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治疗小儿疳积(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阳[1](2021)在《摩腹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脂联素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抑郁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孤养方法造模,选用摩腹作为干预,通过观察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在外周血清、脂肪和肌肉中脂联素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在中枢的海马、皮质中的脂联素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摩腹对抑郁症的效应机制。研究方法:将50只200±2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5d后,进行糖水偏爱检测及体重测量。通过筛出两项测试结果极值,最终纳入45只大鼠,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摩腹组,每组各15只。摩腹干预8周后,通过糖水偏爱测试、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测试和体重测量,观察抑郁模型大鼠快感缺失、行为绝望和食欲降低的改善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脂联素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rtern Blot,WB)从蛋白层面检测大鼠脂肪、肌肉、海马和皮质中脂联素蛋白的表达,基因扩增荧光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从基因层面检测大鼠脂肪、肌肉、海马和皮质中脂联素基因的变化,观察在摩腹干预下,脂联素在外周及中枢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欠佳,行动迟缓,对新鲜事物兴趣减低,毛发杂乱无光,大便稀软不成形。摩腹组较模型组,精神状态较好,毛发柔顺,对新鲜事物具有兴趣,大便仍为颗粒状。(2)糖水偏爱测试:造模后,模型组糖水偏爱率及糖水消耗量结果均低于空白组(P<0.05),摩腹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3)强迫游泳测试: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长于空白组(P<0.05),摩腹组时长短于模型组(P<0.05)。(4)体重:造模完成后,模型组的最终体重以及造模期间的增长体重均低于空白组(P<0.05),摩腹组的数据均高于模型组(P<0.05)。(5)外周脂联素检测: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的血清脂联素含量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P>0.05),摩腹组高于模型组(P<0.05);在脂肪与肌肉中,模型组中的脂联素的蛋白与基因的表达与空白组、摩腹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海马与皮质中脂联素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摩腹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海马中脂联素受体R1的蛋白表达: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与摩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建立摩腹治疗抑郁模型大鼠的实验效应平台;摩腹可以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提示摩腹具有抗抑郁作用;(2)摩腹可以提高CUMS大鼠血液中脂联素的含量,表明摩腹促进脂联素分泌,上调血液中脂联素含量是摩腹抗抑郁机制之一;(3)摩腹未提高海马、皮质中脂联素及R1的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摩腹介导脂联素抗抑郁的中枢效应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田鑫[2](2021)在《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应用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观察其对患儿食欲、食量、体重、身高、精神、面色、腹胀、睡眠、毛发、大便等的改善情况以及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并探讨运脾疏肝汤对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疳证(疳气型)患儿8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实验过程中共脱落5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两组治疗前对相关基础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分别进行均衡性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保证同样的饮食指导,治疗组给予口服运脾疏肝汤;对照组予以健脾丸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外周血红蛋白值,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共38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共37例,总有效率83.78%。两组间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症状改善方面: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对各个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在改善体重、食欲、食量、身高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值(HGB),经两组组内比较,得出两治疗方案对其均有升高作用。通过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疳气型疳证患儿,运用运脾疏肝,消补兼施之法,可改善患儿食量食欲,促进其生长发育。本研究也证实了运脾疏肝汤治疗疳气型疳证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李小兰[3](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李梦瑶,胡丽萍[4](2019)在《四缝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四缝穴为临床经验效穴,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者将近年来四缝穴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研究展开综述,展现目前四缝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成果,指出其尚存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袁凯,汤建桥,熊小丽,李开[5](2019)在《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积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气健脾口服液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锌、尿淀粉酶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锌、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着(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覃一玲[6](2019)在《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疳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健脾消疳汤对疳积患儿各个临床症状、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微量元素锌的作用;2)探讨健脾消疳汤在小儿疳积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病例均来自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2018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疳积证患儿。收集临床数据共124例,脱落3例,现共121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9例,治疗组62例。两组间治疗前基础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均衡性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保证相同的健康饮食结构,治疗组62例,服用健脾消疳汤;对照组59例,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一个月为一疗程,两组连续用药一个月、两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经两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表现为治疗组>对照组(P<0.05);2)治疗两个月后,两组的各个症状积分(除体重外)及总积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腹胀症状表现为治疗组>对照组(P<0.05),其余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治疗两个月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清锌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食量、精神、腹胀等症状以及RBC、HGB、微量元素锌等实验室检查数值,尤其对改善腹胀有较明显的作用,具有疗效确切、口感好、无副作用等特点,能被广大患儿所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岳公雷,闫冰,张凯鑫,杜广中[7](2018)在《经外奇穴四缝统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梳理、归纳历代中医古籍及现代针灸学教材对经外奇穴四缝的论述,系统考证其源流,厘清其定位、主治及针灸方法,并梳理了该穴的理论归纳过程。四缝一穴,发现于《奇效良方》并科学化,至现代《新针灸学》出现重大进步,表现为新刺法和新主治的提出。其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对该穴科学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仍在不断进行中。由此建议,四缝穴定位:在手指,第25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一手4穴;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操作:三棱针点刺络脉出血,或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黏液。
郭艳红[8](2018)在《健脾和胃推拿法配合健康营养指导治疗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健脾和胃推拿法配合健康营养指导治疗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型)的量化评价及其病因、病机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健康营养指导,每周1次,共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2030min,每周3次,两周为1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P<0.05。2.治疗前后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比较,P<0.01。3.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儿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P<0.05。结论:健脾和胃推拿法配合健康营养指导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推拿操作简便,无副作用,为临床防治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疗效好的综合疗法,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陈敏仪[9](2017)在《捏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学龄前儿童疳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脾虚型疳积患儿为临床干预对象,通过运用小儿捏脊结合岭南中医流派独特的推拿手法对脾虚型疳积患儿进行调治,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的影响,并通过与小建中汤科学中药颗粒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疗法的优劣,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分院针灸门诊及黄陂医院针灸门诊收集确诊为疳积(脾虚型)的患儿70例。疳积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疳症的诊断:(1)饮食异常,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15%40%;(3)兼有精神不振,烦躁易怒,喜揉眉擦眼,吮指磨牙等症;(4)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长期消瘦史;(5)"蛔疳"大便镜检虫卵阳性;(6)贫血者伴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7)营养性水肿,血清总蛋白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20g/L以下。脾虚证辨证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卫生部版)(1)主症:久不欲食,食而不化,食后腹胀,便溏或久泄;(2)次症:少气懒言,腹痛绵绵,形体偏瘦,面色少华;(3)舌脉象: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具2项主症,或1项主症加2项次症,即可诊断。将纳入的70例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再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小儿捏脊疗法结合岭南中医流派推拿手法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内服小建中汤科学中药颗粒。药物组成:桂枝6g,甘草2g,芍药8g,生姜2片,胶怡5g。每日1剂(<3岁的用2/3量)。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相关量表对患儿进行评分,评价捏脊结合岭南推拿手法对脾虚型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及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中医证候比较,经秩和检验,Z=-4.788,P=0.000<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中医证候比较,经秩和检验,Z=-4.792,P=0.000<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对小儿厌食症中医证候的改变有显着的作用。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Z=-2.206,P=0.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食后腹胀、少气懒言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建中汤对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照组对各临床表现也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对食后腹胀、少气懒言方面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X2分析,X2=0.000,P=1.0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安全性都较高。结论:捏脊结合岭南推拿手法及小建中汤对脾虚型疳积患儿厌食症中医证侯及食后腹胀、少气懒言症状的改善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捏脊结合岭南推拿手法的效果更佳。
林筠玉[10](2017)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小儿疳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中医门诊收治的266例儿童疳积患者,经患者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童参苓白术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汤联合点刺四缝穴加捏脊法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79.69%,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4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欲、身高、体重、精神、睡眠、腹胀、腹泻等主症及次症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2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大便异常治疗效果,对照组为84.96%,观察组为93.23%,两组患者统计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服用参苓白术汤配合点刺四缝穴加小儿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效果明显,疗效显着,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一使用参苓白术汤,值得临床推广。
二、针刺治疗小儿疳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小儿疳积(论文提纲范文)
(1)摩腹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脂联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建立摩腹治疗CUMS大鼠效应平台 |
1 资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研究二摩腹对CUMS大鼠外周脂联素影响的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三摩腹对CUMS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脂联素表达影响的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治疗抑郁症 |
2 现代医学治疗抑郁症 |
3 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
4 关于本实验的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摩腹治疗疾病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资料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评价标准 |
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8 统计学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1 治疗前两组患儿情况比较 |
2 治疗后两组疗效评价 |
三、讨论 |
1 中医学对小儿疳证的认识 |
2 中医治疗进展 |
3 西医学对小儿疳证的认识 |
4 西医治疗进展 |
5 运脾疏肝汤分析 |
四、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小儿疳证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中医学对小儿疳病的认识 |
2 治疗方法 |
3 自拟方分析 |
4 中医调护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技术路线图 |
2 症状、体征积分评定表 |
3 病例观察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
第一节 专着类 |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
第四节 特殊病种 |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
第一节 蛇叹肿毒 |
一、蛇叹肿毒概述 |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
第二节 小儿疳积 |
一、小儿疳积概述 |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
四、小儿疳积现状 |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
第三节 肚腹痛 |
一、肚腹痛概述 |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
第四节 心头痛 |
一、心头痛概述 |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 |
四、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四缝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四缝穴治疗主要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
1.1 小儿疳积 |
1.2 腹泻 |
1.3 厌食症 |
1.4 便秘 |
1.5 蛲虫病和成人纳呆 |
2 四缝穴治疗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
3 四缝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机制研究 |
4 结语 |
(6)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疳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病例的一般情况 |
1.1 分组 |
1.2 年龄、性别、病程 |
2.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脱落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操作方法 |
2.7 疗程与随访 |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观察内容 |
3.1 疗效评定标准 |
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3 实验室检查 |
4.研究结果 |
4.1 小儿疳证的影响因素 |
4.2 病例的一般情况 |
4.3 临床症状结果 |
4.3.1 治疗前比较 |
4.3.2 治疗一个月后比较 |
4.3.3 治疗两个月后比较 |
4.3.4 治疗三个时间点症状积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4.4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
4.4.1 血红蛋白含量 |
4.4.2 红细胞计数 |
4.4.3 血清锌浓度 |
4.4.4 治疗三个时间点实验室数据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4.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
4.6 脱落病例的原因 |
第二部分 讨论 |
1.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积的立题依据 |
2.健脾消疳汤组方的探讨及药理学研究 |
3.关于疳积病因的讨论 |
4.关于疳积的预防及病后调护 |
5.问题与展望 |
6.结果 |
7.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7)经外奇穴四缝统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穴名 |
2 定位 |
3 主治 |
4 操作 |
5 结语 |
(8)健脾和胃推拿法配合健康营养指导治疗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诊断标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剔除标准 |
(五)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案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三、数据资料统计分析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病例完成情况 |
(二)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三)治疗结果与分析 |
(四)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营养不良症的认识 |
(一)概述 |
(二)病因病机 |
(三)中医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营养不良症的认识 |
(一)概述 |
(二)病因病理 |
(三)西医治疗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
四、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症的机理探讨 |
(一)选穴依据 |
(二)机理探讨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治疗前后组内结果比较 |
(三)治疗后组间结果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捏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学龄前儿童疳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西医对疳积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 中医病因病机 |
1.1.2 辩证分型 |
1.1.3 西医发病机制 |
1.2 现代医学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况 |
1.2.1 现代医学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认识 |
1.3 针灸治疗疳积的研究概况 |
1.3.1 针灸治疗疳积的概况 |
1.4 其它疗法治疗疳积的概况 |
1.4.1 推拿疗法 |
1.4.2 中药治疗 |
1.4.3 推拿结合中药治疗 |
1.4.4 推拿结合其他疗法 |
1.4.5 民族疗法 |
1.4.6 其它疗法 |
1.5 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疳积的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终止和撤出临床实验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病例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安全性指标 |
2.3.2 疗效性观测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4.1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2.4.2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1.1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见表2,3) |
3.1.2 两组病程比较(见表4,5) |
3.1.3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比较(见表6) |
3.2 结果分析 |
3.2.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见表7) |
3.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比较 |
3.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9) |
3.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服药后不良反应比较(见表10) |
3.2.5 安全性观察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中医对小儿疳积的认识 |
4.2 小建中汤治疗脾虚型小儿疳积的处方依据 |
4.3 临床疗效分析 |
4.3.1 推拿疗法对人体作用的基本原理 |
4.3.2 推拿治疗的总体原则 |
4.3.3 传统中医古籍文献对推拿疗法的论述 |
4.3.4 推拿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
4.3.5 岭南流派推拿疗法的概况 |
4.3.6 推拿疗法调理小儿消化系统治疗疳积的研究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儿大便异常疗效比较 |
3 讨论 |
四、针刺治疗小儿疳积(论文参考文献)
- [1]摩腹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脂联素的影响[D]. 王雨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田鑫.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4]四缝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J]. 李梦瑶,胡丽萍. 智慧健康, 2019(31)
- [5]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积临床观察[J]. 袁凯,汤建桥,熊小丽,李开.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6]健脾消疳汤治疗小儿疳证(疳积)的临床疗效观察[D]. 覃一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经外奇穴四缝统考[J]. 岳公雷,闫冰,张凯鑫,杜广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5)
- [8]健脾和胃推拿法配合健康营养指导治疗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D]. 郭艳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捏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学龄前儿童疳积的临床研究[D]. 陈敏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分析[J]. 林筠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