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勾股定理”自测题(论文文献综述)
春玲[1](2018)在《中蒙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比较研究——以“勾股定理”内容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是众多教育者研究的核心领域。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科技发展等情况存在差异,教科书在编排结构、形式、目标理念等方面也必然存在差异。每个国家的教科书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本文以"勾股定理"内容为例,浅谈中蒙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特点,并进行比较研究。
李小琪[2](2020)在《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传统教学模式在某些方面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我国各项政策地指引下推进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而现如今发展成熟的信息技术为翻转课堂模式提供了推广和实践的平台。目前国内各大中小学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翻转课堂还未大范围地走进学校。本研究旨在让更多高中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并合理有效地运用此种新兴教学模式来充实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从学生角度出发的高效课堂。笔者着重阐述了不同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及不同形式地实践开展,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以下相关研究。本研究主要是在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地支撑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简单统计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先通过搜集和研读文献寻找到本研究的切入点,再对本地的一线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针对数学学科的、切实可行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指导高中数学教学。通过研究,笔者取得了以下成果:(1)根据不同的课型给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概念课可着重为学生提供精心准备的自学提纲;探究性强的命题课更适合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习题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或翻转课堂模式均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将复习课系统化结构化;测验讲评课可借助电子设备及网络得便捷向学生展示“好”和“错”的典型。(2)根据翻转课堂无固定形式的特点,针对调查得出的结论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尝试构建出“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给出《余弦定理》设计案例进行探索实践;(3)通过教学案例实践后的访谈结果分析及反思,总结出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通过对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地构建和实施,希望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一线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经验。希望能得以实施以开展后续地研究,以获得更可靠、可行并且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吕远梅[3](2018)在《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南宁市N初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2012年,教育部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的配套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和开展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公办初中的生源往往是以地段招生,但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015年,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以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广西南宁市教育局以N初中为试点单位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引进了针对教学定制的移动教学平台。移动教学平台在教学应用中展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延伸学习空间、全面快速统计、及时反馈等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在N初中的教师和学生对移动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移动教学平台,发现并归纳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应用。首先,为全面了解学校师生和家长移动教学平台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接受程度、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其次,为了深入了解移动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笔者采用访谈法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做进一步了解。然后,为了体现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应用经验和优势,笔者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数学《勾股定理》、地理《地球的运动》和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三节课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笔者根据上述调查和分析,总结并归纳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应用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发现,移动教学平台在N初中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技术环境急需优化、教学资源和建设主体还需丰富和提高、教师信息化接受度和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足、学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升级技术环境、丰富校本资源库、加强教师培训、试点教师带动学科应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解决策略。
戴梦瑶[4](2017)在《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Shulman在1986年最早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成功的教师不仅需要对某一概念、原则或原理有直觉的、个人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他们还必须要自己先理解向学生表征概念的方法,必须要有如何把内容转化以适合学生教学目的的知识。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athematic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MPCK)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作为数学职前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点研究他们的MPCK现状。本研究以华东地区三所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为研究对象,以李渺、宁连华两位学者对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的成分划分为基础,通过自编问卷,从数学学科知识(MK)、一般教学法知识(PK)、有关学生的知识(CK)、教育技术的知识(TK)四个方面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的MPCK现状进行了调查。为了弥补群体调查的不足,同时进行了个案研究。根据不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的实习情况,分别从初中和高中选取教学内容,从MPCK视角下进行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解题策略方面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得出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一、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1)数学学科知识(MK)掌握不完善,缺乏深入学习;(2)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学法知识(PK)转化水平一般;(3)有关学生的知识(CK)发展薄弱,对学生缺乏了解,高估或低估学生的困难预见;(4)教育技术知识(TK)比较单一;二、根据研究结论和原因分析,笔者主要提出了如下建议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个人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正视身份转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勤于反思;学校方面要加快研究生培养课程改革,调整授课模式;同时加强与各类中学的联系,延长实习时间。
李晓娇[5](2017)在《初中数学自测题库本体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教育在小学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衔接作用非常重要,已经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界科研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中学数学连续性强,衔接紧密,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后续课程的铺垫作用明显。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风气之下,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等使得学生怨声载道,甚至厌学逃学。同时,随着IT信息技术的门槛不断降低,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家庭标准配置。孩子们对于网上的社交、游戏等却可以无师自通,专注的不亦乐乎。这种现象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提到二次方程、辅助线学生就挠头,提到QQ、王者荣耀学生就来劲儿呢?诚然,初中数学之于小学的算数有较大的跨越,应试教育也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教师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学生。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在三年的软件工程硕士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拓展了视野,一直想学以致用,将老师传授给我的技能应用于实践。针对本职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参与设计构建了初中数学自测题库本体并应用到实际的自测软件当中。当前已经有了很多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方法,特别是使用幻灯片等对于讲义进行预先的准备,以及在线考试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实际的学生兴趣捕捉和鼓励,和针对初中数学的特定自测题库,还未发现公开的成果分享。因此,本论文从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入手,设计实现自测软件模块,完成了软件工程理论中的基本软件开发步骤。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构建顶层知识框架模型。梳理导入中学数学教学知识体系,导入中学数学教学知识点,建立初中数学知识库。其次,构建学生学习自测题本体。分析中学数学教学特性,研究中学生常见数学学习曲线,获取学习中的重难点和轨迹,建立面向初中学生特性的自测题体系方案。第三,构建基于模型的软件系统模块。构建基于中学数学知识框架模型和中学数学学习模型的软件系统应用模块,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系统中。本论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自我管理习惯培养为目标,设定个性化的教学测试游戏环节和奖励机制,将学习与娱乐结合起来,实现以趣促学,以学建习,以习树人的教学理念。论文中所述知识库和软件模块已经创建实现,对于同类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晓飞[6](2008)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成效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在美国,许多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未来的世界,合作将成为主流。无论是大到国际间的共同难题,还是小到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交流与帮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且势在必行的。在眼下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浪潮里,本人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出适合于现代教育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合作学习教学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完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教学水平。同时,改变学生旧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形成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改善学生的同伴关系等。本论文主要有以下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理论背景,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教学的相关理论、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初中数学的教育目标等理论,分析了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阐述了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第二章,叙述了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认识和体会,小组合作学习含义,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数据结果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分析。第四章,叙述了本人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实践和效果,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合作学习教学的感受。第五章,阐述了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成效的对策,合作学习教学的实施办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合作学习组织程序。第六章,提出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些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建议: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注重培养教师的合作艺术。
郭凤霞[7](2015)在《动态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一.教学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点动,线动,图形平移或翻转等几何图形的变化,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求出结果或得出结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点,线,图形的运动找出特殊点,线,图形,根据特殊点的特殊图形求解。2.问题解决目标掌握住不变的量,利用已知条件,学会将条件转化,作辅助线,理解题意,构建特殊图形,利用图形的性质求未知量。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
边冼[8](1999)在《《勾股定理》自测题》文中认为
边冼[9](1995)在《《相似形》自测题及自测指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范连众[10](2019)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材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主任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并于2019年1月全面开启对义务教育课程的修订工作。对于初中数学教科书而言,与其它学科教科书一样,都面临着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重任。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体现考试评价导向等焦点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想的教科书习题应指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此,要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做实然研究和应然研究,找到现阶段还存在的问题和实证数据,提出改进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的策略方法,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发展助力。本研究在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教科书研究和习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国内九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理数》一章的习题、对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教师关于《勾股定理》、《有理数的加法》、《平均数》三节课的习题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900名学生实作各版本《有理数》一章习题的调查,143名教师对当前人教版教科书习题满意度的调查和教科书习题与当前中考数学试题关联度的调查,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现状。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92、2004和2012年出版的教科书《有理数》一章的习题,1993、2002和2012年出版的教科书《边角边定理》一节课的习题进行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习题设计的框架,据此改进了人教版《平行线、相交线》一节的习题,并进行了验证实验和师生反馈调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启示如下:1、现行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是在以往各版教科书习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知识为本的编写理念显着,需要发展和创新建国以来,我国各个时期都把习题训练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作是掌握数学知识、发展“三大能力”、熟悉数学方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后,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实践,教科书习题设计从目标、内容、呈现方式、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始终保证了习题设计是教科书整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科书习题与教科书正文部分的变化相比,改革的步伐还不够。比如正在我国大面积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习题发展更多地是在原有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删减,还不能做到与教科书正文部分的变化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并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习题内容选择上还比较陈旧,体现不出新颖性和力量性,学生做完习题的成功感不强;在习题的情境设计上比较单一,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都有待加强;在问题串的设计上缺少层次性和开放性,不能做到让学生意犹未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必需和魅力。未来教科书习题设计必须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的角度上去完成。2、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科书习题建设,正处在突破理论与实践传统理念的束缚,与教科书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时刻(1)改变教科书的习题功能为大势所趋对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而言,使学生获得数学技能是主要的目的,而实际上学生的课后学习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结果的巩固和运用,更需要将课堂上探索知识的经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一些在课堂上认识得不够深刻,来不及自我反思的知识与过程,在课后作业中需要得到延续和发展。与我国在启发式教学、变式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相比,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启发性、教育性等研究还亟待提高。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对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影响还不够明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习的挑战也都还没有表现出来,教科书习题在选题的生活化、呈现的开放化、学科的综合化、工具的现代化等各方面的改变都不够迅速。此外,由于中高考试题的发展变化远远快于教科书习题的发展变化,教科书的习题变化就显得十分滞后。利用数学教科书的习题影响大规模数学测评,应是发挥教科书功能的重要体现。(2)以知识获得、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引领教学与素养评价的教科书习题设计框架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为了使教科书习题改进有章可循,本研究建构了以三个维度、十二个关注点为内容的教科书习题设计框架,目的是在进行习题设计时,不仅体现数学“双基”,更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通过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和情境背景的与时俱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改进的可行性。(3)发挥“中国特色”,探索多元的各版本教科书习题特点,是教科书习题改进的有效路径我国地域辽阔,现行的各版本教科书习题存在设计思路雷同的现象,缺少编写特色。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打破传统的数学教科书习题内容大多局限在数学内部,甄别评价和训练功能占主导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站在育人的角度去设计习题,逐步形成各具特点的教科书习题体系。
二、“勾股定理”自测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勾股定理”自测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中蒙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比较研究——以“勾股定理”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简介 |
二、蒙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简介 |
三、中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与蒙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比较研究 |
1. 中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与蒙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对照表。 |
2. 中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与蒙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中的共同点。 |
3. 中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与蒙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中的不同点。 |
四、小结 |
(2)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
1.1.2 信息技术的成熟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1.1.3 政策指引下相关部门对“学生主动”的高度重视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翻转课堂发展历程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目的 |
1.3.4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
2.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2.1.3 问题导向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掌握学习理论 |
2.2.2 学习的金字塔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第3章 翻转课堂调查研究及分析 |
3.1 调查的原因及意义 |
3.2 教师个案访谈 |
3.2.1 访谈目的及提纲 |
3.2.2 访谈对象 |
3.2.3 访谈过程及实录 |
3.2.4 访谈结果分析 |
3.3 学生问卷调查 |
3.3.1 调查目的 |
3.3.2 调查对象 |
3.3.3 调查内容及流程 |
3.3.4 问卷结果分析 |
3.4 调查结论 |
3.4.1 本地高中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2 翻转课堂的适用性、可行性及实施建议 |
3.4.3 调查研究小结 |
第4章 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分析与构建 |
4.1 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
4.2 高中数学不同课型的区分及翻转课堂实施建议 |
4.2.1 概念课 |
4.2.2 命题课 |
4.2.3 习题课 |
4.2.4 复习课 |
4.2.5 测验讲评课 |
4.3 高中数学“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
4.3.1 课前“知识获取”阶段 |
4.3.2 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
4.3.3 课后拓展学习阶段 |
第5章 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 |
5.1 实践过程总体说明 |
5.2 实践过程 |
5.2.1 课前教师备课阶段 |
5.2.2 课堂知识内化阶段 |
5.3 师生访谈及结果分析 |
5.3.1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5.3.2 学生访谈及结果分析 |
5.4 《余弦定理》的教学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当地髙中数学教与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南宁市N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流程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学平台 |
2.1.2 移动教学平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技术接受模型 |
3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调查设计 |
3.1.1 移动教学平台的接受度调查问卷设计 |
3.1.2 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
3.1.3 访谈提纲内容设计 |
3.2 调查实施过程与数据收集情况 |
3.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3 访谈的对象与过程 |
4 移动教学平台的技术接受度分析 |
4.1 教师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技术接受度分析 |
4.2 学生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技术接受度分析 |
4.3 家长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技术接受度分析 |
4.4 小结 |
5 移动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
5.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1 教师对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 |
5.2.2 学生对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 |
5.2.3 小结 |
5.2 访谈内容分析 |
5.2.1 领导访谈分析 |
5.2.2 教师访谈分析 |
5.2.3 学生访谈分析 |
5.2.4 家长访谈分析 |
5.2.5 小结 |
6 移动教学平台应用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
6.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 |
6.2 教学内容的展示 |
6.3 课堂教学的交互方式 |
6.4 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
6.5 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 |
7.1.2 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7.1.3 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应用的解决策略 |
7.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家长对移动教学平台的接受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5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8 数学《勾股定理》课堂教学过程 |
附录9 地理《地球的运动》课堂教学过程 |
附录10 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教学过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专业硕士扩招 |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 |
1.1.3 MPCK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的突破口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MPCK国外研究综述 |
2.2 MPCK国内研究综述 |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3.1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的内涵 |
2.3.2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的结构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问卷编制与个案设计 |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4章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的群体调查 |
4.1 数学学科知识(MK)分析 |
4.1.1 本科期间数学学科专业课程的成绩分析 |
4.1.2 数学学科知识(MK)问卷结果分析 |
4.2 一般教学法知识(PK)分析 |
4.2.1 本科期间教育理论课程的成绩分析 |
4.2.2 一般教学法(PK)问卷结果分析 |
4.3 有关学生的知识(CK)分析 |
4.4 教育技术知识(TK)分析 |
4.5 MPCK总体掌握水平与来源分析 |
第5章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的个案研究 |
5.1 教案设计研究 |
5.1.1 《勾股定理》 |
5.1.2 《正弦定理》 |
5.2 课堂实录研究 |
5.2.1 《从问题到方程》 |
5.2.2 《三视图与投影》 |
5.3 解题策略研究 |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研究结果 |
6.2 原因分析 |
第7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发展建议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5)初中数学自测题库本体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研究现状 |
2.1 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
2.1.1 教学设施陈旧——手段单一 |
2.1.2 教学课业负担重——目标现实 |
2.1.3 教学难点突出——分化严重 |
2.2 中学生学习状况研究现状 |
2.2.1 主观能动性不足 |
2.2.2 学习惰性强 |
2.2.3 排名式竞争机制 |
2.3 中学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现状 |
2.4 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章 项目需求分析 |
3.1 初中数学自测题库知识体系建模需求 |
3.2 初中数学自测软件系统需求 |
第4章 初中数学自测题库知识体系模型构建 |
4.1 初中数学知识本体建模 |
4.1.1 数学知识库本体类建模 |
4.1.2 数学知识库本体个体建模 |
4.1.3 数学知识库本体属性建模 |
4.1.4 数学知识库断言建模 |
4.1.5 数学知识库本体公理建模 |
4.2 自测题本体建模 |
4.2.1 自测题库本体术语归纳 |
4.2.2 自测题库关联关系归纳 |
4.3 自测激励机制设计 |
第5章 基于本体的自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设计 |
5.1.1 模块设计 |
5.1.2 详细设计 |
5.2 系统实现 |
5.2.1 服务器搭建 |
5.2.2 本体库构建 |
5.2.3 激励机制实现 |
5.2.4 匿名评分功能实现 |
5.2.5 统计分析功能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成效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理论背景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合作学习的背景 |
1.3 合作学习的理论 |
1.4 合作学习概念界定 |
1.5 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
1.6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认识 |
2.1 对小组合作学习含义的理解 |
2.2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
2.3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 |
3.1 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2 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
第四章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和效果 |
4.1 初中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
4.2 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 |
4.2.1 实验的总体思路 |
4.2.2 合作学习实验的组织模式 |
4.2.3 合作学习实验的教学案例 |
4.3 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优势 |
4.3.1 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
4.3.2 数学合作学习的优势 |
4.4 学生访谈 |
第五章 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成效的对策 |
5.1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 |
5.1.1 组织者角色 |
5.1.2 合作者角色 |
5.1.3 引导者角色 |
5.2 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的认知责任,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
5.3 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恰当使用合作学习时机 |
5.4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提高合作技能 |
5.5 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5.6 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
第六章 提高“合作学习”成效应处理好的问题 |
6.1 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
6.2 要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6.3 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
6.4 注重培养教师的合作艺术 |
6.5 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一 教师合作学习观和实施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合作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观察量表 |
详细摘要 |
(10)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路径和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科书及其研究 |
第二节 数学习题、解题及其研究 |
第三节 对数学教科书及习题的研究 |
第四节 对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的研究 |
第五节 国外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特点 |
第六节 当今国际上NAEP、TIMMS与 PISA数学测试的特点 |
第七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与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
第八节 文献综述启示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
第二节 教科书习题设计的教育学基础 |
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的教育传播与社会学基础 |
第四节 初中数学习题理论基础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现状 |
第一节 对我国九个版本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 |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师对人教版教科书习题认可度的调查 |
第三节 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习题情况的调查 |
第四节 对学生完成数学教科书习题情况的调查 |
第五节 中考试题与数学教科书习题关联情况的调查 |
第五章 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演变 |
第一节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教科书习题的影响 |
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有理数》习题的演变 |
第三节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边角边”习题的演变 |
第六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改进 |
第一节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设计框架 |
第二节 对人教版《相交线、平行线》习题的改进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勾股定理”自测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蒙两国初中数学教科书栏目设置比较研究——以“勾股定理”内容为例[J]. 春玲. 内蒙古教育, 2018(20)
- [2]问题导向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 李小琪. 扬州大学, 2020(05)
- [3]移动教学平台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南宁市N初中为例[D]. 吕远梅. 广西师范学院, 2018(01)
- [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MPCK现状的初步研究[D]. 戴梦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5]初中数学自测题库本体的构建与应用[D]. 李晓娇. 吉林大学, 2017(04)
- [6]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成效之研究[D]. 王晓飞. 苏州大学, 2008(04)
- [7]动态问题[A]. 郭凤霞.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4年教学案例, 2015
- [8]《勾股定理》自测题[J]. 边冼. 中学生理科月刊, 1999(Z2)
- [9]《相似形》自测题及自测指导[J]. 边冼. 中学生理科月刊, 1995(09)
- [10]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D]. 范连众.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