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_(7B)电力机车发展重点

SS_(7B)电力机车发展重点

一、SS_(7B) 型电力机车的开发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许韵武[1](1999)在《SS7B 型电力机车的开发重点》文中认为简述了SS7B型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数据及其设计特点,就在SS7电力机车基础上开发的重载SS7B电力机车开发重点作了简要介绍。

谢步明[2](1998)在《搞好二次创业 不断开发电力机车新产品》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了大同机车厂由蒸汽机车转产电力机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SS7型电力机车的开发研制,提出了大同机车厂生产发展的近期设想。

金希红[3](2013)在《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铁路货运需发展重载运输。大功率重载机车的研制也成为首要课题。大功率重载机车通过增加轴重或轴数、采用交流电力技术、大功率异步电动机,能够有效的提高列车的牵引力,实现重载牵引。重载机车要承受比普通机车更大的纵向力,因此需要对其车体钢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利用材料性能。本文通过对已有重载机车车体结构的分析研究,重点对车体主要承载部件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论证分析及设计优化,提出了车体主体结构的设计思路,结合主要部件的设计对焊接接头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设计焊缝位置和焊接接头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某型重载电力机车车体采用整体承载式车体,由司机室、侧墙、底架等部件焊接而成,车体顶盖采用可拆卸的小顶盖结构,车体前端为司机室,另一端为后端墙,司机室采用多平面,微流线形的结构形式;车内采用中央走廊方式,底架采用贯通式中梁的主承载结构,主要由侧梁、枕梁、牵引梁、变压器梁组成,牵引方式为两端低位牵引型式;为了提高整个车体的结构强度和抗扭刚度,侧墙采用带倾斜上弦的网架式结构。本文依据EN12663-1标准和国内现有机车的运用情况,分析确定了该重载机车车体主要的计算载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车体的静强度计算载荷工况及疲劳载荷工况,基于EN12663-1和DVS1612标准给出的铁道机车车辆钢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评定准则评定车体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车体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并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APDL语言实现对车体结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机车车体结构的静强度及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傅小日[4](2002)在《“九五”期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待续)》文中研究表明详细总结了“九五”期间我国机车车辆技术的发展情况

廖洪涛[5](2012)在《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步完成电力机车直流传动到交流传动的转换,本文提出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的研究和制定能够避免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生产、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实现我国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引导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的发展。本文以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道主要技术政策为依据,在参考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我国铁路运用市场需求及既有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装备水平,对国内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对全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电力机车种类、总数、轴式、轴功率及电力机车运用环境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调研。其次,对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客运和货运电力机车运用的特点,以及机型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提出增加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号,补充货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号,以完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再次,根据铁路发展规划要求和目前电力机车选型上的问题,分析计算所需机车的性能参数,并提出目前电力机车型谱化方案。最后,根据我国对铁路旅客列车编组和运行速度要求,以及现有机车配套子系统的产品现状,推荐了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4轴(Bo-Bo)、6轴(Co-Co)及适用于200km/h旅客列车牵引8轴车(2×(Bo-Bo))机车,推荐了6轴Co-Co、8轴(2×(Bo-Bo)),12轴(3×(Co-Co))机车满足货运列车需求。

安琪,林路[6](2008)在《中国电气化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与变迁》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50年代末研制成功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以来,伴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也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我国电力牵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客货混跑到高速、重载分离,从交直传动到交流传动,从机车到动车组……就让我们一同回顾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与变迁吧!

封全保[7](2008)在《低动力作用机车转向架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列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越来越强,因此,设计低动力作用机车转向架是机车设计中的关键之一。本文基于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借助于TTISIM仿真软件,围绕机车转向架低动力作用设计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研究。首先建立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详细考虑了牵引电机(驱动系统)的悬挂特性,牵引电机具有5个方向运动自由度和空心轴具有3个方向自由度,且针对机车转向架各类横向非线性止挡结构,建立了符合其运动关系及特性的非线性止挡分析模型,基于SS7系列机车动力学性能现场试验结果,对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其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机车运行安全性指标、舒适性指标及各部件的动荷特性等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试结果均吻合较好。其次,计算研究了机车系统主要结构及悬挂参数对轮轨垂向动力性能的影响及规律,并提出了机车轮轨垂向低动力作用设计原理及设计技术,主要有:减小簧下质量可以有效的降低轮轨动力作用,而簧间质量和构架惯量对轮轨系统的垂向动力性能影响较小,低动力设计时可以忽略其影响;必须从轮轨大系统的角度对一系减振装置的阻尼系数进行优化;低动力作用的机车车轮踏面宜采用磨耗型。然后,综合研究了机车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性能的影响,借此提出减轻机车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一系水平定位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设计时还需兼顾机车的运动稳定性;二系纵向与横向刚度值、横向减振器阻尼等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影响很小,在进行低动力转向架设计时,可以忽略参数的影响;选取较小簧下质量,将使轮轨横向相互作用得到显着的降低。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对低动力作用设计技术在时速160km提速机车和时速200km高速机车转向架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实践运用效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低动力设计技术可以解决工程中相关技术难题,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且效果良好。图76幅,表25个,参考文献128篇。

李希宁[8](2016)在《大轴重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科技方针政策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重载与高速作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的两大技术主流,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成为实现重载货运的必然选择。大功率重载机车通过采用交流电传动技术、大功率异步电动机、增加轴重或轴数等方式,其牵引力、牵引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我国实现重载牵引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一般来说,随着轴重的增加,机车车辆的重量也会相应增加。30t轴重重载机车牵引能力强,是我国重载电力机车型普化、系列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车牵引运行过程中,其承受的纵向载荷比一般轴重电力机车明显要大,为确保机车整体强度和刚度性能要求,需要对30t大轴重机车车体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机车车体纵向载荷标准、车钩力试验数据以及影响机车纵向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我国30t大轴重机车的纵向载荷建议值。根据重载机车纵向冲动大的运用特点,提出了底架左边梁、右边梁、中央纵梁与底架地板、底架上部车体左弦梁和车体右弦梁的车体纵向载荷五路传递通道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30t大轴重电力机车车体,在3600kN纵向压缩载荷工况和3000kN纵向拉伸载荷工况时,对该车体纵向载荷五路传递各通道的力流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纵向载荷的传递主要是底架纵向三通道,弯矩传递主要靠的是底架上部车体左弦梁和车体右弦梁两通道。本文还依据EN12663-1标准和国内现有机车的运用情况,首先分析确定了30t大轴重机车车体结构及减振器座疲劳强度的计算载荷;其次基于DVS1612和ERRI B12/RP17等相关标准对车体结构及减振器座疲劳强度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30t大轴重机车车体结构及减振器座的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杨俊杰[9](2003)在《韶山7型电力机车滚动抱轴箱体的裂纹分析与改进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地阐述了利用有限元法对机械结构零部件进行静强度、模态和动态响应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介绍了抱轴箱体在电传动机车上的安装位置、承担载荷、结构特征和运行情况。全面总结了韶山7型电力机车抱轴箱体在使用中发生裂纹的现场处理、理论分析和设计改进的过程。现场处理的方法是打止裂孔,根据裂纹长确定使用时段。裂纹分析分三个步骤,即检测与统计分析、断口电镜扫描和有限元结构分析。利用直方图等统计方法和电镜扫描技术对该抱轴箱体裂纹分析的结果是:抱轴箱体的裂纹断口特征相近,裂纹性质属于多源性低周疲劳裂纹,铸件中的夹杂、气孔等内部缺陷是导致过早裂损的主要原因;利用有限元法对该抱轴箱体三种结构的静强度、模态和动态响应对比分析,证实了局部几何性应力集中对过早裂损也有一定影响。设计改进分三个阶段,即局部几何性应力集中改进、提高铸造质量的纯工艺改进和锻焊组合结构抱轴箱体的设计。提高韶山7型电力机车抱轴箱体使用寿命的出路在于改进铸造工艺,提高铸件质量。在工厂现有工艺水平短期内不能有效提高的情况下,采用锻焊组合结构设计是一种有效方法。为此,设计和试制完成了两种方案的锻焊组合结构抱轴箱体。这两种方案都通过了铁道部驻厂验收室和厂内专家组的产品鉴定并装车使用。使用一年来没有发生裂纹现象,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和设计改进的思路是正确有效的。提出了锻焊抱轴箱体攻关工作的进一步设想,对今后韶山7型电力机车抱轴箱体的进一步攻关及其它电传动机车抱轴箱体的设计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红艳[10](2010)在《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多物理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机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铁路运输的优势十分明显。我国人多地少,发展铁路运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车载牵引供电系统是电力机车中核心装备之一,其中牵引变压器又是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是高漏抗、多绕组、单相供电变压器,它的运行原理和普通变压器相同。牵引变压器的工作条件特殊,在运行中会受到振动,空间尺寸和重量受到限制,当副边绕组发生短路故障时各绕组承受相当大的短路作用力。由于牵引变压器的特殊性,对其做多物理场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仅包括第一章,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阐述了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史,给出了电力牵引变压器的特殊性及其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中第二章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并根据实际尺寸建立了牵引变压器有限元模型。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几种短路阻抗的计算方法,然后计算了牵引变压器的复合短路阻抗。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首先分析了牵引变压器的漏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变压器拉杆、油箱和绕组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第五章对牵引变压器的电动力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二、SS_(7B) 型电力机车的开发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S_(7B) 型电力机车的开发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3)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铁道机车车辆车体强度分析方法的发展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工作
第2章 机车车体结构设计原理
    2.1 机车车体结构总体设计
        2.1.1 主体承载结构合理的质量分配
        2.1.2 合理设计焊缝位置和焊接接头形式
    2.2 底架结构设计
        2.2.1 底架设计原理
        2.2.2 前/后牵引端梁结构
        2.2.3 枕梁结构
    2.3 司机室
    2.4 侧墙
    2.5 后端墙
    2.6 隔墙
    2.7 地板
    2.8 台架
    2.9 小结
第3章 车体焊接结构强度评定方法与可视化
    3.1 结构强度评定方法
        3.1.1 静强度评定准则
        3.1.2 基于无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评定准则
        3.1.3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的实现
    3.2 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3.2.1 基于节点位移的可视化
        3.2.2 基于单元节点应力的可视化
    3.3 小结
第4章 大功率重载机车车体结构强度分析
    4.1 边界条件
        4.1.1 计算载荷
        4.1.2 静强度载荷工况
        4.1.3 疲劳强度载荷工况
        4.1.4 边界条件
    4.2 计算模型
        4.2.1 垂向减振器座计算模型
        4.2.2 横向减振器模型
    4.3 材料特性
        4.3.1 制造材料及板材厚度
        4.3.2 静强度的许用应力
        4.3.3 疲劳曲线
    4.4 静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4.4.1 纵向压缩载荷工况
        4.4.2 纵向拉伸工况
        4.4.3 在司机室前窗下部中梁均布300kN压力载荷工况
    4.5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4.5.1 主体结构的最大von_Mises应力分布
        4.5.2 垂向减振器座von_Mises应力分布
        4.5.3 横向减振器座von_Mises应力分布
        4.5.4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
    4.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九五”期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待续)(论文提纲范文)

1 速度的突破
    1.1 最高试验速度突破200 km/h
    1.2 广深准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00 km/h
    1.3 三大干线旅客列车运行速度达到140 km/h~160 km/h
    1.4 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突破80 km/h
        1.4.1 转8A型转向架的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1.4.2 行包快运货物列车运行速度达到120 km/h
2 轴重和载重的突破
    2.1 轴重的突破
        2.1.1 机车轴重的突破
        2.1.1.1 25 t轴重DF8B型货运内燃机车
        2.1.1.2 25 t轴重DF6A型货运内燃机车
        2.1.1.3 25 t轴重DF7E型调车内燃机车
        2.1.1.4 25 t轴重SS7B型货运电力机车
        2.1.1.5 25 t轴重SS4C型8轴电力机车
        2.1.2 货车轴重的突破
    2.2 特种大型货车载重量的突破

(5)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电力机车发展现状
    1.3 电力机车型谱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线路情况调研
    2.1 电力机车运输组织调研
        2.1.1 客运电力机车运输组织情况
        2.1.2 货运电力机车运输组织情况
    2.2 线路数据调研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机车运用情况调研
    3.1 电力机车参数调研
        3.1.1 客运电力机车参数汇总
        3.1.2 货运电力机车参数汇总
    3.2 电力机车运行数据调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化性能参数分析
    4.1 电气化线路数据分析
    4.2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性能参数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型谱化的结论及建议
    5.1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化存在的问题
    5.2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化建议
        5.2.1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要技术参数
        5.2.2 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轴式、轴重、轴功率、运行速度
        5.2.3 货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轴式、轴重、轴功率、运行速度
        5.2.4 机车模块化设计
    5.3 主要结论
        5.3.1 客运机车推荐型谱
        5.3.2 货运机车推荐型谱
    5.4 应用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低动力作用机车转向架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2 低动力作用机车转向架理论分析原理
    2.1 低动力作用的分析研究思路
    2.2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2.2.1 机车—轨道空间耦合模型
        2.2.2 机车/轨道系统运动方程
        2.2.3 轮轨空间动态接触关系
    2.3 计算机仿真技术
    2.4 小结
3 理论仿真的试验验证
    3.1 基于 SS_(7E)机车动力学试验结果的验证分析
        3.1.1 动态曲线通过性能
        3.1.2 直线运行平稳性能
        3.1.3 侧向通过道岔性能
    3.2 基于 SS_(7D)机车动力学试验结果的验证分析
    3.3 基于 SS_(7C)机车动力学试验结果的试验验证分析
    3.4 小结
4 机车轮轨垂向低动力作用研究
    4.1 垂向动力作用评价体系
    4.2 参数对轮轨垂向动力性能影响的研究
        4.2.1 簧下质量
        4.2.2 簧间质量
        4.2.3 构架惯量
        4.2.4 一系悬挂垂向阻尼
        4.2.5 车轮踏面
    4.3 小结
5 机车轮轨横向低动力作用研究
    5.1 轮轨横向动力作用评价体系
    5.2 一系悬挂参数
        5.2.1 一系横向刚度
        5.2.2 一系纵向刚度
    5.3 二系悬挂参数
        5.3.1 二系横向刚度
        5.3.2 二系纵向刚度
        5.3.3 二系横向阻尼
    5.4 簧下质量
    5.5 小结
6 时速160km提速机车低动力作用转向架设计研究
    6.1 研究背景
    6.2 SS_(7E)原型机车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6.3 机车轴箱原始参数分析
        6.3.1 轴箱刚度测量
        6.3.2 机车运动稳定性
        6.3.3 轴箱悬挂参数优化研究
    6.4 减振器工作状态对机车非线性振动的影响
        6.4.1 二系横向减振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6.4.2 抗蛇行减振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6.5 参数优化后整车动力性能分析
        6.5.1 车体横向振动特性
        6.5.2 构架横向振动特性
        6.5.3 蛇行运动稳定性能
        6.5.4 动态曲线通过性能
        6.5.5 直线运行平稳性能
    6.6 改进设计后 SS_(7E)机车的实际效果及运用情况
    6.7 小节
7 时速200km高速机车低动力作用转向架设计研究
    7.1 研究背景
    7.2 机车系统部分参数优选
        7.2.1 一系悬挂纵向刚度的影响
        7.2.2 一系悬挂横向刚度的影响
        7.2.3 转向架轴距的影响
    7.3 簧下质量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7.4 轮轨垂向动态相互作用性能分析
        7.4.1 机车以200km/h速度通过钢轨焊接接头时的动力作用
        7.4.2 机车以200km/h速度通过道岔时的动力作用
        7.4.3 机车以200km/h速度在快速客运专线上的随机动力响应
    7.5 轮轨横向动态相互作用性能分析
        7.5.1 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7.5.2 机车侧向通过道岔动力响应分析
    7.6 小节
8 结论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大轴重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机车车体纵向载荷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大轴重车体纵向载荷值研究
    2.1 国内外重载机车车体纵向载荷的标准分析
    2.2 国内重载机车牵引试验的车钩力及分析
        2.2.1 试验用机车车辆
        2.2.2 试验列车编组
        2.2.3 列车试验工况
        2.2.4 纵向车钩力试验结果
        2.2.5 纵向车钩力试验结果分析
    2.3 大轴重电力机车车体纵向载荷主要考虑因素及建议值
        2.3.1 机车车体纵向拉伸载荷考虑因素及建议值
        2.3.2 大轴重电力机车车体的纵向压缩载荷考虑因素及建议值
    2.4 小结
第3章 大轴重机车车体的纵向力流传递通道设计
    3.1 车体纵向力流主要传递通道
    3.2 车体纵向载荷仿真分析
        3.2.1 车体纵向拉伸载荷仿真分析
        3.2.2 车体纵向压缩载荷仿真分析
        3.2.3 车体纵向载荷主要传递通道力流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大轴重机车车体结构和减振器座的疲劳强度分析
    4.1 计算载荷与工况
    4.2 边界条件及计算模型
        4.2.1 边界条件
        4.2.2 计算模型
    4.3 车体结构和减振器座疲劳强度计算及评估方法
        4.3.1 制造材料及板材厚度
        4.3.2 车体结构和减振器座疲劳强度评定及计算方法
    4.4 车体结构和减振器座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4.4.1 车体主体结构和减振器座von_Mises应力
        4.4.2 车体主体结构和减振器座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韶山7型电力机车滚动抱轴箱体的裂纹分析与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SS7系列电力机车简介
    1.2 电机悬挂与滚动抱轴箱
    1.3 滚动抱轴箱使用和分析的现状
    1.4 本文所要做的工作
第2章 结构动力问题有限元与动态响应分析
    2.1 有限元法概述
        2.1.1 有限元法的发展
        2.1.2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2.1.3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2.2 一般动力学方程
    2.3 结构自由振动的动力学方程的解
    2.4 特征值问题的解法
        2.4.1 反逆代法
        2.4.2 子空间迭代法
    2.5 系统的动态响应
        2.5.1 振型迭加法
        2.5.2 逐步积分法
第3章 SS7抱轴箱体裂纹及其改进
    3.1 SS7抱轴箱体结构特征
    3.2 SS7抱轴箱体裂纹状况
        3.2.1 检测结果
        3.2.2 统计分析
        3.2.3 裂纹主要特征小结
        3.2.4 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
    3.3 SS7抱轴箱体的改进
第4章 SS7抱轴箱体静强度、模态及动态响应分析
    4.1 建模、载荷及评价标准
        4.1.1 结构简述
        4.1.2 结构离散
        4.1.3 计算载荷及计算工况
        4.1.4 材料参数及评定
    4.2 静力分析
        4.2.1 静力计算结果
        4.2.2 结果分析
    4.3 振动模态分析
        4.3.1 约束条件
        4.3.2 计算结果
        4.3.3 计算结果分析
    4.4 动态响应分析
        4.4.1 应力和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历程
        4.4.2 结果分析
    4.5 计算小结
第5章 锻焊组合滚动抱轴箱体设计
    5.1 锻焊组合滚动抱轴箱体结构设计
        5.1.1 设计思路
        5.1.2 设计原则
        5.1.3 总体结构
        5.1.4 锻焊组合结构的优点
    5.2 锻焊组合结构滚动抱轴箱体的静强度分析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环境
        5.2.3 载荷、工况及评价标准
        5.2.4 计算结果
    5.3 锻焊组合结构滚动抱轴箱体的下一步设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历年来所撰写的论文

(10)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多物理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
    1.2 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概述
        1.2.1 电力机车简介
        1.2.2 电力机车的优点
        1.2.3 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史
    1.3 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的发展方向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磁场基本理论和牵引变压器模型的建立
    2.1 电磁场基本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2.1.2 电磁场常见边界条件
    2.2 有限元模拟技术
        2.2.1 有限元常用术语
        2.2.2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2.2.3 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短路阻抗计算
    3.1 短路阻抗及其计算方法
        3.1.1 场路耦合法短路阻抗计算
        3.1.2 基于能量法的短路阻抗计算
        3.1.3 磁路法短路阻抗计算
    3.2 复合短路阻抗的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牵引变压器涡流损耗计算及温度场分析
    4.1 漏磁场分布
        4.1.1 变压器漏磁场产生的原因
        4.1.2 主磁通和漏磁通的分布
    4.2 温度场分析
        4.2.1 热传递的方式
        4.2.2 变压器的热效应
        4.2.3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4.3 变压器拉杆涡流场和温度场仿真分析
    4.4 油箱涡流损耗和温度场分析
        4.4.1 油箱涡流损耗计算
        4.4.2 油箱温度场分布计算
    4.5 绕组温度场分析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牵引变压器绕组电动力分析
    5.1 绕组电动力计算原理
    5.2 牵引变压器绕组电动力的计算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SS_(7B) 型电力机车的开发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SS7B 型电力机车的开发重点[J]. 许韵武. 机车电传动, 1999(01)
  • [2]搞好二次创业 不断开发电力机车新产品[J]. 谢步明. 机车电传动, 1998(Z1)
  • [3]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D]. 金希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4]“九五”期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待续)[J]. 傅小日. 铁道车辆, 2002(01)
  • [5]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型谱研究[D]. 廖洪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6]中国电气化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与变迁[J]. 安琪,林路. 铁道知识, 2008(05)
  • [7]低动力作用机车转向架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D]. 封全保.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9)
  • [8]大轴重重载电力机车车体研究[D]. 李希宁.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9]韶山7型电力机车滚动抱轴箱体的裂纹分析与改进设计[D]. 杨俊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2)
  • [10]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多物理场分析[D]. 李红艳. 湖南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SS_(7B)电力机车发展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