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CCD的低纬子午环相对定位精度估计

搭载CCD的低纬子午环相对定位精度估计

一、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相对定位精度的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扞卫,冒蔚,郭增长[1](2008)在《实测天文大气折射的基本原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气折射率的各向异性问题是目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从天文观测的角度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值的几个主要障碍,介绍了现已具备排除这些障碍的条件.基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低纬子午环的特殊功能,以及新的仪器误差理论,给出了专用测量仪器的设计方案和实测天文大气折射值的基本原理.根据长期观测的数据表明,利用低纬子午环的测量原理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是可行的,可以建立随测站和随方位而异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给出了云南天文台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模型.

毛银盾[2](2007)在《CCD漂移扫描系统的建立及在同步卫星观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研制成功基于S1C077相机的外部同步触发装置,使S1C077相机具有适用于天文观测的CCD漂移扫描(drift scan)功能。为解决通常利用满帧(Full Frame)CCD漂移扫描模式观测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程序实现了短帧(Part Frame)CCD漂移扫描模式。利用短帧CCD漂移扫描模式和凝视模式交替观测恒星和地球同步卫星,获得参考恒星和地球同步卫星良好的圆星像。讨论了利用此设备观测地球同步卫星观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针对该设备获得的地球同步卫星的观测资料,独立编制了数据处理软件的初级版本,该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漂移扫描恒星FTS图像中星像的自动化检测、参考星的匹配与证认、CCD成像模型参数的归算、星等模型参数归算以及最终得到地球同步卫星的光学位置(站心平位置)和视星等。该软件选用UCAC2为参考星表。利用上海天文台的20cm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和25cm牛顿—卡塞格林望远镜已经对几十颗地球同步卫星进行了观测。基于该软件对一些实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目标的光学位置和视星等。光学定位结果的内部精度约为0.5角秒。详细分析了主要的误差来源,分别是由参考星决定的局部参考架的误差约0.15角秒,目标量度坐标误差约为0.45角秒。当台站观测条件好、望远镜光学性能佳时,地球同步卫星的光学定位精度将会大大提高,理论上可以与该望远镜的恒星定位精度相当。根据对小天区地球同步卫星搜索的试验性研究,通过对搜索过程和比对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搜索方案。新搜索方案的出发点是“具有“8”字运动的有倾角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会在24小时内两次穿过赤道”。对新搜索方案的搜索效率和实施优点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通常观测地球同步卫星时采用跟踪卫星的凝视模式观测,针对观测资料中出现的拖长恒星星像的特点,利用平均几何中心法定恒星星像的中心。通过与重心法定拖长星像中心结果的比较,认为确定拖长星像的重心,平均几何中心法要远优于重心法。另外在确定曝光过度星像中心时,平均几何中心法也能够获得精度很高的结果。

毛银盾,唐正宏,郑义劲,曹凯[3](2005)在《CCD漂移扫描的基本原理及在天文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要回顾了CCD在天文观测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CD漂移扫描观测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点和不足;综述CCD漂移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简述国内在CCD漂移扫描技术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对该技术的展望。

李彬华[4](2002)在《低纬子午环控制系统及数据预处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使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的方案得以实现。文中详细讨论了低纬子午环配备CCD后的方位、高度和CCD跟踪这三个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成功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进了前两个控制系统并实现了后一个控制系统。文中介绍了调试期间所用的基于视频CCD的数据采集系统,特别指出了作者对该系统所作的改进和完善之处。文中对基于视频CCD的数据预处理系统作了详尽的描述。在仔细分析了低纬子午环上九路Reticon信号的特点之后,作者提出了处理这九路Reticon信号的新方法,它包括刻线/狭缝像的搜索算法、自估计滤波算法和单波峰定心算法,该方法为低纬子午环进行高精度测量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保证。文中讨论了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分三个子系统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地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实现了每一个子系统,还对基于科学CCD的数据预处理系统作了详尽的描述。在仔细分析了天文CCD图像的特点后,作者提出了适合于低纬子午环要求的CCD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能自动处理大量的CCD图像以及图像中大量的观测目标。其中的自动搜索算法、定心算法和视星等的计算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文章最后介绍了低纬子午环的测试系统及对其改造、充实和完善,与原系统相比,新的测试系统在功能和实用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

冒蔚,王晓彬[5](2000)在《低纬子午环应有的观测精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在拟定总体设计方案时针对实际需要与可能提出的基本要求 ;对各种误差的测定方法与传统子午环作了比较 ,并且列出了低纬子午环新增加的仪器误差 ;文章根据在仪器较稳定条件下各种误差的测定精度 ,对该仪器的应有观测精度作了估计 ,指出每颗天体位置的单次测定精度不应低于± 0 .1 0″,最后还分析了目前尚未达到应有精度的原因。

冒蔚,王晓彬,张周生[6](2000)在《用地面测量建立高精度天图星表的初步方案──为适应小卫星精密定位和银河系研究的需要》文中认为以小卫星精密定位为例 ,叙述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对天图星表的组成和精度要求 ,分析了目前现有天图星表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原因 ,提出了在依巴谷星表的基础上用地面测量方法建立所要求的天图星表的设想 ,拟定了分两步走的初步方案 ,阐述了采用新的误差理论和新技术后地面测量能达到这一精度的可能性。

王晓彬,冒蔚[7](2000)在《低纬子午环观测数据的归算和试观测结果》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低纬子午环在调试期间 ,试观测数据的归算方法 ,强调指出了这种处理方法如何能适应于发现仪器问题和进而给予修改完善的需要 ,并且叙述了检验和发现某些测量值发生跳变的途径 ,最后给出了 1 999年以前的试观测结果。

彭青玉,王晓彬[8](1997)在《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中研究表明从基本天体测量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低纬子午环的课题目标出发,叙述了该仪器配备科学CCD的必要性和对仪器性能的相应要求,并根据仪器的各种误差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精度的分析,论述了该仪器配备科学CCD后对天体位置作高精度绝对测定的可行性,文中还提出了对配备科学CCD的总体要求。

王晓彬,彭青玉,冒蔚[9](1997)在《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的课题目标》文中指出针对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的观测能力,叙述了该仪器观测的课题目标:为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提供充分的观测数据,为建立动力学参考架和太阳系动力学研究提供天然卫星和小行星的高精度数据,为银河系结构和运动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为某些天体物理课题研究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地球动力学和天文地震研究提供基本的测量数据。将来编制观测纲要时,会兼顾到这些方面的需要,合理安排,以求充分发挥该仪器的作用。

彭青玉,王晓彬,冒蔚[10](1997)在《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的初步方案》文中提出根据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仍然能对天体位置作绝对测定的要求,提出了该仪器配备科学CCD的初步方案,包括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观测时,CCD芯片如何跟踪星像,如何将芯片致冷,提高信噪比,既能保持镜筒的平衡,又不破坏观测室内空气的稳定性,如何更准确地测定光轴指向的变化。文中还对一次观测的天区面积作了估计。

二、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相对定位精度的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相对定位精度的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1)实测天文大气折射的基本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现已具备的测定条件
2 低纬子午环 (LLMC) 和专用测量仪器
3 实施方案
    3.1 瞬时天文纬度 的测定
    3.2 瞬时真天顶距ζ的测定
    3.3 瞬时视天顶距 的测定
4 云南天文台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
5 结论和展望

(2)CCD漂移扫描系统的建立及在同步卫星观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GSS光学观测定位现状
        1.2.1 观测设备方面
        1.2.2 定位软件方面
    1.3 CCD漂移扫描系统的建立
        1.3.1 硬件研制
        1.3.2 软件开发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CCD漂移扫描技术原理与应用
    2.1 CCD漂移扫描技术概述
    2.2 基本原理
    2.3 国际国内应用与研究现状
        2.3.1 国际天文应用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CCD漂移扫描技术的一些主要特点
        2.4.1 CCD漂移扫描技术的优点
        2.4.2 CCD漂移扫描技术的主要缺点
第三章 CCD漂移扫描系统的建立
    3.1 基于S1C077照相机开发外部同步触发装置
        3.1.1 S1C077相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1.2 CCD漂移扫描技术的实现
    3.2 短帧CCD漂移扫描的实现
        3.2.1 满帧漂移扫描的特点
        3.2.2 短帧CCD漂移扫描的特点
    3.3 GSS观测资料处理软件的编制
        3.3.1 部分编程原理
        3.3.1.1 漂移扫描图像中星像的自动检测
        3.3.1.2 参考星的证认与匹配
        3.3.1.3 相对定位中一些天体测量改正
        3.3.2 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GSS的观测、定位与测光
    4.1 GSS观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1.1 方案制定
        4.1.2 实施观测
    4.2 CCD漂移扫描图像成像模型的确认
        4.2.1 理论基础
        4.2.2 两架望远镜配备S1C077照相机后成像模型的选取
        4.2.3 实测成像模型随时间的变化
    4.3 GSS观测资料的处理
        4.3.1 位置归算
        4.3.1.1 利用一幅漂移扫描图像通过时间外推
        4.3.1.2 利用前后各一幅漂移扫描图像内插计算
        4.3.1.3 利用同一次观测得到的多幅漂移扫描图像计算
        4.3.2 星等归算
        4.3.2.1 理论基础
        4.3.2.2 实测结果
    4.4 定位结果内部精度评估
        4.4.1 理论分析
        4.4.2 实测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GSS小天区搜索方案与优化
    5.1 GSS的运动特点
    5.2 方案一的基本思路及试验介绍
        5.2.1 搜索步骤
        5.2.2 试验结果
    5.3 方案二的基本思路及预期效果
        5.3.1 基本思路
        5.3.2 一些考虑
第六章 平均几何中心法原理及其应用
    6.1 MGC的基本原理
    6.2 MGC在曝光过度星像上的应用
        6.2.1 模拟曝光过度星像的处理
        6.2.1.1 重心法定星像中心
        6.2.1.2 二维高斯拟合定星像中心
        6.2.1.3 一维高斯拟合定星像中心
        6.2.1.4 MGC定星像中心
        6.2.1.5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比较
        6.2.2 实测曝光过度星像s_1和s_2的处理
        6.2.2.1 二维高斯拟合定s_1的星像中心
        6.2.2.2 一维高斯拟合定s_1的星像中心
        6.2.2.3 MGC定s_1的星像中心
        6.2.2.4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比较
    6.3 MGC在拖长星像中上的应用
        6.3.1 具体步骤
        6.3.2 实测资料处理结果
        6.3.2.1 MGC定拖长星像的星像中心
        6.3.2.2 重心法和MGC的结果比较
    6.4 应用MGC方法若干问题的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7.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4)低纬子午环控制系统及数据预处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低纬子午环方位控制系统的改造
    §1.1 原方位控制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1.2 新的方位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1.3 新的方位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二章 低纬子午环高度控制系统的完善
    §2.1 原高度控制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2.2 微动系统的步距角及跟踪速度
    §2.3 新的高度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2.4 新的高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三章 低纬子午环CCD跟踪控制系统
    §3.1 CCD跟踪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2 CCD跟踪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3.3 CCD跟踪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四章 基于视频CCD的低纬子午环数据采集系统
    §4.1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4.2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控制过程
    §4.3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五章 基于视频CCD的低纬子午环数据预处理系统
    §5.1 数据预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5.2 九路Reticon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其读数精度分析
        5.2.1 Reticon信号的功能和特点
        5.2.2 刻线/狭缝像的搜索算法
        5.2.3 Reticon信号的滤波算法
        5.2.4 Reticon信号的定心算法
        5.2.5 Reticon读数精度分析
    §5.3 视频CCD图像的处理方法
    §5.4 数据预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第六章 基于科学CCD的低纬子午环数据采集系统
    §6.1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6.2 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
    §6.3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第七章 基于科学CCD的低纬子午环数据预处理系统
    §7.1 数据预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7.2 科学CCD图像的处理方法
        7.2.1 天文CCD图像的特点
        7.2.2 目标的搜索算法
        7.2.3 目标的定心算法
        7.2.4 目标视星等的计算方法
        7.2.5 实验结果和精度分析
    §7.3 数据预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第八章 低纬子午环的测试系统
    §8.1 运动控制测试系统的设计
    §8.2 数据采集测试系统的设计
    §8.3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5)低纬子午环应有的观测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误差测定方法的比较
2 低纬子午环应有的观测精度
3 尚未达到应有观测精度的主要原因

四、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相对定位精度的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实测天文大气折射的基本原理[J]. 张扞卫,冒蔚,郭增长.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CCD漂移扫描系统的建立及在同步卫星观测中的应用[D]. 毛银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2007(03)
  • [3]CCD漂移扫描的基本原理及在天文上的应用[J]. 毛银盾,唐正宏,郑义劲,曹凯. 天文学进展, 2005(04)
  • [4]低纬子午环控制系统及数据预处理系统的研究[D]. 李彬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2002(02)
  • [5]低纬子午环应有的观测精度[J]. 冒蔚,王晓彬.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0(04)
  • [6]用地面测量建立高精度天图星表的初步方案──为适应小卫星精密定位和银河系研究的需要[J]. 冒蔚,王晓彬,张周生.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0(04)
  • [7]低纬子午环观测数据的归算和试观测结果[J]. 王晓彬,冒蔚.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0(04)
  • [8]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彭青玉,王晓彬. 云南天文台台刊, 1997(S1)
  • [9]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的课题目标[J]. 王晓彬,彭青玉,冒蔚. 云南天文台台刊, 1997(S1)
  • [10]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的初步方案[J]. 彭青玉,王晓彬,冒蔚. 云南天文台台刊, 1997(S1)

标签:;  ;  ;  ;  ;  

搭载CCD的低纬子午环相对定位精度估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