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验员心中的“底数”(论文文献综述)
倪永盟[1](2021)在《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J区为例》文中指出
黄璐[2](2020)在《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工业危险废物违法倾倒、填埋的事件时有发生,工业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置难度大,极易造成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威胁人民群众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环境问题,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政府管理是杜绝工业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做好工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关于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运输等文献的基础上,以淮安市的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相关概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治理理论,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淮安市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分布情况、处置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肯定了近年来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总结淮安市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参考了葡萄牙、新西兰、英国、泉州市、南宁市、惠州市在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方面先进经验,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存在工业危险废物相关数据掌握不精确、政府管理能力不足、贮存场所管理不到位、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准确掌握工业危险废物的相关数据、强化政府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贮存场所的管理力度、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建设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工业危险废物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现状、成效、问题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国内外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相关经验;第五部分主要针对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通过对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执法队伍越来越规范、执法力度越来越强、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危险废物处置更加高效。加强危险废物政府监管,有利于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
周湖德[3](2018)在《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电梯在今时今日的城市中饰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高层和超高层楼房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用电梯的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我国电梯的生产量和在用数量均世界领先。经调查,2013年末我国电梯数量总计300.93万台;2014年底总数量增长到359.85万台;2015年底总量上升到425.96万台。随之而来的是由电梯故障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2013年全国电梯事故70起,2014年95起,2015年58起。尤其是造成恶劣影响的湖北荆州“7·26”电梯事故和7·15沈阳电梯坠落事故,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电梯安全。本文以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国外电梯安全监管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有:电梯安全主动监管缺失,协同监管程度不高,基层监管人员数量少业务量大,动态监管系统功能缺失等。针对上述问题,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和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的对策有: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电梯责任保险纳入法律法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全民参与、定期检验市场化与监督检验政府化相结合、跨部门协同治理、增强监管人员对电梯安全监管的意识、加大基层经费投入、加强基层监管人员专业培训、完善现有系统的各项监管功能、依托现有系统资源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和依托现有系统资源开发手机APP现场监管软件等。此外还建设性地提出将电梯责任保险纳入法律法规和电梯定期检验市场化改革思路。
张宗余,朱恒元[4](2017)在《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和启示》文中提出2017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纲、考试要求为目,以核心素养为魂、数学本质为魄,以衔接点为经、交会处为纬,以教材为基、新载体为本,以实际应用为枝、数学文化为叶,具有"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的风格特点,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研究高考、把握方向,夯实基础、回归教材,优化教学、增强效能,提高能力、关注发展.
宋继红[5](2015)在《强化依法治特 狠抓工作落实 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水平——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座谈会暨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动员部署会上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2月9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座谈会暨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动员部署会,主要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有关要求,回顾总结2014年工作,对2015年重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重点研究部署职能转变改革和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燃煤锅
丁来富[6](2014)在《基于分层组训的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文中提出本文从师(旅)级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的实践出发,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部队军事训练计划的分类,探讨了部队军事训练计划的构成、划分和制定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部队军事训练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过程。针对部队军事训练参训人员结构复杂,层次众多等问题,本文研究了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中的分层组训模式。分析了部队军事训练实施分层组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分层组训的基本内容,研究了实施分层组训的基本过程。研究了实施分层组训过程中训练计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领域,以PDCA戴明循环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在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的做法和措施。以某炮兵团军事训练管理为里,开展了分层组训的实例研究,说明了部队军事训练管理中分层组训的准备、组织实施和训练考核的过程。最后,本文结合作者长期担任师(旅)级单位主官的工作实践,研究了分层组训中进一步提高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于健波[7](2014)在《海诺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以来,经历了十几年快速发展的建筑机械制造行业遇到寒冬,多数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迫使他们通过产品升级和转型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海诺集团面临的形势也非常严峻,其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基本滞销,企业效益回落明显。面对这种局面,海诺集团提出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机遇,校企联合,抓紧产品升级换代,调整战略目标,促进企业转型。同时海诺集团领导层也深刻认识到,企业在逆境中发展,产品实现突破,努力拓展市场的同时,更要注重内部挖潜。建立一套适合集团转型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被领导层寄予厚望。本文以海诺集团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集团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研究,期望建立一套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公司转型发展打牢基础。文章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激励理论等绩效考核有关理论,通过调研、访谈,全面掌握海诺集团总体情况、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及绩效考核的现状,力求深入查找绩效考核现有问题,弄清问题根源。在此基础上,结合集团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进行海诺集团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本文说明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综述了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探讨了绩效考核的相关方法。在考核体系设计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广泛访谈、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海诺集团进行工作分析。结合集团组织机构特点,工作流程设置,把部门、员工个人作为考核对象,并相应设计了指标体系。其中部门涵盖了海诺集团综合管理部、人事部、质量部、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采购部和技术部所有现设部门。而员工个人包括高级中级及基层三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方法上,运用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确定考核指标,确定权重,对考核进行评分设计,建立了绩效考核运作系统。同时对新考核体系实施保障提出了建议。
杨贤梅[8](2012)在《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影响国泰民安、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高效的监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并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徐州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论文先是比较分析国外和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然后研究了食品安全生产环节监管的理论;结合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管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对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模式;最后提出了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胡洪斌[9](2011)在《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分析》文中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产业进入规制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广谱现象。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不甚发达和完善的转型经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产业的进入或退出实施规制。在不断放松自然垄断产业进入规制的同时,产业进入条件规制则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其规制的标准和内容都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与此相反,现有的大多数关于产业进入规制的理论研究则散见于法学、产业经济学、法和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文献中,对其全面和系统的经济学专项研究并不多见。这与现实中产业进入规制的广谱实践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其转型过程俨然就是一个产业进入规制的放松过程。他通过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进入和扩张,实现了资源从传统的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的新兴部门的再配置。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实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产业进入规制”为特殊性前提,开始市场经济意义的产业进入规制;是一边完善市场机制、“制造”独立市场主体、塑造市场结构、建立竞争环境,一边进行产业进入规制改革的实践。这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进入规制源起和发展环境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他们在政治上存在一个相对有效的制衡机制,在经济上市场体系比较发达,规制对象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由此,在没有充分把握中国“特殊性”前提和整体发展的全貌,直接对某一产业的进入规制进行分析,往往会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识差异,即使是做出了一般性的效率评价,也往往会由于模型变量的权重变动、数据获取的完整程度,或数据样本的时间跨度等因素,难以达成一个普遍的共识。本文对国内外产业进入规制相关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通过引入“ER-SCP”和“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对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特殊性和相应的规制环境,梳理和探究了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整个动态演化过程,以此指出了中国产业进入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产业进入规制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认识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现实和借鉴意义。
董赤[10](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二、检验员心中的“底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验员心中的“底数”(论文提纲范文)
(2)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危险废物 |
2.1.2 危险废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政府治理理论 |
3 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
3.1 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分布、处置利用现状 |
3.1.1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
3.1.2 工业危险废物分布情况 |
3.1.3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情况 |
3.2 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
3.2.1 采取的措施 |
3.2.2 取得的成效 |
3.3 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3.3.1 工业危险废物相关数据掌握不精确 |
3.3.2 政府管理能力不足 |
3.3.3 贮存场所管理不到位 |
3.3.4 处置能力不足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产废企业存在漏报、瞒报的现象 |
3.4.2 政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3.4.3 环保的宣传力度不够 |
3.4.4 对贮存场所的管理力度不够 |
3.4.5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有限 |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经验 |
4.1.1 葡萄牙:修改立法框架、加强组织建设 |
4.1.2 新西兰:危险废物优先管理政策 |
4.1.3 英国:环境绩效考核制度 |
4.2 国内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经验 |
4.2.1 泉州市: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处置能力建设 |
4.2.2 南宁市:加大市内处置设施建设 |
4.2.3 惠州市: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化水平 |
4.3 国内外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经验启示 |
4.3.1 加强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制度建设 |
4.3.2 加大处置能力建设 |
4.3.3 加大对环保的资金支持力度 |
4.3.4 提升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5 进一步加强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的对策分析 |
5.1 准确掌握工业危险废物的相关数据 |
5.1.1 确保企业申报数据的准确性 |
5.1.2 注重企业管理计划的申报、变更 |
5.1.3 严惩漏报、谎报、瞒报行为 |
5.2 强化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
5.2.1 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频次 |
5.2.2 明确执法人员的职责 |
5.2.3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 |
5.2.4 提升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5.3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
5.3.1 加强对企业的环保宣传力度 |
5.3.2 加大对社会的环保宣传力度 |
5.4 加强对贮存场所的管理力度 |
5.4.1 加强对贮存场所相关设施的要求 |
5.4.2 突出重点管理并加大处罚力度 |
5.5 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建设 |
5.5.1 优化生产工艺、注重源头管理 |
5.5.2 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
5.5.3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自行利用处置设施 |
5.5.4 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处置能力 |
5.5.5 加大对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的资金支持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论文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一)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电梯安全监管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电梯安全监管研究动态 |
(三) 国内外文献的简要评价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四、创新点 |
(一) 提出了将电梯责任保险纳入法律法规的观点 |
(二) 提出了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
第二章 电梯安全监管概述 |
一、电梯安全监管的相关概念 |
(一) 电梯 |
(二) 安全监管 |
(三) 电梯安全监管 |
二、电梯安全监管内容和特点 |
(一) 电梯安全监管内容 |
(二) 电梯安全监管特点 |
三、电梯安全监管相关理论 |
(一) 事故致因理论 |
(二)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现状 |
一、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使用及安全监管概况 |
(一) 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使用情况 |
(二) 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情况 |
二、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 电梯安全主动监管缺失 |
(二) 协同监管程度不高 |
(三) 基层监管人员数量少业务量大 |
(四) 动态监管系统功能缺失 |
三、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医因 |
(一) 缺乏电梯监管法律依据 |
(二) 监管部门缺乏协同监管意识 |
(三) 机构改革造成监管人员多职多能 |
(四) 软件更换频繁 |
第四章 完善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的具体对策 |
一、完善电梯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监管制度 |
(一) 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
(二) 将电梯责任保险纳入法律法规 |
二、重塑电梯安全监管的新理念 |
(一) 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全民参与 |
(二) 定期检验市场化与监督检验政府化相结合 |
(三) 跨部门协同监管 |
三、建立电梯监管的有效激励机制 |
(一) 增强监管人员对电梯安全监管的意识 |
(二) 加大基层经费投入 |
(三) 加强基层监管人员专业培训 |
四、加快完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
(一) 完善现有系统的各项监管功能 |
(二) 依托现有系统资源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 |
(三) 依托现有系统资源开发手机APP现场监管软件 |
第五章 结论 |
一、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电梯使用单位管理情况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强化依法治特 狠抓工作落实 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水平——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座谈会暨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动员部署会上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4 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回顾 |
(一)积极推进改革 |
(二)完善工作机制 |
(三)加强监督检查 |
(四)服务发展大局 |
(五)夯实监管基础 |
(六)加大宣传力度 |
二、2015 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重点 |
(一)坚持依法治特,严守安全底线 |
(二)集中力量攻坚,打好三大战役 |
(三)着力推动改革,优化体制机制 |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监察能力 |
(6)基于分层组训的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军事训练计划管理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部队军事训练计划体系与质量指标 |
2.1 部队军事训练计划分类 |
2.1.1 军事训练概述 |
2.1.2 部队军事训练计划的构成 |
2.1.3 部队军事训练计划的划分 |
2.1.4 部队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原则 |
2.2 部队军事训练质量评价指标 |
2.2.1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2.2.2 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
2.2.3 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2.2.4 部队军事训练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
2.3 制约部队军事训练质量提高的因素 |
第三章 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的分层组训模式 |
3.1 实施分层组训的现实需求 |
3.1.1 实施分层组训的重要性 |
3.1.2 实施分层组训的必要性 |
3.1.3 实施分层组训的可行性 |
3.2 分层组训的基本内容 |
3.3 实施分层组训的基本过程 |
3.3.1 确定训练任务 |
3.3.2 拟制计划方案 |
3.3.3 组织训练保障 |
3.3.4 组织训练实施 |
3.3.5 训练检查与考核 |
3.4 分层组训中训练计划的编制 |
3.4.1 训练计划编制的相关技术 |
3.4.2 训练计划编制的过程 |
3.4.3 训练计划编制的模型 |
3.4.4 求解方法 |
第四章 分层组训中军事训练质量的改进 |
4.1 PDCA循环管理概述 |
4.1.1 PDCA循环管理的概念 |
4.1.2 PDCA循环的特点 |
4.2 计划阶段 |
4.2.1 训练目标 |
4.2.2 制定训练计划 |
4.2.3 编制训练计划表 |
4.3 执行阶段 |
4.3.1 坚持灵活训练 |
4.3.2 注重士官培训 |
4.4 检查阶段 |
4.4.1 通过考核进行训练检查 |
4.4.2 通过健全制度进行实时监控 |
4.5 处理阶段 |
4.5.1 存在的问题 |
4.5.2 处理措施 |
第五章 某炮兵团分层组训实例研究 |
5.1 概述 |
5.2 分层组训的标准和模式 |
5.2.1 对照等级确定指标 |
5.2.2 依据需求拓展训练内容 |
5.2.3 合理把握标准规范 |
5.2.4 规范分层组训模式 |
5.2.5 构建分层组训机制 |
5.3 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 |
5.3.1 训练准备 |
5.3.2 训练组织实施 |
5.3.3 训练考评 |
5.4 分层组训的效果 |
第六章 分层组训中提高训练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
6.1 进一步提高分层组训的科学性 |
6.2 积极探索士官岗位升级训练 |
6.3 正确把握“分、训、考、评”四个环节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海诺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基本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2 绩效考核有关理论及概述 |
2.1 绩效考核含义 |
2.2 绩效考核的作用 |
2.3 绩效考核的特点 |
2.4 绩效考核的相关基础理论 |
2.5 绩效考核的方法 |
3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海诺集团相关情况介绍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3.1.2 企业愿景 |
3.1.3 集团人力资源状况 |
3.2 集团绩效考核现状 |
3.2.1 海诺集团绩效目标的确立 |
3.2.2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的目的 |
3.2.3 海诺集团考核的方法 |
3.3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原因 |
4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
4.1 绩效考核目的及设计原则 |
4.1.1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的目的 |
4.1.2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的原则 |
4.2 考核体系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
4.2.1 工作分析 |
4.2.2 职位说明书 |
4.3 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的确立 |
5 海诺集团绩效考核实施及保障制度 |
5.1 实施机构 |
5.2 考核的具体方式 |
5.3 考核周期 |
5.4 考核程序 |
5.5 实施的保障制度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
1.2.2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
1.2.3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
1.2.4 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环节的现状 |
1.2.5 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理论研究 |
2.1 相关名词的基本概念 |
2.2 相关法律法规综述 |
2.2.1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
2.2.2 两种典型的法律法规特点 |
2.3 食品质量形成规律 |
2.3.1 朱兰质量螺旋 |
2.3.2 食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
2.4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
2.5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 |
2.6 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制度 |
2.6.1 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制度的发展 |
2.6.2 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的内容 |
2.6.3 生产许可的机构及许可职能 |
2.6.4 生产许可的程序 |
2.7 新公共管理思潮中的政务再造 |
2.7.1 政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内容 |
2.7.2 政务流程再造在我国的发展 |
2.7.3 我国政府食品监管体系流程再造的意义 |
3 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现状 |
3.1 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的现状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徐州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特点 |
3.1.3 徐州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
3.1.4 两种典型案例 |
3.2 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现状 |
3.2.1 徐州市食品生产监管的基本情况 |
3.2.2 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存在的问题 |
4 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模式构建 |
4.1 徐州市食品生产“三位一体”监管模式的构建 |
4.1.1 工作目标 |
4.1.2 工作模式 |
4.2 徐州市食品生产“三分监管”模式的构建 |
4.2.1 产品分类 |
4.2.2 企业分级 |
4.2.3 监管分等 |
4.3 二种模式的构建对保障食品安全所起的作用 |
4.4 良好的政府监管外部环境的建立 |
4.5 监管模式应用实例 |
4.5.1 睢宁质监局“三位一体”模式 |
4.5.2 沛县质监局“三位一体”模式 |
5 推进徐州市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
5.1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
5.2 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责任 |
5.2.1 开展企业法律法规培训 |
5.2.2 严格企业出厂检验 |
5.3 完善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制度 |
5.3.1 严格许可三级审批制度 |
5.3.2 严格现场核查工作 |
5.3.3 建立核查人员培训制度 |
5.3.4 实施许可市场退出机制 |
5.4 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常识 |
5.5 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建议 |
5.6 建议尽快成立食品安全监管局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管制与规制 |
1.2.2 产业进入与产业进入行为 |
1.2.3 产业进入规制、进入数量规制与进入条件规制 |
1.3 国内外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研究综述 |
1.3.1 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属性和逻辑 |
1.3.2 自然垄断产业进入规制的理论研究 |
1.3.3 产业进入规制需求的理论延伸 |
1.3.4 对"过度进入"规制的再认识 |
1.3.5 产业进入规制功能的理论反思 |
1.3.6 产业进入规制改革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2 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
2.1 产业进入规制的主客体及其行为方式 |
2.1.1 产业进入规制的主客体构成 |
2.1.2 产业进入规制主客体的"经济人"假设 |
2.1.3 产业进入规制主客体的行为方式 |
2.2 基于"ER-SCP"分析框架的产业进入规制理论研究 |
2.2.1 "ER-SCP"分析框架的构建 |
2.2.2 自然垄断产业的"ER-SCP"规制理论研究 |
2.2.3 竞争性产业的"ER-SCP"规制理论研究 |
2.2.4 在位企业阻止进入的"ER-SCP"规制理论研究 |
2.3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框架的产业进入规制理论研究 |
2.3.1 针对负外部性的产业进入规制 |
2.3.2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产业进入规制 |
2.3.3 产业进入规制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
3 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历史演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历史演化 |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进入规制 |
3.1.2 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产业进入规制 |
3.2 中国产业进入数量规制的发展现状 |
3.2.1 竞争性产业的进入数量规制 |
3.2.2 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数量规制 |
3.3 中国产业进入条件规制的发展现状 |
3.3.1 针对环境问题的产业进入条件规制 |
3.3.2 针对信息问题的产业进入条件规制 |
3.3.3 针对安全生产问题的产业进入条件规制 |
3.4 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存在问题 |
3.4.1 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导致的问题 |
3.4.2 规制机制和机构不健全导致的问题 |
3.4.3 监督机制和机构缺位导致的问题 |
3.4.4 市场体制及其支撑体系不完善导致的问题 |
4 中国加强产业进入规制的思路及政策措施 |
4.1 加强规制的基本思路 |
4.1.1 遵循原则 |
4.1.2 选择规制目标 |
4.1.3 降低规制成本和提供规制收益 |
4.1.4 采取多种规制形式和政策工具 |
4.1.5 建立独立、统一、高效和权威的规制机构 |
4.1.6 建立规制的行政监督机制及相应机构 |
4.2 完善规制的法律法规建设 |
4.2.1 建设专业的规制立法团队 |
4.2.2 制订并颁布《规制改革法》 |
4.3 完善规制机制的建设 |
4.3.1 建立规制政策的评价方法 |
4.3.2 有效防止规制滞后 |
4.3.3 完善并发展复审制度 |
4.3.4 建立普遍服务义务的长效解决机制 |
4.3.5 建立规制的补偿机制 |
4.3.6 健全产业退出保障机制 |
4.4 完善市场体制及其支撑体系建设 |
4.4.1 建立宪政约束机制 |
4.4.2 健全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 |
4.4.3 建设诚信政府 |
4.4.4 强化规制信息的透明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概念话语 |
(二) 现实记忆 |
(三) 史学思考 |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检验员心中的“底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J区为例[D]. 倪永盟. 山东大学, 2021
- [2]淮安市工业危险废物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 黄璐.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3]锦州市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 周湖德. 东北大学, 2018(02)
- [4]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和启示[J]. 张宗余,朱恒元. 中国数学教育, 2017(Z4)
- [5]强化依法治特 狠抓工作落实 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水平——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座谈会暨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动员部署会上的报告[J]. 宋继红.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5(03)
- [6]基于分层组训的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管理[D]. 丁来富.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3)
- [7]海诺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 于健波. 辽宁科技大学, 2014(07)
- [8]徐州市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D]. 杨贤梅.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9]中国产业进入规制的经济学分析[D]. 胡洪斌. 云南大学, 2011(07)
- [10]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