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姚进[1](2016)在《小学数学中“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APOS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圆的认识是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重要内容,它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APOS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研究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获得数学概念要经历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a)四个阶段的心理建构,该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APOS理论,以“圆的认识”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探讨在APOS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一般方式和思路。教学设计之前对APOS理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以及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概括总结相关研究的近况,获取该研究范畴内相关工作进展和成果。全面了解APOS理论相关研究的进展,为APOS理论指导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同时提出基于APOS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教学内容及其前期学习、后续发展进行详细研究,运用APOS理论对其应用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研究选择“圆的认识”作为概念教学研究的内容,设计简单前测问卷。对学生前测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快速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阐述了APOS理论在圆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在APOS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结果及课堂观察,以“圆的认识”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探究基于理论的教学各个层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基于APOS理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反思,分析、讨论其应用问题,反思探寻应用APOS理论进行概念教学的新方法,以便获取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启迪。
谢超琪[2](2020)在《APOS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四大板块之一,小学图形与几何相关概念众多,内容丰富,直观性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却较为困难。APOS理论是数学概念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概念学习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建构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概念学习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以及访谈法。在研究基于APOS理论的“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和方法时,引用笔者和其他学者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研究教学设计之前,运用文本分析法对课标、相应的教材等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访谈法,了解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如何实施数学概念教学,为本文的教学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首先,本文从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以及小学生认知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APOS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APOS理论指导对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同时也归纳了APOS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主体性、过程性、整体性三大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APOS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框架,作为全文的理论依据。接着,对学习者的特征和“图形与几何”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再基于建构的APOS理论框架,对“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研究,探究APOS理论指导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最后,以“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设计一般思路和方法为指导,选取“图形与几何”概念中的两个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呈现完整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王敏[3](2020)在《中美新三国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材的编写依据是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载体,通过中外教材的比较可以为我国教材编写提供参考价值。圆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第一个曲线图形,学习好圆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学习圆柱、圆锥等曲线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选取中美新三国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教材入手,以中国人教版、美国加州版、新加坡目标数学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圆”内容的内容分布、栏目设置、内容呈现、例题、习题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该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人教版、美国加州版、新加坡目标数学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内容分布方面,对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的编排框架、编排位置和数量、单元结构、版面设计比较研究。在编排框架方面,三国教材都把“圆”这一内容安排在小学高学段学习;在编排数量上,目标数学版“圆”内容所占页数最多,人教版次之,加州版最少;在单元结构上,三国教材都是以章节为单位组织教学,但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在版面设计上,三国教材都有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特点,但加州版和目标数学版小学数学教材相比于人教版的版面更大,整体没有那么紧凑。第二,在栏目设置方面,人教版共设置8个栏目,加州版共设置19个栏目,目标数学版共设置8个栏目。从栏目数量来看,加州版的栏目设置最多,人教版和目标数学版的数量一样。第三,在内容呈现方面,三国教材在“圆的认识”导入部分不同,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时采用的方式也不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类似,但是在每节内容的导入环节有所不同。第四,在例题和习题方面,在例题的情境类型上,人教版以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生活情境为主,加州版和目标数学版以无背景为主;在例题的呈现方式上,人教版以无解答为主,加州版和目标数学版以只解答为主;在例题的插图呈现上,人教版以史料图为主,加州版和目标数学版以模型图为主。在习题开放性上,三国教材都是开放性习题少,封闭性习题多;在习题的难度上,三国教材都是在背景和知识综合水平上占比较少,其他三个因素差异不明显。依据文章的结论,给出我国教材编写的建议和教师教学的策略:1.编写建议:(1)在“圆”内容编写结构上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2)例题数量可适当增加,呈现方式多样化;(3)习题背景层面适当减少无背景水平,多与生活情境和科学情境相结合。2.教学策略:(1)课堂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2)适当拓展教学内容;(3)设计开放性习题。
葛晶[4](2017)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良好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虽然教学设计引起了教学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取得了多项成果,但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理论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误区,严重影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当代着名教学技术与理论专家戴维·梅里尔(M.David Merrill)于2001年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五星教学模式”),主要探讨教学如何能更好的促进学习。首要教学原理以聚焦问题为中心,包括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汇贯通四个阶段,共同构成教学循环圈。本研究旨在将首要教学原理引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之中,以期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观察法。通过文献研究法,阐述了首要教学原理的内涵,详细论证了首要教学原理的五大原理及十五条推论。研究依据首要教学原理的特征,确立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同时选取义务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包括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前期测试,基于首要教学原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实施的结果,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课堂满意度高。同时笔者对首要教学原理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
岳增成[5](2019)在《HPM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数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史的使用,作为研究领域的HPM(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的发展,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遭遇到了一些困境,数学教师期望将数学史融入教学的意愿与将数学史融入教学的行动之间存在较大落差,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与培养教师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能力不相匹配。HPM研究领域也需要在教师教育、小学领域延拓。因此,本文聚焦于小学学段,以具有“行动教育”(顾泠沅、王洁,2003)特点的HPM课例研究为抓手,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进行研究,拟解决如下研究问题:(1)HPM课例研究能否促进HPM视角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①如果能,促进了哪些方面的发展?②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2)在①的前提下,HPM课例研究如何促进教师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3)将HPM理论引入小学教学,教师遭遇到了哪些挑战?为了解决上述研究问题,以复杂理论、刻意练习、HPM理论为基础,参照“行动教育”,完善了HPM课例研究,并结合教师专业成长互联模型(Clarke&Hollingsworth,2002),构建了与HPM课例研究融合的教师专业成长互联模型;基于文献、已有课例和专家论证等,构建了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评价工具。先利用预研究对研究问题(1)的答案进行了探索,发现HPM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但这只是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给接下来的研究带来了启示,要延长研究的时间跨度,深入到HPM课例研究内部。进而,我们利用与HPM课例研究融合的教师专业成长互联模型对个案11次HPM课例研究中的成长网络进行了梳理,将每次课例研究中的个人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和外部领域用“实施”、“反思”联通了起来,利用教学设计能力评价工具对教师实践领域中每一个课题的第一版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利用微型叙事呈现了个案HPM实践中遭遇到的挑战。纵向对比每一个课题中教师HPM视角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发现,个案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课堂引入、活动探究、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史料使用维度上,史料收集维度上的能力提升不明显;微观分析每一个维度上指标的变化发现,史料收集中的英文资料查找、新知引入中的有效性设计、活动探究中的汇报重点设计、课堂练习设置的视角、课堂小结中学生回答的预设和教学的升华提炼、史料使用中的有效性设计是影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除英文资料查找外各个环节设计上能力的提升,进一步说明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横向分析每一个课题课例研究的互联模型发现,HPM课例研究中的设计研讨、试教、课后研讨、教师反思、课后反馈是影响个案教师HPM视角下教学设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们分别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指向标、试金石、参照系、仪表盘、助推器,它们共同作用,促进了教师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综合每一个课题课例研究中的微型叙事发现,HPM理论的引入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时间有限、史料匮乏、专业知识缺失、评价缺位,挑战较为多元、复杂。最后,从教育取向的数学史资料库和HPM案例库的建设、包含多元身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体的组建、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策略的提炼、基于数学史的单元设计开发、HPM与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五个方面提出了将数学史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对研究局限进行了反思,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刘静[6](2020)在《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几何概念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几何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重要前提。由于几何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小学生自身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完全性,使得几何概念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学习开始进入立体几何和曲线图形层面,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改变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和依据,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以APOS理论为指导,从当前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现状入手,探讨了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与方法。首先,本文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几何概念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几何概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践层面为教学设计提供启示。然后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对APOS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包括:基于APOS理论的前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设计案例(长方体的认识、圆的认识)。最后通过教学实验将其中一个教学设计案例在实际教学中予以实施,以验证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现象,教师对学生发现概念本质属性的探索过程不够重视;学生缺乏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未能深化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教师缺乏主动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学生缺乏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对APOS理论下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进行一般化的设计。包括:活动阶段的设计(活动材料的选择、活动方式的选择),过程阶段的设计(反思操作活动、辨析概念本质属性),对象阶段的设计(组织数学语言、进行变式训练、例举正反例),图式阶段的设计(梳理学习过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图式意识)。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王玉珏[7](2019)在《PBL下小学数学圆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数学基本技能的传授,转为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PBL本身具有的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开放合作、可持续探究等特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本文在借鉴国内外PBL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情况对小学数学圆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拓展研究,以确定起跑线为主要内容设计教学,开展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教学建议。具体研究以N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障碍的基础上,结合PBL的特点对确定起跑线进行共计两轮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经历了项目选定、计划制定、活动探究、完成作品、成果交流、反思评价的全过程。后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等方式对PBL项目学习的效果展开研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PBL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增加知识的宽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积极影响。但由于PBL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并且与考试标准不符等原因,实施起来存在较大阻力。同时,由于PBL以问题来驱动学习,因而知识的编排不成体系,在数学运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王茂君[8](2020)在《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已逐渐由重知识、重技能转向重能力发展,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所必备的重要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数学预习是联接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纽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预习单是落实教师预习任务和预习要求,由教师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设计的科学的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支架”,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脚手架”,能够有效落实课前预习,改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的现状,长此以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是基于任务驱动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的探讨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是任务驱动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任务的真实性、目标的明确性、学习的过程性和合作性,倡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真实的任务背景下进行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在这种任务驱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很大提升,因此,在任务驱动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来落实课前有效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可行的。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通过查阅和整理任务驱动理论及预习单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任务驱动相关理论和预习单的研究现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探讨和论述了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本研究把小学数学预习单定义为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对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内容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下的小学数学预习单应具有科学性、动态性、预设性和导学性的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要求论述了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价值即:有助于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落到实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是从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入手,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依据、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任务驱动学习为设计理念,遵循预习单设计的一定原则,分析教材与课标,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型,以案例的形式讨论了具体设计的方法。四是从实践层面,依据总结得出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结合具体课例设计数学预习单并设置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实验,再通过前后测成绩分析、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及对教师的访谈得出实验结论,分析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对学生及教学的影响。五是对整个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探讨了预习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提出尝试性的建议,期望能将预习单的价值真正发挥。
马云鹏[9](2018)在《“图形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图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设置,小学数学教材在不同学段设计相应的单元内容,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将其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研究。梳理和研究小学数学中有关图形认识及其教学的问题,有助于把握"图形的认识"教学中的共同要素,根据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本质,挖掘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图形的认识"本质的理解"图形"一般指"几何图形"的简称。怎样理解"图形"或"几何图形","几何"与
李云娜[10](2019)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在“数学核心素养”逐渐火热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应该如何教学,才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与访谈调查法,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运用描述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词频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总结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出现的问题:男女小学数学教师严重失衡,小学数学男教师稀缺;小学数学教师硕博士高学历人才太少;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工作量大,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保证;在教师教学设计(备课)维度上,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具体教学设计能力待提升;在教师教学实施(上课)维度上,教师课堂教学四大基本教学环节待完善、各种教学媒介手段使用欠缺;在教师教学评价及反思(反思教学)维度上,评价教学效果欠佳以及反思教学欠改善。结合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建议: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待遇,吸引优秀师范生;合理安排小学数学教师工作量,促进教学质量最优化;积极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理论,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完善课堂教学四大基本教学环节,积极采用各种教学媒介手段;提升教学评价效果,积极提倡教学反思。最后,运用案例研究法,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优秀经典教学案例,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中“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APOS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APOS理论运用与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
(二)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
(三) 关于圆概念的教学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
一、APOS理论的概述 |
(一) APOS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二) APOS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
(三) APOS理论关于概念学习的四个阶段 |
二、APOS理论对“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意义 |
三、基于APOS理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与主要任务 |
(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
(二) 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
第二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前期的分析 |
一、学生学习圆的认知的前期调查分析 |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 问卷设计 |
(三) 调查结果 |
(四) 调查结果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二、学习需要分析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一) 学习者的认知起点水平 |
(二) 学习者的智力特征 |
(三) 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
(四)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习惯 |
四、教学内容分析 |
(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 教材文本编写特征 |
第三章 基于APOS理论的“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
(二) 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 |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
(一) 生活性与人文性并重,选取教学素材 |
(二) 实际活动与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特征 |
(三) 依托逻辑与规律,有序呈现教学内容 |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
(一) 活动阶段认识概念 |
(二) 过程阶段形成概念 |
(三) 对象阶段深化概念 |
(四) 图式阶段整合概念 |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 通过诊断性评价,明确学生圆认识的学习起点 |
(二) 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形成 |
(三) 教学反思,检验学生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
第四章 基于APOS理论的“圆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
一、基于APOS理论“圆的认识”教学实践 |
二、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设计本身的反思 |
结束语 |
一、存在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APOS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
1.1.2 小学数学概念实际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
1.1.3 APOS理论指导概念学习的优势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2 研究概述 |
2.1 APOS理论概述 |
2.1.1 APOS理论介绍 |
2.1.2 APOS理论的研究综述 |
2.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述 |
2.2.1 数学概念的界定 |
2.2.2 数学概念教学的界定 |
2.2.3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综述 |
2.3 简要评价 |
3 APOS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论框架建构 |
3.1 APOS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可行性 |
3.1.1 APOS理论的内涵为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思路 |
3.1.2 APOS理论符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基本理念 |
3.1.3 APOS理论符合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由过程到对象的特征 |
3.1.4 APOS理论符合小学生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特点 |
3.2 APOS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
3.2.1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3.2.2 有助于数学教学科学化 |
3.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3.3 APOS理论指导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
3.3.1 主体性原则 |
3.3.2 过程性原则 |
3.3.3 整体性原则 |
3.4 APOS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框架 |
3.4.1 操作阶段 |
3.4.2 过程阶段 |
3.4.3 对象阶段 |
3.4.4 图式阶段 |
4 基于APOS理论的“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设计 |
4.1 教学设计前期准备 |
4.1.1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材分析 |
4.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4.2 教学目标设计 |
4.2.1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
4.2.2 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 |
4.3 教学内容的设计 |
4.3.1 沟通生活与数学 |
4.3.2 渗透数学思想 |
4.3.3 有序性与规律性相结合 |
4.4 教学过程的设计 |
4.4.1 操作阶段——生活直观,引入概念 |
4.4.2 过程阶段——反思操作,生成表象 |
4.4.3 对象阶段——巩固运用,建立概念 |
4.4.4 图式阶段——纵横联系,构建图式 |
4.5 教学评价的设计 |
4.5.1 教学评价的内容 |
4.5.2 教学评价的方法 |
5 基于APOS理论的“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
5.1 案例一:《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
5.1.1 教学案例呈现 |
5.1.2 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
5.2 案例二:《梯形》 |
5.2.1 教学案例呈现 |
5.2.2 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
6 研究总结与建议 |
6.1 研究总结 |
6.2 教学建议 |
6.2.1 确保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
6.2.2 充分发挥APOS理论在教学中的双重功能 |
6.2.3 充分利用APOS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6.2.4 充分利用APOS理论思想编排教材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3)中美新三国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材比较的重要性 |
1.1.2 “圆”内容的重要性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的研究现状 |
2.1.1 小学数学教材国内比较研究 |
2.1.2 小学数学教材跨国比较研究 |
2.2 “圆”内容的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圆”内容教学相关研究 |
2.2.2 “圆”内容教材相关研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比较研究法 |
3.2.3 内容分析法 |
3.3 研究框架 |
第4章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比较 |
4.1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分布比较 |
4.1.1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编排框架比较 |
4.1.2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编排位置和数量的比较 |
4.1.3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单元结构的比较 |
4.1.4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版面设计比较 |
4.2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栏目设置比较 |
4.2.1 中国人教版教材栏目设计结果及分析 |
4.2.2 美国加州版教材栏目设计结果及分析 |
4.2.3 新加坡目标数学教材栏目设计结果及分析 |
4.2.4 三国教材栏目设计比较结果及分析 |
4.3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呈现比较 |
4.3.1 三国教材“圆的认识”内容的比较分析 |
4.3.2 三国教材“圆的周长”内容的比较分析 |
4.3.3 三国教材“圆的面积”内容的比较分析 |
4.3.4 三国教材内容呈现比较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例题和习题比较 |
5.1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例题和习题数量比较 |
5.2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例题比较 |
5.2.1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例题情境类型比较 |
5.2.2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例题呈现方式比较 |
5.2.3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例题插图呈现比较 |
5.2.4 小结 |
5.3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习题比较 |
5.3.1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习题开放性比较 |
5.3.2 中美新小学数学教材“圆”习题难度比较 |
5.3.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首要教学原理的研究现状 |
(二) 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三) 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首要教学原理概述 |
(一) 首要教学原理的内涵 |
(二) 首要教学原理适用的范围 |
二、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 |
(一) 以问题为中心,发展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聚焦分类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
(三) 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结构化 |
三、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小学数学“圆”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 |
(一) 前期分析阶段 |
(二) 教学设计阶段 |
第二章 “圆”单元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学习者分析 |
(一) 学习者“圆”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二) 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
二、教学内容分析 |
(一) 课程标准分析 |
(二) 教材分析 |
第三章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圆”的单元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 |
(二) 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 |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
(一) 教学过程的设计理念 |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内容 |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 教学评价的设计理念 |
(二) 教学评价的设计内容 |
第四章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教学设计的实施 |
一、聚焦完整任务 |
二、激活旧知 |
三、示证新知 |
四、应用新知 |
五、融汇贯通 |
第五章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教学设计的效果与反思 |
一、教学设计的效果分析 |
(一) 紧扣目标施教,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二) 善用媒体促进,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
(三)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
(四)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满意度高 |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
(一) 不足之处 |
(二) 改进意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HPM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导向——国家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
1.1.2 实践需求 |
1.1.3 学科拓展——小学 HPM 研究是一个亟待深入的研究领域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HPM与小学数学教育 |
2.1.1 大陆小学HPM研究 |
2.1.2 台湾地区小学HPM研究 |
2.1.3 国外小学HPM研究 |
2.2 HPM与教师专业发展 |
2.2.1 国内HPM与教师教育关系研究 |
2.2.2 国外HPM与教师教育关系研究 |
2.3 课例研究 |
2.3.1 中国的课例研究 |
2.3.2 课例研究促进教学改进、学生学习的机制 |
2.3.3 实施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2.4 教学设计能力 |
2.4.1 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 |
2.4.2 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与测评 |
2.4.3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
2.5 小结 |
第3章 理论建构 |
3.1 理论基础 |
3.1.1 复杂理论 |
3.1.2 刻意练习 |
3.1.3 HPM理论 |
3.2 分析框架 |
3.2.1 HPM课例研究流程 |
3.2.2 教师专业成长互联模型 |
第4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4.1 研究方法 |
4.1.1 个案研究 |
4.1.2 叙事探究 |
4.2 研究设计 |
4.2.1 课例研究参与者介绍 |
4.2.2 数据收集 |
4.2.3 数据整理 |
4.2.4 数据分析 |
4.2.5 评价工具 |
4.3 预研究 |
4.3.1 研究对象A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分析 |
4.3.2 研究对象B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分析 |
4.3.3 研究对象C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分析 |
4.3.4 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个案小学数学教师HPM实践 |
5.1.1 HPM视角下“圆的初步认识”的课例应用 |
5.1.2 HPM视角下“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课例开发 |
5.1.3 HPM视角下“平行”的课例开发 |
5.1.4 HPM视角下“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课例开发 |
5.1.5 HPM视角下“正数和负数”的课例开发 |
5.1.6 HPM视角下“位置的表示方法”的课例开发 |
5.1.7 HPM单元课例开发 |
5.2 个案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分析 |
5.2.1 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的总体发展 |
5.2.2 史料收集能力 |
5.2.3 新知引入设计能力 |
5.2.4 活动探究设计能力 |
5.2.5 课堂练习设计能力 |
5.2.6 课堂小结设计能力 |
5.2.7 史料使用能力 |
5.3 HPM课例研究影响个案教师HPM视角下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 |
5.3.1 设计研讨是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指向标 |
5.3.2 试教是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试金石 |
5.3.3 课后研讨是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参照系 |
5.3.4 课后反馈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仪表盘 |
5.3.5 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
5.4 HPM实践中遭遇到的挑战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来源 |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的现实需要 |
(三)APOS理论对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适切性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APOS理论研究现状 |
(二)几何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验法 |
第二章 APOS理论及其对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
一、APOS理论概述 |
(一)APOS理论的来源 |
(二)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 |
(三)APOS理论的内涵 |
二、APOS理论对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
(一)为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带来了新思路 |
(二)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模式 |
(三)提高了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二)访谈对象 |
三、调查问卷与访谈题纲的设计 |
(一)调查问卷与访谈题纲的编制 |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与访谈内容的说明 |
四、问卷数据的整理、赋值与信效度检验 |
(一)学生问卷数据的整理、赋值与信效度检验 |
(二)教师问卷数据的整理、赋值与信效度检验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二)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三)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 |
一、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
(二)教学内容分析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二、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三、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
(一)基于APOS理论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
(二)基于APOS理论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
第五章 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应用实验 |
一、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三)实验对象 |
(四)实验方案 |
(五)实验材料 |
(六)实验工具 |
(七)实验程序 |
(八)数据处理 |
二、实验研究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
(一)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
(二)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 |
(三)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
三、实验结论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PBL下小学数学圆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的性质 |
1.1.2 新课程标准要求 |
1.1.3 “圆”在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性分析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PBL的概念界定 |
1.2.2 圆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目的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的确定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PBL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 |
2.2.1 PBL的起源和发展 |
2.2.2 Problem-Based Learning与 Project-Based Learning |
2.2.3 PBL的特点 |
2.2.4 PBL设计的核心要素 |
2.2.5 PBL教学的一般流程 |
2.2.6 项目学习的一般流程 |
2.3 PBL运用于基础教育的研究综述 |
2.4 圆的教学研究综述 |
2.5 文献评述 |
2.6 小结 |
第3章 圆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3.1 “圆”的相关课程标准分析 |
3.2 “圆”的教材内容分析 |
3.3 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3.2 数据的收集 |
3.3.3 问卷设计 |
3.3.4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3.3.5 数据的整理分析 |
3.4 圆的相关基础知识学前评估 |
3.5 PBL运用于小学圆的复杂问题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 |
3.7 小结 |
第4章 基于PBL理论的圆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 |
4.1 活动内容的选取 |
4.1.1 教材内容分析 |
4.1.2 教材编排特点 |
4.2 理论解读 |
4.3 “确定起跑线”第一次教学设计 |
4.4 第一轮教学的教学反思 |
4.5 教学设计改进 |
4.6 第二轮教学设计 |
4.6.1 项目概况 |
4.6.2 项目准备 |
4.6.3 项目计划 |
4.6.4 项目启动 |
4.6.5 项目实施 |
4.6.6 成果汇报 |
4.6.7 项目评价 |
4.6.8 项目反思 |
4.7 学生作品展示 |
4.8 两轮教学设计的对比 |
4.9 小结 |
第5章 教学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数学考试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5.1.1 考试成绩的方差齐性检验 |
5.1.2 控制班考试成绩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
5.1.3 实验班考试成绩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
5.1.4 控制班与实验班后测成绩配对T检验 |
5.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5.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5.2.2 调查问卷设计 |
5.2.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3 学生反馈分析 |
5.4 教师反馈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项目实施的困难 |
6.3 教学建议 |
6.4 研究的反思 |
6.5 探究的展望 |
6.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1) |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2) |
附录 C 项目计划 |
附录 D 项目总结 |
附录 E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F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设计 |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
(一)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内涵 |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特征 |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价值 |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 |
(一)设计的理念 |
(二)设计的原则 |
(三)设计的依据 |
(四)设计的流程 |
(五)设计的方法 |
三、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应用微型实验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及变量控制 |
(三)实验步骤 |
(四)实验课例 |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六)实验结论与反思 |
四、任务驱动下预习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反思 |
(一)需精准把握学情设计预习单 |
(二)需科学把握设计主体进行预习单设计 |
(三)需做好预习单与课堂的衔接工作 |
(四)避免预习单模式化、作业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图形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形的认识”本质的理解 |
1.“图形”与“几何”的含义。 |
2. 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几点认识。 |
二、“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基础 |
1.“图形的认识”的本质与教育价值。 |
2.“图形的认识”的学习心理基础。 |
3.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中有关几何内容的演变。 |
4. 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
三、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
1. 图形认识的数学学科理解。 |
2. 图形认识的儿童学习理解。 |
3.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要点。 |
四、图形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
(10)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论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调查法 |
1.4.4 案例研究法 |
1.4.5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2.1.1 国内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2.1.2 国外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2.2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综述 |
2.2.1 国内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综述 |
2.2.2 国外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综述 |
2.3 概念界定 |
2.3.1 核心素养 |
2.3.2 数学核心素养 |
2.3.3 “图形与几何” |
2.3.4 “图形与几何”教学 |
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设计 |
3.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
3.1.1 问卷调查目的 |
3.1.2 问卷调查方法 |
3.1.3 问卷的编制 |
3.1.4 问卷调查对象的确定 |
3.1.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3.1.6 问卷调查对象的背景分析 |
3.2 访谈调查研究设计 |
3.2.1 访谈调查目的 |
3.2.2 访谈调查方法 |
3.2.3 访谈问题设置 |
3.2.4 访谈对象的确定 |
3.2.5 访谈及结果的整理 |
3.2.6 访谈对象的背景分析 |
4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4.1 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4.1.1 描述统计分析 |
4.1.2 差异分析 |
4.1.3 相关分析 |
4.2 访谈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4.2.1 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与分析 |
4.2.2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
4.2.3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与分析 |
5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5.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问题 |
5.1.1 男女小学数学教师严重失衡,小学数学男教师稀缺 |
5.1.2 小学数学教师硕博士高学历人才太少 |
5.1.3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保证 |
5.1.4 在教师教学设计(备课)维度上,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具体教学设计能力待提升 |
5.1.5 在教师教学实施(上课)维度上,教师课堂教学四大基本教学环节待完善、各种教学媒介手段使用欠缺 |
5.1.6 在教师教学评价及反思(反思教学)维度上,评价教学效果欠佳以及反思教学欠改善 |
5.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男女小学数学教师严重失衡,小学数学男教师稀缺的原因 |
5.2.2 小学数学教师硕博士高学历人才太少的原因 |
5.2.3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保证的原因 |
5.2.4 在教师教学设计(备课)维度上,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具体教学设计能力待提升原因 |
5.2.5 在教师教学实施(上课)维度上,教师课堂教学四大基本教学环节待完善、各种教学媒介手段使用欠缺的原因 |
5.2.6 在教师教学评价及反思(反思教学)维度上,评价教学效果欠佳以及反思教学欠改善的原因 |
6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建议 |
6.1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待遇,吸引优秀师范生 |
6.2 合理安排小学数学教师工作量,促进教学质量最优化 |
6.3 积极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理论,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
6.4 完善课堂教学四大基本教学环节,积极采用各种教学媒介手段 |
6.5 提升教学评价效果,积极提倡教学反思 |
7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案例研究 |
7.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分析 |
7.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分析 |
7.3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案例与分析 |
7.4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分析 |
7.5 《高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分析 |
7.6 《身体尺子和物体长度》教学案例与分析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中“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APOS理论[D]. 姚进. 扬州大学, 2016(02)
- [2]APOS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D]. 谢超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中美新三国小学数学教材圆内容的比较研究[D]. 王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小学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研究[D]. 葛晶. 扬州大学, 2017(01)
- [5]HPM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D]. 岳增成.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 刘静.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PBL下小学数学圆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研究[D]. 王玉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D]. 王茂君. 西南大学, 2020(01)
- [9]“图形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J]. 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育, 2018(18)
- [10]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D]. 李云娜. 宁波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