸭最终死亡率统计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究HRS抗DHAV-1感染所致氧化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药物和主要试剂、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和GPX-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和GPX-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Nrf2基因mRNA、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ML385预处理对HRS调节Nrf2基因的mRNA、总Nrf2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5 ML385预处理对HRS调节SOD-1、CAT和GPX-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6 ML385预处理对HRS调控SOD-1、CAT和GPX-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荔之咽滴丸”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处方来源及理论基础
    二、立题依据和意义
    三、现代文献研究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3 临床应用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制备工艺研究
    一、工艺路线的确定
        1 化学指标初步确定工艺路线
        2 药效指标初步确定工艺路线
    二、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及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三、纯化工艺研究
        1 仪器及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四、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及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处方的确定
    五、放大实验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质量标准研究
    一、化学成分的分离
        1 前言
        2 仪器及材料
        3 方法与结果
    二、药材的质量标准
        1 水分测定
        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 高车前苷的含量测定
        4 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三、中间体的质量标准
        1 水分测定
        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 高车前苷的含量测定
        4 中间体的指纹图谱研究
    四、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1 薄层色谱鉴别
        2 制剂常规检查
        3 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 制剂中高车前苷的含量测定
        5 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
        6 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1 动物及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中药荔枝草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
    2.2 镇咳、祛痰、平喘
    2.3 抑菌
    2.4 抗病毒
3 临床应用
    3.1 痔疮
    3.2 带状疱疹
    3.3 肺癌
    3.4 疮、疖、痈病
    3.5 支气管炎
    3.6 瘙痒性皮肤病
4 小结

(8)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诊断与分期
        1.4 治疗与管理
        1.5 小结
    2. 中医文献研究
        2.1 中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3. 述评
第二部分 病案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病案纳入标准
        2.3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入选病案的预处理
        3.2 病案信息纳入方法
        3.3 病案信息采集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入选病案一般情况
        4.2 频数频率分布统计结果
        4.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4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5. 讨论
        5.1 脾肾阳虚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5.2 “人机结合”的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探讨
第三部分 温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所选病例来源
        1.2 患者基本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临床综合疗效
        3.2 中医证候疗效
        3.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见表3-8,图3-8所示
        3.4 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9所示
        3.5 治疗前后中医次症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10所示
        3.6 患者Scr、BUN、UA、Ccr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1,图3-9,图3-10,图3-11,图3-12所示
        3.7 患者RBC、Hb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2,图3-13,图3-14所示
        3.8 患者尿蛋白、尿隐血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3,图3-15,图3-16所示
    4. 讨论
        4.1 温阳泄浊法组方理论依据探讨
        4.2 温阳泄浊法的中药组成与功效解析
        4.3 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毒邪伏表、水湿下注案
    2. 寒湿化热阻络案
    3. 湿浊中阻、胃失和降案
    4. 脾肾阳虚、水湿壅盛案
    5. 脾肾阳虚,寒湿内蕴案
    6. 脾肾阳虚、瘀阻水停案
    7. 肾阳亏虚、浊毒内伏案
    8. 肾阳下虚、阴火上浮案
    9. 心脾阳虚、气血不足案
    10. 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案
研究结语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持的课题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壮医红鞭岗梅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与研究
        1.1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1.2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2 中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与研究
        2.1 古医籍中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名探讨
        2.2 古医籍中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病机论述
        2.3 古医籍中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则治法
    3 现代中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3.1 现代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认识
        3.2 现代中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指标
        2.4 随访及记录方式
        2.5 中医症候评分
        2.6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4.2 临床疗效分析
        4.3 两组药物价格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壮医药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1.1 壮医理论渊源
        1.2 三气同步整体观与气机理论
        1.3 毒虚致病
        1.4 三道两路理论
        1.5 小儿货烟妈病因病机
    2 壮药的起源与应用
        2.1 壮药的起源
        2.2 壮药的分类
        2.3 壮药的组方特点
        2.4 壮药的用药原则
    3 壮医红鞭岗梅汤组方分析
        3.1 来源与组方
        3.2 组方药物分析
    4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组方分析
    5 壮医红鞭岗梅汤的临床运用优势
    6 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1.1 病例选择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指标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6.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讨论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D]. 杜红旭.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2]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3]“荔之咽滴丸”药学研究[D]. 葛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1)
  • [4]中药荔枝草的研究进展[J]. 丁平,田友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5]荔枝草注射液在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应用[J]. 董维汉,黄瑞平. 右江卫生, 1978(05)
  • [6]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猪支气管肺炎的试验研究[J]. 张荣堂,周金凤. 中兽医医药杂志, 1986(03)
  • [7]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J]. 苏能显. 中草药通讯, 1976(08)
  • [8]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研究[D]. 刘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壮医红鞭岗梅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 冯智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荔枝草注射液治疗炎症5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