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邹绍清,吴霞[1](2022)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走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探索、构筑起体现党的宗旨与本质属性,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崇高道德风范、价值追求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族谱,成为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法宝。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发展历程,从学理上系统研究百年大党构筑革命精神谱系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构筑了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主线的革命精神总谱系,绘就了一幅璀璨辉煌的精神谱系图谱;构筑了共产党人杰出人物(英模群体)革命精神分谱系,彰显了革命精神谱系的崇高人格力量、理想和价值追求;构筑了以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主旋律的重大革命事件革命精神分谱系,彰显了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动力;构筑了抵御外侮和抗击各种风险挑战的抗击重大风险挑战(斗争)革命精神分谱系,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及依靠人民必胜的革命情怀。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谱系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及其时代价值,汲取丰厚革命精神谱系的滋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胡建,李涛[2](2021)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有高度契合性,二者密切相关。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生成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政治认同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本质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理论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和文化认同教育四个方面为抓手,不断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
陈金波,殷实,杜文婷[3](2021)在《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和途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到了爱国主义,爱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根植于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是支撑炎黄子孙战胜历史挑战、走向光明未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探索有实效、有温度、有创意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推向新高度。
钟玉敏,万正立[4](2021)在《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文中研究表明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包含深刻的时代内涵。其中,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练就过硬本领支撑爱国实践是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是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视野逻辑。
李贵,董溪[5](2021)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文中研究说明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应对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武器。新时代爱国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践主题,以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本质要求,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手段,旨在培养人民理性爱国情感,并将报国之行转化为自觉行动。
陈成玉[6](2021)在《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提升人们道德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道德建设,从毛泽东“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道德原则要求的提出,到邓小平“四有新人”、江泽民“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及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习近平“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无不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道德建设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效,如果不能抓好道德建设或背离其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建设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道德建设,并以“引领”“支撑”“保证”等词语形容道德,凸显了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论文以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为主题,以道德建设为主线,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本研究与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为什么要对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进行研究”“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有哪些内容、特色及价值”“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等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论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从现实境遇、理论基础及形成脉络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现实境遇主要包括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论调的泛起、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断渗透和侵袭、中华传统美德遭受冲击及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道德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理论;而其形成脉络可作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大致划分。其次,阐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架构。该部分从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四个方面的论述展开,不仅系统回答了当前要对哪些道德予以加强建设及为什么要对其加强建设等问题,而且对四个主要方面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阐释。再次,对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与本质要求进行提炼总结。就理论特色而言,该重要论述呈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广泛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以及思维系统化、内容大众化、方式生活化、视野国际化等鲜明特色;在本质要求上,“四个要求、三个理念、四个指向”贯穿该重要论述的始终,为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落实提供了原则指向。复次,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和价值意蕴。从重要贡献来看,该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就价值意蕴看,该重要论述不仅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标准,而且体现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为建立健全新时代道德建设评价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最后,就如何践行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展开探讨。这部分重点阐述新时代贯彻落实该重要论述的主要路径,具体从加强理想信念建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抓住“最大公约数”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及论调、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遵循“双创”原则方针、加强道德教育引导、提升德法合治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及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等等。
王福军[7](2021)在《黑龙江优秀精神研究》文中认为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文化思想,是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产物。它体现了黑龙江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政治品格、优秀的文化传承、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执着的价值追求,是一系列优秀精神的整体体现和智慧结晶。包括黑龙江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苦难而壮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在大庆油田大会战艰难险阻的条件下创造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黑龙江革命、开发、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闯关东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大兴安岭精神、马恒昌小组精神、马永顺精神、哈尔滨城市精神、抗疫精神等共同构成了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精神资源体系。这些精神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慢慢的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成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产物。当前,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首要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方向。为此,加强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总结和提炼基本特征和时代价值,探索弘扬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构筑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价值,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奋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一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讲的是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研究现状,阐述相关核心概念,概括相关研究内容,阐明课题研究的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形成基础,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溯源进行梳理总结;第三章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了深刻阐释。在此基础上凝练和升华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科学内涵;第四章系统分析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精准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第五章通过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论述,强化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引领;第六章通过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分析,全面论证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明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原则,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阐述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路径。文章试图从新的内容、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对黑龙江优秀精神产生、发展和弘扬进行必要研究,目的是将黑龙江优秀精神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将黑龙江优秀精神内化为龙江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何成宁[8](2020)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始终都是最重要的精神武器。抗战时期,毛泽东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其以往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潮流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在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体现,伴随毛泽东的一生。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在此背景下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集中迸发,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引领了整个抗日战争,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新的内容指向。毫无疑问,在任何时期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都需要大力弘扬。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宝库,对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大的意义。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是在毛泽东以往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键时刻的历史背景下得以迸发和进一步发展的。其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它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的源泉。其二是中国爱国主义传统及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与抗争精神都是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其三是世界反法西斯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是各个国家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尊严源源不竭的动力。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反对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我国传统爱国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爱国理论以及反法西斯国际主义为来源,结合抗战的具体实践升华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思想,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全新的表达。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抗日救国、实现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团结抗战的强大凝聚力。这个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抗日救国、实现民族复兴。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得抗战救国、实现民族复兴成为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救国就要坚决抗战、持久抗战,在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同时,抗战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将抗战胜利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相结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第二,爱国主义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是关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就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主体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人民力量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在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三,爱国主义是团结抗战的强大凝聚力。首先,建立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建立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各阶级、党派的共同选择。其次,用爱国主义团结中华各民族共同抗战。最后,用爱国主义调动全民共同抗战。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救国力量,批驳卖国主义和汉奸言论,推动抗战不断取得胜利。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在抗战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爱国主义理论。其二,启迪和滋养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其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第一,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旗帜,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第二,发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追逐中国梦。第三,始终重视爱国主义在民族复兴中的精神动力作用。第四,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第五,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总之,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崔雨[9](2020)在《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一种历史情感和精神力量,支撑着各族人民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不懈奋斗。在当今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变得尤为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爱国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力量,展示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不仅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思想智慧,而且论述了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考和认识,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习近平在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突出强调其具有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的有机统一的特征;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视作其本质。鲜明地强调了爱国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在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方面,强调要将爱国主义作为永恒主题,牢牢抓住关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家庭教育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践行爱国主义过程中,人人争做奋斗者、实干家、追梦人,向身边的楷模和榜样学习,引领爱国主义新风尚。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中凸显了时代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在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系统揭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与价值,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内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民族认同得到强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强化了国家认同,维护国家统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钟玉敏[10](2020)在《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理论渊源,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的历史实践,以习近平对爱国主义的相关论述为基础,除绪论外,用四章对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阐释。第一章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概念及理论渊源。在界定“爱国主义”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理论渊源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了总体梳理和扼要分析。第二章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和阐述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努力实现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爱国就要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观;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等五大部分。在此基础上,还扼要分析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指出,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理论本质;努力实现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是思想主题;爱国就要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观是基本要求;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地位规定;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实践路径。第三章探讨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论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等方面的显着特点。第四章探讨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从理论意义方面阐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价值。从实践意义方面阐释了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影响。
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熔铸的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涵 |
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构筑革命精神谱系的重大成就与学理建构 |
(一)构筑了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主线的革命精神总谱系,绘就了一幅辉煌的革命精神谱系总图谱 |
(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杰出人物(英模群体)的革命精神分谱系,彰显了革命精神谱系的崇高理想、人格力量和价值追求 |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人物(英模群体)精神谱系。 |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杰出人物(英模群体)精神谱系。 |
第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杰出人物(英模群体)精神谱系。 |
第四,新时代杰出人物(英模群体)精神谱系。 |
(三)构筑了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主题的重大革命事件精神分谱系,彰显了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动力 |
(四)构筑了抵御外侮或抗击各种风险挑战的抗击重大风险挑战(斗争)革命精神分谱系,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必胜的革命情怀 |
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成功经验和时代价值 |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魂,需要党和人民要永续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永葆初心和使命 |
(二)爱国奋斗是根,需要党和人民要不断汲取爱国奋斗精神的滋养,昂扬奋发迈进新征程 |
(三)开拓创新是核,需要党和人民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精神的滋养,攻坚克难,勇攀新高峰 |
(四)无私奉献是枝和叶,需要党和人民不断汲取无私奉献精神的滋养,万众一心,实现伟大梦想 |
五、结语:百年革命精神谱系之光照亮未来 |
(2)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
1.大学生政治认同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
2.大学生政治认同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联系 |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价值 |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路认同 |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认同 |
3.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制度认同 |
4.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 |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路径 |
1.加强道路认同教育,落实大学生政治认同之关键 |
第一,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必然性讲解。 |
第二,注重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解。 |
第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 |
2.加强理论认同教育,夯实大学生政治认同之理论基础 |
第一,加强对马列主义的学习。 |
第二,增强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 |
第三,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习。 |
3.加强制度认同教育,巩固大学生政治认同之制度根基 |
第一,落实好根本制度内容教育,促进大学生对根本制度的认同。 |
第二,落实好基本制度内容教育,促进大学生对基本制度的认同。 |
第三,落实好重要制度内容教育,促进大学生对重要制度的认同。 |
4.加强文化认同教育,牢筑大学生政治认同之精神支柱 |
第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
第二,加强革命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 |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
结语 |
(3)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和途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
三、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维度 |
(一)涵养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二)凝聚爱国主义共识,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
(三)坚定爱国主义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
(四)拥护爱国行为,理性践行爱国主义 |
四、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
(一)正面引导强化教育效果,牢树爱国志 |
(二)有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厚植爱国魂 |
(三)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氛围,滋养爱国情 |
(四)有效引导爱国热情转向实际行动,力践爱国行 |
(4)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逻辑: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
(一)中国青年“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2]。 |
(二)广大青年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4]。 |
二、现实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6]。 |
(二)广大青年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三、实践逻辑:练就过硬本领支撑爱国实践 |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6]。 |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6]。 |
四、视野逻辑: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
(一)青年“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6]。 |
(二)青年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6]。 |
(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维度: 传承优良爱国传统, 纠正历史虚无主义 |
2 目标维度: 坚持党的理论引导, 实现中华民族梦想 |
3 实践维度: 培植浓厚爱国情感, 体现理性报国行动 |
4 方法维度: 夯实爱国教育基础, 广泛开展爱国教育 |
第一, 利用好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 弹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二, 要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教育。 |
第三, 创新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渠道, 打造互联网宣传阵地。 |
第四, 通过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教育。 |
第五, 各类学校发挥特色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
(6)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理想信念 |
(二)爱国主义 |
(三)中华传统美德 |
(四)社会主义道德 |
(五)道德建设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境遇 |
一、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论调的泛起 |
二、资产阶级道德的渗透和侵袭 |
三、中华传统美德遭受冲击及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论 |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道德学说 |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理论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 |
一、萌芽阶段:十八大以前 |
二、初步形成阶段:十八大至十九大 |
三、发展阶段:十九大之后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构架 |
第一节 理想信念:道德建设的“定盘星” |
一、将“理想信念”提升到“精神之钙”“总开关”的战略高度 |
二、赋予理想信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三、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相结合 |
四、提出理想信念的客观衡量标准 |
第二节 爱国主义:道德建设的“主旋律” |
一、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
二、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之外兼具“人类关怀” |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四、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 |
第三节 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建设的“精神根脉” |
一、将中华传统美德当成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二、拓展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
三、形塑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
四、“双创”: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弘扬的原则方针 |
第四节 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 |
一、将社会主义道德提升至“兴国立人”的战略位置 |
二、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德法并举提升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
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和本质要求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
一、基本特征:“四个统一” |
(一)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 |
(二)广泛性和层次性统一 |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 |
(四)继承性和创新性统一 |
二、鲜明特色:“四化” |
(一)思维系统化 |
(二)内容大众化 |
(三)方式生活化 |
(四)视野国际化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本质要求 |
一、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要求” |
(一)坚持对中华传统美德批判地继承弘扬是基本要求 |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核心要求 |
(三)占领网络道德建设新阵地、提升道德传播能力是重要要求 |
(四)加强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是根本要求 |
二、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三个理念” |
(一)“最大公约数”理念 |
(二)“协同育人”理念 |
(三)“弘扬正能量”理念 |
三、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指向” |
(一)加强顶层规划,明确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 |
(二)强调全方位,科学谋划推进创新 |
(三)关注多层次,循序渐进提升育人实效 |
(四)注重宽领域,各战线多场域协同发力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和价值意蕴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 |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道德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
(二)对中国共产党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二、新时代推进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南 |
(一)深化了党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
(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念 |
(三)揭开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新篇章 |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有力保障 |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道路指引 |
(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撑 |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泉源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
一、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标准 |
(一)人民对美好道德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
(二)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体 |
(三)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的最终评判者 |
二、蕴含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
(一)强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
(二)体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
三、蕴含道德建设实效性的价值评判标准 |
(一)蕴含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评判标准 |
(二)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政德标准 |
(三)包含了教师的师德标准 |
(四)强调了青少年的道德标准 |
第五章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路径 |
第一节 加强理想信念建设,把握道德建设的方向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学习 |
二、加强对理想信念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等思潮的批判力度 |
三、区分对象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 |
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第二节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进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
一、教育引导人民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和文化 |
二、通过“两个共同体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
三、抓住重点对象并注重发挥仪式礼仪的爱国育人作用 |
四、疏堵结合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三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赋予道德建设以深厚的精神滋养 |
一、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二、在遵循“双创”方针下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弘扬 |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 |
四、以家庭美德建设和世界美德传播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 |
第四节 抓住“最大公约数”,增强道德建设的践行成效 |
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以个人品德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开启公民道德建设新征程 |
三、注重发挥重点阵地和群体的道德育人作用 |
四、在国家治理中推动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黑龙江优秀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相关概念 |
1.4.1 优秀精神 |
1.4.2 中国精神 |
1.4.3 区域精神 |
1.4.4 黑龙江优秀精神 |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创新之处 |
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形成基础 |
2.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思想来源 |
2.1.2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理论支撑 |
2.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时代引领 |
2.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根基 |
2.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实践基础 |
2.2.1 救国图强的革命运动 |
2.2.2 开疆拓土的生产实践 |
2.2.3 艰苦卓绝的支援建设 |
2.2.4 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科学内涵 |
3.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 |
3.1.1 东北抗联精神 |
3.1.2 北大荒精神 |
3.1.3 大庆精神 |
3.1.4 铁人精神 |
3.1.5 大兴安岭精神 |
3.1.6 闯关东精神 |
3.1.7 其它黑龙江优秀精神 |
3.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科学内涵 |
3.2.1 忠贞报国、勇于献身的爱国奋斗精神 |
3.2.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
3.2.3 尊重科学、讲究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 |
3.2.4 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开拓进取精神 |
3.2.5 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
3.2.6 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
3.3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
4.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特征 |
4.1.1 鲜明的地域性 |
4.1.2 广泛的包容性 |
4.1.3 艰苦的开拓性 |
4.1.4 奉献的无私性 |
4.1.5 优秀的传承性 |
4.1.6 先进的时代性 |
4.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主要功能 |
4.2.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凝聚功能 |
4.2.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激励功能 |
4.2.3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整合功能 |
4.2.4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育人功能 |
4.2.5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导向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
5.1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地位 |
5.1.1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5.1.2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发展 |
5.1.3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繁荣龙江文化的内在动力 |
5.1.4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促进龙江振兴的重要支撑 |
5.2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时代价值 |
5.2.1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
5.2.2 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 |
5.2.3 当代人民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路标 |
5.2.4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 |
5.2.5 鼓舞人民建设新龙江的精神动力 |
5.3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
6.1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6.1.1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必要性 |
6.1.2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紧迫性 |
6.2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原则 |
6.2.1 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
6.2.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6.2.3 全局性与区域性相结合 |
6.3 弘扬和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基本路径 |
6.3.1 推进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研究与阐释 |
6.3.2 聚焦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塑造与实践 |
6.3.3 建立黑龙江优秀精神弘扬培育机制 |
6.3.4 纳入各层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8)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 |
五、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一章 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 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
一、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 |
二、“甲午战争”与爱国救亡意识的觉醒 |
三、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五四爱国运动 |
四、九一八事变和抗日爱国运动的兴起 |
五、卢沟桥事变与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
第二节 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 |
二、中国爱国主义传统及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思想 |
三、世界反法西斯国际主义 |
第三节 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
一、毛泽东早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 |
二、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
第二章 爱国主义是抗日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
第一节 抗日救国、实现民族复兴成为抗战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一、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
二、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第二节 坚决抗战、持久抗战是抗日救国的集中体现 |
一、坚决抗战、挽救民族危亡 |
二、持久抗战、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 |
三、爱国主义是抗日救国的动力源泉 |
第三节 民族复兴是爱国主义的目标 |
一、抗战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 |
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
第三章 爱国主义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
第一节 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 |
一、唤醒人民的爱国热情 |
二、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
三、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 |
四、共产党人是践行爱国主义的先锋和表率 |
第二节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
二、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主体作用 |
第三节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
一、抗战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抗战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三、抗战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
四、爱国主义教育在抗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
第四章 爱国主义是团结抗战的强大凝聚力 |
第一节 建立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一、建立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二、建立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阶级的共同选择 |
三、国共合作是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
四、爱国主义是建立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 |
第二节 用爱国主义团结中华各民族共同抗战 |
一、团结中华各民族共同抗日救亡 |
二、抗战时期的民族政策 |
第三节 用爱国主义调动全民共同抗战 |
一、发展壮大抗日救国力量 |
二、批驳卖国主义和汉奸言论 |
三、推动抗战不断取得胜利 |
第五章 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 |
一、促进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爱国主义理论 |
二、启迪和滋养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 |
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节 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 |
二、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
三、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抗战时期与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相关着作 |
致谢 |
发表论文清单 |
(9)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时代动因和理论依据 |
(一)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时代动因 |
1.汇聚磅礴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2.强化国家认同,反对民族分裂,实现祖国统一 |
(二)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理论依据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爱国主义思想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 |
二、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1.涵义: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情感 |
2.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3.本质: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
4.特征: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的有机统一 |
(二)爱国主义的价值功能 |
1.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
2.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
3.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
(三)培育爱国主义的基本方法 |
1.把爱国主义作为永恒主题,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
2.引导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
3.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做到知国之理、爱国之情、报国之行 |
4.将爱国主义融入家庭建设当中,培育良好家风 |
(四)弘扬爱国主义的具体途径 |
1.做奋斗者,做实干家 |
2.立鸿鹄志,做追梦人 |
3.树立典型,引领风尚 |
三、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特征和价值 |
(一)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特征 |
1.时代性: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
2.实践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弘扬途径 |
3.系统性:关于爱国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述 |
(二)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
1.系统揭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与价值 |
2.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
3.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三)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
1.强化了文化认同,达成爱国主义共识 |
2.强化了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3.强化了国家认同,更好维护国家统一 |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1 、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研究 |
2 、关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理论发展研究 |
3、关于经典作家与党的领导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对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相关论述的研究 |
2 、国外关于爱国主义的研究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概念阐释和思想渊源 |
第一节 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
一、 爱国主义的本质及表现 |
二、 爱国主义相关概念辨析 |
(一) 爱国与爱国主义 |
(二)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
(三)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
第二节 爱国主义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
一、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爱国主义的培育途径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 |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 |
一、 百年未有大变局与民族主义泛滥 |
二、 新时代中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二节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
(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
(二)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
(三)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
二、 努力实现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 |
(一) 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 |
(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三)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
三、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 |
(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二) 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
(三) 爱国主义是激励人民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
四、 爱国就要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观 |
(一)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
(二) 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
(三)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
五、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
(一)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
(二) 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
(三) 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
(四) 深化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阐释 |
(五)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
第一节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
第二节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第三节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
第四节 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 |
二、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三、 丰富和拓展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资源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旗帜 |
二、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 |
三、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双创”的典范 |
四、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
五、 新时代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指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J]. 邹绍清,吴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2]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探析[J]. 胡建,李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
- [3]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和途径探析[J]. 陈金波,殷实,杜文婷. 高教论坛, 2021(12)
- [4]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J]. 钟玉敏,万正立.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J]. 李贵,董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陈成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7]黑龙江优秀精神研究[D]. 王福军.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8]抗战时期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何成宁. 新疆大学, 2020(06)
- [9]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研究[D]. 崔雨.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研究[D]. 钟玉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