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港石化城拟建世界规模苯酚/双酚A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胡程晟[1](2021)在《A公司新建丙烷脱氢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评价与应对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公司规划投资丙烷脱氢及下游拓展项目来向上延伸产业链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类似项目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路线多,管理界面杂,且A公司从未有过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经验。项目投资风险是学者们历来在企业财务风险方向的研究重点,也是A公司决策者最为重视的风险之一。因此如何识别出A公司新建丙烷脱氢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如何对相关风险因素及子因素进行科学评价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对风险予以应对就是A公司决策者直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得到一般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及子因素,并依托国内仅有的几个丙烷脱氢项目建设单位和从事丙烷脱氢项目工程建设公司的经验与数据,基于德尔菲法进行本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得到政治政策风险、投资时机风险、区域位置风险、产品方案风险、勘查设计风险、工程招标风险这六种主要的投资风险因素以及十余种风险子因素。而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明确各投资风险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投资风险因素及子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本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处于一般风险至较高风险区间,对于产品方案风险、投资时机风险、政治政策风险等影响程度较高的投资风险因素需要针对其风险子因素采取如多元化原材料供应渠道,响应国家产业倡导政策,抓住项目建设和投产的空档期等措施进行风险管控,并最终在项目实践中予以验证。本文的研究为国内其他公司新建丙烷脱氢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并期望对其他类似石化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启发。
屠庆华[2](2020)在《我国芳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文中认为详细分析了我国芳烃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下游多元化发展,才能增强国内芳烃行业整体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杨晓燕[3](2012)在《基于区域合作的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研究 ——以古雷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西移建设石化基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石化产业转移趋势背景下,台湾石化产业在岛内深入发展受限,同时面临向外拓展的内外压力,这便造就了台湾石化产业向岛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福建省在天然区位优势下以及自身石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如何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如何同转移的台湾石化产业进行深度对接,这是福建省如何抓住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进行闽台区域合作发展石化产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建设中国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重点攻关项目,也是福建省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区域合作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综合分析、归纳和推导的方法,对台湾石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得出台湾石化产业西移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的探讨台湾石化产业转移条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和优势、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思路与构想。同时,以古雷石化基地为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新增长区为例,分析古雷石化基地的基础条件和石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古雷石化基地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并进一步的提出加快古雷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李威[4](2010)在《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正掀起以化工园区建设为特征的重化工建设高潮,化工园区的数量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迄今拥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新建化学工业园区达60多个。化工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化学工业园区内各类化工企业通过生产工艺链的联系集中在一个区域,由于化工园区中多为化工石化企业,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着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区域内重大风险源数量众多、关系密切,生产过程中,一旦其中某一风险源发生事故可能在园区内企业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故,导致“多米诺”效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对化工园区进行合理规划,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重、特大事故,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确保化工园区的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园区建设者与管理者关注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化工园区规划发展现状、环境风险相关理论及其在化工项目中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我国化工园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产业发展规划,无安全规划;有单个企业安全评价,无化工园区区域安全评价,强调环境风险评价对化工园区规划分区的重要性,提出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思想。(2)基于环境风险思想的化工园区规划与设计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影响化工园区规划设计的各种指标及其重要性研究:包括周边环境、园区、企业、自然灾害、社会因素等方面;对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在对化工园区风险来源以及多米诺事故发生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相关性的概念,进行了园区内企业间风险相关性定性、定量研究,得出化学工业园区任一风险源对周边企业环境风险的影响;通过对园区内所有风险源相关计算进行企业环境风险水平排序。(3)案例研究。以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为案例,运用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针对松木岛化工园区进行风险水平分区,分为可忽略风险区、可接受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大风险区共四个区域,并对各区域进行环境风险规划。
顾跃[5](2010)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北部湾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处,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战略地位突出,发展石化产业优势明显。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该经济区工业发展滞后,石化产业近几年才刚刚兴起。正确选择石化产业主导产品、产业链以及将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是该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该经济区石化产业主导产品的选择,产业链的评价及其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论文主要对该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如下。(1)构建了该经济区石化产业主导产品选择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二元语义集结算子的主导产品选择模型和基于Multiplicative PrometheeⅡ方法的主导产品选择模型。将调查所获数据分别代入两种主导产品选择模型进行计算,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了适宜在北部湾发展石化产业的主导产品:聚丙烯、苯乙烯、丁基橡胶、苯酐、SBS、对苯二甲酸、顺酐、MTBE、乙二醇、K-树脂、碳酸二甲酯、高吸水性树脂以及丙烯酸。将该结果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上述得到的主导产品基本上符合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合理和可行的。(2)构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链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集结算子和最大隶属度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即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获取语言评价信息,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并将所获数据转化为三角模糊数,运用所提出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对产业链进行评价,确定了适合该经济区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一般发展的产业链以及不适合在该经济区发展的产业链,可为该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3)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化工园区选址和园区布局的方法。即依据国内外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在确定石化产业大体区位时选取了五个影响因子:地理位置因子、运输因素、市场因子、聚集因子和政治因素,通过对比钦州市、防城港市以及北海市在这五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各城市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劣势,并将TOPSIS方法扩展到直觉模糊集上来求解产业园区的城市选择问题。即通过采用直觉模糊集的欧式距离,计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的差异,最终确定钦州市为发展石化产业的最佳地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石油炼化装置的特点、物质和能量之间的流动方向以及园区的地形地貌等,将北部湾石化产业园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并进行了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出了相应的物流运输及绿色规划。
陈兴伟[6](2009)在《沸石分子筛用于异丙苯生产研究》文中提出异丙苯(IPB)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其余的用来生产苯乙酮及合成橡胶和树脂的单体α-甲基苯乙烯。传统工艺有固体磷酸法和三氯化铝法,自20世纪90年代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化以来,研究和开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研制高效、无腐蚀并能在低苯烯比条件下生产高浓度目的产物的新型催化剂上。本文选择选择两种常用的沸石β和MCM-22,对它们的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低温、低苯烯比条件下,MCM-22沸石显示出比β沸石较好的烷基化反应稳定性,但对于苯-二异丙苯烷基(DIPBs)转移反应,其反应活性、稳定性均远不如β沸石,同时正丙苯/异丙苯(NPB/IPB)为β沸石上2.5倍左右。实验室成型β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苯-丙烯烷基化反应活性,正丙苯/异丙苯基本在150 ppm左右;但对于苯-二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正丙苯/异丙苯达到9000 ppm。Ag、Zr、Ce、La等金属氧化物改性可以使正丙苯/异丙苯降至300 ppm左右,反应活性较改性前稍差。利用实验室专利技术生产工业规模β沸石催化剂也表现出和进口催化剂相近活性。柠檬酸处理可以洗掉β沸石晶间无定型物,疏通孔道,因而可以提高苯-丙烯烷基化反应反应稳定性,正丙苯/异丙苯只是略微升高。FT-IR和XRF分析显示QZ2001-04催化剂失活主要由积炭引起,同时还存在氮化物、砷化物中毒;通过先用柠檬酸洗后焙烧的方式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再生样品烷基化反应性能甚至优于新鲜催化剂。
瞿咬根[7](2009)在《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研究: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工业园区化是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化工产业和化工园区的特性决定了包括公共危机在内的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是潜在的。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借鉴国内外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成功经验,提出了化工园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从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与处置、恢复与重建三个方面进行全流程应急管理的观点和内容。事实表明,化工园区的公共危机是可以认知和预防的。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是预防和化解化工园区公共危机的关键。
汪波[8](2007)在《β沸石催化剂用于异丙苯生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研究了BPA(以β沸石为主要活性主分)催化剂的成型制备过程,通过比较不同的成型条件(水粉比、粘结剂SB粉、胶溶剂硝酸),找到了使催化剂具有较高强度的成型条件。同时通过催化剂性能评价实验研究了成型后的催化剂在烷基化和烷基转移中的性能,讨论了成型条件与催化剂强度和催化剂活性的关系。通过对BPA和国外UOP公司QZ-2000催化剂表征,考察了BPA催化剂在烷基转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比较了两种催化剂的性能。发现BPA的活性和稳定性都优于QZ-2000,为BPA实现烷基转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较为稳定可靠的实验数据。以不同浓度的稀土溶液对β分子筛进行改性,并通过NH3-TPD、N2、XRD物理吸附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研究了烷基转移反应中,β分子筛对控制产物中正丙苯的量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的骨架结构和孔结构与原催化剂相比均没有受到破坏,稀土离子的加入使β分子筛的总酸量下降,同时使强酸中心的数目减少。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烷基转移活性,并有效的抑制了副产物正丙苯的量,使其含量降到300pp(wt)以下,达到了工厂的要求。本文还研究了烷基化反应中副产物三异丙苯(TIPB)的生成,在较低的苯/烯下,TIPB随着温度的升高,含量不断增加。为此作者尝试改变不同实验条件来考察TIPB在产物中的分布。首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铝比β沸石,研究硅铝比对TIPB的影响;其实通过不同浓度的稀土溶液对β分子筛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催化剂上TIPB的生成量。最后通过改性不同的苯/烯比,研究了不同苯/烯比下TIPB的产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三异丙苯的生成与反应温度和苯/烯比有较大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三异丙苯含量增加:苯/烯比增加,三异丙苯含量降低。
孙逸虎[9](2006)在《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油品进口、生产与消费大国和液体化工品进口和消费大国。宁波港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液体化工产品中转基地和单区域最大的液体化工公共型储罐群,在中国液体化工仓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年来,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正面临着江苏、上海和温州、福建的两面夹击,货源及腹地的争夺必将越来越激烈,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其他港口的挑战,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重新部署和调整,确保在中国国内液化仓储业的龙头地位,已经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对液体化工仓储行业总体分析基础上,对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发展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对策。 第一章首先提出了该论文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意义之所在,并提出了论文的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对本文所运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波特的产业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第三章对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外部环境,从宏观环境、港口腹地和客户和液化仓储行业现状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运用波特的产业分析法确定仓储行业的主要作用力,最后对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SWOT分析。 第四章主要分析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内部环境。首先对宁波镇海液化仓储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然后从经营情况、内部管理等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是在对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目标。
范淑敏[10](2003)在《泉港石化城拟建世界规模苯酚/双酚A装置》文中提出 据英国伊内奥斯(Ineos)苯酚公司近期透露,公司正在与泉港石化城的领导就在福建泉州泉港石化城建1套世界规模的苯酚/丙酮装置进行会谈。
二、泉港石化城拟建世界规模苯酚/双酚A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泉港石化城拟建世界规模苯酚/双酚A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新建丙烷脱氢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评价与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方法 |
1.2.3 研究的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
1.4.1 论文框架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项目概况及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识别 |
2.1 A公司新建丙烷脱氢项目概况 |
2.1.1 A公司基本情况 |
2.1.2 项目所处环境 |
2.1.3 项目基本方案 |
2.1.4 项目暂估综合经济参数 |
2.2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初步识别 |
2.3 基于德尔菲法的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识别 |
2.3.1 投资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
2.3.2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识别问卷设计 |
2.3.3 基于德尔菲法确定投资风险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评价 |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权重确定 |
3.1.1 层次分析法概述及运用 |
3.1.2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权重问卷设计 |
3.1.3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因素权重计算 |
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评价 |
3.2.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及运用 |
3.2.2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评价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应对措施及效果评价 |
4.1 一般风险应对策略 |
4.2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
4.2.1 针对丙烷采购价格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2 针对丙烯下游产业政策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3 针对聚丙烯投产时机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4 针对聚丙烯销售价格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5 丙烯下游产品方案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6 其他主要风险的应对措施 |
4.3 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应对效果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2)我国芳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芳烃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1.1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自给率有所提升 |
1.2 行业发展格局更加开放,投资多元化加速 |
1.3 技术创新取得进展,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
1.4 供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区域结构差异明显 |
2 我国芳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1 产能进入扩张高峰期,民营占比显着提升 |
2.2 行业迈向全产业链发展,协同竞争优势明显 |
2.3 PTA进入新一轮扩能,但终端市场增长乏力 |
2.4 四大下游产能过剩加剧,纯苯供应趋于宽松 |
3 行业发展建议 |
3.1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芳烃行业竞争力 |
3.2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芳烃产业布局 |
3.3 提升下游产业质量,实现高端化转变 |
(3)基于区域合作的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研究 ——以古雷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西移建设石化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内外学者研究综评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4.2 研究创新点 |
1.4.3 研究不足之处 |
2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概述 |
2.1 区域整合理论 |
2.1.1 国际区域整合理论 |
2.1.2 国内区域整合理论 |
2.2 产业转移理论 |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2.2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
2.2.3 雁行模式理论 |
2.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2.2.6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
3 台湾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
3.1 台湾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台湾石化产业总体现状 |
3.1.2 台湾石化产业链现状 |
3.2 台湾石化产业所处发展阶段 |
3.2.1 石化下游发展前期(1947-1967) |
3.2.2 石化中上游萌芽期(1968-1970) |
3.2.3 石化中下游进口替代期(1971-1980) |
3.2.4 石化下游出口导向期(1981-1999) |
3.2.5 石化产业外移期(1999-至今) |
4 台湾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4.1 台湾石化产业需求供给矛盾突出 |
4.2 台湾石化产业岛内深入发展受限 |
4.2.1 台湾岛内石化上游原料供给受制于产油国 |
4.2.2 台湾岛内石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有限 |
4.2.3 台湾岛内供石化产业发展的碳排放空间有限 |
4.2.4 台湾岛内石化产品的市场空间有限 |
4.3 台湾石化产业面临向外拓展的内外压力 |
4.3.1 国际及岛内环保施压台湾石化产业 |
4.3.2 国际及岛内竞争加剧施压台湾石化产业 |
4.4 台湾石化产业内外压力下的发展趋势 |
4.5 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
4.5.1 台湾石化产业转移条件 |
4.5.2 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
5 福建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条件与总体构想 |
5.1 福建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
5.1.1 福建石化产业总体现状 |
5.1.2 福建石化产业链及集中区域现状 |
5.2 福建具备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基础与优势 |
5.2.1 区位 |
5.2.2 环境保护 |
5.2.3 基础设施 |
5.2.4 市场空间 |
5.2.5 政策优势 |
5.3 福建省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挑战 |
5.3.1 福建省石化产业投入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挑战 |
5.3.2 福建省石化产业内及产业间主要制约因素及其挑战 |
5.3.3 福建省石化产业外主要制约因素及其挑战 |
5.4 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内涵界定 |
5.5 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总体思路与构想 |
5.5.1 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总体思路 |
5.5.2 深度对接的空间布局 |
5.5.3 深度对接的产业链和区域重点 |
5.5.4 深度对接的双赢合作方式 |
5.5.6 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重点任务 |
6 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的新增长区域——古雷 |
6.1 古雷是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西移的首选地 |
6.1.1 区位优势 |
6.1.2 资源优势 |
6.1.3 基础设施优势 |
6.1.4 市场空间优势 |
6.1.5 政策优势 |
6.2 古雷石化基地建设现状 |
6.3 古雷石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
6.3.1 发展目标 |
6.3.2 发展方向 |
6.3.3 发展重点 |
7 加快古雷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
7.1.1 明确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发展定位 |
7.1.2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
7.1.3 进一步增加资金支持力度 |
7.1.4 高素质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基地化并举 |
7.1.5 加大研发力度探寻高值化发展 |
7.1.6 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集聚经济 |
7.1.7 建设生态型基地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
7.1.8 构建石化基地及港城互动网络 |
7.1.9 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现状及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1.1 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 |
1.2 化工园区的分类 |
1.2.1 老企业扩张型 |
1.2.2 精细化工型 |
1.2.3 大型石油化工型 |
1.2.4 城市搬迁型 |
1.3 化工园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1.4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的意义 |
1.4.1 化工园区风险特点 |
1.4.2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存在的问题 |
1.4.3 环境风险规划的重要性 |
1.5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研究 |
1.5.1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目的 |
1.5.2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的目标 |
1.5.3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原则 |
1.5.4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规划内容 |
1.5.5 化工园区重大事故类型 |
1.6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 |
1.6.1 风险 |
1.6.2 环境风险 |
1.6.3 风险评价 |
1.6.4 环境风险评价 |
1.6.5 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 |
1.6.6 环境风险评价的分类 |
1.6.7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
1.6.8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 |
1.7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的区别 |
1.7.1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区别 |
1.7.2 环境风险评价与重大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 |
1.8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
1.8.1 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外的研究和进展 |
1.8.2 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内的研究和进展 |
1.8.3 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
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2.1 课题研究背景 |
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2.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
3 基于环境风险预测化工园区规划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
3.1 化工园区规划分区程序研究 |
3.2 影响化工园区规划的重要因素分析 |
3.2.1 化工园区自身以及周边环境因素分析 |
3.2.2 园区内上下游物料运输对分区影响 |
3.2.3 自然灾害对化工园区规划布局的影响 |
3.2.4 土地使用、经济发展对园区规划的指导 |
3.3 化工生产区企业风险源识别及相关性研究 |
3.3.1 化工行业的风险源分析及风险类别识别 |
3.3.2 生产区内企业间环境风险相关性研究 |
3.3.3 典型风险事故预测 |
3.4 化工园区管理、应急体系规划 |
3.4.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规划 |
3.4.2 应急救援体系规划 |
4 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规划研究 |
4.1 松木岛化工园区概况 |
4.2 松木岛化工园区周边环境情况调查 |
4.2.1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
4.2.2 化工园区规划发展战略 |
4.3 松木岛化工园区风险源识别及风险相关性分析 |
4.3.1 化工园区风险源识别 |
4.3.2 罐区危险物质 |
4.3.3 化工企业之间环境风险相关性识别分析 |
4.4 松木岛化工园区典型事故环境风险预测及风险水平分区 |
4.4.1 苯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 |
4.4.2 液氨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 |
4.4.3 液氯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 |
4.4.4 甲醇泄漏环境风险预测 |
4.4.5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水平分区 |
4.4.6 较大风险区的划分 |
4.5 区域环境风险的减缓措施 |
4.5.1 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
4.5.2 合理布局 |
4.5.3 公共管道管理 |
4.5.4 道路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
4.5.5 区域封闭管理的措施 |
4.5.6 建立化工园区应急反应中心 |
4.6 本章小结 |
4.6.1 结论 |
4.6.2 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松木岛地理位置图 |
附图二 松木岛港区整体规划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石化产业主导产品选择的相关研究 |
1.2.2 石化产业产业链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3 石化产业布局的相关研究 |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 |
第二章 石化产业发展的支撑理论 |
2.1 循环经济学及其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
2.2 区位理论及其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
2.3 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
2.4 增长极理论及其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
2.5 产业生态学理论及其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
2.6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石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
3.1 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3.2 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预测 |
3.2.1 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2 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
3.2.3 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
3.3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
3.3.1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概况 |
3.3.2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
3.3.3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
3.3.4 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主导产品选择 |
4.1 候选产品的确定 |
4.2 主导产品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主导产品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2 主导产品选择的指标体系 |
4.3 主导产品选择模型的构建 |
4.3.1 二元语义的相关定义 |
4.3.2 准则权重和准则值的确定 |
4.3.3 基于二元语义集结算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
4.3.4 基于二元语义的Multiplieative Promethee Ⅱ方法 |
4.4 北部湾石化产业主导产品的选择 |
4.4.1 问卷设计及其信度分析 |
4.4.2 准则权重及准则值的获取 |
4.4.3 基于二元语义集结算子的主导产品选择 |
4.4.4 基于Multiplicative Promethee Ⅱ方法的主导产品选择 |
4.4.5 两种方法选择主导产品结果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产业链评价 |
5.1 候选石化产业链的确定 |
5.1.1 石化产业链 |
5.1.2 确定候选石化产业链 |
5.2 石化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石化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5.2.2 建立石化产业链评价的指标体系 |
5.3 石化产业链评价模型的构建 |
5.3.1 三角模糊数的相关知识 |
5.3.2 基于集结算子的模糊多准则决策 |
5.3.3 基于最大隶属度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 |
5.4 北部湾石化产业链评价 |
5.4.1 准则权重及准则值的确定 |
5.4.2 基于模糊集结算子的产业链评价 |
5.4.3 基于最大隶属度的产业链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布局 |
6.1 化工园区是发展石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
6.1.1 石化产业的特殊性 |
6.1.2 化工园区的作用 |
6.1.3 园区化是石化工业发展的趋势 |
6.1.4 园区化符合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 |
6.2 化工园区的选址 |
6.2.1 选址原则 |
6.2.2 化工产业园区的选址方法 |
6.2.3 候选城市的评价 |
6.3 化工园区的布局 |
6.3.1 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
6.3.2 化工园区布局的总体原则 |
6.3.3 化工园区布局的实施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
7.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
7.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
7.2.1 以政策为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石化产业健康发展 |
7.2.2 优化石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
7.2.3 促进石化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
7.2.4 发展龙头企业,加强企业之间合作 |
7.2.5 制定地方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
7.2.6 加大科技创新力,促进石化产业升级 |
7.2.7 加快人才培养,满足经济区石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 |
7.2.8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7.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总结 |
8.1.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8.1.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6)沸石分子筛用于异丙苯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生产和消费现状 |
1.2 异丙苯生产技术进展 |
1.2.1 传统生产工艺 |
1.2.2 国外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
1.2.3 国内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
1.3 沸石催化合成异丙苯 |
1.3.1 沸石催化反应机理 |
1.3.2 分子筛物化性能对反应性能影响 |
1.4 β和MCM-22沸石的孔结构和酸性 |
1.4.1 β沸石 |
1.4.2 MCM-22沸石 |
1.5 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 催化剂制备及再生 |
2.2.1 Hβ及H-MCM-22 |
2.2.2 柠檬酸改性Hβ沸石 |
2.2.3 成型β催化剂 |
2.2.4 工业失活催化剂再生 |
2.3 实验装置及催化剂的评价 |
2.3.1 烷基化实验评价装置 |
2.3.2 烷基转移实验评价装置 |
2.3.3 产物定量分析 |
2.4 催化剂表征 |
3 成型β沸石催化性能 |
3.1 烷基化反应 |
3.2 烷基转移反应 |
3.2.1 温度对反应影响 |
3.2.2 碱土金属改性 |
3.2.3 过渡金属改性 |
3.2.4 稀土金属改性 |
3.3 工业规模催化剂制备及评价 |
3.4 小结 |
4 β和MCM-22沸石催化性能 |
4.1 β和MCM-22沸石物化性质表征 |
4.2 β和MCM-22催化性能 |
4.2.1 烷基化反应 |
4.2.2 烷基转移反应 |
4.3 小结 |
5 柠檬酸处理β沸石影响 |
5.1 柠檬酸处理对孔结构影响 |
5.2 柠檬酸处理对酸性影响 |
5.3 柠檬酸处理β沸石反应性能 |
5.4 小结 |
6 哈尔滨蓝星公司失活催化剂再生 |
6.1 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
6.2 再生催化剂反应性能 |
6.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研究: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 |
第二章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一节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 |
一、突发事件 |
二、化工园区 |
三、化工园区突发事件 |
第二节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涵义 |
一、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涵义 |
二、我国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 |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关理论 |
一、危机管理理论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四节 实证研究: 我国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一、实证调查情况说明 |
二、我国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第三章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际借鉴 |
第一节 美国 |
第二节 加拿大 |
第三节 德国 |
第四节 法国 |
第五节 国外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思考 |
第四章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 |
第一节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 |
一、现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本质特征 |
二、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内容 |
三、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 |
第二节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的管理要素 |
一、管理主体 |
二、管理客体 |
三、管理目的 |
四、管理职能和方法 |
五、管理环境 |
第三节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的制度设计 |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 |
二、监测与预警制度 |
三、应急响应与处置制度 |
四、恢复与重建制度 |
五、责任追究制度 |
第五章 案例研究: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一节 上海化学工业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
一、上海化学工业区概况 |
二、上海化学工业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上海化学工业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 |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 |
二、应急响应与处置 |
三、恢复与重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建设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全国主要化工园区一览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β沸石催化剂用于异丙苯生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异丙苯的发展现状 |
1.1.1 国外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
1.1.2 国内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
1.1.3 沸石分子筛合成异丙苯催化剂的开发情况 |
1.2 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苯的反应机理及工艺条件 |
1.2.1 反应机理 |
1.2.2 工艺条件 |
1.3 BPA合成异丙苯催化剂的开发 |
1.3.1 β沸石的结构和酸性特征 |
1.3.2 β沸石催化剂的酸性质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1.3.3 β沸石催化剂的成型制备过程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装置 |
2.2.1 烷基化实验评价装置 |
2.2.2 烷基转移实验评价装置 |
2.3 实验方法 |
2.3.1 催化剂的制备工作与制备方法 |
2.3.2 催化剂活性实验评价方法 |
2.4 产物的组分分析 |
2.5 计算方法 |
2.6 沸石催化剂的结构和表征 |
3 成型条件对BP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3.1 不同β沸石结构的物化性质和活性 |
3.1.1 不同Hβ沸石的物化性质 |
3.1.2 催化剂的活性 |
3.2 水粉比对催化剂强度的影响 |
3.3 粘结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3.3.1 粘结剂SB粉对催化剂强度和孔结构的影响 |
3.3.2 SB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3.4 胶溶剂硝酸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3.4.1 硝酸浓度对催化剂强度的影响 |
3.4.2 硝酸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3.5 成型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性能的研究 |
3.5.1 酸性质 |
3.5.2 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
3.6 小结: |
4 BPA的改性对抑制副产物正丙苯和三异丙苯的作用 |
4.1 改性BPA对抑制正丙苯量的作用 |
4.1.1 稀土改性BPA的制备 |
4.1.2 稀土条件对BPA物化性质的影响 |
4.1.3 改性BPA对抑制副产物正丙苯的作用 |
4.2 改性BPA对抑制三异丙苯的作用 |
4.2.1 苯/烯比的影响 |
4.2.2 不同硅铝比的影响 |
4.2.3 改性BPA对抑制三异丙苯的影响 |
4.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三节 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一节 环境 |
第二节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分析方法 |
第三节 SWOT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第二节 港口腹地及客户需求情况分析 |
第三节 液体化工仓储行业现状分析 |
第四节 液化仓储行业竞争力量分析 |
第五节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四章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经营情况 |
第三节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内部管理 |
第四节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五章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发展目标 |
第一节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竞争力分析 |
第二节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发展目标 |
第六章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发展对策 |
第一节 稳定和开拓腹地货源 |
第二节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
第三节 建立液化品保税仓储区 |
第四节 建立液化品分拨中心 |
第五节 加强技术改进,提高服务水平 |
第六节 发展化工物流 |
第七节 整合区域内部资源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泉港石化城拟建世界规模苯酚/双酚A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新建丙烷脱氢项目决策阶段投资风险评价与应对措施研究[D]. 胡程晟. 浙江大学, 2021
- [2]我国芳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屠庆华. 化学工业, 2020(04)
- [3]基于区域合作的闽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研究 ——以古雷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西移建设石化基地为例[D]. 杨晓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2)
- [4]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 李威. 大连理工大学, 2010(10)
- [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研究[D]. 顾跃. 中南大学, 2010(11)
- [6]沸石分子筛用于异丙苯生产研究[D]. 陈兴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7]化工园区突发事件全流程应急管理研究: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D]. 瞿咬根.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8]β沸石催化剂用于异丙苯生产的研究[D]. 汪波.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3)
- [9]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仓储区的发展研究[D]. 孙逸虎. 上海海事大学, 2006(02)
- [10]泉港石化城拟建世界规模苯酚/双酚A装置[J]. 范淑敏.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