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抓路线,促进塘鱼生产发展

学理论,抓路线,促进塘鱼生产发展

一、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塘鱼生产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玮[1](2008)在《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与钩虫病》文中研究指明明清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是一种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当地人民适应、改造地理环境的产物,它自明末以来逐步发展、兴盛,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并不均质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制约。解放前由于蚕丝的出口,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解放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其良性生态循环被打破,且其社会效益低下,逐渐被淘汰。本文的研究并不是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和生态循环问题,而是关注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950年代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农民的健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桑基鱼塘”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都有利于钩虫病的传播,以致明清以来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钩虫病非常严重。第一章:导言概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动态、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珠江三角洲的钩虫病介绍了钩虫病的危害、症状和钩虫的生活史等医学知识;对清末以来广东地区的钩虫病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推断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导致了钩虫病的传播。第三章: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农业的发展桑基鱼塘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的发展兴亡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第四章:“桑基鱼塘”与钩虫病综合第二、三章,发现钩虫病的发展过程与“桑基鱼塘”的兴衰过程是相对应的。首先全面分析了桑基鱼塘的地理环境(土壤类型、全年太阳辐射量、全年日照时长、最冷月和最暖月平均气温、霜期、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相对湿度、地貌)既有利于发展桑基鱼塘,又为钩虫卵及蚴的发育生存提供了适宜条件。然后系统分析农民的生产方式(桑树的栽种、桑树的收获方法、桑园的田间管理、桑农的采叶、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与钩虫病传播的关系,其中大量引用了明清至20世纪70年代的关于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的着作、地方志、国家农业政策、增产丰收经验、学术研究等资料,有关当地钩虫病感染的调查资料等。第五章:结论总结地理环境、桑基鱼塘、社会经济、农民健康四者的关系,桑基鱼塘是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损害了从事这种生产方式的农民的健康,导致了钩虫病的流行。

广东省顺德县杏坛公社革委会[2](1976)在《实现甘蔗持续五年亩产超万斤的体会》文中指出 我社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河涌交错,土层深厚,大部分是沙壤土,属基水地区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基本无霜,有利于甘蔗发育和生长,但常常又易受春旱、秋旱、夏涝和台风的袭击。全社是个以鱼塘和甘蔗、蚕桑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总耕地面积10万零5千亩,其中鱼塘占57%;桑地占16%;甘蔗2万7千亩,占27%。全社共9万7千人,5万个劳动力。近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甘蔗生

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员会[3](1976)在《学理论,抓路线,促进塘鱼生产大发展》文中提出 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是个中等工业城市,有24万人。郊区有3个公社,35个大队,7万人。耕地总面积5.5万亩,其中稻田3.2万亩,蔬菜地0.5万亩,鱼塘1.16万亩,是个半粮食、半经济作物的围田地区。近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教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学理论,抓路线,深入批林批孔和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促进了塘鱼生产的不断发展。1974年,塘鱼总产量为666.68万斤,平均亩产575斤。与1964年相比,总产量增加27%,亩产增加22.6%。有一个公社平均亩产826.2斤,一个大队平均亩产超千斤,八个生产队平均亩产在

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员会[4](1976)在《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塘鱼生产发展》文中指出 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中等工业城市,有二十四万人。郊区有三个公社、三十五个大队,七万人。耕地总面积五万五千亩,其中,稻田三万二千亩,蔬菜地五千亩,鱼塘一万一千六百亩,是个半粮食、半经济作物的围田地区。几年来,特别是全国第一、二次城郊养鱼会议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钢,全面发展”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教导,以阶级

南京市革命委员会[5](1975)在《迅速发展城郊养鱼事业 更好地为城市服务》文中提出 在毛主席的三项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在第二次全国城郊养鱼会议的推动下,去冬以来,我市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方针,动员广大群众狠抓精养鱼塘的建设,积极开展科学养鱼活动,努力建设高产稳产的渔业基地。现在,全市精养鱼塘八千一百亩,其中,去冬今春建成的四千三百亩。这些精养鱼塘一般都做

二、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塘鱼生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塘鱼生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与钩虫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1.2 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2 珠江三角洲的钩虫病
3 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农业的发展
    3.1 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农业的发展与分布
    3.2 桑基鱼塘农业发展的原因
        3.2.1 桑基鱼塘的形成
        3.2.2 第一次“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热潮
        3.2.3 第二次“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热潮
        3.2.4 全盛期
        3.2.5 衰落期
        3.2.6 恢复期
4 桑基鱼塘与钩虫病
    4.1 桑基鱼塘的地理环境与钩虫病的传播
    4.2 桑基鱼塘区农民的生产方式与钩虫病的传播
        4.2.1 桑树的栽种与钩虫病
        4.2.2 桑树的收获方法与钩虫病
        4.2.3 桑园的田间管理与钩虫病
        4.2.4 桑农的采叶与钩虫病
        4.2.5 桑树病虫害防治与钩虫病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塘鱼生产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与钩虫病[D]. 赵玮.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2]实现甘蔗持续五年亩产超万斤的体会[J]. 广东省顺德县杏坛公社革委会. 甘蔗糖业, 1976(07)
  • [3]学理论,抓路线,促进塘鱼生产大发展[J]. 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员会. 淡水渔业, 1976(03)
  • [4]学理论 抓路线 促进塘鱼生产发展[J]. 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员会. 水产科技情报, 1976(01)
  • [5]迅速发展城郊养鱼事业 更好地为城市服务[J]. 南京市革命委员会. 水产科技情报, 1975(11)

标签:;  ;  ;  ;  ;  

学理论,抓路线,促进塘鱼生产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