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绵羊蓝舌病发病过程中病毒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动态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褚桂芳,尹训南,吴东来,李金璋[1](1994)在《绵羊蓝舌病发病过程中病毒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动态观察》文中认为用云南绵羊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越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蚕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巨噬细胞胞浆有病毒抗原.且在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观察到荧光强度不一、均质、多形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在接毒后6~9天受损较重,T细胞数减少.B细胞中成熟型和衰竭型浆细胞大量增加.有分泌抗体能力的未成熟型浆细胞不能形成增殖高峰,12天后,T、B细胞增殖均形成高峰.本文就上述观察结果与动物发病、耐过等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李金璋,褚桂芳,吴东来,尹训南,张念祖,胡玉玲,张开礼,李志华,李根,赵坤,邹福中[2](1991)在《人工复制绵羊蓝舌病病理发生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 自Hütcheon1880年首次系统描述绵羊蓝舌病并确定为独立的疾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Stair(1968)首先以蓝舌病毒静脉接种绵羊进行临床观察,免疫荧光和病理组织变化的研究发现,病毒抗原主要在鳞状上皮下的小血管中,尤其是口腔粘膜、皮肤和蹄冠部。在淋巴结特别是头部淋巴结的网状内皮系统的细
张峻峰,杜宗沛,林洪强[3](1998)在《蓝舌病》文中认为蓝舌病张峻峰,杜宗沛,林洪强(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哈尔滨·15003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危害严重,防制困难,...
二、绵羊蓝舌病发病过程中病毒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动态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绵羊蓝舌病发病过程中病毒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四、绵羊蓝舌病发病过程中病毒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动态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绵羊蓝舌病发病过程中病毒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动态观察[J]. 褚桂芳,尹训南,吴东来,李金璋.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4(01)
- [2]人工复制绵羊蓝舌病病理发生机制的研究[J]. 李金璋,褚桂芳,吴东来,尹训南,张念祖,胡玉玲,张开礼,李志华,李根,赵坤,邹福中. 云南畜牧兽医, 1991(03)
- [3]蓝舌病[J]. 张峻峰,杜宗沛,林洪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