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焕发应用文写作课的活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凌婧[1](2021)在《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写作通识课教学改革观察——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写作通识课为例》文中提出学岗交融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写作通识课为切入视角,深入剖析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给出策略建议,探索通识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组成要素,通过改革完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更符合市场需求。
王惠娜[2](2021)在《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一个连续、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个系统里又划分出不同的学段,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因此,就产生了教学衔接问题,写作教学也产生相应的衔接问题。基于中小衔接研究七年级写作教学,能提高七年级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六年级升至七年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就不能实现顺利过渡,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也不能有机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联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材,结合实际分析了导致中小学写作教学对接不畅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写作教学策略。本文第一章梳理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和教材写作板块,找到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突破口。第二章是对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存在写作不适应问题,而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不得要领也加剧学生不适应现象。究其原因有源于教学意识形态的,也有源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能力断层。第三章提出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转变观念,构建起基于中小学衔接的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其次,要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因材施教,关注写困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第三,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写作过程指导,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以期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衔接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文体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金凤蕊[3](2021)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专业互融的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岗位和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写作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经验总结法分析了问题成因,在了解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基础上,从教材、活动、教法和考核方式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互融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基础课专业化的开发与实践。
王珍珍[4](2021)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研究实践》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当前我国也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而言,探索其信息化教学研究实践既是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实现其自身发展的诉求。应用文写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每一个层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员工是否能够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经成为评价员工工作能力的标准之一。当前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通过探讨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的必要性,结合其改革意义,探索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期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刘皓月,陶蕾[5](2020)在《创新创业时代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需紧跟时代步伐,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本文从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融合的便利性,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了如何开展教学改革以实现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谷小莉[6](2020)在《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时代,交际能力愈来愈重要,写作的交际功能逐步为学者们所重视。基于真实交际目的的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范式,为写作教学开辟了新的突破口。而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研究。因而本研究从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出发,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将其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旨在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从“写作任务设计”、“写作内容生成”、“写作过程指导”及“写作评改创生”四个维度探索现阶段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并得出相应的思考与启示,以期为初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基于“交际语境写作”视角,以荣维东、黄翀、林昭敏三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为主要研究内容,遵循“理论梳理—课例分析—研究启示”的研究思路,探索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创造性,得出一些共性的启示。论文基本结构如下:绪论部分,本论文主要说明了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实施依据,主要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基础、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基本特征及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的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的梳理。第二章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研究分析,主要从交际语境写作教例选取标准与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框架建构,然后从写作任务设计、写作内容生成、写作过程指导、写作评改创生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研究的结论及启示,本论文基于前文的案例分析,从教例对交际语境写作理念的落实与缺憾两方面提炼了研究的结论,进一步得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理念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在结语中,本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关注的焦点,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笔者将会对写作教学进行进一步探索。
马鸿兴[7](2020)在《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学生表达和创新等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发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越发重要。但是,当下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学生言之无物,教师无计可施。夏丏尊先生是我着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受内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下,其作文教学思想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在语文教育百花齐放的当下,为了找寻语文教育的本心,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以及树立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自信心,鉴于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对于作文教学改进的迫切性认识,结合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笔者展开了关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笔者在引言中明了了本次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笔者以文献分析法探寻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探究了夏丏尊的作文教学思想内容,并得出了一定的启示;接着,笔者根据夏丏尊思想内容的五个部分,针对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其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而后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笔者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夏丏尊思想制定了改进策略: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并在自身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同时,笔者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开展了更详尽的应用实践案例,确定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张宇琪[8](2020)在《章熊写作教学与测评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章熊是20世纪语文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很高影响力的教育者,从1951年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一直到2019年1月份与世长辞,他一直致力于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在语文写作教学与测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章熊数十年的勤勉工作为我国语文教学、写作教学、写作测评等方面改革提供了很多启发。在写作教学的基本理论方面,章熊以“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训练”为基本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他提出将“简明·连贯·得体”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这一观点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并被写入语文大纲,沿用至今。章熊对中学生写作教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写作课程的更新、写作教材的编排和写作练习的科学化设计等多个方面。在他看来,“名家名篇+科学训练方法”的训练模式是符合青少年发展需求的科学训练法,“读写分开,双套教材”的设计有必要进一步落实、推广。他启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正确定位写作能力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写作知识系统,探索更加科学的语文训练教程。章熊在任职中学语文教师期间,将自己的写作课程设想真正投入教学实际,进行了“小论文写作”实验和“当代文艺讲座”实践探索,学生们展现出了空前的写作热情。从呈现出的作品质量来看,学生们的思路开阔起来,作文内容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给当时的很多语文教师新的教学启发。在写作测评改革方面,章熊主持过全国语文高考命题工作,对写作命题进行过多样化的尝试。他认为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评分参照量表、全方面完善考务体系,以尽量减少大规模考试中主观性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章熊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语文教育事业,不仅留下了珍贵的文章资料,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未尽的思考,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武战红[9](2020)在《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和开创性个性得到开发和提高。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
常丹菲[10](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对外汉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写作技能训练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是汉语写作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应用文行文对象明确,格式固定,词语和句式的使用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训练体系中,应用文写作训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技能训练特别是应用文文体写作训练关注度较低,因此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十分有限。本论文提出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的设想,以期为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对培养外国学生汉语应用文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重点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整个过程,针对当前写作教学在课程设置、课堂现状和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互动交际理论和过程写作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科学、针对性强的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互动循环训练体系,并探讨此训练体系中训练目标和内容的组织与训练过程的实施,形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动循环的立体运转模式,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最后,客观地对所建构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互动循环训练体系做出评价。
二、焕发应用文写作课的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焕发应用文写作课的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写作通识课教学改革观察——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写作通识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写作通识课教学现状 |
1.1 写作通识课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
1.2 写作通识课程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
2. 写作通识课的出路 |
2.1 加强各专业调研,改革教学内容,重组课程包,结合各专业特色开设专属写作通识课。 |
2.2 组建教学团队,任课教师知识体系实现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 |
2.3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 |
2.4 优化考核方式,不拘泥于最终考试成绩。 |
3. 学岗交融指导下应用文写作课程新体系探索开展教学改革试验的效果 |
3.1 将情境模拟与理论融合,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2 培养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
3.3 解决了应用文写作课程考评区分度不高、学习效果难以明确区分的问题。 |
3.4 学生认可改革试验后的课程考评体系。 |
3.5 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强化。 |
(2)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教学依据 |
第一节 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 |
一、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梳理 |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提升点 |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 |
一、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梳理 |
二、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内容的突破点 |
第二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和结果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问题归因 |
一、教学意识形态影响教学行为 |
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
三、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写作内容脱节 |
四、写作能力出现断层 |
五、教师缺少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
第三章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构建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 |
一、主动衔接,树立“大教学”观念 |
二、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衔接方向 |
三、开发教材资源,做好写作知识的衔接 |
第二节 有的放矢,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 |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
二、尊重学生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
第三节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
一、加强审美教育,推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衔接 |
二、落实实践指导,推进学生构思能力、修改能力的衔接 |
三、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推进学生文体运用能力的衔接 |
第四节 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 |
一、巧借互评,唤醒读者意识 |
二、借用文体,明晰读者对象 |
三、创设平台,强化读者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案例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七年级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专业互融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基本情况 |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
(一)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认识程度 |
(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学习内容的期待 |
(三)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课时出现的问题 |
(四)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与专业互融的教学改革态度 |
三、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专业互融的教学改革策略 |
(一)根据专业性质重构教材内容 |
1.文种安排 |
2.体例设置 |
(二)契合专业需要开展写作活动 |
1.课堂实训 |
2.课外实践 |
(三)针对专业特点选用教学方法 |
1.情景教学 |
2.信息化教学 |
(四)建立多元开放的考核方式 |
四、结语 |
(4)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研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
(一)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 |
(二)随着手机的普及,课堂频现“低头族” |
(三)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 |
(四)教学理念落后 |
(五)教学方式单一 |
三、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
(一)信息化技术为学生互动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 |
(二)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
四、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
(一)写前准备阶段 |
(二)学生完成写作、师生合作评价阶段 |
(三)利用“微课”等网络手段巩固教学效果 |
(四)小班授课,把班级分成若干讨论小组 |
五、结语 |
(5)创新创业时代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需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
(一)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便利性 |
二、开展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 学生重视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
2.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僵化 |
3. 师资薄弱,教学内容难以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
(二)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
1.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
2. 优化教学内容,契合创新创业训练需求 |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4. 采用模块化教学或项目化教学,加强写作实践训练 |
5. 建立有效的成绩评定标准,体现公平公正 |
结语 |
(6)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依据 |
第一节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 |
二、功能语言学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 |
三、情境认知理论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 |
第二节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基本特征 |
一、写作任务明确 |
二、以交际为目的 |
三、作者角色多样 |
四、以读者为导向 |
第三节 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
一、语文课标中的初中写作能力 |
二、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
第二章 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研究分析 |
第一节 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研究框架 |
一、教例选取标准 |
二、教例研究内容 |
第二节 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的研究分析 |
一、案例介绍 |
二、“写作任务设计”分析 |
三、“写作内容生成”分析 |
四、“写作过程指导”分析 |
五、“写作评改创生”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的结论及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一、教例对交际语境写作理念的落实 |
二、教例对交际语境写作理念落实的缺憾 |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 |
一、训练口头作文,设计微写作任务 |
二、遵循交际目的,细化写作任务目标 |
三、传授写作策略,完善写作过程指导 |
四、优化写作评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缘由 |
1.个人经历 |
2.背景介绍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相关概念界定 |
2.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概述 |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
2.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1.写作应有的态度 |
2.写作的基本法则 |
3.创办校刊杂志,鼓励学生创作 |
4.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
5.重视作文评价 |
(三)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1.写作与生活相结合 |
2.创建写作平台,鼓励写作 |
3.重视写作意义,转变教学态度 |
4.读写结合,训练与技巧相结合 |
5.作文评价多样化 |
三、基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
(一)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
1.调查范围 |
2.调查内容 |
3.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
4.教师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结构分析 |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 |
1.应用现状 |
2.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四、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
1.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 |
2.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 |
3.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 |
4.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 |
5.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 |
(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 |
1.练习形式及要求 |
2.练习效果 |
3.问题与反思 |
反思与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初中语文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三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8)章熊写作教学与测评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章熊写作教学的基础理论 |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基本思想: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训练 |
一、“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训练”形成的背景 |
二、“语言和思维的相互训练”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
一、简明——语言的凝练性和清晰性 |
二、连贯——语句连接的逻辑性 |
三、得体——符合文体要求地运用语言 |
四、简明、连贯、得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中学写作教程设计思想 |
一、写作课程观 |
二、写作教材观 |
三、写作练习观 |
第二章 章熊写作教学方法与实验 |
第一节 “名家名篇+科学训练方法”探索 |
一、读写并行,双套教材 |
二、分解练习,注重质量 |
第二节 “小论文写作”实验 |
一、准备的艺术——思想材料和语言能力 |
二、写作的艺术——高潮写作练习 |
第三节 “当代文艺讲座”实践探索 |
一、积累的艺术——课堂到生活的通道 |
二、提取的艺术——生活到文学的升华 |
第三章 章熊写作测评思想与探索 |
第一节 章熊带领的写作测评课题 |
一、“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 |
二、“中学生言语技能及作文水平相关性检测”课题 |
第二节 高考写作命题观 |
一、1985年—1991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
二、写作题型的功能性分析 |
第三节 大规模考试写作评分方法探索 |
一、中学生写作能力目标定位 |
二、评分标准的基本指标探索 |
三、评分等级探索 |
第四章 章熊写作教学与测评思想对当下的启示 |
第一节 对写作课程改革的启示 |
一、正确定位写作能力目标 |
二、更新写作知识系统 |
三、探索科学的语言训练教程 |
第二节 对写作测评改革方法的启示 |
一、评分量表科学化 |
二、完善考务系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联系 |
2 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1 课程理论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 |
2.2 教师创新创业实战经验不足,师资薄弱 |
3 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的路径 |
3.1 课堂教学突破、创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
(1)课程教学项目化实训 |
(2)课程评价多元化 |
3.2 完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
1.3.2 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 |
1.4 研究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考察 |
2.1 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课程设置 |
2.2 对外汉语写作教材中应用文编排 |
2.3 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实践 |
2.4 留学生汉语应用文写作情况 |
第3章 互动交际理论、过程写作理论与对外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建构 |
3.1 互动交际理论和过程写作理论 |
3.1.1 互动交际理论 |
3.1.2 过程写作理论 |
3.2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互动循环训练体系的建构 |
3.2.1 应用文写作互动循环训练体系的结构要素 |
3.2.2 应用文写作互动循环训练体系的功能 |
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互动循环训练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
4.1 初级阶段以固定格式为核心的组织和实施 |
4.1.1 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的组织 |
4.1.2 训练过程的实施 |
4.2 中级阶段以常用语词为核心的组织和实施 |
4.2.1 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的组织 |
4.2.2 训练过程的实施 |
4.3 高级阶段以篇章内容为核心的组织和实施 |
4.3.1 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的组织 |
4.3.2 训练过程的实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焕发应用文写作课的活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写作通识课教学改革观察——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写作通识课为例[J]. 李凌婧. 文教资料, 2021(16)
- [2]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D]. 王惠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与专业互融的教学改革研究[J]. 金凤蕊.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10)
- [4]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信息化教学研究实践[J]. 王珍珍.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3)
- [5]创新创业时代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 刘皓月,陶蕾.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5)
- [6]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例研究[D]. 谷小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鸿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章熊写作教学与测评思想研究[D]. 张宇琪. 扬州大学, 2020(02)
- [9]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A]. 武战红. 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 2020
-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研究[D]. 常丹菲.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