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胚状体的诱导及植物发育研究

黄花菜胚状体的诱导及植物发育研究

一、从黄花菜诱导出胚状体并发育成植株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洁[1](2021)在《不同遗传背景玉米单倍体加倍与移栽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单倍体育种相较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可以使育种年限缩短,提高育种效率,是现代玉米育种技术之一。然而如何诱导单倍体并且找到高效的加倍技术,同时提高加倍后的移栽效率仍是目前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试验通过秋水仙素对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诱导的单倍体进行加倍处理,探索出加倍单倍体所需的最适处理浓度及时间,以及加倍后幼苗移栽至大田的最适条件,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加倍和移栽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分别以玉米FDH905×PH4CV、PH5AD×PH4CV、PH1DP2×京724、PH1DP2×PH6WC杂交组配的基础材料自交产生的F2群体为母本材料,以本课题组改良的诱导系TY1为父本材料诱导单倍体种子,对其诱导生成的幼胚进行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分别用0%、0.01%、0.02%、0.03%、0.04%秋水仙素处理12h、24h、36h,对结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四种材料处理不同时间时,其植株的成活率和散粉率均存在显着差异。当浓度为0.02%秋水仙素处理12h时,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单倍体幼胚加倍的综合效率最高,加倍效果最佳,可以作为最佳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来进行单倍体加倍试验。(2)为了探究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单倍体加倍后移栽至大田时最佳pH值,通过试验分析不同pH值条件对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的单倍体加倍幼苗移栽后的影响,初步探究了适合加倍幼苗移栽至大田时最佳pH条件。结果表明,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单倍体幼苗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时间及不同pH值处理下,其成活率和散粉率均有不同。控制秋水仙素培养浓度和时间不变时,随着pH值的增加加倍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和散粉率均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pH5.8时成活率和散粉率均达到了最大值,对植株的移栽成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为了探究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单倍体加倍后移栽至大田的最佳处理条件,试验还通过分析小拱膜对四种不同遗传背景玉米材料的单倍体加倍幼苗移栽的影响,发现四种材料的单倍体加倍幼苗在有小拱膜覆盖的情况下植株成活率和散粉率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见,覆盖小拱膜能够较好地解决玉米单倍体加倍幼苗在移栽时植株的成活和散粉问题。

张琨,殷丽丽,韩志平,张巽,王一衡[2](2020)在《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文中指出以3个品种黄花菜为材料,分析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为后续黄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取样时从花器官形态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菜小孢子沿雄配子发育途径经历的4个时期,即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细胞核的数量、位置等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发育进程与花器官性状密切相关,花蕾纵径和花药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4个时期均存在极显着差异,花药颜色经历白色-白绿色-绿色-浅黄色的变化;花蕾横径和花药宽度只在部分发育时期表现出显着差异,抑或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尺寸大小上的重叠。因此,花蕾纵径、花药长度和花药颜色适宜作为判断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形态指标。供试黄花菜品种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器官形态特征为:花蕾纵径10.03~10.45mm,花药长度5.30~5.62mm,花药颜色为绿色。

刘红艳[3](2020)在《两种鸢尾高效组培体系建立及遗传转化体系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溪荪(Iris sanguinea)与玉蝉花(I.ensata)是鸢尾科鸢尾属中非常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型奇特,观赏价值极高,在北方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今后开展基因工程育种,本课题组前期已开展了这两个种的组培体系构建,但在基因工程育种中高效的组培体系更有利于提高转基因材料的分化率,故本研究又尝试采用不同的外植体材料构建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都比较高的组培体系,并尝试进行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研究成果可为将来的分子育种工作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以玉蝉花根段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体系:选择成熟的玉蝉花种子,种子消毒后剥除种皮,将处理好的种子接入固体培养基MS+3.5 g/L琼脂中培养20d,获得无菌幼苗。将长有3-4片叶的幼苗接入固体培养基MS+活性炭1.0 g/L+4.0 g/L琼脂,培养20-25d,选择不定根中间带有幼嫩须根的部位作为外植体,须根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 MS+6-BA 1.0 mg/L+2,4-D 2.0 mg/L+NAA 0.2 mg/L+7.0 g/L琼脂,诱导率为100.00%;愈伤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 mg/L+2,4-D 0.1 mg/L+NAA 0.2 mg/L+8.0 g/L琼脂,增殖系数为9.83;愈伤增殖过程中若产生内生菌,则抑菌的适宜培养基是 MS+6-BA 0.2 mg/L+2,4-D 0.1 mg/L+NAA 0.2 mg/L+青霉素 G 钠100 mg/L,抑菌率为86.67%,愈伤接入抑菌培养基后观察培养,待内生菌消失后,愈伤组织移回增殖培养基中;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1 mg/L+8.0 g/L琼脂,分化率为73.3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 mg/L+活性炭1.0 g/L+4.0 g/L琼脂,生根系数最高,为9.37,生根率为100.00%;炼苗3d后苗栽培在草炭土:蛭石=1:1的基质中,炼苗及移栽后生长过程中均需向苗的周围及空气中喷水,喷洒频率为1d/次,30d后苗的成活率为100.00%。2.建立以溪荪不同器官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体系:以溪荪胚轴为外植体,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1.5 mg/L+7.0 g/L琼脂,诱导率最高值为95.38%;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6-BA0.5 mg/L+2,4-D 0.3 mg/L+8.0 g/L 琼脂,增殖系数为 5.79;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 MS+6-BA 1.0 mg/L+KT 0.5 mg/L+NAA 0.2 mg/L+8.0 g/L琼脂,培养50d后,愈伤分化率最高为71.67%;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同玉蝉花,生根系数为8.53,生根率为100.00%。以溪荪不定根中间带有幼嫩须根的部位为外植体,愈伤诱导培养基MS+6-BA 1.0 mg/L+2,4-D 1.0 mg/L+NAA 0.4 mg/L,培养 30d 后诱导率为 91.11%;培养基 MS+6-BA 0.5 mg/L+2,4-D 0.5 mg/L+青霉素G钠100 mg/L是愈伤增殖过程中抑菌的适宜培养基,抑菌率为93.94%;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分化率最高为71.67%;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同玉蝉花,生根系数为4.37。两种外植体材料的适宜生根培养均为MS+NAA 0.5 mg/L+活性炭1.0 g/L,生根率为100.00%。炼苗3d后移栽于基质中,20d后成活率100.00%,期间炼苗方式、栽培基质及移栽后管理方法同玉蝉花。3.溪荪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探:以溪荪不定根中间带有幼嫩须根的部位为转化受体,预培养的培养基为 MS+6-BA 1.0 mg/L+2,4-D 1.0 mg/L+NAA 0.4 mg/L,预培养 2d 为宜;转化受体经菌液侵染2.0min后,28℃恒温黑暗条件共培养1d更利于诱导带有GUS基因的愈伤组织,其共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1.0 mg/L+NAA 0.4 mg/L,附加 100 umol/L AS;其恢复诱导培养基为 MS+6-BA 1.0 mg/L+2,4-D 1.0 mg/L+NAA 0.4 mg/L,附加Card 100 mg/L,诱导30d,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经GUS染色液染色鉴定后,全部变蓝,转化率为51.11%;愈伤组织进行分化筛选,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1 mg/L,附加Kana 30 mg/L和Card 300 mg/L,分化40d后,不定芽分化率为3.33%,产生的不定芽经染色鉴定后,出现蓝色斑点,确定为阳性不定芽,但后期不定芽死亡,并未产生抗性植株。以溪荪胚轴诱导出的愈伤作为转化受体,经菌液侵染2.0min后,28℃恒温黑暗条件共培养2d,其共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 0.3 mg/L,附加100 umol/L AS;转化受体经共培养后接入分化筛选培养基MS+6-BA 1.0 mg/L+KT 0.5 mg/L+NAA 0.2 mg/L,附加Kana 30 mg/L和Card 300 mg/L,培养20d后进行GUS染色鉴定,阳性组织被染成蓝色,抗性愈伤获得率为46.67%,但培养35d时分化产生不定根,出现畸形分化,染色后发现该组织中不存在GUS基因。4.玉蝉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探:以玉蝉花不定根中间带有幼嫩须根的部位为转化受体,预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 1.0mg/L+2,4-D 2.0 mg/L+NAA0.2 mg/L,预培养2d为宜:转化受体经菌液侵染1.5 min后,28℃恒温黑暗条件共培养1d更利于诱导带有GUS基因的愈伤组织,其共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2.0 mg/L+NAA 0.2 mg/L,附加 100 umol/LAS;其恢复诱导培养基为 MS+6-BA 1.0 mg/L+2,4-D 2.0 mg/L+NAA 0.2 mg/L,附加Card 300 mg/L,诱导30d,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经GUS染色液染色鉴定后,全部变蓝,转化率为31.11%;愈伤组织进行分化筛选,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1 mg/L,附加 Kana 30 mg/L 和 Card 300 mg/L,分化 20d 后时,愈伤表面产生绿点,出现分化趋势,但培养40d后愈伤没有进一步分化,而是逐渐褐化死亡。

张琨,周渊,单晓菲,韩志平[4](2020)在《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黄花菜在我国资源丰富,栽培范围广泛,作为一种药食兼用型特色蔬菜,深受大众喜爱。目前,黄花菜繁殖育苗技术落后,存在繁殖系数低、繁育速度慢、种苗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黄花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繁殖育苗技术相比,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种苗的快速繁殖、品种提纯,满足种苗工厂化批量生产的需求。该研究对近年来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黄花菜组培常用的外植体类型、试管苗的再生途径、基础培养基的选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等,探讨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黄花菜组培研究及黄花菜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依据。

韩志平,张海霞,王丽君,张琨[5](2019)在《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黄花菜在我国广泛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分株、芽块等传统繁殖方法,存在繁殖系数低、周期长、难以实现工厂化育苗等问题,限制了黄花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但目前黄花菜组织培养技术尚不成熟,组织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从组织培养育苗过程、外植体选择和灭菌、试管苗形成途径、培养基和激素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试管苗移栽、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黄花菜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为黄花菜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黄花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王荣梅[6](2019)在《萱草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优化及单倍体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不同基因型萱草属植物为材料,对萱草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进行了优化,拓宽了外植体选择类型,优化了生根培养效果;此外,对萱草属植物离体单倍体诱导培育进行了研究,为创制萱草属植物DH系建立了相关研究基础。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以‘大同黄花’短缩茎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周年取样比较其在不同发育时期下的组培效果,其中2-3月下旬的萌芽期是最佳取样时期,诱导率最高,污染率最低,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MS+1.0 mg·L-1 6-BA+0.1 mg·L-1NAA,诱导率最高为88.89%,诱导系数最高为6.67;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MS+2.0 mg·L-16-BA+0.5 mg·L-1NAA;用上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验证培养体系,接种了14份不同萱草属植物的短缩茎,12份材料可诱导出不定芽。(2)将不同生长阶段的‘大同黄花’不定芽接种于不同生根诱导培养基,接种在A培养基(MS+0.25 mg·L-1NAA+30 g·L-1蔗糖)上,不定芽(35 cm)植株长势最好,生根数最多(4.33根/株)。(3)以未受精的胚珠为外植体对萱草属植物离体雌核培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不同处理下,未受精胚珠诱导效果差异显着。29份不同基因型材料中,22号、122号培养效果较好。最佳培养条件为:4℃低温预处理24h,培养基MS+3.0mg·L-12,4-D+1.0 mg·L-16-BA+1.0 mg·L-1NAA,蔗糖浓度30 g·L-1,黑暗培养,22号产生致密绿色愈伤组织,诱导率66.67%;122号诱导产生不定芽。(4)以花药为外植体对萱草属植物离体雄核培养进行试验研究,对资源圃中29份材料进行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观察,不同基因型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对应花瓣长度不同,分布区间为5.57-8.48㎜。不同基因型,培养效果不同,筛选出3号在Y1培养基MS+2mg·L-12,4-D+2mg·L-1KT+4mg·L-1VB1+60g·L-1蔗糖中,愈伤致密变绿,愈伤率0.90。本研究构建了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提高了萱草属植物的繁殖系数,对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对萱草属植物雌核和雄核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获得了阶段性结果,对于创制萱草属植物单倍体、双单倍体新种质提供了技术基础,对降低萱草属植物杂合程度、开展组学研究和加速萱草属植物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贾博雅[7](2019)在《百合科十二卷属3种多肉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合科(Liliaceae)十二卷属(Haworthia)多肉植物,因其独特的叶片纹路、晶莹度和稀有性,使得该属植物成为了观赏植物中价格较为昂贵的品种。该属植物利用传统方法繁殖困难、繁殖系数低。为了十二卷属珍惜多肉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急需建立组织培养体系。本试验选用百合科十二卷属三种代表植物玉扇(H.truncata)、玉露(H.cooperi var.pilfera)、月影寿(H.bayeri J.D.Venter&S.A.Hammer)作为试验材料,以花茎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从外植体灭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移栽几个方面对三种植物材料进行研究,建立了三种植物的组培快繁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外植体消毒阶段,以花茎为外植体时,75%乙醇处理30s,0.1%升汞处理5-7min较为适宜,污染率可控制在3.5%以内;以叶片作为外植体,75%乙醇处理30s,0.1%升汞处理6-9min,消毒效果好,污染率可控制在6.5%以内。2.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选用花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更好,且培养时间较短。玉扇花茎的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0.5mg·L-1 KT,玉扇叶片最佳愈伤培养基为MS+0.3 mg·L-1 NAA+1.5 mg·L-1 KT;玉露花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1.5 mg·L-1 KT,玉露叶片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1.0 mg·L-1 KT;月影寿花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3 mg·L-1 NAA+1.0 mg·L-1 KT,月影寿叶片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0.5 mg·L-1 NAA+1.0 mg·L-1 KT。3.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玉扇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NAA+0.5 mg·L-1 KT;玉露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5 mg·L-1NAA+1.0 mg·L-1 KT;月影寿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NAA+1.5 mg·L-1 KT。4.在生根诱导阶段,玉扇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NAA+3.0 mg·L-1 IBA+10.0 g·L-1蔗糖+7.0 g·L-1活性炭;玉露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NAA+1.5mg·L-1 IBA+50.0 g·L-1蔗糖+7.0 g·L-1活性炭;月影寿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 mg·L-1IBA+30.0 g·L-1蔗糖+7.0 g·L-1活性炭。生根培养时加入适量活性炭,可以显着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并使植株健壮饱满。5.在炼苗移栽阶段,试管苗最佳移栽基质为:火山岩:泥炭土:珍珠岩=2:1:1(体积比),移栽成活率为86.0%。

王静,胡冬梅,侯静,白洁[8](2019)在《“三月花”黄花菜的组织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三月花"黄花菜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幼叶用0.1%升汞灭菌12 min时效果最佳,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均为0, 14 d后外植体启动率为62.5%.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 mg/L 2,4-D+0.1 mg/L 6-BA,外植体出愈率为86.67%;愈伤组织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2 mg/L 6-BA+0.5 mg/L IBA,愈伤组织分化率达到8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不定芽个数为1.7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生根率达到93.33%,平均每个芽苗生根数为5.83条,试管苗炼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5%.利用该组织培养技术,幼叶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获得"三月花"黄花菜再生苗.

韩志平,李进,王丽君,张海霞[9](2018)在《大同黄花菜组织培养试验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同黄花菜为材料,采用半粒法取其种子的胚芽端,接种在普通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在MS+6-BA(2mg/L)+NAA(0.1mg/L)培养基上诱导分化成芽,继代培养后抽生叶片,最后在1/2MS+NAA(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上壮苗生根。结果表明:接种的种子胚芽端约1/2分化成芽并抽生叶片,其中部分诱导生根形成了完整的黄花菜幼苗。证明半粒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应用于大同黄花菜的快速繁殖。

钟瑞洁[10](2018)在《“新发中秋花”萱草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百合科萱草属花卉以其植株强健且花型硕大、色泽鲜艳,叶形优雅、叶姿挺拔等特点,被园林工作者认为是优秀的园林地被和庭院观赏植物之一。我国萱草属野生种质资源极为多样,但长期的自然、人工杂交造成我国现有萱草品种杂交起源相近、遗传背景复杂,一定程度上给育种工作带来难题。因此,近些年我国研究学者积极收集国内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引进诸多国外品质精良的萱草新品种开展繁育研究。本研究以祁东新发食品有限公司培育的晚花新品种“新发中秋花”萱草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取材时间不同选取不同部位,以萱草花蕾、花梗上部、心叶及茎段等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灭菌方式,利用调节植物生长剂的方法开展启动、增殖培养环节,以获得优质的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并对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对直接、间接不定芽进行继代增殖,实验后期进行生根培养以及炼苗移栽等培养环节。实验旨在寻找建立“新发中秋花”萱草材料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的正确方法,为其在园林市场应用奠定工厂化大规模生产育苗基础、为萱草新品种深度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实验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的高低以及消毒条件的难易程度,认为“新发中秋花”萱草组织培养最适宜的外植体为幼嫩花梗分蘖的结节处,取材时期为八月中上旬即植株抽蕾期,可有效获得无菌幼苗,外植体可在两周左右萌芽、一个月形成愈伤组织,较大程度上缩短了获得无菌幼苗的时间。以幼嫩花梗、心叶及子房为实验材料,最佳的灭菌方案为C2处理:70%酒精(C2H5OH)30s+0.1%升汞(HgCl2)10min(添加适量的吐温-80);以茎段为实验材料,最佳灭菌方案为C9处理:70%酒精(C2H5OH)30s+0.1%升汞(HgCl2)(添加适量的吐温-80)12min+2%次氯酸钠(NaClO)4min。(2)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新发中秋花”萱草品种的启动培养诱导中启动率的影响结果分析得出P7处理:MS+6-BA 1mg/L+NAA 0.1mg/L,对“新发中秋花”品种外植体进行愈伤诱导、萌芽和促进后期外植体植株形态塑造均有较好的效果。因此,该处理为此萱草品种花梗、子房及茎段部位组织培养的最佳启动培养基。心叶部位外植体最适宜启动培养为EP处理:SH+L-脯氨酸(C5H9NO2)0.3g/L+琼脂糖(AG)4g/L+2,4-D 3.0mg/L+TDZ 0.5mg/L+肌醇100mg/L+蔗糖30g/L。通过观察10个处理下增殖培养植株的增殖率和增殖系数,分析结果发现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合理搭配可以有效的促进植物后期的形态塑造,提高组培苗的增殖系数,获取更多长势健康植株优良的组培苗。经过实验论证得出,Q7处理:MS+6-BA 2.0mg/L+NAA 0.2mg/L为“新发中秋花”萱草的最佳增殖培养基。(3)生根培养阶段Z6处理生根时间较早,根系为黄绿色长势优良,呈放射状生长,综合多方面考虑Z6处理:1/2MS+NAA0.1mg/L+IBA0.1mg/L最为适合“新发中秋花”萱草进行生根培养。若想缩短生根时间,不计生产成本可以先使用1/2MS+NAA0.2mg/L进行7d生根培养,后接入1/2MS+NAA0.1mg/L+IBA 0.1mg/L培养基中。两种处理方式在组培苗的长势及生长速度上有差异,在生根率与移栽成活率上无显着差异。长势正常的组培苗单株苗根数在4-6条,培育20d后根系稳定,长度超过3cm时,在正常管理情况下移栽到多种基质中组培苗均可成活。(4)大多数萱草材料进行移栽时炼苗时间不超过2d最为合适,“新发中秋花”萱草适宜炼苗天数为1d,炼苗后植株后期生长良好。经过分析,最适宜“新发中秋花”萱草的栽培基质为(2)处理,即V(园土):V(蛭石)=1:1的混合基质,处理基质简单,植株生长良好。在移栽前还需对栽培基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减少土壤中的细菌、病菌,在此基础上“新发中秋花”萱草组培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100%,多种基质下长势均良好。

二、从黄花菜诱导出胚状体并发育成植株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黄花菜诱导出胚状体并发育成植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遗传背景玉米单倍体加倍与移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诱导系研究进展
    1.2 单倍体的获得方法
        1.2.1 孤雌生殖获得单倍体
        1.2.2 延迟授粉获得单倍体
        1.2.3 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
        1.2.4 通过辐射诱变获得单倍体
        1.2.5 利用高频诱导系诱导产生单倍体
    1.3 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自然加倍
        1.3.2 秋水仙素化学加倍法
        1.3.3 除草剂化学加倍法
    1.4 鉴别玉米单倍体的方法
        1.4.1 遗传标记法鉴定单倍体
        1.4.2 通过细胞遗传学鉴定单倍体
        1.4.3 分子标记法鉴定单倍体
        1.4.4 田间观察法鉴定单倍体
        1.4.5 油分标记法鉴定单倍体
    1.5 小拱膜覆盖对加倍幼苗移栽的影响
    1.6 目前玉米单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
    1.7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玉米单倍体幼胚加倍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药品试剂
        2.1.3 试验仪器与耗材
        2.1.4 秋水仙素浓度及设置
        2.1.5 玉米单倍体的获得
        2.1.6 玉米单倍体幼胚加倍试验方法
        2.1.7 试验室炼苗与移栽
        2.1.8 田间观察记录与数据处理
        2.1.9 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单倍体
    2.2 不同遗传背景玉米单倍体幼胚加倍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玉米单倍体幼胚加倍时间和秋水仙素浓度范围的确定
        2.2.2 玉米单倍体加倍幼胚的最佳秋水仙素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2.2.3 单倍体幼胚加倍倍性鉴定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pH值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幼苗移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pH值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后移栽效率的结果与分析
        3.2.1 pH值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后移栽效率的影响
    3.3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覆盖小拱膜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幼苗移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覆盖小拱膜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幼苗移栽的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花蕾及花药形态观测
        1.2.2 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菜小孢子各发育阶段的细胞学特征
        2.1.1 四分体时期
        2.1.2 单核早中期
        2.1.3 单核靠边期
        2.1.4 双核期
    2.2 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2.3 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药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3 讨论与结论

(3)两种鸢尾高效组培体系建立及遗传转化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鸢尾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1.1 组织培养组培途径
        1.1.2 组织培养组培影响因素
    1.2 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1.2.1 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概况
        1.2.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影响因素
    1.3 溪荪和玉蝉花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玉蝉花根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无菌幼苗的获取
        2.2.2 外植体的获取
        2.2.3 愈伤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2.2.4 愈伤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2.2.5 抑制愈伤增殖的内生菌污染
        2.2.6 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2.2.7 生根培养
        2.2.8 无菌苗移栽成活
        2.2.9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琼脂量对玉蝉花生根的影响
        2.3.2 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诱导的影响
        2.3.3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增殖的影响
        2.3.4 不同抑菌剂对愈伤增殖的内生菌污染抑制效果
        2.3.5 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2.3.6 添加活性炭及生长素NAA对生根的影响
        2.3.7 组培苗的炼苗及移栽
    2.4 本章小节
3 溪荪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外植体的获取
        3.2.2 愈伤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3.2.3 愈伤增殖及抑制愈伤增殖的内生菌污染
        3.2.4 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3.2.5 生根培养
        3.2.6 无菌苗移栽成活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植体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
        3.3.2 愈伤增殖及抑菌剂对愈伤增殖的内生菌污染抑制效果
        3.3.3 不同激素组合对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3.4 生根培养
        3.3.5 组培苗的炼苗及移栽
    3.4 本章小节
4 两种鸢尾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探
    4.1 试验材料
        4.1.1 受体材料
        4.1.2 菌株
        4.1.3 主要试剂
        4.1.4 培养基
    4.2 试验方法
        4.2.1 侵染材料的准备
        4.2.2 农杆菌侵染工作菌液的准备
        4.2.3 适合根段诱导愈伤的Carb浓度筛选
        4.2.4 适宜愈伤分化不定芽的Kana浓度筛选
        4.2.5 农杆菌介导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的筛选
        4.2.6 GUS化学组织染色检测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侵染后根段诱导愈伤的适宜Carb浓度的确定
        4.3.2 Kana浓度对愈伤分化的影响
        4.3.3 菌液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对诱导效率的影响
        4.3.4 GUS染色检测结果
    4.4 本章小节
5 讨论
    5.1 两种鸢尾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5.2 影响两种鸢尾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因素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2 外植体的取材和预处理
    2.1 外植体的选择
    2.2 外植体的消毒
3 黄花菜试管苗再生途径
4 基础培养基的选取
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影响和应用
    5.1 愈伤组织诱导
    5.2 愈伤组织增殖与分化
    5.3 生根
6 褐化、玻璃化及污染问题
    6.1 褐化
    6.2 玻璃化
    6.3 污染
7 展望

(5)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花菜组织培养育苗过程
    1.1 洗配
    1.2 接种
    1.3 培养
    1.4 移苗
2 黄花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
    2.1 外植体的选择
    2.2 外植体的灭菌
3 黄花菜组培试管苗的形成途径
4 培养基和激素对黄花菜组培效果的影响
    4.1 基本培养基对黄花菜组培效果的影响
    4.2 激素种类和配比对黄花菜组培效果的影响
5 黄花菜组织培养试管苗的移栽
6 黄花菜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6.1 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6.2 组培苗的老化、褐化和玻璃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6.3 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7 黄花菜组织培养的前景

(6)萱草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优化及单倍体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综述
        1.1 萱草属植物概述
        1.2 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概况
        1.3 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植物单倍体培养技术概述
        2.1 植物单倍体培养技术
        2.1.1 离体雄核培养
        2.1.2 离体雌核培养
        2.2 植物雌核和雄核离体培养
        2.2.1 植株基因型
        2.2.2 外植体发育程度
        2.2.3 预处理方式
        2.2.4 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
        2.2.5 碳源种类与浓度
        2.2.6 培养条件
        2.3 单倍体培养技术在萱草属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3.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4.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萱草属植物快繁体系优化
    1 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培快繁体系构建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6-BA、NAA对‘大同黄花’短缩茎不定芽诱导效果的影响
        1.2.2 取样时期对‘大同黄花’短缩茎不定芽诱导效果的影响
        1.2.3 萱草属材料短缩茎诱导不定芽情况
    2 萱草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优化
        2.1 萱草属植物快繁体系生根炼苗培养体系优化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萱草属植物离体雌核培养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处理
        1.2.2 适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基因型的筛选
        1.2.3 适宜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激素配比的筛选
        1.2.4 适宜未受精胚珠培养蔗糖浓度的筛选
        1.2.5 适宜未受精胚珠培养预处理方式的筛选
        1.2.6 适宜未受精胚珠培养条件的筛选
        1.2.7 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型对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2.2 预处理对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2.3 激素配比对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2.4 蔗糖浓度对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2.5 培养条件对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第四章 萱草属植物离体雄核培养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萱草属植物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观察
        1.2.2 花药培养
        1.2.3 适宜花药离体培养基因型的筛选
        1.2.4 适宜花药离体培养激素配比的筛选
        1.2.5 适宜花药培养蔗糖浓度的筛选
        1.2.6 适宜花药愈伤组织诱芽培养基的筛选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萱草属植物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观察
        2.2 萱草属植物花药培养
        2.2.1 基因型对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2.2.2 蔗糖浓度对花药培养的影响
        2.2.3 激素浓度配比对花药培养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萱草属植物快繁体系优化
        1.1 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培快繁体系构建
        1.2 萱草属植物快繁体系优化
    2 萱草属植物离体雌核培养
    3 萱草属植物离体雄核培养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附图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百合科十二卷属3种多肉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进展
        1.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2 多肉植物概述
        1.3 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植物概述
        1.4 三种供试材料介绍
        1.5 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植物组培研究现状
        1.6 百合科其他属植物组培研究现状
    第二节 多肉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三种材料的启动培养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三种材料的增殖继代培养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三种材料的生根培养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三种材料的炼苗移栽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三月花”黄花菜的组织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 料
    2.2 方 法
        2.2.1 外植体最佳灭菌条件的优化
        2.2.2 植物激素对幼叶外植体出愈率的影响
        2.2.3 正交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对幼叶外植体出愈率的影响
        2.2.4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2.2.5 生根及炼苗移栽
3 结果与分析
    3.1 最佳灭菌条件
    3.2 植物激素种类对幼叶外植体诱导率的影响
    3.3 正交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对幼叶外植体出愈率的影响
    3.4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3.5 生根及炼苗移栽
4 讨 论

(9)大同黄花菜组织培养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培养基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愈伤组织诱导
    2.2 芽的分化
    2.3 继代培养
    2.4 诱导生根
3 讨论与结论
    3.1 培养方法与结果
    3.2 培养过程与周期
    3.3 污染问题
    3.4 研究结论

(10)“新发中秋花”萱草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萱草属研究进展
        1.1.1 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1.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1.3 国内外育种研究进展
    1.2 影响萱草组织培养的因素
        1.2.1 培养基成分筛选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筛选
        1.2.3 其他外部影响因素
        1.2.4 内部因素
    1.3 萱草的应用价值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培养基配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外植体灭菌方法
        2.3.2 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
        2.3.3 继代增殖培养
        2.3.4 组培苗生根培养
        2.3.5 组培苗驯化及移栽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外植体灭菌
    3.2 启动培养
    3.3 增殖培养
    3.4 生根培养
    3.5 组培苗驯化及移栽
第4章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1.1 外植体灭菌处理
        4.1.2 启动培养
        4.1.3 增殖培养
        4.1.4 生根培养
        4.1.5 炼苗移栽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从黄花菜诱导出胚状体并发育成植株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遗传背景玉米单倍体加倍与移栽技术研究[D]. 程洁. 山西大学, 2021(12)
  • [2]黄花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J]. 张琨,殷丽丽,韩志平,张巽,王一衡.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3]两种鸢尾高效组培体系建立及遗传转化体系初探[D]. 刘红艳.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4]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张琨,周渊,单晓菲,韩志平. 北方园艺, 2020(02)
  • [5]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韩志平,张海霞,王丽君,张琨.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2)
  • [6]萱草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优化及单倍体培养研究[D]. 王荣梅.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7]百合科十二卷属3种多肉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D]. 贾博雅.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三月花”黄花菜的组织培养研究[J]. 王静,胡冬梅,侯静,白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9]大同黄花菜组织培养试验初报[J]. 韩志平,李进,王丽君,张海霞. 种子, 2018(11)
  • [10]“新发中秋花”萱草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钟瑞洁.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黄花菜胚状体的诱导及植物发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