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与后进生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蒋丽珺[1](2018)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越加突出,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培养存在较多矛盾。在众多的矛盾问题中,师生关系矛盾一直是让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如何缓和与后进生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后进生努力学习,成为了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具有较大的影响,有较高的现实价值。本次研究从良好师生关系出发,首先,对良好师生关系下后进生转化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等进行概述,明确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而后,分析师生关系发展和现状,对师生关系的含义进行明确,分析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师生关系异化的现状,从中分析异化和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明确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提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从以上对师生良好关系的研究出发,对后进生进行系统分析,阐明转化的重要性和转化途径,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并针对现代教育后进生转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后进生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机会,与后进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他们对学习的抵触心理,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
周望清[2](2011)在《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与突出,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学生当中的后进生是导致师生关系异化的最直接的导火索,引起师生关系异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旧的师生关系模式。现代教育中,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和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的转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文主要探究利用新型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本文运用教育学,学生管理等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后果及影响。由此引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及意义。接着从后进生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入手,阐述了后进生是导致师生关系异化的最直接的导火索,总结出旧的师生关系模式是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在本文的最后,具体提出和总结了新型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的影响。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对后进生转化的必要性、途径、重要性及意义做出了一点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韩秀萍[3](2019)在《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以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论文的理论基础是成败归因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因材施教思想;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总结整理相关资料的文献法、寻找研究对象共性的调查法、获取研究对象更多信息的访谈法、挖掘研究对象深层次原因的观察法。在对国内和国外研究成果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后进生发放问卷以获取研究数据,问卷从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等)、自我认知、自我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学校因素、班级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入手,以调查数据为依托总结分析出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以及克服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策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后进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偏差、自我认知不清、行为习惯不佳、意志力薄弱、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远等问题;他们的家长存在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失职、家庭成分残缺、隔辈溺爱严重等问题;学校对后进生认识不足、忽视后进生教育转化、班主任工作方法不恰当等;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也产生一定影响,最终使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相对应的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班主任、社会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学习观、培育浓厚学习兴趣、锻炼自身意志力;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自身身份、赏识与鼓励孩子、积极与学校合作;学校要落实校长责任制、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后进生发展计划、加大后进生转化激励力度;班主任要加强班风建设、开展班内结对帮扶、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因材施教、公平正义;努力构建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引导同伴群体交往;力求形成合力,促使后进生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心理健康都得到提高。
李莉[4](2016)在《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基于湖南省祁阳县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小学学生年龄大致在6到12岁之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是非判断力差,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特点,很多边缘生在不经意间滑进了后进生的群体。以农村小学为例,大多数班级存在后进生现象,虽然每个班级只有那么几个后进生,但他们给班级和学校造成的影响却十分大。作为人民教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后进生及时地予以心理疏导和促进其转变是关键。所以对农村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策略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以相关理论基础为支撑,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祁阳县农村小学后进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多名后进生进行了深度的访谈,重点了解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关键因素、后进生的原因以及转化后进生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农村小学也受到教育方面的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等等,这也就造成了农村小学后进生增多的局面。目前,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存在以下问题: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导致后进生在思想转化的过程或上进的过程中充满了反复;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子女缺乏有效监管;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及读书无用思潮的影响,导致小学生无心学习,甚至误入歧途;教师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对后进生重视不够,导致后进生在后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农村小学后进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学生心理方面;家庭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现。本研究将从多个方面提出转化农村小学后进生的策略。
石春柳[5](2017)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团风中学A班为例》文中认为班级自主管理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一种“挑战”,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中出现了道德品行、学业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实行自主管理的班级中也不乏这样的“特殊群体”。一直以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引起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很多一线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费尽心机,样样办法试尽,可结果却费力不讨好,非但不能转化他们,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一些一线教师无奈之下干脆让他们放任自流,这样后进生也不能得到转化。针对后进生转化的“两难”情况,对团风中学实施自主管理的A班从学生的基本情况、班级自主管理情况、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该班大部分后进生曾迷恋手机,酷爱网络游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习惯差,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并从自我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这四个方面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团风中学A班进行的研究发现,造成学生后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自我的认知不清、自我情感脆弱、自我意志薄弱、自我品行习惯不良;学校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评价机制单一,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复杂,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基于班级自主管理中后进生形成的这些因素,提出以下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多角度激发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引导后进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积极的情感体验,磨砺后进生的自我意志,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灵活运用“六大解放”思想,让后进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家长大胆放手,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可以从生活、学习、情绪、行为、习惯这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为后进生的转化形成教育合力。
刘朝庆[6](2017)在《利用心理效应,转化非智力型初中化学后进生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进生的转化是每个学校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学教育中的难题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人生而不同,无论是哪一个阶段,后进生都是存在的,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对待后进生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公平、公正、富有爱心的眼光去教育转化他们。当然,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对学校教育、家庭和谐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寻求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是很有必要的,论文就如何转化非智力型后进生进行了案例研究。文中利用教育实践的机会,采用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非智力型化学后进生:学习动机不足型、学习兴趣不浓型以及学习意志薄弱型后进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校、家庭及学生因素这些角度对造成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落后而导致后进的原因进行深入。根据案例对象的个性特点及后进类型,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效应,有针对性的构建出转化策略。如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后进生运用了自己人效应和蝴蝶效应,避免马太效应;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后进生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防止超限效应,善用配套效应;对学习意志薄弱的后进生采用南风效应和登门槛效应以及暗示效应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将这些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方式,在实践中检验策略的实效性。通过案例研究表明,利用心理效应,提升学生的非智力水平,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目的是可行的。
赵英珍[7](2017)在《基于目标管理的农村地区高中后进生转化现状和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任何群体都会有先进和后进的区别,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也一样,班级中的后进生现象不可避免,这种现象又是教育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后进生”群体更多,问题也更为突出,不少班主任都面对着后进生转化成效低的困扰。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里,若后进生的管理问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深入研究,那对于即将成年,或进入大学学习、或迈入社会工作的这群处于后进层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多不良影响,乃至于对社会来说也存在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里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完成。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育人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进生转化的结果,因此本研究选择农村地区高中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情况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过程中,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和结合访谈等的研究方法,调查班主任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目标制定的方法、转化实施的过程和转化的评价等现状。研究发现农村地区高中班主任比较重视后进生的教育任务,明白良好班级、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师师互助、同伴关系等方面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积极作用,但存在着缺少有效的计划、转化评价的标准不明确、不知如何进行目标分解管理、工作压力大、转化实际成效与期望结果不相称等主要问题。对此本研究从目标制定提高目标性和计划性;转化实施中的班级管理气氛、师生关系、管理助力三个角度;以及优化转化评价这三大方面深入探讨了运用目标管理理论促进后进生转化的作用。最后本研究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的科学方法,围绕目标计划、实施执行、检查评价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重点分析后进生转化的管理策略。同时本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考目标管理存在的缺陷,分析目标管理应用于农村地区后进生转化的困难,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农村地区高中后进生的管理研究很有意义。而对班主任来说后进生的管理问题也十分重要,因而班主任掌握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实现农村地区后进生转化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
张孟月[8](2020)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后进生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高考背景下,在学生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选考和学考的新形势下,主要研究新高考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后进生。再加上思想政治课本身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在转化后进生问题上有一定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教师座谈会上谈到思政教师在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肩上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思想政治课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思想政治课重燃新的生机。本人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五年,后进生问题一直是我研究关注的焦点。2018年我所在的湖北省正式开始新高考改革,这一年我正好作为第一批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课后对学生的走访谈话,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并结合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形成了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原因及转化策略的一些思考。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四项内容。首先是研究依据和意义,介绍选这个题目的依据,有何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研究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其次是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法,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后进生的研究做一个概括总结,再通过研究现状评述总结已有研究的优缺点,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点;再次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最后是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论文中核心概念的界定。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为论文的写作界定清楚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成因,主要从学生、教师、学科、家庭四个方面多角的寻找原因。第四部分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转化策略,针对原因找对策,这是本文的重点。但在上述策略中,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在后进生转化中担任主要角色,所以本文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更侧重于当前教师应该怎么办,新高考中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考、选考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的主动求变;教学方法的以退为进;新时代下,要增强教师的教学情怀;教学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因此要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走班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后进生同学,要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最后在家长家庭教育的配合下逐步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第五部分是结语,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我们探索转化后进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直面,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探索,要有信心更要有毅力。最后第六部分是参考文献和致谢。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在新高考中探索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科目在新高考中逐步改变现状,为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教育人打开一扇窗,让思想政治教师在新高考的路上,一抬头就能看到希望。
张丽清[9](2016)在《初中后进生的转化及有效策略研究 ——以邢台市第十二中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当下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但在初中教育这一阶段,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过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使初中后进生的问题日趋突出。在教育教学中,若对后进生不能有效地、彻底地转化,那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将是一句空话。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正视和有效地解决后进生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由此可见,研究和解决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深化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几年来对初中后进生的观察、分析、家访、综合调查,对河北邢台市第十二中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共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分为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三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国外文献综述,界定后进生的核心定义、转化后进生转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为中学后进生的内涵和类型进行分析:内涵从定义和进行特征进行分析;类型从学习落后、思想落后和学习、思想后落后的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初中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对邢台市第十二中学各年级后进生调查问卷从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等)、学习方法调查、学习心理调查、家庭因素调查、社会因素调查、学校因素调查、班主任因素调查、你认为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多方调查素客观分析后进生成因,结合对后进生的观察和研究,阐述了后进生的成因。第四部分为初中后进生转化原则和有效转化策略两部分:在遵循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的原则的同时,从学校教育、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三方面谈了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第五部分是结束语。第六部分为参考文献。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复杂,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所以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但这些原因又都是非智力因素,这就为转化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只要我们保持爱心和耐心,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后进生多加关心、关爱,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马镜涵[10](2019)在《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对比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给教师与家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在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中占据比例较大的群体。对于学生来说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性导致学习的差异性,所以班级内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能力低、基础薄弱的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更要注重后进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能力不仅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还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所以提高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数学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分为五部分,现分别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如下介绍: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创新之处。从梳理的国内外文献来看,现存研究主要是分析了数学后进生的特征,并针对其特性提出了转化的方法与策略,但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研究显得不足,而且从课外辅导帮助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几乎无人做出这方面的讨论。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走进两位三年级数学后进生的生活,对他们数学成绩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转化教学,使课上与课后内容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第二部分是对后进生以及数学后进生进行界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学科基础、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智力发展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了数学后进生的产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后进生的特点进行总结。第三部分是对数学后进生的调查及分析。通过借鉴前人的调查方式及教师的指导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两名数学后进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并对其父母、教师及校领导进行访谈,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两名数学后进生的情况。第四部分呈现了对后进生的情况分析与转化过程。主要通过疏通家长、开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与记忆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应用题的训练以及放手学习、继续观察六个过程对两名后进生进行转化,并对两名后进生的变化进行对比。第五部分分别从学校、家长、教师、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针对第三章和第四章所发现的问题给出转化建议。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带来帮助。
二、素质教育与后进生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质教育与后进生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良好师生关系下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师生关系发展和现状分析 |
2.1 师生关系发展及现状分析 |
2.1.1 师生关系的含义和发展 |
2.1.2 师生关系的现状 |
2.1.3 师生关系异化的现状 |
2.2 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分析 |
2.2.1 师生关系异化的事实依据 |
2.2.2 多角度看师生关系 |
2.3 师生关系异化的后果 |
2.3.1 学生对教育和教育体制的误解 |
2.3.2 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
第3章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
3.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理念的缺失 |
3.1.1 教育观念和教师培训方式背离 |
3.1.2 继续教育内部功能缺失与窄化 |
3.1.3 缺乏不良问题的场景化培训 |
3.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
3.2.1 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
3.2.2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
3.2.3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
3.3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举措 |
3.3.1 坚持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
3.3.2 加强培训机制,完善管理方案 |
3.3.3 素质教育理念深化 |
第4章 良好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
4.1 后进生及其影响 |
4.1.1 良好师生关系的界定和确立 |
4.1.2 后进生的定义与分类 |
4.1.3 后进生对班级、学校及社会的不良影响 |
4.2 后进生的转化 |
4.2.1 后进生转化的必要性 |
4.2.2 后进生转化的途径 |
4.3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
4.3.1 转变教育的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
4.3.2 从教学论的角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
4.3.3 从心理学角度,注重后进生心理沟通与辅导,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
4.4 后进生转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
4.4.1 把握好与后进生进行谈话的内容和时机 |
4.4.2 掌握好对后进生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
4.4.3 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
4.4.4 注重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
4.4.5 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师生关系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师生关系的历史变迁 |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发展史 |
二、师生关系的现状 |
三、师生关系异化的现状 |
第二节 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分析 |
一、师生关系异化的事实依据 |
二、从教育大环境看师生关系异化 |
三、从师生双方看师生关系异化 |
第三节 师生关系异化的后果 |
一、学生对教育及教育体制的误解,矛头直指一线教师 |
二、教师成了教育的"替罪羊" |
三、导致后进生的出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
第一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条件的缺失 |
一、教育观念和教师培训方式背离 |
二、继续教育内部功能缺失与窄化 |
三、不良问题的情景化学生缺失 |
第二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
一、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
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
三、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
第三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举措 |
一、坚持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
二、加强培训机制,完善管理方案 |
三、素质教育理念深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
第一节 后进生及其影响 |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界定和确立 |
二、后进生的定义与分类 |
三、后进生对班级、学校及社会的不良影响 |
第二节 后进生的转化 |
一、后进生转化的必要性 |
二、后进生转化的途径 |
第三节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
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
二、对学校管理的意义 |
三、对社会影响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后记 |
(3)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以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特色与不足 |
(一)研究的特色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概念的界定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后进生概念界定 |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理论基础 |
(一)需求层次理论 |
(二)成败归因理论 |
(三)因材施教思想 |
第二章 峡山区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 |
一、峡山区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概述 |
(一)问卷调查概述 |
(二)访谈调查概述 |
二、峡山区农村小学后进生调查数据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业成绩不理想 |
(二)行为习惯不佳,纪律性差 |
(三)自我认识不清,集体意识淡薄 |
(四)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远 |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
(一)自我因素 |
(二)家庭因素 |
(三)学校因素 |
(四)社会因素 |
第四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实践 |
一、促进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
(一)自身方面 |
(二)家庭层面 |
(三)学校层面 |
(四)班主任层面 |
(五)社会层面 |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案例 |
(一)自我认知不清型 |
(二)行为习惯不当型 |
(三)意志力薄弱型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基本结论和发现 |
二、研究建议与意见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辞 |
(4)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基于湖南省祁阳县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农村 |
(二)后进生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六、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理论思考 |
一、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后进生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爱 |
三、威廉·詹姆斯的激励理论:赏识教育可以推动后进生不断进步 |
第三章 祁阳县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概述 |
(一)研究假设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三)问卷信度、效度 |
(四)样本人口学特征统计 |
(五)调查实施步骤 |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关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二)关于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四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存在着自卑情绪,自信心不足,缺乏主体意识 |
(二)学习上缺乏主动积极性及良好的习惯 |
(三)行为习惯不良,纪律性较差,集体意识淡薄 |
(四)总体上与老师关系疏离,亲子关系不良 |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原因探析 |
(一)校方教导工作失误和疏忽 |
(二)学生心理问题偏多 |
(三)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不当 |
(四)社会不良现象 |
第五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策略思考 |
一、教师方面 |
(一)摸底调查,完善学生档案 |
(二)倍加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四)耐心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五)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
(六)加强沟通,多方合力完成学生转化 |
二、学校管理方面 |
(一)科学地构建校园文化 |
(二)打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
(四)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 |
(五)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 |
(六)注重教师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激励 |
三、家庭教育方面 |
(一)打造和睦的亲子关系 |
(二)成为善于评价的家长 |
(三)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
四、社会环境方面 |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 |
(二)完善相关法律,创建文明上网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附录B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5)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团风中学A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一、与后进生问题有关的研究 |
二、与班级自主管理有关的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班级自主管理 |
二、后进生 |
第六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重难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班级自主管理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
第一节 理论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二节 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关键因素 |
第三节 班级自主管理能激发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 |
一、班级组织自主建设 |
二、班级制度自主制定 |
三、班级活动自主组织 |
四、班级事务自主管理 |
五、学生优劣自主评价 |
第二章 团风中学A班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团风中学A班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
二、团风中学A班班级自主管理情况 |
三、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的自我认知情况 |
四、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的自我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情况 |
五、团风中学A班认为影响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情况 |
六、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家庭环境情况 |
七、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受社会影响情况 |
第二节 团风中学A班有关后进生的访谈 |
一、对团风中学A班部分后进生的访谈情况 |
二、对团风中学A班班主任的访谈记录 |
第三节 团风中学A班后进生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自我因素 |
一、自我认知不清 |
二、自我情感脆弱 |
三、自我意志薄弱 |
四、自我品行习惯不良 |
第二节 学校因素 |
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后进 |
二、学校教育观念不正确,评价机制单一 |
三、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导致学生后进 |
四、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后进 |
第三节 家庭因素 |
一、家庭教育存在一定误区 |
二、单亲家庭的孩子过分放纵自我 |
三、家长的不良思想、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
第四节 社会因素 |
一、社会环境复杂,不良干扰因素太多 |
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
第四章 班级自主管理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
第一节 多角度激发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一、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转化后进生 |
二、寻找自身的闪光点,成功进行自我体验,让后进生变得自信和坚强 |
三、培养后进生的自控能力,提高自我意志 |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
第二节 教师灵活运用“六大解放”思想,让后进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 |
一、解放后进生的嘴,让他们在班上有发言权 |
二、解放后进生的眼,让他们对班级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
三、解放后进生的手,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 |
四、解放后进生的脑,让他们为班级献计献策 |
五、解放后进生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
六、解放后进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 |
第三节 家长放手、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
一、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
二、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
三、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
四、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
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为后进生的转化形成教育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利用心理效应,转化非智力型初中化学后进生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际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案的设计 |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计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后进生的涵义 |
二、现有研究中后进生表现类型和特点及成因分析 |
三、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依据 |
第三章 初中化学后进生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统计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兴趣调查 |
二、动机调查 |
三、意志调查 |
第四节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非智力化学后进生的类型及状态 |
第一节 非智力型后进生的类型及状态 |
一、学习动机不足型 |
二、学习兴趣不浓 |
三、学习意志薄弱 |
第二节 上述三种类型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
一、学校因素 |
二、家庭因素 |
三、学生自身因素 |
第五章 利用心理效应提高学生非智力水平,构建后进生转化实效性的策略 |
第一节 对学习动机不足型后进生的转化 |
一、自己人效应,拉近师生距离 |
二、避免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后进生 |
三、蝴蝶效应,找准支点促动机 |
第二节 对学习兴趣不浓型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
一、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传递真诚期望 |
二、避免超限效应,适可而止 |
三、运用配套效应,炮制价值睡袍 |
第三节 对学习意志薄弱型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
一、悠悠南风,温暖人心 |
二、巧设门槛,培养信心 |
三、暗示效应,说行就行 |
第六章 后进生转化策略的实施 |
第一节 转变学习动机不足的后进生 |
一、转化策略的实施过程 |
二、效果评价 |
三、案例分析 |
第二节 转变学习兴趣不浓的后进生 |
一、转变策略的实施过程 |
二、效果评价 |
第三节 转变学习意志薄弱的后进生 |
一、转化策略的实施过程 |
二、效果评价 |
第四节 对转化策略实施过程的反思 |
一、本研究的可取之处 |
二、策略实施中要注意的地方 |
三、不同类型后进生转化策略的一些共性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目标管理的农村地区高中后进生转化现状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外关于目标管理研究 |
2.国内外关于后进生的研究 |
3.文献评述和本论文研究的新方向 |
(四)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
1.研究的问题 |
2.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一、重要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 |
(一)农村地区高中后进生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阐述 |
1.目标管理理论 |
2.目标设置理论 |
3.理论的研究应用 |
二、农村地区高中后进生转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问卷的设计 |
(二)问卷数据总体状况分析描述 |
1.问卷结构效度分析 |
2.问卷信度情况分析 |
3.调查样本对象的基本情况描述 |
(三)后进生转化工作情况各具体维度描述分析 |
1.重视程度分析 |
2.目标制定分析 |
3.实施过程分析 |
4.转化评价分析 |
5.不同教龄班主任在四维度中的差异性分析 |
(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三、目标管理促进后进生转化的作用分析 |
(一)目标管理在目标制定中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分析 |
1.增强目标制定的目标性 |
2.提高目标制定的计划性 |
(二)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分析 |
1.目标管理营造和谐班级气氛,使后进生易于融入班级 |
2.目标管理能让师生关系健康发展,使后进生更愿意改变 |
3.目标管理调动更多管理助力,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 |
(三)目标管理在转化评价中对后进生转化的作用分析 |
四、目标管理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分析 |
(一)明确目标计划过程要遵循的原则 |
(二)实施执行过程的策略分析 |
1.目标实施执行的阶段管理 |
2.制作目标卡执行目标 |
3.在目标执行中加强协作 |
(三)检查评价过程的策略分析 |
1.重视评价的可衡量性 |
2.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
3.给与适当的奖与惩 |
4.注意检查评价的时效性 |
(四)目标管理的缺陷分析 |
1.目标设置和分解有一定难度 |
2.差异性越大越增加目标管理的难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8)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依据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关于后进生问题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后进生问题的研究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后进生概念的概括 |
二、本篇论文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概念的界定 |
(一)界定时,要抛开“差生”的提法 |
(二)界定时,要以人性化的观点来看待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的学科特点 |
(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多呈现浅阅读状态 |
(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原理理论理解呈现碎片化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学习不背书或死记硬背现象严重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对思想政治课本身缺乏兴趣 |
(五)与语数外学科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的转化相对较易 |
第二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成因 |
一、学生自身因素 |
(一)学考和选考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认知偏差 |
(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学习习惯差,学习信心不足 |
(三)走班教学中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自制力差,易受干扰 |
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低效、方法素质有待提高 |
(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低效甚至无效 |
(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
(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力素养有待提高 |
三、学科面临新高考,高中思想政治课地位尴尬,选考人数最少 |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成为新高考选考人数最少的科目 |
(二)学考制度下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 |
(三)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难度增加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地位尴尬 |
四、家庭教育不重视高中思想思想政治科目,过分溺爱 |
第三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转化策略 |
一、针对学考、选考合理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要从后进生的实际出发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要注重目标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与学考、高考目标要求的关系 |
二、精心安排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
(一)对于一些后进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运用 |
(三)合理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主动求变 |
(一)同堂异构 |
(二)同课异构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以退为进 |
(一)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一起读书 |
(二)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一起质疑 |
(三)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一起共鸣 |
五、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情怀 |
(一)政治要强情怀要深 |
(二)思维要新 |
(三)视野要广 |
(四)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
六、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走班教学管理的新方法 |
(一)实行行政班主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走班教师共同负责制 |
(二)实行高中思想政治课走班教学小组管理负责制 |
(三)建立高中思想政治课走班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支撑系统 |
七、难得糊涂——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
八、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答题技巧 |
(一)牢固基础,善于联系,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建立体系,灵活应用 |
(二)重视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审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
九、转变态度——家庭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形成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初中后进生的转化及有效策略研究 ——以邢台市第十二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的重难点 |
第2章 初中后进生的内涵与类型 |
2.1 后进生的内涵 |
2.2 后进生的特征 |
2.3 后进生的类型 |
第3章 初中后进生现状调查与形成原因分析 |
3.1 抽样与调查过程 |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 后进生成因分析 |
3.3.1 学校因素 |
3.3.2 家庭的因素 |
第4章 初中后进生的转化原则与有效策略 |
4.1 转化原则 |
4.1.1 遵循初中学生心理基础原则 |
4.1.2 遵循初中学生思想基础原则 |
4.2 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
4.2.1 学校教育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
4.2.2 重视家庭教育,标本齐治 |
4.2.3 重视心理教育的力量 |
4.2.4 借助特长生教育的力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对比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1.6 研究思路 |
第2章 后进生的理论概述 |
2.1 后进生的界定 |
2.2 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
2.3 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数学后进生的调查及分析 |
3.1 选择研究对象 |
3.2 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
3.2.1 问卷调查内容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访谈 |
第4章 后进生情况分析与转化过程 |
4.1 后进生A、B的基本情况 |
4.1.1 后进生A的基本情况 |
4.1.2 后进生B的基本情况 |
4.1.3 后进生A、B的情况对比 |
4.2 数学后进生A、B的成因 |
4.2.1 数学后进生A的成因 |
4.2.2 数学后进生B的成因 |
4.3 数学后进生A、B的转化措施 |
4.3.1 疏导家长 |
4.3.2 开导学生 |
4.3.3 数学阅读与记忆训练 |
4.3.4 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
4.3.5 应用题训练 |
4.3.6 放手学习,继续观察 |
4.4 数学后进生A、B的变化对比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素质教育与后进生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良好师生关系下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研究[D]. 蒋丽珺. 苏州大学, 2018(04)
- [2]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D]. 周望清. 苏州大学, 2011(06)
- [3]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以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为例[D]. 韩秀萍. 青岛大学, 2019(02)
- [4]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基于湖南省祁阳县的调查分析[D]. 李莉.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5]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团风中学A班为例[D]. 石春柳. 黄冈师范学院, 2017(01)
- [6]利用心理效应,转化非智力型初中化学后进生的案例研究[D]. 刘朝庆.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7]基于目标管理的农村地区高中后进生转化现状和策略研究[D]. 赵英珍. 五邑大学, 2017(01)
- [8]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 张孟月. 西南大学, 2020(01)
- [9]初中后进生的转化及有效策略研究 ——以邢台市第十二中为例[D]. 张丽清. 河北大学, 2016(03)
- [10]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对比个案研究[D]. 马镜涵.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