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长电池寿命

如何延长电池寿命

一、如何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论文文献综述)

时晋苏[1](2021)在《论通信机房电压自动均衡的蓄电池组监控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通信局站中的蓄电池组一般都做了总电压和单体电压的远程监控,但是该监控不具有蓄电池组电压均衡的功能。蓄电池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各个单体电池电压会出现差异,而这种电压的不均衡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蓄电池组均衡管理是通过提高电压,定期进行均衡充电,但是这种通过非即时的、粗放式的均衡充电方式,来提高蓄电池组的均衡性,效果却很不理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了一种"电压自动均衡的蓄电池组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蓄电池组总电压和单体电压的远程监控功能,还可以根据蓄电池组每个单体蓄电池的实际状况,随时进行均衡管理,可以让每节蓄电池的电压始终保持一致,从而极大地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舒寅笛,邓竞[2](2021)在《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方案。基于两个储能模块和各自所连接的变换器,推导了混合储能系统的平均状态模型。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投影算子,设计了自适应律来估计系统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构造积分滑模面,设计了积分滑模控制方法来实现控制目标的跟踪。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整个闭环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是渐进稳定的。最后搭建了MATLAB仿真平台,模拟电动汽车各个行驶工况,验证了所设计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郭文璟[3](2021)在《城市轨道交通源储荷系统的储能配置与能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底,已有44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运营总里程达7715.31公里。由于地铁运行时启停频繁,牵引能耗高,如何降低地铁运行时对城市电网的电能需求,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出行,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提升系统能效的重要途径,故提出了风力与光伏联合供电的能源方案。为了缓解风能与光能的不稳定性对牵引网造成的冲击,采用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结合的混合储能系统平抑风光波动。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结合希尔伯特变换得到不同频率的电能信号,将频率变化较大的高频信号分配给响应速度快的超级电容,将具有较高能量的低频信号分配给储能容量大的蓄电池。通过在地铁沿线牵引变电站内安装混合储能装置,平抑了风光发电产生的电能波动,但是却增加了建设与维护牵引供电系统的成本,且蓄电池的寿命短,使用期间需要不断更换,故需要结合地铁牵引负荷的实际情况及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约束条件配置混合储能装置的额定功率及额定容量。通过粒子群算法在粒子间寻找最优解的特性,分别以储能系统的建设维护成本及蓄电池的寿命损耗系数为目标建立两种能量管理策略,实现电能的合理配置。由于地铁直流接触网的牵引电流波动明显,故需要对牵引变电站供电区间的牵引电流进行预测,进而为混合储能系统的电能调度提供参考。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牵引负荷的影响因素,在Eviews软件中选取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算法对牵引电流数据进行预测,通过数据及模型的检验、优化,最终得到预测的结果。对比傅里叶算法可得,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电能调度使用的过程中,为防止超级电容过放,通过模糊控制对超级电容的放电倍率进行调节,结合获得的牵引电流预测值,得出超级电容在不同荷电状态下的放电倍率。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能耗高的问题,分别从源、储、荷三个方面研究,得到了由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功率配置方案与能量管理策略,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节能降耗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雨彤[4](2021)在《基于混合储能的光-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牛义生,张文龙,查立平,王梦阳,杨占欣,赵弟,杨金梦[5](2021)在《起动型铅酸蓄电池高温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起动型铅酸蓄电池有着比较宽泛的温度使用范围,但是长期在高温状态下使用会缩短蓄电池寿命。试验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高温状态下,电池寿命随着温度持续升高呈加速缩短趋势;板栅、隔板等零部件在高温状态下快速老化,丧失其应有功能,是导致蓄电池寿命过早终止的关键因素。采用耐腐性更好的合金,优化板栅结构和制造工艺,使用抗氧化性能较好的隔板,能够提高蓄电池耐高温性能。对电池采取有效隔热措施,亦可减少蓄电池高温运行时间,缓解蓄电池高温腐蚀,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杨悦强[6](2021)在《基于微电网的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微电网是集发电和配电为一体的微网系统,包括电源、监控保护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及负载。其中电源形式最多使用的是分布式能源,通过对其存储系统的有效控制,可有效减少其功率波动,减少并网对大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微网有两种工作模式:并网模式和离网模式。为了使微网的经济性得到可靠地提升,本文使用蓄电池-超级电容器(Super Capacitor,SC)的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微电网在并网与离网模式下的控制策略,主要内容有:微网在并网时,母线电压的波动会对大电网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HESS对分布式能源随机变动地平定,来稳定母线电压的波动,从而提升微网的并网能力。针对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中,由于功率突变会直接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产生波动,使输出的并网电流脉动增加,影响电能质量。本文在传统并网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中,增加了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电流环,以减少连接到电网时的电流脉动,提高电能质量。并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抑制并网电流的脉动,提高并网电能质量。微网在离网时,分布式能源的随机变动会使母线电压不平稳,不能持续给负载供电。因此采用HESS使母线电压趋于平稳,负载供电的可靠性增加,从而提升微网离网下的稳定性。在传统的控制策略中蓄电池的响应速度较慢,会在蓄电池系统中产生误差功率,会影响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本文提出了新的控制策略利用SC的快速响应能力,补偿蓄电池的误差分量以及瞬态功率。从而可以更快地使母线电压趋于平稳,能够减轻蓄电池电压过冲,并延长电池寿命。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更快地使直流母线电压恢复稳定,维持微电网的稳定性。图[47]表[3]参[80]。

孙荣利[7](2021)在《电动汽车电池组寿命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电动汽车上的关键部件,而动力电池性能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电池的寿命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尚未完全成熟,电池的一个重要参数电池寿命状态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难题。电池为了满足电动汽车所需要求,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动力电池必然会受到不同的环境温度、振动频率的不同的影响,而且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同的充放电截止电压的高低、电池充放电倍率的不同以及电池的不一致性都会对电池的寿命造成影响,势必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本课题在研究NCR18650B锂电池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对NCR18650B锂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充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找出了影响电池寿命的一些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影响电池寿命的试验分析,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寿命实验,发现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是不同的。继续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出实验的总结分析,得到适应电池的外部环境,为电池的寿命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针对铅酸蓄电池寿命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了提高电池的容量,延长电池的二次使用寿命,提出了一种新型铅酸蓄电池充电修复的方法,不仅可以消除电池的极化和硫化现象,而且可以控制电池的温升,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文对常规的脉冲充电修复、复合谐振充电修复和提出的新型充电修复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比对分析结果,发现本文提出的充电修复技术能更好的把控温度,提升使用寿命的充放电次数,而且充电时间上比其他两种修复方法充电时间短,单体电池在新型充电修复方法修复后容量恢复的最多。

何德伍[8](2021)在《智能储能电池修复仪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下世界各国把能源摆在首要发展地位,使得能源行业搭上时代的快艇,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无污染、环保的新能源行业被摆在了国家战略地位,我国近几年对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扶持逐年递增,迫使储能电池的用量大规模增加,然而储能电池提前报废问题,给相关能源行业和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人力成本,储能电池的充电修复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论文从电池修复原理、电池充电修复方法、硬件设计、软件实现等方面对储能电池的充电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开发出一套储能电池修复仪的新装置,使其达到电池充电修复要求。主要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对电池的修复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将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进行分析,找出电池老化的根源,并对电池的充电方式、电池的过放、电池的自放电对电池的危害机理进行分析,针对硫化引起的电池老化,详细阐述了常用的修复的方法和原理。基于对电池修复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并搭建了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接着对电池修复仪的硬件电路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根据电池修复仪的总体需求和各个功能模块的要求设计了主控模块、电路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电路保护模块。主控模块中采用STM32作为控制芯片,围绕该控制芯片设计了辅助电路。电路采集模块中设计了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温度采集电路,各个电路采用较为精密的传感器,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软件系统中,主要设计了A/D采样、PWM控制、按键控制等子程序,确保了电池修复仪的智能性。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并设计了测试实验,测试电池修复仪的硬件、软件、电池充电修复效果。硬件测试中对供电电路、主控模块、UC3842和保护电路进行了测试,测试得到的波形图与表格数据证明其硬件电路运行稳定,数据传感器能精确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软件测试数据显示,电池修复仪软件系统符合预期,可智能运行,具有输出稳定,数据采集精确的特点;电池的充电修复测试数据显示,提出的五段式充电修复法是一种智能、有效的充电修复方法,经修复仪修复后可将储能电池的内阻减小5%-33%,最大冷启动电流提高9-76A,输出电压提高约0.7V,使用寿命延长2%-12%。

李政[9](2021)在《混合储能辅助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策略与容量规划研究》文中指出电网的频率调节的任务主要由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承担。近年来,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给传统的火电AGC带来了挑战。由于储能系统具有响应快,控制精确和双向出力的特点,可以瞬间跟踪功率指令,将其加入到AGC系统中,可以改善系统的频率调节效果。目前,储能参与AGC调频的形式主要为蓄电池单一储能,相较于单一的储能,将多种储能组合起来能够优势互补。为了改善混合储能辅助AGC调频效果,发挥不同类型储能的优势,同时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对混合储能系统辅助电网AGC调频的控制策略和容量规划进行研究。首先,对传统的电网AGC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根据ACE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含混合储能的电网频率控制模型。分析了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工作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以风电扰动和负荷扰动的超短期预测值共同构成的系统功率扰动作为输入量,将计算得出的ACE在不同调频资源之间进行分配,混合储能系统内部采用超级电容器优先充放电,蓄电池进行补充的形式,以减少蓄电池充放电切换带来的损耗。ACE在混合储能系统和火电机组之间采用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分配比例作为待优化量随着调频过程不断滚动优化,以实现对电网调频的持续优化。其次,构建混合储能参与AGC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目标兼顾调频效果,蓄电池SOC状态和充放电切换次数。对于随机生成的解空间中的不同解向量,采用标准化满意度函数对其进行评估,取标准化满意度最大的解向量为每次迭代的最优解。优化模型采用的算法在传统的禁忌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自适应因子,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寻优精度。并与电网优化常用的遗传算法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同时,在电网未来功率扰动难以预测时,提出采取短时按固定比例分配的策略,仿真验证了这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功率扰动预测恢复正常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将系统的调频效果恢复到与正常工况相似的水平。最后,基于所提控制策略,采用白噪声生成的随机扰动信号和风电扰动生成ACE输入量,提出了综合考虑储能年平均成本和调频收益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模型。采用大M法将该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整数线性规划,并调用MATLAB的Gurobi求解器进行求解。对同一个AGC系统采用不同的ACE分配方式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经济性和优越性。同时与单一储能电站的容量规划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杨磊[10](2021)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启动转矩高、调速性能好等特点,在轨道交通、矿产开采等领域广泛应用。在设备无法接入交流电网时,常以可携带性好、单位能量存储率高的蓄电池作为电机能量来源,但单一蓄电池由于难以短时间完成大电流的充/放电,无法满足电机加载、减载及制动能量回收时对能量的迅速吸收与释放,因此常采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构成混合储能系统共同为系统提供能量,减少蓄电池瞬时大电流充/放电。同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惯量比较大,负载波动时会造成母线电压频繁波动,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套混合储能控制系统,通过调控蓄电池和超级电容之间的能量流动,减小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有效提升系统工作效率。本文详细论述了混合储能系统的研究现状,对比了不同储能元件的性能参数,对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进行了特性研究,对比了混合储能系统不同拓扑的适用情况,选用储能元件分别连接DC/DC变换器的全主动式并联结构,并对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完成选型和等效模型分析。然后根据混合储能系统的工作环境和功率流特点,分析系统对功率变换器的性能需求和工作原理,根据器件安全裕量完成器件选型和主电路搭建;通过建立双向DC/DC变换器的线性化开关模型,设计控制电路;针对混合储能系统负载突增时母线电压骤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瞬态响应预测控制的母线电压稳定控制策略,推导功率变换器频域下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得到负载变化时高压侧电压的波动函数,将电压变化量在时域中微分确定波动幅值,自动修正电压参考值。结合永磁同步电机运行工况,分析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RLC等效模型,建立工作效率和荷电状态的关系,设计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总体方案,以系统全局效率最优为目标,求得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功率分配比,优化系统工作效率。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混合储能实验平台,对电机不同工况分别进行了混合储能系统不同模式下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结合可以很好的实现制动能量的存储和释放,有效避免了蓄电池的瞬时大电流充/放电,在负载突变时显着减小母线电压波动。最后,通过蓄电池和超级电容不同功率分配比下对比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混合储能系统的节能效果。

二、如何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论文提纲范文)

(1)论通信机房电压自动均衡的蓄电池组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技术方案
    1.1 系统结构
    1.2 实施方法
2 结束语

(2)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混合储能系统电路拓扑结构
2 混合储能系统数学模型
    2.1 Boost变换器模型
    2.2 Buck-Boost变换器模型
    2.3 混合储能系统整体模型
3 基于投影算子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
    3.1 能量分配方案设计
    3.2 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 结束语

(3)城市轨道交通源储荷系统的储能配置与能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光互补供电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现状
        1.2.2 混合储能系统的电能配置与能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光互补供电电力储能配置
    2.1 风力与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分析
        2.1.1 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2.1.2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2.2 电力储能配置
        2.2.1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模型
        2.2.2 基于EMD的电能信号分解
        2.2.3 利用HT确定分频频率
        2.2.4 混合储能系统功率重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及容量配置
    3.1 粒子群算法
        3.1.1 粒子群算法原理
        3.1.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3.2 优化配置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3 算例分析
        3.3.1 仿真条件及参数
        3.3.2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变电站负荷预测
    4.1 牵引变电站基本参数
        4.1.1 线路特点
        4.1.2 供电结构分析
    4.2 牵引负荷预测模型建模
        4.2.1 牵引电流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4.2.2 预测算法原理及步骤
        4.2.3 建立预测模型
        4.2.4 预测结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储能装置电能调度
    5.1 模糊控制原理
    5.2 控制模型的建立
        5.2.1 控制量模糊化
        5.2.2 模糊推理
        5.2.3 反模糊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起动型铅酸蓄电池高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蓄电池高温运行状态
2 蓄电池高温寿命测试
3 蓄电池高温寿命现状
4 蓄电池高温寿命影响因素
    4.1 板栅合金成分
    4.2 板栅制造工艺
    4.3 板栅结构
    4.4 隔板
5 改进效果
    5.1 蓄电池改进效果
    5.2 蓄电池运行温度改进效果
6 结论

(6)基于微电网的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微电网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2.2 储能技术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2 含混合储能的微电网拓扑结构
    2.1 微电网的结构及分析
        2.1.1 微电网结构
        2.1.2 微电网运行模式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及分析
    2.3 混合储能系统分析
        2.3.1 混合储能系统的结构
        2.3.2 蓄电池的等效模型
        2.3.3 超级电容器的等效模型
    2.4 双向DC/DC变换器分析
        2.4.1 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2.4.2 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
    2.5 本章小结
3 并网条件下混合储能控制策略研究
    3.1 并网条件下传统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
    3.2 并网条件下改进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
    3.3 混合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3.1 传统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分析
        3.3.2 改进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分析
    3.4 并网条件下混合储能控制策略仿真及分析
        3.4.1 仿真模型搭建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离网条件下混合储能控制策略研究
    4.1 离网条件下的功率流动
    4.2 离网运行下混合储能控制策略的研究
        4.2.1 离网混合储能运行方式分析
        4.2.2 离网混合储能控制策略
    4.3 混合储能离网控制器的设计
        4.3.1 超级电容电流控制器的设计
        4.3.2 蓄电池电流控制器的设计
    4.4 混合储能离网控制的仿真及分析
        4.4.1 仿真模型搭建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电动汽车电池组寿命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锂电池组研究背景
        1.1.2 铅酸蓄电池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NCR18650B锂电池组寿命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2.2 铅酸蓄电池组寿命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NCR18650B锂电池参数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
    2.1 电池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2.1.1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2.1.2 锂电池工作的主要参数
    2.2 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
        2.2.1 外部影响因素的选取
        2.2.2 充放电电压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2.2.3 环境温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2.2.4 充放电倍率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2.2.5 振动频率对电池寿命影响
        2.2.6 电池的不一致性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NCR18650B锂电池寿命综合分析
    3.1 寿命关键技术试验方案的选取
    3.2 研究对象及实验设备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设备
    3.3 寿命关键技术试验流程设计
        3.3.1 电池活化
        3.3.2 循环寿命流程
        3.3.3 电池寿命终止依据
    3.4 影响寿命关键技术的实验及结论
        3.4.1 不同充放电电压影响电池寿命的实验及结论
        3.4.2 不同温度环境影响电池寿命的实验及结论
        3.4.3 不同放电倍率影响电池寿命的实验及结论
        3.4.4 不同充电倍率影响电池寿命的实验及结论
        3.4.5 振动频率影响电池寿命的实验及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铅酸蓄电池充电修复试验
    4.1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4.1.1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4.1.2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4.1.3 铅酸蓄电池的温度特性
        4.1.4 铅酸蓄电池的硫化特性
        4.1.5 铅酸蓄电池的极化特性
    4.2 铅酸蓄电池失效的原因和充电的机理
        4.2.1 铅酸蓄电池失效的原因
        4.2.2 铅酸蓄电池充电的机理
    4.3 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
    4.4 本课题运用的充电修复实验分析
        4.4.1 新型充电修复方法
        4.4.2 小脉冲电流缓充阶段
        4.4.3 分段恒流充电阶段
        4.4.4 复合式谐振充电阶段
        4.4.5 恒压充电阶段
        4.4.6 浮充充电阶段
        4.4.7 使用新型充电修复方法实验的结论
    4.5 方法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智能储能电池修复仪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池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电池修复研究现状
        1.2.2 国外电池修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论文内容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储能电池修复理论
    2.1 铅酸储能电池老化成因分析
        2.1.1 电池老化成因
        2.1.2 电池充放电过程化学分析
    2.2 电池修复原理及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
    3.1 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原理
        3.1.1 脉冲阶段
        3.1.2 恒流阶段
        3.1.3 恒压阶段
        3.1.4 活化阶段
        3.1.5 浮充阶段
    3.2 仿真验证
        3.2.1 仿真环境搭建
        3.2.2 仿真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电池修复仪硬件设计
    4.1 需求分析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信号采集电路
        4.2.2 输出模块
        4.2.3 其他电路
    4.3 本章小结
5 电池修复仪软件设计
    5.1 软件系统功能划分
    5.2 采集模块
        5.2.1 A/D转换子程序
        5.2.2 滤波器子程序
    5.3 充电输出模块
        5.3.1 系统保护子程序
        5.3.2 PWM子程序
        5.3.3 充电修复结束判断子程序
    5.4 其他模块
        5.4.1 人机交互功能子程序
        5.4.2 主控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电池修复仪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平台搭建
        6.1.1 软硬件测试平台搭建
        6.1.2 充电修复实验平台搭建
    6.2 系统测试
        6.2.1 硬件测试
        6.2.2 软件系统测试
        6.2.3 电池修复实验测试
    6.3 实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混合储能辅助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策略与容量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1.2.2 储能参与AGC调频运行模式及示范工程
        1.2.3 储能参与AGC调频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AGC原理与混合储能系统建模
    2.1 电力系统调频原理概述
        2.1.1 电源和负荷的频率特性
        2.1.2 电力系统调频的类型
    2.2 AGC控制系统
        2.2.1 AGC控制系统的构成
        2.2.2 AGC控制模式
        2.2.3 AGC控制器
    2.3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AGC调频机理及建模
        2.3.1 储能参与AGC原理
        2.3.2 储能参与AGC的控制方式
        2.3.3 含混合储能系统的电网频率控制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储能辅助AGC优化运行策略
    3.1 混合储能机组参与AGC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3.1.1 滚动优化计算流程
        3.1.2 目标函数
    3.2 求解算法
        3.2.1 自适应禁忌搜索算法
        3.2.2 求解流程
    3.3 算例分析
        3.3.1 不同算法对比
        3.3.2 特殊工况下调节效果
        3.3.3 算法耗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辅助AGC调频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4.1 含混合储能系统的AGC能量控制策略
        4.1.1 超级电容器单独工作
        4.1.2 混合储能系统同时工作
        4.1.3 各调频资源同时工作
    4.2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2.3 非线性约束线性化处理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介绍
        4.3.2 仿真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10)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能元件发展现状
        1.2.2 混合储能系统拓扑研究现状
        1.2.3 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混合储能系统拓扑及硬件电路设计
    2.1 混合储能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2 蓄电池特性分析
        2.2.1 蓄电池选型
        2.2.2 蓄电池等效模型分析
    2.3 超级电容选型及建模
        2.3.1 超级电容选型
        2.3.2 超级电容等效模型分析
        2.3.3 超级电容的状态特征
    2.4 混合储能系统硬件电路分析设计
        2.4.1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2.4.2 双向DC/DC变换器建模
        2.4.3 混合储能系统辅助电路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分配策略研究
    3.1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总体方案
        3.1.1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案总述
        3.1.2 混合储能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3.2 基于瞬态响应预测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策略
        3.2.1 瞬态响应预测模型分析
        3.2.2 瞬态响应预测控制策略分析
    3.3 基于超级电容-蓄电池荷电状态函数的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
        3.3.1 超级电容工作效率-荷电状态函数分析
        3.3.2 蓄电池工作效率-荷电状态分析
        3.3.3 考虑储能元件荷电状态的混合储能能量分配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机混合储能系统仿真分析
    4.1 混合储能仿真模型的搭建
        4.1.1 双向DC/DC变换器仿真模型的搭建
        4.1.2 混合储能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
    4.2 混合储能仿真分析
        4.2.1 双向DC/DC变换器性能仿真测试
        4.2.2 混合储能系统不同工作模式仿真分析
        4.2.3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分配自动控制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机混合储能系统实验分析
    5.1 永磁同步电机混合储能实验平台搭建
        5.1.1 硬件实验平台搭建
        5.1.2 上位机控制界面搭建
    5.2 双向DC/DC性能测试实验
        5.2.1 Buck模式性能验证
        5.2.2 Boost模式性能验证
    5.3 混合储能系统不同工作模式实验
        5.3.1 蓄电池高压侧稳压放电实验
        5.3.2 超级电容高压侧稳压放电实验
        5.3.3 超级电容-蓄电池共同放电实验
        5.3.4 超级电容母线稳压充电实验
        5.3.5 基于瞬态响应预测控制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实验
    5.4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分配自动控制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如何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论文参考文献)

  • [1]论通信机房电压自动均衡的蓄电池组监控系统[J]. 时晋苏. 江苏通信, 2021(06)
  • [2]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J]. 舒寅笛,邓竞. 电气应用, 2021(11)
  • [3]城市轨道交通源储荷系统的储能配置与能量管理研究[D]. 郭文璟.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4]基于混合储能的光-储控制系统研究[D]. 王雨彤.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5]起动型铅酸蓄电池高温性能研究[J]. 牛义生,张文龙,查立平,王梦阳,杨占欣,赵弟,杨金梦. 蓄电池, 2021(03)
  • [6]基于微电网的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的研究[D]. 杨悦强.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1)
  • [7]电动汽车电池组寿命关键技术研究[D]. 孙荣利.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8]智能储能电池修复仪设计与实现[D]. 何德伍.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9]混合储能辅助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策略与容量规划研究[D]. 李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10]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D]. 杨磊.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如何延长电池寿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