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不均

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不均

一、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率参差不齐(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李星吾,张元赏,梁莎,刘寒梅,李喜龙,葛春亮,杨家宽[1](2021)在《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粉煤灰作为煤燃烧副产物,其处理处置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以下简述了粉煤灰的物化性质,对近十年来粉煤灰在建筑材料制备、金属回收、吸附剂制备、土壤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概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粉煤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政福,周杰[2](2021)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污泥耦合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的破局研究——基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SCP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价值流理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模型分析可知,利用电厂余热干化污泥与电厂燃煤耦合发电是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能带来余热再利用、污泥热值节煤、粉煤灰综合利用等经济效益,污泥与燃煤掺烧可从源头减少CO2排放,实现烟气超低排放、废水循环利用等,并可全面消纳城市污泥。由此,污泥耦合发电产业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沈凌峰,王丽,徐芮,吕斐[3](2021)在《铝灰的处理技术、环境评价及相应管理政策》文中提出铝灰是制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一方面含有大量的金属铝及铝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工业回收和再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常含有Cr、Cd、Pb等重金属元素和F-、Cl-、CN-等有害离子,在污染土壤的同时,还会随着重金属元素和有害离子迁移导致地下水污染。随着我国2020年铝灰产量进一步上升,寻求经济绿色的铝灰回收方法、恰当的环境评价方法和合理可行的管理政策迫在眉睫。从铝灰处理方法、环境评价方法和铝灰管理政策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处理铝灰的方法、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现阶段而言,国内外铝灰处理方法主要分为铝灰回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其中铝灰回收又分为火法回收和湿法回收。其中火法的无盐回收法,不引入盐类添加剂,污染较小、回收率较高,在未来有很大的应用空间;铝灰资源化是以铝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建材和药剂,由于材料成本较低、性能优越,对环境的污染少,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发展前景。环境评价方法则是以《土壤环境(试行)评价标准》(HJ 964—2018)和《地下水环境评价标准》(HJ 610—2016)为基础,结合多种统计方法给出包括环境变化趋势、承载上限等在内的评价结论,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科学的评价方法。铝灰管理政策是从国家法规、地方政策和部分企业政策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铝灰危害性和当前堆积管理政策,给企业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总而言之,从铝灰处理、环境评价和管理政策不难看出,科研和生产势必要紧密结合,推动铝灰处理方法朝着绿色无毒、综合利用的方向前进。

贾延斌[4](2021)在《高钠赤泥基地聚物免烧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佟亚宁[5](2021)在《蒙能集团锡林热电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巍[6](2021)在《煤矿地下水库破碎矸石淋滤条件下离子动态吸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

武琳[7](2021)在《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粉煤灰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选取SEM、EDS、XRD以及AA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测定了粉煤灰的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等理化指标,考察了重金属镉(Cd)、铬(Cr)、钴(Co)、镍(Ni)、铅(Pb)、锌(Zn)、锰(Mn)、铁(Fe)和铜(Cu)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和形态分析,并采用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粉煤灰的养分状况和不同pH、温度和粒径下的污染风险。结论如下:(1)粉煤灰pH值为8.6,容重为0.51 g/cm3且砂粒含量在85%以上,质地较为松散。对照土壤养分分级指标,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达到三级水平,有机质达到四级水平。7种重金属多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较为稳定,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粉煤灰中7种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39,评价标准为三级。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为85.45,为轻微危害水平。(2)Cd、Co、Pb元素随着酸性的增强浸出量增大,而Ni、Cu、Zn、Cr在浸出实验中出现两性溶出现象。随着pH的增大呈“U”型,浸出量先减少后增多。随着浸出温度的升高,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r则随着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粒径减小,粉煤灰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在不同pH、温度和粒径条件下粉煤灰浸出液中7种重金属的Pi值均<1,即粉煤灰并不存在污染。同时,在不同pH、温度和粒径条件下的粉煤灰浸出液,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均为一级,粉煤灰的环境污染等级均为安全等级。(5)在不同的pH条件下,除Cd外,其余重金属的Eri均低于40,污染程度均为清洁级水平,Cd的Eir则高于40,污染程度为低污染级水平;在温度为0℃、25℃、30℃、35℃时,Cd的Eri高于40,污染程度为低污染级水平,其余温度条件下时7种重金属的Eri均低于40,污染程度均为清洁级水平;在不同粒径条件下,7种重金属的Eri均低于40,污染程度均为清洁级水平。(7)粉煤灰在不同pH、温度和粒径条件下的7种重金属的RI值并未超过150,即粉煤灰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综上所述,粉煤灰用作改良土壤是可行的,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吸附重金属和改良土壤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19表26参126

任瑜强[8](2021)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地不断加快,老旧建筑的拆除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固废;与此同时,由于铝金属材料的需求量倍增,随之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渣:赤泥。这些固废正在侵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能够消纳固废,提出了一种新型充填材料。这不仅为建筑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煤矿井下充填成本。本文基于以上构思,对于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不同配比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并确定了充填膏体的最佳配比和影响其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同时得出了其单轴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微观分析其强度增长的机理研究分析了充填膏体试块在不同龄期下电阻率随配比变化规律,以及充填膏体试块在不同配比下电阻率随龄期变化规律,不同配比下抗压强度与其电阻率关系,并将充填膏体试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与电阻率、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拟合,建立了不同配比下抗压强度与电阻率、温度的拟合方程,得出试验结论。在耐久性能研究中,进行了热稳定性、抗酸腐蚀性能、抗渗性能试验,通过室内试验来模拟矿井下的温度、浸泡溶液、水压力等来综合测评充填材料的耐久性能。为该充填材料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并提出了该充填材料适合的服役环境,为实际充填工程的材料选取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得出了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最佳配比,并通过分析得出了影响充填膏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单轴抗压强度随龄期、配比的变化规律及其单轴抗压强度、龄期等与电阻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不同配比下龄期与电阻率的混合拟合方程,得出公式,可通过该拟合公式来表征龄期与电阻率的关系,即ρ=-60.45×e^((-t/2.91))+63.83;通过分析不同配比下抗压强度与电阻率的拟合方程,可通过该拟合公式来表征抗压强度与电阻率的关系,即qu=0.040ρ-0.170。(2)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相对较差,材料耐高温的性能较差,但其在高温下后期的抗压强度趋于稳定,故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材料制备成的充填膏体更加适合在煤矿井下温度场的温度相对高的矿井下进行服役;通过分析不同配比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与温度的拟合方程,得出公式,可通过该公式来表征抗压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即qu=-0.012T+3.420。(3)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抗酸侵蚀性能相对较好,尤其针对单SO42-因素的侵蚀,但其在高温下后期的抗压强度趋于稳定,故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材料制备成的充填膏体适用于我国北部煤矿井下含有酸性废水或偏碱性的矿井下进行服役。(4)充填膏体的抗渗等级为P6,渗透性能较好,抗渗等级相对较弱。(5)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适用调配的膏体与我国北方煤矿井下较深位置的环境匹配度较高,这一位置的水环境呈酸性或碱性,且水温较高。

李丹[9](2021)在《燃用后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归趋及其效应》文中指出选煤是煤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通过选煤,原煤被加工成精煤,同时产生选煤副产品(煤矸石、煤泥和中煤)。选煤副产品是含有少量煤和许多杂质的复杂混合物,因其富集灰分、硫分和微量元素,热值低,被认为是劣质燃料。近年来,为处置日益增多的选煤副产品,同时也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被大力倡导,其中燃用选煤副产品发电是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二次环境污染长期以来被忽视,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十分有限。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煤矸石、煤泥和中煤)的品质(热值、灰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存在较大差异,为全面了解、同时也为横向比较分析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燃用企业周边环境污染状况,本文选取六盘水某煤矸石电厂、萍乡某煤矸石电厂、济宁某煤泥电厂和大同某中煤电厂(涵盖不同类型的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这类代表性的选煤副产品燃用企业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基于11种环境敏感微量元素(Be、Cd、Co、Cr、Cu、Mn、Ni、Pb、Sb、V和Zn)在土壤中含量、形态分布特征以及农作物各组织中分布规律,分析土壤样品中各微量元素间的关联特征以及农作物对元素的富集特征,揭示微量元素迁移转化特征,评估研究区周边土壤及农作物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对比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以及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周边环境污染特征,总结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结论概括如下:(1)结合各研究区土壤样品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结果,总量和形态分布特征,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Ward法)结果,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微量元素已在研究区土壤中不同程度累积。土壤微量元素Sace(酸可提取态)能反映人类活动尤其是近期污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研究区土壤大部分元素的Sace随距离变化曲线规律大体符合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地面浓度分布规律。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尾气排放及其干湿沉积,作为研究区土壤的稳定外源,使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脱离原有的集群,形成新的集群,这些集群可以用选煤副产品中元素的不同赋存模式来解释。(2)结合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考量元素总量、形态和毒性)的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元素污染,污染程度依煤矸石电厂>煤泥电厂>中煤电厂递减。随着电厂用煤品质的提高,电厂微量元素排放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降低。此外,电厂的运行时间及污染物治理情况亦是影响电厂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电厂污染物排放情况虽受其时代背景影响,差别较大,但随着我国政府对电厂排放管理的日趋严格,电厂污染物减排卓有成效。(3)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周边部分农作物样品可食用组织中部分元素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长期摄入这些农作物会给居民带来健康风险。农作物玉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相同元素的生物有效组分,而不是它们的总含量。农作物不同组织对同一元素的积累能力不同,且同一农作物组织对不同元素的积累能力也有差别。(4)相较文献已报道的国内外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本文研究的六盘水和萍乡两个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程度处于相对高位,而大同某中煤电厂和济宁某煤泥电厂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程度一般。因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装机容量远小于一般燃煤电厂,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尤其值得重视。(5)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均呈现出污染态势,农作物自身的生理特性是影响其吸收微量元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监管电厂这类大气污染型企业周边农业活动时,应有意识地规避那些富集吸收重金属类元素能力强的农作物,如叶菜类。(6)综合考虑元素总量、形态和毒性评价表现,Co、Cd、Mn、Pb和Sb是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中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几种元素,需要重点关注。(7)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当必然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选煤副产品显然比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针对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包括:建立选煤副产品标准化检验方法和分类指南;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制定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企业的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总量控制;优化管理体系;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系统;制定鼓励选煤厂技术创新的政策。世界各国正积极尝试从选煤副产品这类劣质燃料中收获能源,然而,本论文显示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微量元素污染,其中煤矸石电厂尤为严重,对比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这值得引起重视。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其燃用需慎重。不建议不经预处理就直接燃用选煤副产品,需要通过更合适的技术来利用它们。

朱龙权[10](2021)在《G公司煤炭采购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二、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率参差不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率参差不齐(论文提纲范文)

(1)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性质
    1.1 物理性质
    1.2 化学性质
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进展
    2.1 建材领域
    2.2 金属回收
    2.3 粉煤灰吸附剂
    2.4 土壤改良
3 结语

(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污泥耦合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的破局研究——基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理论基础及模型
    2.1 理论基础
        2.1.1 SCP产业组织理论
        2.1.2 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理论
    2.2 模型构建
        2.2.1 SCP产业组织模型
        2.2.2 资源价值流下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模型
3 实证分析
    3.1 基于SCP产业组织理论模型分析下的污泥耦合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3.2 案例分析
        3.2.1 中电环保污泥耦合发电业务基本情况
        3.2.2 中电环保污泥耦合发电业务发展模式
        3.2.3 污泥耦合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污泥具有体积大易
        (2)经济效益优势
        (3)环境效益优势
4 结论及建议

(3)铝灰的处理技术、环境评价及相应管理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铝灰处理方法
    1.1 铝灰火法回收处理
        1.1.1 加盐回收法
        1.1.2 无盐回收法
    1.2 铝灰湿法回收处理
        1.2.1 酸浸
        1.2.2 碱浸
    1.3 铝灰无害化处理
    1.4 铝灰资源化利用
        1.4.1 制备耐火材料
        1.4.2 制备陶瓷建筑材料
        1.4.3 制备絮凝剂
2 环境评价
3 铝灰管理政策
    3.1 国家法律法规
    3.2 政府标准政策
    3.3 企业管理政策
4 结语与展望

(7)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粉煤灰的来源及危害
    1.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的种类划分
        1.2.2 建筑建材的应用
        1.2.3 化工方面的应用
        1.2.4 农业方面应用
    1.3 粉煤灰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1.4 粉煤灰肥力水平评价方法
        1.4.1 主成分分析法
        1.4.2 模糊数学法
    1.5 粉煤灰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5.1 单因子指数法
        1.5.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1.5.3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发电厂概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供试材料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设计及方法
        2.3.1 样品预处理
        2.3.2 样品的测试方法
        2.3.3 质量控制
        2.3.4 数据分析及处理
    2.4 评价方法
        2.4.1 土壤肥力水平评价方法
        2.4.2 单因子指数法
        2.4.3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2.4.4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3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
    3.1 粉煤灰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
    3.2 粉煤灰元素组成的能量色散谱分析
    3.3 粉煤灰的物理特性及其矿物组成
    3.4 粉煤灰的化学特性
    3.5 粉煤灰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3.5.1 有害元素
        3.5.2 有益元素
    3.6 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
        3.6.1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3.6.2 基于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价
        3.6.3 基于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影响因子对粉煤灰中重金属溶出影响
    4.1 不同pH对粉煤灰重金属的影响
        4.1.1 实验设计
        4.1.2 结果及分析
    4.2 不同温度对粉煤灰的影响
        4.2.1 实验设计
        4.2.2 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粒径对粉煤灰的影响
        4.3.1 实验设计
        4.3.2 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影响因子对粉煤灰的环境效应的影响
    5.1 单因子指数法
        5.1.1 不同pH条件下的单因子指数
        5.1.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单因子指数
        5.1.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单因子指数
    5.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5.2.1 不同pH条件下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5.2.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5.2.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5.3 基于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价
        5.3.1 不同pH条件下的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5.3.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5.3.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5.4 基于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评价
        5.4.1 不同pH条件下的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5.4.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5.4.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5.5 浸出液风险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固废混凝土现状
        1.1.2 赤泥现状
        1.1.3 井下充填材料应用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案
    2.1 试验制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样制备及养护
    2.2 试验方案
        2.2.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2.2 电阻率测试试验
        2.2.3 抗渗性能试验
        2.2.4 直接称重试验(抗酸侵蚀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2.2.5 扫描电镜试验
        2.2.6 X射线衍射
第三章 复合充填材料的强度性能测试
    3.1 复合充填材料单轴抗压强度与配比的关系
    3.2 复合充填材料单轴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
    3.3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复合充填材料的电阻率特性研究
    4.1 初始电阻率与电流频率的关系
    4.2 初始电阻率与配比的关系
    4.3 初始电阻率与龄期的关系
    4.4 试块单轴抗压强度与电阻率的关系
    4.5 小结
第五章 复合充填材料的热稳定性试验
    5.1 抗压强度与加热时长关系
    5.2 抗压强度与不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5.3 小结
第六章 复合充填材料的抗酸侵蚀及抗渗性能试验
    6.1 在硫酸溶液中抗压强度与浸泡时间的关系
    6.2 抗蚀系数与浸泡时间的关系
    6.3 充填膏体的抗渗性能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燃用后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归趋及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煤副产品
        1.1.1.1 煤矸石
        1.1.1.2 煤泥
        1.1.1.3 中煤
        1.1.2 选煤副产品引发的环境问题
        1.1.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
        1.1.3.1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背景
        1.1.3.2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政策
        1.1.3.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模式
        1.1.4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1.1.4.1 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
        1.1.4.2 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
        1.1.4.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引发的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样品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选取
    2.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2.2.1 六盘水某煤矸石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2.2 萍乡某煤矸石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2.3 济宁某煤泥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2.4 大同某中煤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3 样品前处理及分析
        2.3.1 样品前处理
        2.3.2 样品痕量元素总量分析
        2.3.3 样品形态分析
        2.3.4 质量保证及控制
    2.4 数据处理
        2.4.1 评价标准
        2.4.2 污染指数(P_I)
        2.4.3 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
        2.4.4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
        2.4.5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
        2.4.6 健康风险(THQ和HI)
        2.4.7 生物富集系数(BAF)
第3章 六盘水某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和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3.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3.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3.2.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3.2.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3.2.3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3.2.4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3.2.5 煤矸石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3.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3.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3.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3.3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及污染特征
        3.3.1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各组织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3.3.2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
        3.3.3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3.4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环境敏感微量元素迁移
        3.4.1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富集系数
        3.4.2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与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萍乡某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4.1 概述
    4.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4.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4.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4.2.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4.2.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4.2.3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4.2.4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4.2.5 煤矸石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4.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4.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4.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济宁某煤泥电厂周边土壤和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5.1 概述
    5.2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5.2.1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5.2.2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5.2.2.1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5.2.2.2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5.2.3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5.2.4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5.2.5 煤泥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5.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5.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5.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5.3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及污染特征
        5.3.1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各组织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5.3.2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
        5.3.3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5.4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环境敏感微量元素迁移
    5.5 小结
第6章 大同某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6.1 概述
    6.2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6.2.1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6.2.2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6.2.2.1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6.2.2.2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6.2.3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6.2.4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6.2.5 中煤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6.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6.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6.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环境中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1 概述
    7.2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2.1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7.2.2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形态对比
        7.2.3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污染指数对比
    7.3 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4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8.1 概述
    8.2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8.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改进建议
        8.3.1 建立选煤副产品标准化检验方法和分类指南
        8.3.2 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8.3.3 制定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8.3.4 优化管理体系
        8.3.5 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系统
        8.3.6 制定鼓励选煤厂技术创新的政策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率参差不齐(论文参考文献)

  • [1]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J]. 张力,李星吾,张元赏,梁莎,刘寒梅,李喜龙,葛春亮,杨家宽. 建材发展导向, 2021(24)
  • [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污泥耦合发电产业发展战略的破局研究——基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J]. 王政福,周杰. 中国环保产业, 2021(10)
  • [3]铝灰的处理技术、环境评价及相应管理政策[J]. 沈凌峰,王丽,徐芮,吕斐. 金属矿山, 2021(07)
  • [4]高钠赤泥基地聚物免烧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贾延斌. 济南大学, 2021
  • [5]蒙能集团锡林热电厂发展战略研究[D]. 佟亚宁.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6]煤矿地下水库破碎矸石淋滤条件下离子动态吸附特性研究[D]. 李巍.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D]. 武琳. 安徽理工大学, 2021
  • [8]再生混凝土细骨料—赤泥复合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D]. 任瑜强.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9]燃用后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归趋及其效应[D]. 李丹. 南昌大学, 2021
  • [10]G公司煤炭采购质量管理研究[D]. 朱龙权.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利用不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