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41B—Ⅲ型电子计算程序框图(论文文献综述)
何炎祥[1](1979)在《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 ALGOL 编译系统简介》文中提出 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以下简你Ⅲ型机)上配制的 ALGOL 编译系统是应国家建委建筑科学院建筑结构研究所等几个科研单位的要求,在参照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于七八年五月完成的。在语言的选择方面,仅对算法语言 ALGOL60修正报告作了某些增删;在编译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递归子程序法和状态矩阵法。本文仅对该系统的组成及实现情况作一大概的描述,
黄宇坤[2](2020)在《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如何更快更准确地对产品性能进行检测是保证装备完好率的关键,目前装备检测方法存在大量的手动测试,即对装备进行人工测量、记录和处理检测结果。此类方法需要大量人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还会因人为差错造成重大后果。为促进装备又好又快交付,急需一种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论文首先概述了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及开发背景,介绍了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国内外一系列虚拟仪器软件开发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PCI总线技术、Active X技术。同时根据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修理过程中自动化测试系统需求,结合软件设计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原则,通过深入分析被测产品工作原理、接口特性、参数种类,经过与Labview平台比对,提出了基于Lab Windows/CVI的软件设计方案。在综合分析电子飞行指示器各种显示参数如空速、高度、航向角、倾斜角、俯仰角等的信号类型后,重点叙述了该检测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其中包含:用通信接口技术完成RS422、ARINC429通信,完成相关数据的发送;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完成对相关故障模拟的控制及相关数据的采集;利用DE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软件与Excel程序的动态链接、数据读取及数据写入功能,并完成报表的生成。该综合检测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架构,由电源单元、数据采集卡、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基于Lab Windows/CVI开发,可形成独立的测试软件安装包,并可在不具备Lab Windows/CVI软件开发环境下独立运行,最终完成数据通信、参数采集、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多种功能,通过优化设计,使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更好的拓展性。同时软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针对衍生型号的电子飞行指示器的检测进行功能拓展,以便满足更多型号电子飞行指示器的测试要求。最后,通过对电子飞行指示器进行性能测试对该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进行验证,最终验证了该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刘振群,曾令可[3](1982)在《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和控制隧道窑的探讨》文中指出本文提出了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和控制隧道窑的数学模型,并用Fortran语言在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隧道窑自动化的步骤和方向。
厉程郎[4](2018)在《棒式电子体温计提示功能与温度显示功能在线检定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生产厂家调研,电子体温计年产量超过1千万支,对其批量化检定至关重要。依据检定规程,需要检测的内容:声音提示功能、温度显示功能。目前国内外单位研制出一些仅针对温度显示功能检测的系统,然而上述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检定功能和效率的要求,所以目前的检定依靠人工完成,存在劳动强度大,人为误差无法避免等缺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具体的装置与方法,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批量电子体温计检定的问题,设计检定系统软件上位机,与电子体温计上下架运动控制系统配套使用。利用Modbus协议实现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声音检测装置之间的通讯。功能设计部分包括提示功能检测模块、温度显示功能检测模块。时序设计部分包括各个模块与上下架运动控制系统之间的协调。实验结果表明,上位机与各模块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数据交流。(2)针对电子体温计声音提示功能检测问题,提出用于在线检定的棒式电子体温计声音提示功能检测装置和方法。利用音频检测模块和滤波放大器实现声音信号采集和窄频带滤波放大功能;编写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谱计算算法。通过检测开机提示声,完成对声音提示功能的在线检定。实验结果表明,检测装置在环境噪音强度≤80dB,检测正确率≥95%,批量检测速度≥0.318支/秒。(3)针对电子体温计温度显示功能检测问题,设计恒温水槽测温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设计排式电子体温计装载装置,用于模拟批量化检定过程;利用改进Sobel算子对示数边框提取;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阈值与特征值的关系,建立自适应阈值算法对示数识别;通过比较示数与恒温水槽温度值,实现温度显示功能的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恒温水槽的波动性满足要求,示数正确识别率≥95%,批量检测速度≥0.316支/秒。本文在电子体温计批量检定过程中,完善了检定的功能,保证了检定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魏绥臣,钟守义[5](1980)在《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建筑业职工工资》文中研究指明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职工的工资都是由劳资部门采用手工计算方法完成的。这项工作既简单又繁琐,一个三、四百人的施工队,一般都配备有2~3名劳资员,到发工资前夕,这些劳资员需要连续忙上几天,才能把本队职工的工资计算出来,而且在计算中还难免出现差错。一个有6000~7000人的建筑公司,劳资员多达40~50人,仅工资计算一项,就占去了这些同志大量的业务时间。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6](1975)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数字应变仪和电子计算机的联机运用》文中提出 为了扩大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建筑结构测试技术水平,我院建筑结构研究所和机具厂仪修车间密切协作,将国产YJS-8型数字式应变仪测得的数据直接输入441-B-Ⅲ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结构试验的测试数据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使试验中的测试及数据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一百个测点的测试和数据处理周期只需20秒钟,并立即在宽行打印机上给出表格式的数据结果。以前,在结构和材料试验中,多点测量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经济室[7](1975)在《应用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编制工程预算“7501”程序简介》文中提出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为了改变建筑经济工作的落后面貌,使建筑企业的管理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迎接新的跃进。我们开展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工程预算”的专题研究。 遵照科学研究都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
焦婷婷[8](2015)在《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技术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是未来变电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层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电子式互感器的使用上,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输电线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数值降到可用仪表直接测量或各种继电保护的标准数值,是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和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电子式互感器工程应用的稳定性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进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对电子式互感器的测试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新型测试系统应运而生。以PC机为核心的外部接口设备负责信号的采集及调理,通过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信号的运算、分析及处理,形成一套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测试系统。本文以基于Rogowski线圈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为研究对象,确定此类电子式互感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运用虚拟仪器技术与高精度数据采集装置等,从电子式互感器的静态测试系统、典型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方面出发,设计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测试精度高、且便于功能拓展。静态测试中由测试方法与测试指标的选取、硬件型号选定、LabVIEW软件设计及测试结果显示四部分组成,采用直接法通过高速同步数据采集卡等硬件装置,将被测量上传至上位机实现数据的分析处理,并显示幅值差和相位差两性能指标测试结果,测试系统基本满足0.2级准确度要求;动态测试中建立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典型数学模型,并选定Rogowski线圈结构参数进行MATLAB仿真验证,选择对动态特性影响较大的积分器环节重点研究,从模拟积分和数字积分两种形式对其动态性能进行评估分析,数字积分形式下系统精度较高,并对高次谐波仿真测试,结果符合标准中规定的谐波准确度要求。
刘美萍[9](2017)在《智能化方位角测控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隧道、桥梁、水利工程和地下开采等领域的工程建设量飞速增长。在工程建设中有多种类型的钻孔施工与测试,在钻孔施工与测试过程中对其方位角和倾斜角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修正,可以提高钻孔施工与测试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目前使用的方位角测量方法主要包括GPS、罗盘、陀螺寻北仪等,但是这些技术存在着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低、体积大、不便于携带、驱动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基于Lab VIEW和开源电子平台(Arduino)对三维电子罗盘控制和方位角实时测量的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开发了两种读取电子罗盘方位角的程序,针对目前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程度低的问题,选择具有高效测控功能的图形化编程语言Lab VIEW编写控制系统。研究了影响测控系统性能的其他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在分析了整个测控系统的性能需求后,利用Lab VIEW设计出方位角测控系统的表盘,选用Arduino读取工控计算机发出的信号,从而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系统与三维电子罗盘系统,并将读取方位角数据结果显示在Lab VIEW前面板。(2)对测控系统的硬件装置进行了集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Arduino控制板、步进电机驱动系统、DCM250B型三维电子罗盘、异步传输标准接口RS232等。将三维电子罗盘搭载于步进电机上,利用Lab VIEW与Arduino控制板对步进电机系统进行驱动,实现智能化控制三维电子罗盘转动和显示功能,完成方位角测控系统的整体设计与集成。(3)实现了方位角测控系统的应用,将方位角测控系统搭载在声波测井仪上实现实时测控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测控系统能够高效地控制驱动三维电子罗盘,实时接收井下检测仪器采集的数据并显示,且运行稳定可靠。最后对自动声波测井系统采集的数据误差及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校准法进行补偿,补偿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智能化方位角测控系统结合声波测井仪应用实例研究,使得自动声波测井系统具有完整的自动化驱动和实时检测声波数据及姿态信息能力,并智能化控制井下检测仪器转动,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克昌[10](1979)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起动过程和关车过程的计算》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特性线法解管道中非定常流动的方法,计算了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起动和关车过程。在国产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上,对三种不同的系统配置作了计算。对计算结果作了粗略分析。
二、441B—Ⅲ型电子计算程序框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41B—Ⅲ型电子计算程序框图(论文提纲范文)
(2)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综合检测系统的实现路径 |
1.3 虚拟仪器的概述 |
1.3.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
1.3.2 虚拟仪器的优点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技术基础 |
2.1 Lab Windows/CVI平台 |
2.2 PCI总线概述 |
2.3 动态链接库技术 |
2.4 Active X技术 |
2.4.1 Active X概述 |
2.4.2 Lab Windows/CVI平台中Active X的调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综合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组成 |
3.2.1 cPCI工控机 |
3.2.2 数据采集模块 |
3.2.3 离散量模块 |
3.2.4 RS-422通讯模块 |
3.2.5 ARINC429通讯模块 |
3.2.6 ARINC407模块 |
3.2.7 显示屏 |
3.2.8 系统面板设计 |
3.3 总体设计 |
3.3.1 系统的软件功能 |
3.3.2 软件的框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检测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
4.1 户界面设计 |
4.1.1 初始界面的设计 |
4.1.2 测试界面的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自检模块 |
4.2.2 数据处理模块 |
4.2.3 数据收发模块 |
4.2.4 手动测试模块 |
4.2.5 自动测试模块 |
4.2.6 报表存储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检测系统实验验证 |
5.1 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
5.2 自检测试 |
5.3 电子飞行指示器测试 |
5.3.1 4 型电子飞行指示器试验验证 |
5.3.2 4 C型电子飞行指示器试验验证 |
5.4 报表生成存储模块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棒式电子体温计提示功能与温度显示功能在线检定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电子体温计产品特点 |
1.1.2 电子体温计生产和检定现状 |
1.1.3 自动检定研究现状 |
1.1.4 检定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电子体温计提示功能与温度显示功能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
2.1 电子体温计检定标准 |
2.2 电子体温计的检定 |
2.2.1 检定器具的选择 |
2.2.2 检定方法 |
2.3 系统研究思路 |
2.3.1 技术指标要求 |
2.3.2 功能性设计分析 |
2.3.3 技术路线 |
2.4 本章小结 |
3 声音提示功能检测模块的设计 |
3.1 声音提示功能检测装置 |
3.1.1 声音采集模块的选型 |
3.1.2 滤波放大电路的设计 |
3.1.3 检测装置的设计 |
3.2 声音提示功能检测算法 |
3.2.1 初始化和触发函数 |
3.2.2 信号的采集与傅里叶变换 |
3.2.3 频谱幅值和特殊频谱带计算 |
3.2.4 高低电平输出与串口指令发送 |
3.3 本章小结 |
4 温度显示功能检测模块的设计 |
4.1 恒温水槽测温模块和排式电子体温计装载装置 |
4.1.1 恒温水槽 |
4.1.2 测温元件与测温仪表 |
4.1.3 排式电子体温计装载装置装置的设计 |
4.2 温度示数处理模块 |
4.2.1 光源 |
4.2.2 工业相机选型 |
4.2.3 镜头 |
4.2.4 图像采集卡 |
4.3 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度显示功能检测算法 |
4.3.1 图像的预处理和边界检测 |
4.3.2 Matlab节点特征提取和高斯滤波 |
4.3.3 阈值拟合与二值化 |
4.3.4 字符训练与字符串识别 |
4.4 恒温水槽标准温度采集和数据的保存 |
4.4.1 数据采集设置 |
4.4.2 数据通信 |
4.4.3 数据保存 |
4.4.4 报表选项设计与保存 |
4.5 指令通信和上位机显示 |
4.5.1 相机自检 |
4.5.2 拍照触发 |
4.5.3 返回图像处理结果 |
4.5.4 上位机显示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设计与结果 |
5.1 环境噪音仪的标定与误差分析实验 |
5.2 咪头模块与蜂鸣器声音频带重复性实验 |
5.3 蜂鸣器自动检测静态/动态实验 |
5.4 恒温槽温控性能测试实验 |
5.5 批量电子体温计对恒温槽控温性能影响实验 |
5.6 示数识别实验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声音提示功能检测程序 |
附录B 温度显示功能检测程序 |
附录C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边界定位 |
附录D 基于自适应阈值拟合和最小二乘法的二值化 |
附录E 实验数据 |
附录F 整体实物装置和上位机界面 |
作者简历 |
(8)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现状 |
1.2.2 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工作原理 |
2.1 电子式互感器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
2.2 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总体方案 |
2.2.1 测试系统方案比较 |
2.2.2 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案 |
2.3 电子式互感器测试指标选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子式互感器静态测试系统的设计 |
3.1 静态特性测试方法的选取 |
3.2 静态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3.2.1 信号调理模块 |
3.2.2 数据采集模块 |
3.2.3 温度采集模块 |
3.3 静态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3.3.1 测试系统程序总体实现 |
3.3.2 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 |
3.4 测试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
3.4.1 系统软件初始化 |
3.4.2 软件登录界面设计 |
3.4.3 参数设置与保存 |
3.4.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4.5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
3.4.6 系统其他功能实现 |
3.5 软件系统的测试实验 |
3.5.1 测试数据的获取 |
3.5.2 比差角差测试 |
3.5.3 谐波特性测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式互感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
4.1 基于Rogowski线圈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4.1.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2 数学模型的验证 |
4.2 模拟积分器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4.3 数字积分器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4.3.1 数字积分器实现方式 |
4.3.2 数字积分器算法研究 |
4.3.3 数字积分器下工频暂态响应 |
4.4 高次谐波特性分析 |
4.5 测试结果误差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智能化方位角测控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自动声波测井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方案分析 |
1.2.1 声波测井系统存在的问题 |
1.2.2 自动声波测井系统方案分析 |
1.3 电子罗盘地磁寻北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磁测量原理及电子罗盘方位信息介绍 |
1.3.2 电子罗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
1.4.1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章节结构 |
第2章 基于Lab VIEW的方位角测控系统研制 |
2.1 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开发环境(Lab VIEW)概述 |
2.1.1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 |
2.1.2 虚拟仪器运用领域及开发系统 |
2.2 三维电子罗盘方位角串口通信程序框图及前面板研发 |
2.2.1 三维电子罗盘(DCM250B) |
2.2.2 角度设计子vi程序框图研发 |
2.2.3 DCM250B方位角串口通信程序框图及前面板研发 |
2.3 三维电子罗盘方位角事件结构程序框图及前面板研发 |
2.3.1 异步传输标准接口(RS232) |
2.3.2 DCM250B方位角事件结构程序框图及前面板研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Lab VIEW和Arduino的方位角智能化测控系统研制 |
3.1 表盘软件研发 |
3.1.1 开源电子平台(Arduino) |
3.1.2 软件工具包(LIFA) |
3.2 Arduino Uno R3控制步进电机程序框图研发 |
3.2.1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
3.2.2 Arduino Uno R3控制步进电机程序框图研发 |
3.3 三维电子罗盘方位角前面板显示 |
3.3.1 脉冲个数设置 |
3.3.2 测控系统前面板显示 |
3.4 测控系统硬件结构连接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时自动声波测井系统及应用 |
4.1 实时自动声波测井系统硬件装置研制 |
4.2 实时自动声波测井系统程序设置 |
4.3 实时自动声波测井系统工作流程 |
4.4 实时自动声波测井系统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研究 |
4.4.1 电子罗盘误差分析 |
4.4.2 电子罗盘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441B—Ⅲ型电子计算程序框图(论文参考文献)
- [1]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 ALGOL 编译系统简介[J]. 何炎祥.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03)
- [2]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D]. 黄宇坤.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和控制隧道窑的探讨[J]. 刘振群,曾令可. 硅酸盐学报, 1982(01)
- [4]棒式电子体温计提示功能与温度显示功能在线检定系统的研究[D]. 厉程郎.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5]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建筑业职工工资[J]. 魏绥臣,钟守义. 建筑技术, 1980(03)
- [6]建筑结构试验中数字应变仪和电子计算机的联机运用[J].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结构, 1975(05)
- [7]应用441B—Ⅲ型电子计算机编制工程预算“7501”程序简介[J].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经济室. 建筑技术通讯(施工技术), 1975(04)
- [8]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设计[D]. 焦婷婷. 济南大学, 2015(05)
- [9]智能化方位角测控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D]. 刘美萍. 湘潭大学, 2017(02)
- [10]液体火箭发动机起动过程和关车过程的计算[J]. 王克昌. 工学学报, 19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