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馏塔的液泛与液漏(论文文献综述)
任海伦,安登超,朱桃月,李海龙,李鑫钢[1](2016)在《精馏技术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馏是化学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环境保护等行业。精馏具有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存在设备投资大、分离能耗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传质元件、开发新型节能精馏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从精馏塔类型、流体力学性能、传质性能、塔器大型化、过程节能、过程强化等方面,介绍了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对于板式塔,从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压降、漏液和雾沫夹带方面研究了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对于填料塔,从压降、液泛和持液量方面研究了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但目前的研究仍以经验关联式为主,缺乏严谨的的理论模型。对于气液两相的传质性能研究,简述了气液两相传质理论,但科学、精准的传质模型尚未提出。对于塔器大型化的应用研究,介绍了塔板、气液分布器和支撑装置等大型化关键技术的工业应用。从精馏过程典型节能技术、耦合节能技术、流程节能技术、低温余热回收和特殊精馏等方面,介绍了精馏过程节能与强化的应用进展。文章最后对精馏过程的传质、强化和集成进行了展望。
崔祥仪[2](2019)在《PandaX-Ⅱ暗物质实验与PandaX-4T制冷循环与精馏系统》文中认为2019年4月10日发布的首张黑洞照片引起了世界对于黑洞以及天文学观测的广泛热议,但仍有许多的天文学观测超出了现有的理论模型。在上世纪提出的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暗物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谜团,其中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是最被青睐的暗物质候选粒子。近些年来,利用两相型时间投影室技术作为探测手段的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不断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其中液氙具有较高的原子量以及没有长衰变时间的同位素,成为了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的优秀媒介。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位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的PandaX实验同样采用两相型液氙时间投影室进行暗物质的直接探测。PandaX-I于2014年10月完成取数,PandaX-Ⅱ于同年开始建造,总液氙质量由120公斤提升为1.1吨,并通过改进时间投影室结构、优化光电倍增管系统、降低探测器本底水平等,于2016年7月与2017年10月分别发表两次重要的物理结果,最终筛选事例数均小于本底预计,未发现暗物质信号。在将两次不同运行阶段Run9与Run10的数据汇总之后,在WIMP质量为40 GeV/c2时,得出暗物质与核子自旋不相关散射截面的最强限制为8.6×10-47cm2,是当时世界对暗物质截面最严格的限制之一。本文作者在PandaX-Ⅱ暗物质探测实验的搭建运行与数据分析部分中均有重要的工作参与。其中探测器相关工作中包括参与探测器的搭建与调试,锦屏实验室维持运行,以及PandaX-Ⅱ精馏系统运行等。数据分析部分包括Run8运行期间的探测器均匀性修正,能量重建参数的得出,以及Run9运行期间的氪本底与氡本底分析。PandaX-4T实验位于占地约900平米的锦屏二期实验室,探测器可总共容纳6吨的液氙,优化的探测器结构、更低的本底要求以及探测媒介质量的增加都将会进一步提高发现暗物质的可能性。预计在6吨×年的曝光量下,PandaX-4T可以达到10-47cm2的WIMP与核子自旋不相关散射截面的灵敏度限制。然而PandaX-Ⅱ所用单冷头制冷的制冷系统已无法满足漏热量的需求,而更长的电子漂移距离要求更高的提纯流量。此外,作为液氙内主要的本底来源,氪与氡的含量也需要通过新的系统来满足更低的本底要求。本文作者基于PandaX-4T的基本实验要求,对PandaX-4T的制冷循环与精馏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并通过测试运行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基于设计计算,PandaX-4T制冷系统可以为探测器稳定运行提供约700 W的制冷功率,并满足1吨每天的氙气灌注与回收流量,而循环系统可以通过两支路并行满足200 SLPM的提纯流量。此外,PandaX-4T精馏系统可以满足在17.7公斤每小时的精馏流量下,将氪浓度衰减8个数量级,同时可以满足60.8公斤每小时的在线除氡流量将探测器内氡含量衰减2.33倍。通过测试运行,制冷系统的多冷头协同制冷方案可行,利用温度调节能够维持系统的压力与温度稳定。精馏系统可以满足除氪与除氡运行的设计流量,未发现液泛现象。而循环系统运行流量与精馏系统杂质衰减系数需要在其他辅助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测量。
刘军亮[3](2019)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精馏塔是重要的传热传质设备,其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炼化企业的经济运营效益。精馏塔作为炼化行业生产过程中关键的设备,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对其故障诊断研究不仅仅对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理论研究也有很大的价值。本文以醋酸脱水共沸精馏塔为研究对象,通过Aspen Plus软件平台模拟其过程。针对化工过程变量具有非线性、时变且互相关联的特性,本文采用核主元分析算法(KPCA)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判断是否有故障发生,并建立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GA)的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分类模型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故障诊断分类模型,完成对醋酸脱水共沸精馏塔的故障诊断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了核主元分析算法的理论原理和算法过程,分析了将核主元分析(KPCA)方法用于非线性过程监控的方法研究,实验仿真以醋酸脱水共沸精馏过程为对象,用KPCA方法进行监控,仿真结果表明KPCA对醋酸脱水共沸精馏过程的监控效果更好。(2)针对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困难,提出了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IGA)对其参数进行优化。IGA采用代沟选择和可交叉概率,确保当前种群中最适应的个体总是被连续传播到下一代,并使进化后期优化的对象比较容易稳定,计算效率提高。本文在改进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IGA-SVM的多变量过程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醋酸脱水共沸精馏过程上的故障工况仿真研究,说明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3)针对浅层机器学习算法在故障诊断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建立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精馏塔故障诊断分类模型。为了进一步对CNN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以及训练机理和结构结果对其的影响,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BP)、深度置信网络(DBN)分别构建了精馏塔故障诊断分类模型,通过实验仿真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基于CNN的精馏塔故障诊断分类模型诊断效果更优,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范秋敏[4](2016)在《一种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文中指出工业4.0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化工业。其中,精馏塔作为化工产业中颇有地位的生产系统,性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因此,在精馏塔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些故障的成因也较为复杂。考虑将精馏塔的故障诊断、智能化这两方面融合,是很多企业和专家共同期待的。本文针对精馏塔系统,对其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改进的差分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haos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简称 CDEDPSO)的模糊 Petri 网(FuzzyPetriNet,简称FPN)故障诊断方法。基于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FPN故障诊断的方法先对精馏塔故障诊断的方法进行建模,再对FPN的参数进行优化。基于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FPN故障的诊断方法大大改善了精馏塔中,故障诊断的效率,保证了精馏塔的平稳运行。首先,本文对现有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然后,对精馏塔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都结合示意图作了说明。接着,对Petri网进行论述,本文的重点是对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介绍,并通过仿真将其与传统的几个优化算法相比较,验证了 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明显的优势,并将它应用到对FPN的参数优化中去。最后,将基于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模糊Petri网故障诊断方法应用到精馏塔中,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此种故障诊断方法适用于精馏塔中。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5](1978)在《制氧工问答(二)》文中研究表明1.问:什么叫热量,什么叫冷量?答:当对工质进行加热时,它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反映出温度升高或物态发生变化,也就是使工质内部所具有的能量增加。能量不能无中生有,分子能量的增加是由于在加热过程中将外部能量转移给工质的结果,通常说加给了工质热量。因此,热量是工质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变化的一种度量。结果分子运动的动能增加,反映出温度升高。
马全忠[6](2007)在《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遵循了现有的精馏原理。精馏的本质是将两组分或多组分物质的液体混合物利用它们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化工单元操作,精馏塔的分离的基本原理在于使气相分凝而液相部分蒸发。基于精馏塔的分离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对一种让气液之间进行尽量少混合而多分离的精馏装置——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做了探索和研究。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仍然是利用气液之间本身的换热而达到气相分凝而液相部分蒸发的目的。新的塔板的工作原理有其独特性。塔板由一块无板孔的薄板组成,工作时,板上液相与同一板下汽相在水平逆向流动中通过传热分别被蒸馏和分凝;同一板上的下层液相与上层汽相两相之间则在同向流动中过相界面直接传质。换言之,本塔靠间接传热在n层塔板上完成一次蒸馏和一次分凝:蒸馏残液流到n层塔板下一层塔板,蒸馏产生的蒸汽在n层塔板上一层板的下面被冷却而分凝,凝液滴下留在n层塔板继续蒸馏,分凝剩余的蒸汽上升。该塔的构思具有如下优点:塔板结构简单、板间距低、没有雾沫夹带和板孔漏液。从理论上预期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热力学上应该就是在汽液组成平衡状态下进行精馏,因为分凝、蒸馏隔开进行,两过程都处汽液组成平衡态而又不混合。(这点非常重要,传统的塔板有汽液混合是不能在平衡状态下工作的。)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劣势在于动力学方面传热速率慢,弥补的方法是采用极薄铜板(导热系数高)等。通过实验探讨了小板距精馏塔的可行性。边实验边设计中先后制作了7个不同的精馏塔,用酒精作介质、用全回流的方式进行精馏操作,待精馏过程稳定后采样测定塔釜液相和塔顶馏出液的酒精浓度,通过用塔顶塔底的酒精浓度值来计算塔板效率,7个不同的精馏塔彼此数据偏差较大,但都有一定的精馏效果。例如其中一个塔:塔直径120mm、板间距50mm、回流液量20ml/min下,板效率为35.3%。本塔与现有塔板的板效率是接近的,但没有达到按照原理可能达到接近100%的板效率。在板效率的比较中,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精馏塔板效率未去除塔壁和管道的分凝作用影响(使得板效率值略高),而本塔板效率是在完全去除塔壁和管道的分凝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净板效率。实验还测定、比较了本塔的流量。本塔与传统塔相比较,空塔气速度是传统塔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实际汽流线速度是2.26倍,单位塔容积单位时间处理量是42%。实验观察了流量与板效率的关系,基本是流量增加而板效率降低。流量从最小的4ml/min到38ml/min,而对应的板效率从74%到15%。但最后一个塔是其中最大的塔,即在一定流量范围内,情况相反。
涂娅莉[7](2006)在《精馏塔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精馏塔在制氧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制氧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传热传质设备。精馏装置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制氧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及精馏过程的理论日趋成熟,如何将计算机和精馏过程的理论有机结合应用到精馏塔的故障诊断中去,是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氧气厂现有的精馏塔进行研究,提出并完成能够有效进行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迅速的确定故障性质与故障部位,及时地找到故障起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相应措施。与此同时,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还能够及时,正确地对各种异常状态做出判断,防止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对精馏塔的运行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修正,以期提高精馏塔运行的可靠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及专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精馏塔故障诊断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精馏塔的结构、精馏过程及其运行参数进行了深入了解,将其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对故障的预防和诊断方法进行汇总、分类并加以深入分析。接着介绍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构建流程及其功能构成。最后并对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库、推理机等。精馏塔操作系统的投资费用和维护费用高昂,一旦停机或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精馏塔进行故障监测和故障诊断是很有意义的。
裘虹飞[8](2020)在《精馏塔效率分析及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化工业中,精馏塔作为生产过程的重要设备,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重要影响,所以进行精馏塔的过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工无法准确、快速判断设备故障,因此需要对精馏塔的效率及故障诊断开展研究。本文首先分析精馏塔效率,对影响效率的关键生产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HYSYS仿真模拟影响塔效率的常见故障,通过改进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方法来诊断导致设备效率降低的故障类型。本文开展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结合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分析现有的精馏塔效率计算方法,针对查表获取参数的方式存在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精馏塔效率的快速计算方法。经过实验表明该方法与查表法相比误差较小,解决了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实时计算精馏塔效率的作用。(2)由于精馏塔产品浓度受其他生产变量的影响,寻找相关生产变量来提升设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耦合变量相关性受时滞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滞互信息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方法在考虑时滞情况下计算变量间的互信息,并从原始变量中选择时滞互信息较高的变量作为影响生产的相关生产变量。实际空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能够获得与产品浓度相关性更强的生产变量。(3)通过HYSYS仿真模拟影响效率的常见故障,分析故障特征并总结了故障现象。在故障分类上,针对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方法结合了模拟退火算法思想,允许速度极限值在固定取值范围内进行变化,提高了粒子的适应度,使得支持向量机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通过仿真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乔英云[9](2010)在《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文中指出能源、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的热点问题之一。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尽管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但以煤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应大力发展煤基车用燃料技术,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石油资源的不足,以解决我国中长期的能源安全问题。各种污染指标大大低于现有燃料的二甲醚,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相对于二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合成气一步法CO的单程转化率高,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相对较小,产品成本较低,是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热点。目前有关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功能复合催化剂和合成反应器两方面。由于目前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尚无工业化运行装置,与之配套的一步法二甲醚分离工艺研究较少。现有的分离流程大多是初步提出的实验室流程或计算机模拟结果,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将会成为制约一步法二甲醚技术工业化的瓶颈。本文针对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吸收分离过程的提高回收率和节能降耗问题,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入手,通过梯形垂直长条帽罩与规整填料有机复合,开发了一种超大处理能力、高效率的新型立体吸收塔板-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进行了详尽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满足了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高压吸收分离工艺的需要,解决了塔器大型化塔内件结构和安装难题。通过双层复合穿流筛板与规整填料的复合,实现了板式塔和填料塔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塔内空间,开发出系列适合于塔器大型化的“全混级”、高点效率、低压降、大通量的新型精馏塔板-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进行了详尽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为大型工业化蒸馏生产过程提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在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构建并求解了MEPSH数学模型。在吸收和分离设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以过程中间产物为吸收剂的变压吸收分离工艺,对甲醇、水和甲醇水溶液三种不同吸收剂通过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进行了工艺优化和能耗比较,得到低能耗、高效率的二甲醚分离工艺,为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的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另外,作者还对开发的吸收塔板选择相近的工业分离过程进行了热模验证。通过上述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吸收设备的研究(1)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塔板压降低,干板压降和湿板压降均较F1浮阀塔板降低100%和30%以上。文丘里式喷孔结构优于平板孔结构,增加规整填料对压降影响较小。(2)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操作下限为漏液控制,上限为雾沫夹带控制,操作弹性区间F为730,远大于F1适宜的413。增加规整填料有效地提高了复合塔板的操作上限。(3)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处理能力大。由于增大了塔板开孔率和塔板的喷射操作工况,塔板的气相通量可达F1浮阀塔的23倍以上,另外气体由板孔直接进入帽罩而不通过板上的液层,塔板上流动的液体为很少含有气体的清液,因而同样截面积的降液管,液体的通过能力也可提高80%100%。(4)开孔为文丘里式的NS-3塔板的泄漏和气液相分布均匀性优于开孔为平孔结构的NS-4塔板和F1浮阀塔板,NS-3塔板板面基本无液面落差。(5)NS-5型塔板高效区的传质效率比F1浮阀高10%30%,高气速时已经超出F1浮阀的操作上限,而NS-5型仍处于正常操作状态;NS-3型塔板,罩外有高效规整填料的强化传质和除沫作用,塔板效率再增加10%20%,操作上限也进一步增加。二、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高效精馏设备的研究(1)综合考虑系列NS穿流式复合塔板结构对干湿板压降、雾沫夹带、泡沫层高度和清液层高度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的影响,选择大开孔率和孔径的双层板按孔径与板间距3/1复合并在板下加规整填料的NS-8结构作为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标准结构,能够满足高效率、大通量、低压降、大操作范围和操作稳定性高的新型塔板的要求,“全混级”的结构又为在蒸馏过程模拟计算简化模拟模型、提高模拟精度提供了可能。(2)大开孔率和孔径的双层板按孔径与板间距3/1复合的NS-6结构对于易结焦和堵塞体系最为适宜。(3)研究了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具有较低的塔板压降和雾沫夹带量,具有较高的泡沫层,正常操作的空塔动能因子可高达2.41(m.s-1)(kg.m-3)1/2。(4)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可以细化气泡,在板面上形成良好的泡沫层,使气液接触和界面更新几率加大,强化传质和传热,提高塔板效率。经对比,复合塔板的传质效率比普通大孔径筛板高出20%左右,且在整个操作范围内效率都在80%以上,较高气速下接近100%。三、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1)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是建立在“全混级”的系列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基础上,通过点效率(P)方程式和相平衡(E)方程式相结合,采用MEPSH方程组就可以求出精馏塔内各层实际塔板上的气、液两相的温度、组成和流量的数学模型。(2)与平衡级精馏计算模型、基于Murphree气相塔板效率EMV和传质速率的非平衡级精馏计算模型和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相比,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全混级”是真实、符合实际情况的,根据MEPSH方程组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不仅能在实际的工业精馏塔中验证,也可以直接应用于指导实际的精馏操作。四、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分离工艺研究(1)系统考虑了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反应器的操作压力和吸收分离操作压力的匹配与优化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高效、节能和投资,开发了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通过高压分段吸收、中压解吸脱CO2、低压精馏分离二甲醚和甲醇,部分甲醇循环做一级吸收剂,水循环做二级吸收剂,二甲醚产品回收率>99%、二甲醚纯度>99.5%,甲醇纯度>99.7%,达到设计要求。(2)通过分别采用工艺过程的产物或中间产物--甲醇、水和甲醇水溶液为吸收剂进行模拟计算,从能耗对比和操作的方便性考虑,选择甲醇为吸收塔的吸收剂,采用水作为再吸收塔的吸收剂。(3)进行了年产50万吨二甲醚的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流程模拟计算和系统优化,确定了各个塔的最佳操作条件和理论板数、塔径、再沸器和冷凝器负荷、冷却器总负荷和分离过程总能耗。(4)从压力和流动参数方面综合考虑,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中吸收塔和再吸收塔采用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为塔内件,二甲醚精馏塔和甲醇精馏塔采用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为塔内件,塔径和塔高降低40%以上;若保持塔体不变,仅将F1浮阀更换为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和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吸收剂用量和回流比可进一步降低,分离过程节能15.5%。五、吸收设备的工业应用验证(1)利用与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产品气性质和组成较为相近的的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产品气的吸收分离作为验证和评价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性能的模拟物系,进行了新开发的二甲醚吸收塔设备性能的验证和评价,工业应用结果表明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是一种具有超大处理能力的高效率塔板,在工业扩能改造中,仅更换塔板就可以使处理能力提高4倍,效率同时提高25%以上,能够很好的满足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吸收塔的大气量小液量操作状况。(2)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超大处理能力和高效率可以解决现有装置改造处理量翻番的难题,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炼油等行业的吸收和分离提纯过程中,尤其适合于老设备的技术改造,可达到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收率、节能降耗的目的。
陈华源[10](2014)在《废氨水精馏塔的操作特性分析及技术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针对某化工厂的精馏塔(处理含氨工业废水)故障排除及改造研究。该化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会产生12001500kg/h的含氨成分的废水(45%)。因为含氨废水必须通过精馏除氨后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小于500ppm)。十五年前建厂时,工厂安装了一套小型的氨蒸馏塔系统,可以处理生产线上产生的含氨废水,而塔顶采出的轻组分是精氨水(2532%),可以作为化工原材料被工厂再利用。这样,既可以减排增收,保护环境,又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但近年来,由于该厂产量大幅增加,含氨废水量已经到达15002000kg/h,废水组分的波动更大,及设备的老化等原因,精馏塔经常出现失稳、液泛的故障,处理能力无法满足要求。而更大的问题是除氨率不足,排放废水的总氨浓度大于800ppm(标准500ppm),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下游的生化工段,曾经出现过生化系统被高浓氨冲击而崩溃的情况,工厂为此不得不多次减产和停产整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工程人员多次更换填料,清洗换热器,增大再沸器功率,但收效甚微。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对国内外的氨精馏工艺的对比研究,分析发生液泛故障的原因;在原装备和原工艺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利用化工仿真软件Aspen Plus对工厂的精馏塔系统进行模拟运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塔身直径由Φ300改成了Φ600,内装4.25m高的25#金属鲍尔环,再沸器的功率从80KW增加到160KW,冷凝器的总负荷90KW增加到200KW。根据仿真模拟结果优化,该工厂对设备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改造,于2013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的调试和试运行后,设备运作良好,处理废水量最高达到2200kg/h,排水的总氨浓度小于420ppm(要求小于500ppm),塔顶采出精氨水浓度大于30%(2532%),精氨水产出250kg/h,蒸汽流量为1200kg/h,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设备运行情况证明改造方案是可行的,能够将工业含氨废水的氨浓度降低至目标值以下,达到了排放到生化工厂的标准。排除了原来的设备液泛和除氨不足的故障,明显改善了工厂运行环境,降低了成本,增加效益,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限值之内,是可以推广至其他化工企业使用的。
二、精馏塔的液泛与液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馏塔的液泛与液漏(论文提纲范文)
(2)PandaX-Ⅱ暗物质实验与PandaX-4T制冷循环与精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暗物质简介 |
1.1.1 暗物质存在证据 |
1.1.2 暗物质候选粒子WIMP |
1.1.3 暗物质探测现状 |
1.2 液氙作为暗物质探测媒介 |
1.2.1 液氙基本物理性质 |
1.2.2 液氙光电特性 |
1.3 液氙温区制冷方法 |
1.3.1 制冷机 |
1.3.2 液氮制冷 |
1.4 液氙中杂质气体去除 |
1.4.1 非惰性气体的去除 |
1.4.2 惰性气体的去除 |
1.4.3 氪含量测量方法 |
1.4.4 氡含量测量方法 |
1.5 PandaX实验简介 |
1.5.1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
1.5.2 PandaX分期进展 |
第二章 PandaX-Ⅱ暗物质实验 |
2.1 PandaX-Ⅱ实验主要构成 |
2.1.1 时间投影室与光电倍增管系统 |
2.1.2 电子学和数据获取系统 |
2.1.3 刻度系统 |
2.1.4 PandaX-Ⅱ其他系统 |
2.2 PandaX-Ⅱ实验数据分析 |
2.2.1 数据分析框架及处理流程 |
2.2.2 波形修正与事例选择 |
2.2.3 位置重建 |
2.2.4 均匀性修正与能量重建 |
2.2.5 ER与 NR刻度 |
2.2.6 本底估计 |
2.2.7 暗物质探测结果 |
2.3 PandaX-4T暗物质探测实验 |
第三章 PandaX-Ⅱ氪与氡本底分析 |
3.1 PandaX-Ⅱ氙气精馏 |
3.1.1 PandaX-Ⅱ精馏系统 |
3.1.2 PandaX-Ⅱ氙精馏流程 |
3.2 PandaX-Ⅱ氪本底分析 |
3.2.1 ~(85)Kr事例筛选 |
3.2.2 PandaX-Ⅱ氪本底变化 |
3.3 PandaX-Ⅱ氡本底分析 |
3.3.1 ~(222)Rn本底分析 |
3.3.2 ~(220)Rn本底分析 |
3.3.3 α 事例分析 |
3.3.4 PandaX-Ⅱ氡本底变化 |
第四章 PandaX-4T制冷与循环系统 |
4.1 PandaX-Ⅱ制冷与循环系统 |
4.2 PandaX-4T制冷循环系统设计要求 |
4.3 制冷循环系统设备选型 |
4.3.1 制冷方式与设备选型 |
4.3.2 循环系统设备选型计算 |
4.3.3 真空泵组选型 |
4.4 PandaX-4T制冷循环系统结构 |
4.4.1 制冷系统结构 |
4.4.2 循环系统结构 |
4.4.3 气体回收存储系统结构 |
4.5 制冷机测试运行 |
4.5.1 制冷机制冷量测试 |
4.5.2 PID控制 |
4.5.3 接触面处理工艺 |
4.6 制冷系统整体测试运行 |
4.6.1 制冷系统搭建与测试流程 |
4.6.2 制冷系统中制冷机功率变化 |
4.6.3 单冷头制冷 |
4.6.4 双冷头制冷 |
第五章 PandaX-4T精馏系统设计 |
5.1 PandaX-4T本底要求 |
5.2 设计目标 |
5.3 氪精馏设计计算 |
5.3.1 规整填料 |
5.3.2 最小回流比 |
5.3.3 塔高及理论塔板数 |
5.3.4 泛点气速与塔径 |
5.3.5 基于Aspen Hysys模拟优化 |
5.4 填料处理 |
5.4.1 不锈钢填料处理工艺 |
5.4.2 填料酸洗结果测量 |
5.4.3 填料筛选与装配 |
5.5 氡精馏计算 |
5.5.1 运行参数选择 |
5.5.2 未考虑系统自身放氡率的精馏结果 |
5.5.3 考虑系统自身放氡率的精馏结果 |
5.5.4 PandaX-4T探测器内氡的衰减 |
5.6 PandaX-4T精馏系统结构与工艺流程 |
5.6.1 精馏系统结构 |
5.6.2 基于PLC的监控控制系统 |
第六章 PandaX-4T精馏系统试运行与数据分析 |
6.1 测试运行流程 |
6.2 进料状态分析 |
6.2.1 板式热交换器效率 |
6.2.2 进料液相分率 |
6.3 运行参数优化 |
6.3.1 气相负荷与压差 |
6.3.2 运行流量与加热量 |
6.4 系统运行状态与分析 |
6.4.1 系统流阻 |
6.4.2 系统压力 |
6.4.3 压力与液位波动 |
6.4.4 系统外真空度 |
全文总结 |
附录A PandaX-4T精馏系统设备计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概述 |
1.2.2 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深度学习理论及应用概述 |
1.3.2 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2 精馏塔工作流程和故障分析 |
2.1 精馏原理 |
2.2 精馏塔工作流程 |
2.2.1 精馏塔板上的工作流程 |
2.2.2 精馏塔内的工作过程 |
2.3 精馏塔故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核主元分析的精馏塔故障特征提取 |
3.1 特征提取基本概念 |
3.1.1 特征数据的压缩问题 |
3.1.2 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 |
3.2 核函数主元分析 |
3.2.1 核主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3.2.2 核主元分析算法实现 |
3.2.3 核函数 |
3.3 醋酸脱水共沸精馏过程 |
3.3.1 醋酸脱水共沸精馏过程简单介绍 |
3.3.2 醋酸一水一醋酸乙酷系统 |
3.4 仿真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精馏塔故障诊断研究 |
4.1 遗传算法理论 |
4.1.1 遗传算法的特点 |
4.1.2 基本遗传算法 |
4.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 |
4.2.1 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
4.2.2 支持向量机参数寻优方法 |
4.2.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算法 |
4.3 仿真研究 |
4.3.1 KPCA-IGA-SVM集成诊断步骤 |
4.3.2 故障诊断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精馏塔故障诊断研究 |
5.1 卷积神经网络 |
5.1.1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
5.1.2 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
5.2 基于KPCA与 CNN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模型 |
5.2.1 故障诊断模型设计 |
5.2.2 精馏塔故障类型编码 |
5.2.3 数据预处理 |
5.2.4 构建CNN模型结构图 |
5.2.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步骤 |
5.3 仿真与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4)一种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故障诊断的概念 |
1.3.1 故障诊断的必要性 |
1.3.2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精馏塔工作流程和故障分析 |
2.1 精馏原理 |
2.2 精馏塔工作流程 |
2.2.1 精馏塔板上的工作过程 |
2.2.2 精馏塔内的工作过程 |
2.3 精馏塔故障分析 |
第三章 Petri网和模糊Petri网理论 |
3.1 Petri网简介 |
3.2 Petri网基本原理 |
3.2.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
3.2.2 Petri网的数学定义和图形表示 |
3.3 模糊Petri网原理与知识表达 |
3.3.1 模糊Petri网原理 |
3.3.2 模糊Petri网知识表达 |
第四章 基于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FPN参数优化方法 |
4.1 FPN的知识表示规则 |
4.1.1 优化问题的提出 |
4.1.2 模型参数的优化函数 |
4.2 误差代价函数的优化算法 |
4.2.1 DPSO算法原理 |
4.2.2 DE算法原理 |
4.2.3 混合优化算法 |
4.2.4 测试函数及数据结果分析 |
4.3 CDEDPSO算法在FPN模型中的应用 |
4.3.1 FPN不确定性知识表示模型 |
4.3.2 优化FPN模型参数 |
4.3.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CDEDPSO混合优化算法的FPN故障诊断方法在精馏塔中的应用 |
5.1 MATLAB简介 |
5.2 精馏塔故障诊断模型 |
5.2.1 精馏塔的故障分类 |
5.2.2 精馏塔故障诊断的FPN知识表示模型 |
5.2.3 优化FPN模型参数 |
5.3 仿真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部分新型板式塔的特点 |
1.1.1 林德筛板 |
1.1.2 波纹筛板 |
1.1.3 新垂直筛板 |
1.1.4 SLIT塔板 |
1.1.5 MD塔板、ECMD塔板和EEMD塔板 |
1.1.6 DJ塔板 |
1.1.7 V型栅板(V-GRID) |
1.1.8 导向梯形浮阀塔板 |
1.1.9 高弹性浮阀塔板(VV) |
1.1.10 VORTEX TRAY |
1.1.11 NYE塔板 |
1.1.12 MVG塔板 |
1.1.13 SUPERFRAC塔板 |
1.1.14 GSV1、GSE1塔板 |
1.1.15 复合塔板 |
1.1.16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及其流体力学性能 |
1.2 板式塔技术的发展方向 |
1.3 国内外发展情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精馏原理部分 |
2.1 精馏原理 |
2.1.1 精馏分离的过程原理及分析 |
2.1.2 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 |
2.1.3 连续精馏装置流程 |
2.1.4 塔板的作用 |
2.1.5 回流的作用 |
2.1.6 关于环境换热的问题 |
2.1.7 本节注意点: |
2.2 精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 |
2.2.1 加料位置 |
2.2.2 回流比的影响和选择 |
2.2.3 不同板式塔的不同影响情况 |
2.2.4 对塔板的要求 |
2.2.5 塔板上流体力学现象分析 |
2.2.6 板式塔的传质与塔板效率 |
2.3 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的原理和创新内容及其可行性的说明 |
2.3.1 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产生的背景及其创新点 |
2.3.2 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的初步设想及其创新内容 |
2.3.3 基本思路 |
2.3.4 本精馏塔的原则结构和工作原理 |
2.3.5 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可行性的说明 |
2.3.6 总结本精馏塔的创新性和优越性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的装置和操作过程 |
3.1.1 实验的装置 |
3.1.2 实验的操作方法 |
3.2 实验分析测试原理 |
3.2.1 酒精度比色法的测定 |
3.2.2 一些重要实验参数的说明 |
第四章 各种精馏塔测定结果与讨论 |
4.1 用镀锌铁皮上加焊L型的铜皮制作的精馏塔。 |
4.2 铁框和铜皮组合而成的精馏塔 |
4.3 不锈钢盆做成的小型精馏塔 |
4.4 小型皮垫短板距精馏塔 |
4.5 一层大型皮垫长精馏塔 |
4.6 中型橡胶精馏塔 |
4.7 不锈钢超级长精馏塔 |
4.8 超长实验 |
4.9 本章结果与讨论: |
4.9.1 实验总结: |
4.9.2 本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讨论 |
5.1.1 板效率的比较 |
5.1.2 流量的比较 |
5.1.3 流体力学问题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7)精馏塔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概念 |
2.1 故障诊断的必要性 |
2.2 故障诊断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
2.3 故障诊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概述 |
2.4 专家系统概述 |
2.5 专家系统的特点 |
2.6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
3 精馏塔工作流程和故障分析 |
3.1 精馏原理 |
3.2 精馏塔工作流程 |
3.3 精馏塔的故障 |
4 精馏塔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构建 |
4.1 建立精馏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流程 |
4.2 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功能构成 |
5 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具体实现 |
5.1 知识的获取 |
5.2 知识库的建立 |
5.3 推理机的建立 |
5.4 解释器的建立 |
5.5 人机接口的实现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2 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登陆界面 |
附录3 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时监测界面 |
附录4 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附录5 精馏塔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部分知识库表 |
(8)精馏塔效率分析及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精馏塔效率现状 |
1.2.2 精馏塔故障诊断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2章 精馏塔原理及相关性基础 |
2.1 引言 |
2.2 精馏塔的精馏原理 |
2.3 精馏塔故障研究理论 |
2.3.1 精馏塔常见故障分析 |
2.3.2 精馏塔仿真模拟 |
2.4 相关性方法分析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精馏塔效率计算及相关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精馏塔效率的快速计算方法 |
3.2.1 一种精馏塔气体浓度的快速计算评价方法 |
3.2.2 精馏塔效率案例应用分析 |
3.3 基于时滞互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
3.3.1 基于时滞互信息计算的分析方法 |
3.3.2 相关性案例应用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精馏塔故障模拟及诊断方法 |
4.1 引言 |
4.2 精馏塔常见故障模拟 |
4.2.1 HYSYS稳态仿真建立 |
4.2.2 再沸器功能故障模拟 |
4.2.3 冷凝器功能故障模拟 |
4.3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 |
4.3.1 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方法 |
4.3.2 精馏塔故障诊断流程 |
4.3.3 精馏塔故障诊断案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
1.3 分离塔设备的研究进展 |
1.3.1 立体垂直筛板的研究进展 |
1.3.2 穿流塔板的研究进展 |
1.3.3 塔板-填料复合塔板的研究进展 |
1.4 传质模型研究进展 |
1.5 课题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吸收设备的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研发思路 |
2.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2.4 实验条件及参数的测定 |
2.4.1 实验条件 |
2.4.2 参数测量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NS-3 型塔板)的操作原理 |
2.5.2 气液两相在帽罩单元内的接触和流动机理 |
2.5.3 试验现象分析 |
2.5.4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
2.5.5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传质性能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高效精馏设备的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NS 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研究思路 |
3.3 实验装置、流程、条件和参数的测定 |
3.3.1 实验装置与流程 |
3.3.2 实验条件 |
3.3.3 参数测量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实验现象 |
3.4.2 NS 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结构选型研究 |
3.4.3 操作参数对NS 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 |
4.1 精馏过程原理 |
4.2 精馏过程模型的构建和优缺点 |
4.2.1 平衡级模型 |
4.2.2 非平衡级模型 |
4.2.3 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 |
4.3 塔板效率和点效率 |
4.4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 |
4.4.1 MEPSH 方程组 |
4.4.2 数学模型 |
4.5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求解 |
4.5.1 参数赋值与初值设定 |
4.5.2 物性计算模型与方法 |
4.5.3 求解MEP 方程组 |
4.5.4 温度校正 |
4.5.5 流率校正 |
4.5.6 收敛检验 |
4.6 小结 |
第五章 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分离工艺研究 |
5.1 前言 |
5.2 分离流程的选择 |
5.3 吸收剂的选择 |
5.4 分离流程的计算机模拟 |
5.4.1 分离任务和技术指标 |
5.4.2 单元操作模型的选择 |
5.4.3 物性方法的选择 |
5.4.4 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流程合理性比较 |
5.4.5 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吸收剂的选择 |
5.4.6 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最优化操作条件和设备尺寸的确定 |
5.5 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中塔内件的选型与优化 |
5.6 小结 |
第六章 吸收设备的工业应用验证 |
6.1 前言 |
6.2 茂名石化公司环氧乙烷精馏塔改造 |
6.3 东方化工厂环氧乙烷精馏塔改造 |
6.4 东明石化公司MTBE 共沸塔改造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建议 |
7.1 总结 |
7.1.1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吸收设备的研究 |
7.1.2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高效精馏设备的研究 |
7.1.3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 |
7.1.4 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分离工艺研究 |
7.1.5 吸收设备的工业应用验证 |
7.2 今后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碘量法测量溶解氧浓度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废氨水精馏塔的操作特性分析及技术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废氨水的危害 |
1.1.2 废氨水的处理难题 |
1.2 目前国内氨精馏设备现状 |
1.3 氨精馏塔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氨精馏工艺的选择 |
2.1 氨水蒸馏原理 |
2.2 氨精馏工艺流程 |
2.2.1 氨精馏工艺的比较 |
2.2.2 水蒸气法直接精馏法 |
2.2.3 导热油加热间接法氨精馏工艺 |
2.3 化工厂氨精馏塔的工艺问题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氨精馏塔设备研究 |
3.1 氨精馏塔设备形式 |
3.1.1 隔栅塔盘 |
3.1.2 泡罩塔盘 |
3.1.3 浮阀塔盘 |
3.1.4 填料塔 |
3.1.5 蒸馏塔设备的材料选择 |
3.2 原精馏塔故障分析 |
3.2.1 塔内液泛故障 |
3.2.2 过量液沫夹带到上层也会导致液泛 |
3.2.3 填料发生堵塞 |
3.3 蒸馏塔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
3.3.1 精馏塔液泛问题的解决方案 |
3.3.2 降低精馏蒸汽消耗的措施 |
3.4 氨精馏采出氨氮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废氨水精馏塔的改造设计 |
4.1 蒸馏塔改造设计问题 |
4.2 蒸馏塔设计结构选择 |
4.2.1 改进设计基础 |
4.2.2 项目改进选型 |
4.3 蒸馏塔技术改造方案 |
4.3.1 改造要求 |
4.3.2 改造方案的设计 |
4.3.3 设备改造结构图例 |
4.4 模拟流程 |
4.4.1 流程的建立 |
4.4.2 氨精馏工艺流程图 |
4.5 参数设置 |
4.5.1 进料组成和参数设置 |
4.5.2 氨精馏塔基本参数设置 |
4.5.3 水力学计算公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备改造结果分析与研究 |
5.1 各工况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5.1.1 物流数据对比 |
5.1.2 温度和压力对比 |
5.1.3 再沸器负荷对比 |
5.2 试车投产情况 |
5.2.1 生产技术概况 |
5.2.2 试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
5.2.3 氨精馏装置改造后的运行情况 |
5.3 技术经济分析 |
5.4 社会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精馏塔的液泛与液漏(论文参考文献)
- [1]精馏技术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J]. 任海伦,安登超,朱桃月,李海龙,李鑫钢. 化工进展, 2016(06)
- [2]PandaX-Ⅱ暗物质实验与PandaX-4T制冷循环与精馏系统[D]. 崔祥仪.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刘军亮.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2)
- [4]一种精馏塔故障诊断方法[D]. 范秋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6(04)
- [5]制氧工问答(二)[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8(S2)
- [6]隔离相变薄液层精馏塔板的初步研究[D]. 马全忠.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5)
- [7]精馏塔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D]. 涂娅莉.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精馏塔效率分析及故障诊断研究[D]. 裘虹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9]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D]. 乔英云.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10]废氨水精馏塔的操作特性分析及技术改进研究[D]. 陈华源.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