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者应自尊、自省、自我警示、自我激励

企业领导者应自尊、自省、自我警示、自我激励

一、企业领导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论文文献综述)

杜金满[1](1997)在《企业领导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文中研究说明

李洪青[2](2009)在《论企业管理者的卓越领导力修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决断所谓决断力,是指决策者快速反应、快速判断、快速取舍、快速行动、快速修正的综合能力。布里丹的驴子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于是它到处寻找吃的东西。这只驴子真幸运,它很快就发现一个山坡上的左边和右边都有一堆草可吃。

陈才华[3](2020)在《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干部是党的肌体细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习近平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立足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针对干部成长的路径,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导向、方略等具体问题,提出了系统而又深刻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为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指导之下,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干部选拔任用思想为基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贤任能思想的精华,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旨在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干部选拔任用理论的最新思想结晶。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干部成长的路径、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的方略四个方面。一是干部成长的路径。干部的成长状况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直接关系到干部选拔任用资源的质量。习近平针对干部成长的实际现状,对于干部成长的路径,提出了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的二元论。在自身努力方面,强调干部要以改造思想为动力,加强党性与品格修养;以学习为抓手,提升理论与知识水平;以实践为准绳,增强治理本领。在组织培养方面,要求党组织积极搭建干部成长锻炼的平台,以组织培养为依托,全面塑造好干部。二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明确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是选好用好干部的前提,习近平深化发展了党一贯坚持的“德才兼备”的标准,提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总体标准;突出政治标准的地位;并论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的具体标准。三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习近平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匡正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提出要坚持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选任理念;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的选任出发点;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任格局;坚持崇尚实干、突出实绩的选任要求。四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方略。正确的标准导向需要正确方略的贯彻落实,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方略,习近平秉承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强调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与把关作用,并在顶层设计层面指出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知事识人体系与全方位的从严管理体系,以保证优秀干部资源充分涌流,做到识别人才、选用人才、管理人才的逻辑统一。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彰显了其民族性;在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课题中体现了其时代性;在把握干部选拔任用的客观规律、将制度建设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改革全过程中凸显了其科学性。同时,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思想,增添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中国特色。在实践上,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精准科学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为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从而为新时代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总体上为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李合敏[4](1998)在《坚持“四自”“三严” 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文中研究指明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方式,它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领导干部个人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与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江小燕[5](2017)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历程和方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条件下,面对各种考验和风险,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过程中为了实现党员、干部“不想腐”的目标要求而进行的实践探索、政策实施和理论认识。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实现“不想腐”的历史过程、历史特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回答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方略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方略和具体政策措施,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体制机制提供理论启迪、历史依据和政策咨询。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追求“不想腐”目标所采取的举措及形成的经验教训进行考察,为现阶段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和构建“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从而推动“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的完全转变,为完成“两个百年”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目标要求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于不想腐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本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阐释。第二部分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中国传统的官德教育思想对实现不想腐的历史启迪,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党员干部想腐败的动因、实现不想腐的总方略及具体举措进行探讨。如孔子的德政思想中蕴含了党员干部实现不想腐必备的道德修养,中国古代实施官德教育的方式,为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与启发,尤其为构筑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提供了丰富的廉政教育方式。关于党员干部想腐败的思想根源及实现不想腐的总方略、具体举措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此均有相关阐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不想腐”应坚持“两个决裂”方略和社会公仆方略。列宁认为,实现不想腐的目标要求应坚持思想文化反腐方略和组织清党方略。毛泽东认为,实现不想腐的目标应坚持思想建党方略。邓小平认为,实现不想腐的目标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方略。江泽民认为,实现不想腐的目标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总方略。胡锦涛认为,实现不想腐的目标要求要坚持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总方略。习近平认为,实现不想腐的目标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方略。第三部分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在追求“不想腐”的过程中面临的形势,采取的举措及形成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些党员干部萌生强烈腐败动机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立即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颁布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规制度、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采取这种复合式防腐战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有效地解决了党组织中存在的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向不想腐的目标迈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党员干部呈现清正廉洁的良好精神风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一系列整风整党运动,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提升其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其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使其逐步向不想腐的目标过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推动党员干部向不想腐的目标迈进,开展了“精兵简政”、“节约闹革命”、“一打三反”等一系列反腐举措,但这些反腐举措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加之在社会动乱的年代,受到“造反派”组织的消极影响,使反腐举措在实践中很难真正执行,因而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第四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期间,中国共产党为追求“不想腐”的目标所采取的举措,形成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程中,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滋生腐败动机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实现“不想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开展全面整党,提升共产主义觉悟促使向“不想腐”转变;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使党员干部受到实际的反腐蚀斗争教育;纠正不正之风,为实现“不想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与监督,促进“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经受不住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滋生腐败动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腐败欲念乘机滋长;利益多元化刺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逐利心理而萌生强烈的腐败动机。对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构筑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推动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坚定性;严处大案以遏制腐败动机,推动“不敢腐”向“不想腐”的转变;纠正不正之风,为实现“不想腐”提供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加强廉政法规制度建设,促使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追求不想腐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形势。通过开展大规模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程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提升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提升腐败的综合成本以抑制党员干部的腐败动机;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减少党员干部的腐败机会以遏制其腐败动机。通过发挥教育、惩处、纠风、制度等手段的整体合力,采取复合式反腐防腐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动机。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追求“不想腐”目标所面临的形势,采取的举措,形成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追求不想腐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防线失守;“四风”问题滋生蔓延,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缺失;党内政治缺乏严肃性,一些党员干部腐败欲念蔓延丛生等严峻形势。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系列党内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保持高压惩治腐败态势、构建廉洁政治生态,注重发挥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手段的整体合力,采取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的防治腐败方略,以推动党员、干部向“不想腐”过渡。为了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统一;坚持道德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第六部分探讨了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追求“不想腐”的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原因、解决路径及实现不想腐的总方略。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追求“不想腐”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障碍和难题。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不想腐的具体路径。针对不道德私欲,加强干部克治修身功夫以“破心中贼”;针对思想放松,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筑牢“不想腐”的堤坝;针对不良从政环境,营造廉洁政治生态为实现“不想腐”目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家庭腐朽文化的侵蚀,加强家风建设促进廉洁齐家;针对腐败机会的客观存在,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实现“不想腐”提供制度保障;针对腐败成本较低,加大惩戒和曝光力度提升腐败综合成本以遏制腐败念想;针对公务员队伍薪酬体系偏低,建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为党员干部实现“不想腐”提供物质保障。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治腐与制度治腐相结合、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相互促进、压制腐败动机与提升觉悟程度融为一体、实现不想腐与不敢腐、不能腐相互衔接的总方略,以推动党员干部向不想腐的目标过渡。实现“不想腐”的目标要求,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过程。唯有全体党员干部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距离实现“不想腐”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此外,实现“不想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坚持久久为功。

李合敏[6](1996)在《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文中指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同志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自觉改造世界观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所谓自重,就是要正确地看待自己,认清自己所

温晋平[7](1998)在《领导干部的自律与他律——对“四自”、“三严”的一点认识》文中研究指明江泽民同志在题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同志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同时还强调:"各级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这段话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自"、"三严",实际上讲的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四自"是强调领导干部自身的修

朱颖慧[8](2013)在《行政激励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文中研究表明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对个人来讲,激励可以对人的目标性行为产生源源不绝的推动力,使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奇迹;对现代组织来讲,激励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激励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组织效能的发挥程度。然而,激励之于不同的人、不同职业领域的人群乃至同一职业领域的不同人群,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可以认同一些普遍意义上的激励理念,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设计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可适用的激励机制。因此,在激励这一领域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根据其特点“对症下药”,做出更加具体深入的研究。行政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那些拥有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行政人员而进行的激励研究,其实质就是激发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与一个高效、廉洁、公平、公正的政府紧密维系的,政府在国家发展中所承载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是推动行政激励研究的动力。然而,面对政府庞大而复杂的行政体系,如果仅将激励视为行政活动中的一个具体环节或一个具体措施,那么,激励发挥出的作用对整个行政体系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而只有将激励视为贯穿于所有行政活动的一种理念及其指导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组织管理行为,才能发挥出行政激励的应有功效。因此,本研究秉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将行政激励视为一个复杂的体系,从行政价值、行政制度、行政组织三个维度将行政价值理念、行政制度设计与执行、行政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领导等作为激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来探寻有效行政激励的实现路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行政激励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行政价值、行政制度、行政组织三个维度来解析不同的激励模式,注重价值与制度融合,注重行政主体的双重角色功能(既可以当作激励客体,也可以充当激励主体),注重行政主客体间互动所产生的激励效应。同时,对行政激励实践范式的分析和研究使行政激励研究不再拘泥于理论层面,增强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分八个章节,内容是根据逻辑思路来安排的。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从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和核心概念厘定几个方面展开。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两者的契合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人正确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赋予行政激励的政治意蕴、管理意蕴、和社会意蕴,凸显了行政激励研究对整个行政体系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当代中外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化,使行政激励成为提升政府效能的必要之举。本章通过文献综述,从国内外行政激励理论中梳理行政激励的脉络,从中获取建立行政激励体系的学理支撑;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方面,提出行政激励体系构建的三个维度;最后,对本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即激励与行政激励、价值与行政价值、行政与公共行政分别进行了厘定。第二章是关于行政激励的理论探讨。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传统行政激励思想和国外行政激励思想的演变。从分析儒家、法家及道家学说中的行政激励思想入手,总结了传统行政激励中行政伦理道德激励的得与失,“人治”政治环境中制度激励的成与败,以及草民在传统行政激励中的功用。其次,本章将西方的行政激励思想按照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理论时期和新公共管理时期,旨在阐释各个阶段对人的不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行政激励思想。再次,本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行政激励思想,认为需要、利益及人民民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行政激励理论的基础,并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行政激励观的特点。同时,本章对新中国以来历届中共领导人对行政激励的探索进行梳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行政激励思想在新中国的各个发展阶段虽然各有侧重,但本文主要从行政价值理念、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做了归纳。第三章是行政激励体系的构建。论文首先论述了激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与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种种人性特征息息相关,这不仅决定了激励的方式方法要随着人的需要、人的特征的变化而有所侧重,也突出了激励所体现出的现实功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然后,论文重点论述了由行政价值、行政制度、行政组织三个维度构建起的行政激励体系,从构建行政激励体系的依据出发,提出构建行政激励体系的原则,分析行政激励体系的运行方式及特点。第四章主要论述行政价值的激励作用。价值的客观存在与人对价值的主观判断和追求一直以来就对人的行为及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意义。任何事物的价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解释了行政价值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意义。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为参照,分别论述了以效率、公平、廉洁、服务为重心的行政价值对行政行为的激励作用,力图说明行政价值的重心迁移对行政激励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有着不同的侧重。第五章是关于行政制度的激励作用。制度是人的自身行为的规范,服从于人的需求和理性,因而,行政制度在设计时就加载了人们的价值期许,无形中对行政活动起着规范与激励作用。行政制度的设计预期与现实差距说明了行政激励在这一环节中的必要性。另外,本章将行政制度的激励功能分解为规范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和整合功能,这些功能对行政实践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第三,结合实践中的行政制度,分析了行政晋升制度、行政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对行政激励的具体功效。第六章主要论述行政组织的激励作用,在这里,行政组织中的行政个体、行政群体和行政领导被作为主要激励对象,按照各自的特征分别进行不同的激励设计。同时,对行政组织中隐含的激励因素,如行政人格、行政文化及民主参与来探讨对行政组织的激励功效。第三,结合实践中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分析了学习型政府组织、回应型政府组织和企业型政府组织对行政激励的侧重与影响。第七章着重论述了行政激励体系的运行环境。行政激励体系的运行环境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分解,纵向层面从国家——政府——行政自上而下的统摄关系入手论述了三者在价值结构上的同一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行政激励的导向作用;并在分析国家政策与行政制度的逻辑关系方面,明确了政策对制度的掌控和激励作用。横向层面注重行政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从虚拟的网络社会到现实的公民社会来分别说明作为行政客体的社会对行政主体的激励作用。第八章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对富民政府的阐释来说明行政激励的价值归宿;从领导问责来明确行政激励在组织上的强化与完善;从民主评议来评述行政激励中民主参与与监督的重要性。这些实践范式是对行政激励体系的进一步论证和补充。

王春虹[9](2013)在《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文中认为政治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全新视点,政治人的人格问题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全新范畴。本文选择了政治人的人格这一特殊命题,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政治行为主体的人格嬗变,从研究政治主体的视角来展开分析,并试图将人格调适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同时,将研究命题放在中国社会全面转型这一背景下。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都在发生着多层面、全方位、整体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思想的激荡、文化的碰撞、价值观的冲击,使身处其中的当代中国政治人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毋庸置疑,社会转型必然带来人的转型,而人的转型过程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最深层次的转型是人格的转型。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中国政治人的人格转型势在必行。如何认识政治人?如何认识政治人的人格?如何认识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与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特点相比有哪些异同?存在的缺陷与凸显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修正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调适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等等,是当前十分重要且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力图从问题意识出发,对以上命题做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导论。首先从人的政治属性与人的思想品德结构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政治人假设这一命题,并以政治人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问题切入,论述了政治人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而对政治人、当代中国政治人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人格、政治人的人格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和解读,并对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指出社会转型必然带来人格转型。最后在厘清人格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对于政治人人格的研究向度:即从政治人格、伦理人格、特质人格三个向度来研究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并为后面章节奠定了论述的结构基础。同时,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做了述评。第二章解析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特征。首先,解构与剖析了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阐述了“伦理化、拜官化、等级化、崇魅化、臣民化”的政治人格特点以及“泛伦理化、非理性、威权倾向、不成熟性”的政治人格缺陷,并对传统社会中政治人的政治人格艰难流变进行了分析;其次,剖析了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归纳出“圣人天象、仁爱、八目、求和、尚公、忠义”的伦理人格特点以及“小集团化、言行分裂、因袭保守”的伦理人格缺陷,并对伦理人格的作用进行反思;再次,剖析了传统中国政治人的特质人格。阐析了“忍从、顺良、老猾、中庸、迷信”的特质人格特点以及“权位偏执、主奴性格扭曲、压抑闭锁”的特质人格缺陷,并对缺陷产生的不良政治后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剖析了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第三章研究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嬗变。首先,对后传统时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流变进行了描述,继而阐释了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嬗变的三个向度。最后重点阐释了第一个向度,即转型期中国政治人政治人格的过渡性嬗变的六个特点:由伦理型向“伦理-法理”型嬗变、由臣属型向“臣属-公民”混合型嬗变、由政治焦虑向政治自信嬗变、由盲从激进的非理性向寻求渐变的理性嬗变、由依附性向主体独立嬗变、由官本位向价值多元嬗变。指出其凸显的九个问题:伦理原则仍具普遍影响、信念认同面临挑战、政治认知过程中的知行分离严重、另类政治冷漠心理不容忽视、政治寻租意识日渐突出、权力依附心理仍未彻底根除、“做清官”情结的双重性应予以重视、“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窠臼仍未摆脱、公仆意识仍有待加强。第四章研究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和特质人格嬗变。首先在对转型期中国政治人进行伦理人格审视的基础上,阐述了四个正向倾向:具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强烈的成就动机、拥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看重亲民务实、对于自身应具备和欠缺的素质品质有着正确的认知。同时分析了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变形性嬗变表现:无道德人格、实用人格、惟上人格、虚伪人格。指出其凸显的五个问题:伦理价值混淆导致自然人与政治人的角色伦理错位、伦理价值取舍自相矛盾导致价值判断二元、言行裂变导致“虚伪的崇高”、良心缺失导致人格障碍。继而,阐述了第三个向度,即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嬗变。其表现为五个特点:由“革命浪漫型”向“智能型”嬗变、由“内倾型”向“开放型”嬗变、由拘谨呆板型向个性型嬗变、由两极思维型向多向思维型嬗变、由忍从型向主体性嬗变。指出其凸显的六个问题:焦虑与紧张、患得失与心理平衡危机、不偏不倚的中庸性格明显、个性强仍被视为官场性格弱点、随大溜的无主体性仍很普遍、自我设计仍被压抑。最后,对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冲突表现做了评析。第五章针对转型期中国政治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人格调适的多维路径。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优化制度权威基础,三是优化社会环境,四是优化形成赛马不相马、风清气正的用人机制,五是优化完善自我调适的内在成长机制。附录是转型期嬗变中的中国政治人的人格调查和实证研究报告。在研究人格三个向度的嬗变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作为当代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主体的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现实,本文还辅之以对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主要是局处级领导干部人格的大规模系列实证调查。本次调查研究,于2007年开始至2010年,历时近四年。采用两种指标体系和测试工具。一是国际公认比较成熟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简称16PF)。二是通过自设计的人格主观命题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政治人群体进行了人格心理倾向调查。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倾向,本文还分别以北京市和圣彼得堡市的领导者为样本,分析比较了中俄两国政治人的人格特质的异同。

李洪青[10](2009)在《百分百参与》文中提出每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首先全身心投入其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准则,也是人生的准则。"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胡总书记这一席话,完全符合卓越领导人八大元素中对领导人"百分百参与"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者要引领追随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带头,身先士卒,百分百参与到其中。一、全身心投入百分百参与是指忘我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及生活的一种态度。每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首先全身心投入其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

二、企业领导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领导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论文提纲范文)

(3)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干部带来新考验
        (二)新时代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对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三)党的建设面临新的风险与考验对干部提出了新挑战
    二、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选拔任用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干部选拔任用思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选贤任能思想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干部成长的路径
        (一)以改造思想为动力,加强党性与品格修养
        (二)以学习为抓手,提升理论与知识水平
        (三)以实践为准绳,增强治理本领
        (四)以组织培养为依托,全面塑造好干部
    二、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
        (一)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总体要求
        (二)以突出政治标准为时代指向
        (三)以“好干部”标准为具体要求
    三、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
        (一)坚持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选任理念
        (二)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的选任出发点
        (三)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任格局
        (四)坚持崇尚实干、突出实绩的选任要求
    四、干部选拔任用的方略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知事识人体系
        (三)建立全方位的从严管理体系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一、民族性
    二、时代性
    三、科学性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思想
        (二)增添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中国特色
    二、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一)为新时代精准科学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原则和方法
        (二)为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为新时代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为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历程和方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对不想腐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路径和方法
    五、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官德教育思想对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启迪
        一、古代官德教育思想对实现不想腐的启迪
        二、古代官德教育方式对构筑不想腐堤坝的启示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思想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理论观点
        二、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思想观点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理论观点
        一、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论述
        二、邓小平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论述
        五、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实现不想腐的论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良好开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一些党员干部萌生腐败念头的严峻形势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重要举措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实现不想腐的实践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面临部分党员干部萌发腐败念想的严峻形势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主要举措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畸形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面临的形势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举措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教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起步至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程中实现不想腐的新考验和新探索
        一、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程中中共实现不想腐面临的形势
        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程中实现不想腐的举措
        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程中实现不想腐的经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严峻考验和重大步骤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面临的形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重大举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经验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新发展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面临的形势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主要举措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新开局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面临的形势
        一、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防线失守
        二、“四风”问题突出,党性修养缺失
        三、党内政治生活缺乏严肃性,腐败欲念蔓延丛生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重大举措
        一、连续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觉悟程度
        三、坚持高压惩治腐败,提升腐败综合成本以压制腐败动机
        四、扎紧反腐败制度笼子,减少腐败机会以遏制腐败动机
        五、构建廉洁政治生态,优化从政环境以控制腐败动机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统一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统一
        三、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统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障碍、路径及策略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面临的障碍
        一、理想信念坍塌,党性修养缺失,党的意识淡薄
        二、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把控内在不良需求的自制力与定力
        三、腐败亚文化盛行,政治生态被严重污染
        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党员干部难以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
    第二节 现阶段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想腐败的原因探析
        一、一些党员干部在不道德私欲的驱使下萌生腐败念头
        二、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滋生腐败念想
        三、一些党员干部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孽生腐败意念
        四、家庭不良文化的推波助澜助长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贪欲
        五、腐败机会的客观存在诱发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动机
        六、腐败成本较低激发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动机
        七、公务员队伍的薪酬体系偏低激发补偿心理而萌生贪欲
    第三节 现阶段党员、干部实现不想腐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干部修身功夫以“破心中贼”
        二、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以筑牢不想腐的堤坝
        三、营造廉洁政治生态为实现不想腐提供环境支撑
        四、加强家风建设促进廉洁齐家
        五、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推动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
        六、提升腐败综合成本推动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
        七、建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为实现不想腐提供物质保障
    第四节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推动党员干部实现不想腐的方略
        一、坚持思想治腐与制度治腐有机结合
        二、坚持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相互促进
        三、坚持压制腐败动机与提升觉悟程度融为一体
        四、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相互衔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行政激励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1.4 核心概念厘定
第2章 行政激励的理论探析
    2.1 中国传统行政激励思想的考察
        2.1.1 儒家学说中的行政激励思想
        2.1.2 法家学说中的行政激励思想
        2.1.3 道家学说中的行政激励思想
        2.1.4 传统行政激励的话语表达
    2.2 西方行政激励思想的演进
        2.2.1 科学管理时期的行政激励思想
        2.2.2 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激励思想
        2.2.3 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激励思想
        2.2.4 新公共管理时期的行政激励思想
    2.3 马克思主义行政激励理论
        2.3.1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利益激励理论
        2.3.2 人民民主理论对行政激励的作用
        2.3.3 唯物辩证视角中的激励观
    2.4 中共领导人行政激励思想的梳理
        2.4.1 毛泽东的行政激励思想
        2.4.2 邓小平的行政激励思想
        2.4.3 江泽民的行政激励思想
        2.4.4 胡锦涛的行政激励思想
第3章 行政激励体系的构建
    3.1 激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
        3.1.1 激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1.2 激励的现实功能与人的全面发展
    3.2 行政激励体系的构建
        3.2.1 行政激励体系的构建依据
        3.2.2 行政激励体系的构建原则
        3.2.3 行政激励体系的运行及特点
第4章 行政价值的激励之维
    4.1 价值的精神激励功能
        4.1.1 价值之于人的行为
        4.1.2 价值之于人的发展
    4.2 行政价值在改革中的重心迁移
        4.2.1 以效率为重心的行政价值
        4.2.2 以公平为重心的行政价值
        4.2.3 以廉洁为重心的行政价值
        4.2.4 以服务为重心的行政价值
第5章 行政制度的激励之维
    5.1 行政制度中的价值承载
        5.1.1 行政制度设计的源起及价值意蕴
        5.1.2 行政制度的设计预期与现实差距
        5.1.3 行政制度的执行困境
    5.2 行政制度的激励功能
        5.2.1 行政制度的规范性激励功能
        5.2.2 行政制度的评价性激励功能
        5.2.3 行政制度的调节性激励功能
        5.2.4 行政制度的整合性激励功能
    5.3 行政制度中的激励机制
        5.3.1 行政职务晋升机制
        5.3.2 行政奖惩制度
        5.3.3 行政绩效考核制度
第6章 行政组织的激励之维
    6.1 行政组织中的激励视角
        6.1.1 行政组织中的个体激励
        6.1.2 行政组织中的群体激励
        6.1.3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激励
    6.2 行政组织中的隐性激励
        6.2.1 行政人格的激励作用
        6.2.2 参与理论的激励作用
        6.2.3 行政文化的激励作用
    6.3 政府组织创新的激励效应
        6.3.1 学习型政府组织
        6.3.2 回应型政府组织
        6.3.3 企业型政府组织
第7章 行政激励体系的运行环境
    7.1 行政激励体系的垂直运行环境:国家—政府—行政
        7.1.1 国家、政府、行政的单向统御关系
        7.1.2 国家政策与行政制度价值同构取向
    7.2 行政激励体系的横向运行环境:政府—社会
        7.2.1 公民社会发展对行政激励的作用
        7.2.2 网络社会发展对行政激励的作用
第8章 行政激励的实践范式
    8.1 富民政府:行政激励的价值归宿
        8.1.1 富民:马克思主义政府理念的灵魂
        8.1.2 富民:马克思主义各种政府理念的价值取向
        8.1.3 富民:马克思主义政府现实功能的动力之源
    8.2 “领导问责”:行政激励的组织强化
        8.2.1 领导问责制的形成及内容
        8.2.2 领导责任的价值取向
        8.2.3 领导问责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8.3 “民主评议”:行政激励的民主参与及监督模式
        8.3.1 民主评议的兴起
        8.3.2 民主评议的发展瓶颈
        8.3.3 民主评议的路径探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加科研课题
    三、获奖
致谢

(9)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一) 逻辑起点——人的政治属性与人的思想品德结构
        (二) 问题切入——政治人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三) 现实命题——政治人研究与当代中国政治
    二、政治人与中国政治人
        (一) 何为政治人
        (二) 当代中国政治人的广义与狭义
        (三) 党政干部是当代中国政治人主体
    三、人格与政治人的人格
        (一) 何为人格
        (二) 人格的结构
        (三) 政治人的人格
        (四) 政治人的人格分类
    四、社会转型与人格转型
        (一) 社会转型的内涵
        (二) 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特征
        (三)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
        (四) 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人格的转型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格的研究
        (二) 国外学者关于政治人的人格塑造研究——政治社会化
        (三) 国内学者关于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
    六、本文的人格研究向度与思维路径
    七、研究方法
    八、创新与难点
        (一) 创新点
        (二) 难点
第二章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特征解析
    第一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解析
        一、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结构
        二、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特征
        三、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缺陷
        四、传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在传统社会中的艰难流变
    第二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解析
        一、人性与善恶——对伦理人格价值的思考
        二、传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特征
        三、传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缺陷
        四、传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作用与反思
    第三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特质人格解析
        一、传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特征
        二、传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的外显性缺陷
        三、传统中国政治人官场性特质人格缺陷的政治后果
    第四节 传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解析
        一、传统体系文化作用下对立统一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
        二、传统政策文化作用下对立统一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
        三、传统过程文化作用下对立统一的人格文化双重化倾向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上)
    第一节 后传统时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流变述评
        一、第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人人格流变
        二、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人人格特点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嬗变的三个向度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转型处于嬗变过程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人格嬗变的三个向度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嬗变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政治人格全方位转型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政治人格的过渡性嬗变特征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过渡性政治人格凸显的问题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下)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嬗变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伦理人格审视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正向倾向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变形性嬗变特征
        四、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的变形成因
        五、转型期中国政治人伦理人格在变形中凸显的问题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特质人格嬗变
        一、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官场性特质人格倾向
        二、转型期中国政治人官场性特质人格的嬗变特征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官场性特质人格在嬗变中凸显的问题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冲突
        一、伦理价值与经济标准的冲突
        二、官本位与钱本位的冲突
        三、敬人与敬事的冲突
        四、自省自约与法治规范的冲突
        五、因袭保守与创新进取的冲突
        六、小圈子意识与开放意识的冲突
        七、心理依附与主体独立的冲突
        八、知与行的冲突
第五章 转型期嬗变中的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调适
    第一节 转型期呼唤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
        一、人格转型的理想样态是人格现代化
        二、确立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理想样态的原则取向
        三、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现代人格理想样态特点
    第二节 转型期嬗变中的中国政治人现代人格的多维调适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优化制度权威基础
        三、优化社会环境
        四、优化形成赛马不相马、风清气正的用人机制
        五、优化完善自我调适的内在修养成长机制
附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0)百分百参与(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身心投入
    1. 品行
    2. 知识
    3. 感情
    4. 实干
二、不朽的信念
三、积极领导
    1. 德行模范
        (1) 风险精神
        (2) 以身作则
        (3) 言行一致
        (4) 说到做到
        (5) 严格要求自己
    2. 愿景激励
    3. 个人化关怀
    4. 领导魅力
四.带领与引导

四、企业领导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领导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J]. 杜金满. 领导科学, 1997(01)
  • [2]论企业管理者的卓越领导力修炼[J]. 李洪青. 中国乡镇企业, 2009(11)
  • [3]习近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论述研究[D]. 陈才华. 河南大学, 2020(02)
  • [4]坚持“四自”“三严” 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J]. 李合敏. 新余高专学报, 1998(02)
  •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不想腐的历程和方略研究[D]. 江小燕. 武汉大学, 2017(06)
  • [6]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J]. 李合敏. 时代论丛, 1996(04)
  • [7]领导干部的自律与他律——对“四自”、“三严”的一点认识[J]. 温晋平. 紫光阁, 1998(06)
  • [8]行政激励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D]. 朱颖慧.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2)
  • [9]转型期中国政治人的人格嬗变研究[D]. 王春虹.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6)
  • [10]百分百参与[J]. 李洪青. 企业管理, 2009(06)

标签:;  ;  ;  ;  ;  

企业领导者应自尊、自省、自我警示、自我激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