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P型滑阀式分配器(论文文献综述)
汪士尚[1](1976)在《FP型滑阀式分配器》文中指出 1.FP型滑阀式分配器有哪些类型? 答:按滑阀个数不同,分为FP1—75A和FP3—75等型号。FP1—75A为单阀分配器,它又依定位机构的不同,分为三位、四位式两种。滑阀式分配器广泛用在分置式液压系统中。东方红—75、铁牛—55等拖拉机采用单阀三位式分配器,它在"提升"、"中立"、"浮动"三个位置能定位,在"压降"位置不能定位。但仍有"压降"作用。东方红—28拖拉机采用单阀四位式分配器,它在"提升"、"中立"、"浮动"、"压降"四个位置都能定位。 FP是"分"和"配"两字的汉语拼音字头,表示分配器:字母右下角的数字"1"或"3"表示滑阀数:数
《机械工程手册》“拖拉机篇”编写组[2](1978)在《液压悬挂装置设计》文中指出 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由液压系统和悬挂机构组成。主要性能要求是: 1.具有足够的提升能力、提升行程和提升速度。 2.能合理地与多种农具联接配套,方便地输出液压功率。 3.具有所必需的耕深调节方法和良好的调
王志敏[3](1982)在《第五讲 (续)控制阀》文中研究说明 四、组合阀1、FP 型分配器 FP 型分配器符号的意义:(?)分配器为组合阀,它是由先导式压力阀和滑
蔡阿利[4](2014)在《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比于传统的脂润滑、油润滑和油雾润滑,油气润滑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和节能等特点。然而,该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阶段。因此,深入开展油气润滑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新型油气润滑系统的研发对于油气润滑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油气润滑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传统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的理论分析方法,用Solidworks设计了油气润滑虚拟样机(物理模型);并用AMEsim建立了油气润滑虚拟样机的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数学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影响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工作性能的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油气润滑系统的原理和工程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油气润滑系统。包括新型油气润滑系统原理图设计,系统工作参数的设定,元件性能分析与选型,设计了油气润滑虚拟样机。(2)建立了油气润滑系统关键零部件之一—递进式分配器的数学模型并仿真分析了其性能。发现活塞的重叠运动是导致系统流量及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得出合理的粘性摩擦系数有助于提高系统出油稳定性,随着粘性摩擦系数的增加,活塞的运动趋于滞后,系统出油口流量降低,但出油时间延长;分析了节流阀节流面积对分配器出油口流量的影响,随着节流阀节流面积的增加,系统流量随之增加,而流量、压力的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大,当节流阀节流面积达到一定数值后,流量保持在一定值并伴随着较大的波动。(3)建立了油气润滑系统另外一个关键零部件—比例节流阀的数学模型并仿真分析了其性能。确定了小流量时比例节流阀的相关结构参数,得出了其阀芯直径、阀芯最大位移等重要参数;计算了小流量时比例节流阀的液动力,并发现小流量时液动力的不稳定性将导致比例节流阀在小开口时与输入信号的非线性;研究了阻尼孔径对比例节流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个最为合理的阻尼孔径值;研究了油液粘度对比例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出随着油液粘性的增加,系统的响应频率将减小,进而影响到阀芯动作位移,并影响系统流量。(4)建立了油气润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系统整体工作性能。分析了油气润滑系统中油路的动态特性,确定了单泵与双泵供油的控制策略;研究了供油频率及润滑腔背压对系统油液流量、压力的影响;得到了气路节流阀与气液混合管道中气体流量的关系曲线,分析了润滑腔背压对气量、气压的影响。以上研究内容和结论将为油气润滑系统的工业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宋金涛,李国栋,李宗敏[5](2013)在《东方红履拖分配器和多路阀的原理分析及故障排查》文中认为文章阐述了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分配器、多路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分配器、多路阀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排除方法,为用户正确维修提供参考。
郑辉[6](2004)在《农机与水利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故障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合理的使用液压系统,发挥其优越性能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必须对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正确的测试与诊断。然而液压系统的故障检测是一个封闭的黑箱问题,人们不可能直接观测到系统内部非正常工作过程的现象,如何通过实验获得可信的内外部表征,对系统状态进行及时地分析判断,并诊断故障,是当前液压系统故障检测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要作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外,更需要一些先进的检测方法作指导。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常用的液压泵、液压缸、液压分配器等多数液压元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内的检测和现场的故障诊断,总结出此类液压元件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既可以用于液压元件的出厂检测,又可以用于液压系统的故障检测。 反映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的主要参数是压力、流量、泄漏量、温度和转速等。因此,故障检测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可能出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液压元件,然后,或者安装到液压检测实验台上进行检测,或者通过设备本身的检测条件,经过正确的分析,确定检测位置,利用便携式测试仪进行现场的不拆卸检测。 由于DN—G100综合检测实验台在压力、流量等主要性能参数上能满足绝大部分的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的检测,因此,可通过不同的装卡具,利用该实验台对便于拆卸的液压元件进行室内检测,特别是对液压泵(齿轮泵、柱塞泵)、液压缸及液压分配器这些元件的检测,总结出主要液压元件的性能实验和故障检测等的方法、步骤。 而对于在野外田间或生产现场出现故障的液压车辆和设备,可以利用便携式测试仪,快速的测量出系统的压力、流量、功率等主要参数,进而可判断出究竟是哪一个液压元件出现了故障。利用测试仪进行测试,既节省了检测维修的时间,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张春宇[7](2008)在《50MN锻造水压机进水阀及电液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文中提出伴随重大成套装备技术的发展,大型及特大型锻件的锻造能力已成为限制重大装备制造业水平的一个主要瓶颈。为满足不断发展的大型、特大型装备对大型锻造零件的需求,就需要对锻造设备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锻造吨位更大、锻造精度更高、自动化水平更强。水压机作为目前我国大型锻造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大型装备领域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已成熟的液压控制技术,传统的水压传动方式在控制精度和自动化水平上已不能满足要求。本文对锻造水压机的本体结构、传动方式和操纵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并详细分析了传统水压机采用的提升式锥阀式水阀的工作原理。对操纵系统分配器不同形式的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文中以50MN锻造水压机主分配器及其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主缸进水阀和主分配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利用软件MATLAB/Simulink对进水阀和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对该进水阀的控制腔压力特性和开启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获得了伺服控制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的输出曲线。利用从50MN锻造水压机工作现场采集的数据曲线,与仿真结果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曲线差异产生原因和数学模型参数设定的合理性。
曲凯宁[8](2016)在《液压机械双流自适应变速传动系统的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提出变速器是叉车动力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中小吨位叉车多采用有级式变速器,这种变速器不能对传动比实现无级调节,不能保证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动力性或最佳经济性区域内。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HMCVT,又称双流传动变速器)是一种新型动力传动装置,该变速器将液压功率流与机械功率流并联,充分利用了液压传动可调速特性和机械传动高效率特点。使得其既能够实现无级调速,又能保证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区域内。因而本论文对HMCVT进行研究。本文对以下几点进行研究与探讨:(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简单介绍了变速器的发展史,说明了HMCVT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开展了针对HMCVT传动理论的研究,分别对两种传动形式:分速汇矩式和分矩汇速式的结构和传动特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分速汇矩式结构更适用于车辆传动。(2)根据叉车的实际工作性能要求,对给定目标车型进行了动力系统的匹配,在选取发动机后,结合对HMCVT的特性分析,选取了合理的静压传动装置,设计了合适的机械传动参数和一套完整的HMCVT传动方案。(3)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整车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发动机模型、HMCVT模型、效率模型等,分别对发动机转速沿最佳经济性和最佳动力性曲线的整车加速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4)基于HMCVT实验台,完成了HMCVT空载和加载两种状态下的实验,验证了HMCVT理论的可行性和效率特性。
孙庆祎[9](1981)在《ZFP-40组成式分配器》文中提出详细介绍了ZFP-40组成式分配器的结构原理和试验结果。它可供20~50马力拖拉机和其它机械根据不同作业的需要选用。
守民[10](1996)在《分配器回油阀关闭不严的原因及排除》文中提出 FP型滑阀式分配器的回油阀,因其工作频度高,使用中常因关闭不严而引起分配器工作不可靠或根本不工作,从而导致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回油阀关闭不严的原因有:
二、FP型滑阀式分配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P型滑阀式分配器(论文提纲范文)
(4)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油气润滑技术与系统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 |
1.2.1 油气润滑技术国外研究与发展 |
1.2.2 油气润滑技术国内研究与发展 |
1.3 AMEsim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
1.3.1 AMEsim软件简介 |
1.3.2 AMEsim软件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2 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 |
2.1 系统原理图设计 |
2.2 关键参数计算及关键元件选型 |
2.2.1 油路部分关键参数计算 |
2.2.2 气路部分关键参数计算 |
2.2.3 关键元件选型 |
2.3 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油气润滑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建模与性能研究 |
3.1 递进式分配器的AMEsim仿真及性能分析 |
3.1.1 递进式分配器工作原理及建模 |
3.1.2 递进式分配器的模型参数设置 |
3.1.3 递进式分配器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3.1.4 供油量和供油压力对递进式分配器工作特性的影响 |
3.1.5 矩形窗口对分配器动态特性的影响 |
3.2 比例节流阀的AMEsim仿真及性能分析 |
3.2.1 小流量比例节流阀结构参数的确定 |
3.2.2 液动力的影响 |
3.2.3 阀芯液阻 |
3.2.4 小流量比例节流阀的建模 |
3.2.5 小流量比例节流阀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油气润滑系统的整体建模与性能研究 |
4.1 油路系统的建模 |
4.1.1 油源的建模 |
4.1.2 液压泵及电机的建模 |
4.1.3 溢流阀的建模 |
4.1.4 油路系统整体的建模 |
4.2 气路系统的建模 |
4.2.1 气源参数的设定 |
4.2.2 关键气动元件的建模 |
4.2.3 气路系统整体的建模 |
4.3 油气混合元件的建模 |
4.3.1 油气混合器的建模 |
4.3.2 油气润滑点的建模 |
4.4 油气润滑系统总体的建模 |
4.4.1 全局变量及批处理参数 |
4.4.2 总体模型 |
4.5 油路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4.5.1 油路系统的数学模型 |
4.5.2 单泵供油与双泵供油的影响 |
4.5.3 油液分配器供油频率对系统的影响 |
4.5.4 润滑腔压力变化的影响 |
4.6 气路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4.6.1 节流阀对气量的控制 |
4.6.2 润滑腔压力对气路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东方红履拖分配器和多路阀的原理分析及故障排查(论文提纲范文)
1 FP275A-002T分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1 FP275A-002T分配器的结构 |
1.2 FP275A-002T分配器的动作控制 |
1.3 滑阀的定位和跳位 |
2 DLS.E18.008多路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3 分配器或多路阀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
3.1 滑阀动作不灵活、操纵力大 |
3.2 滑阀动作失灵或无动作故障 |
3.3 分配器或多路阀漏油故障 |
(6)农机与水利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开展液压检测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实验要求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检测实验的实施方案 |
1.5 小结 |
2 室内检测 |
2.1 DN-G100液压检测实验台 |
2.1.1 实验台液压系统 |
2.1.2 电气控制系统 |
2.2 液压泵检测 |
2.2.1 液压泵的分类 |
2.2.2 液压泵的主要技术参数 |
2.2.3 液压泵检测方法 |
2.2.4 齿轮泵检测 |
2.2.5 轴向柱塞泵检测 |
2.3 液压缸检测 |
2.3.1 检测准备 |
2.3.2 检测方法及技术指标 |
2.4 液压分配器检测 |
2.4.1 FP_175_A分配器的检测 |
2.4.2 德特分配器检测 |
2.5 液压系统综合检测 |
2.6 小结 |
3 现场检测 |
3.1 便携式液压测试仪 |
3.1.1 测试仪的特点 |
3.2 国外翻麻脱粒机液压系统检测 |
3.2.1 检测的方法与步骤 |
3.2.2 液压泵检测 |
3.2.3 溢流阀检测 |
3.2.4 液压马达检测 |
3.2.5 国外翻麻脱粒机检测结果分析 |
3.3 拖拉机液压系统检测 |
3.4 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50MN锻造水压机进水阀及电液控制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液压机国内外发展概述 |
1.2.1 液压机特点 |
1.2.2 液压机技术发展与现状 |
1.3 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 |
1.3.1 公称压力 |
1.3.2 主机结构 |
1.3.3 传动方式 |
1.3.4 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 |
1.4 液压仿真技术发展与现状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1 课题研究对象 |
1.5.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50MN 锻造水压机 |
2.1 50MN 水压机本体结构 |
2.1.1 压机本体结构 |
2.1.2 50MN 水压机本体结构 |
2.2 50MN 水压机传动系统 |
2.2.1 50MN 水压机传动系统组成 |
2.2.2 水压机传动系统关键元件原理及功能概述 |
2.3 泵站系统原理 |
2.4 操纵系统及原理 |
2.4.1 50MN 水压机主分配器 |
2.4.2 操纵系统原理 |
2.4.3 主分配器动作图 |
2.4.4 操纵系统动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压机进水阀特性研究 |
3.1 水阀的分类 |
3.2 进水阀 |
3.2.1 进水阀工作原理 |
3.2.2 卸压阀式锥阀开启动作分析 |
3.2.3 卸压阀的力学分析 |
3.2.4 阀芯漂浮及振动 |
3.2.5 进水阀和排水阀的结构差异 |
3.3 50MN 水压机主缸进水阀数学建模 |
3.4 进水阀仿真模型 |
3.5 进水阀特性仿真 |
3.5.1 控制腔压力及开启力 |
3.5.2 主缸压力对阀芯作用力的影响 |
3.5.3 提升式水阀流量特性 |
3.5.4 主阀芯浮动振荡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50MN 水压机电液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
4.1 水压机随动系统 |
4.1.1 旋转滑阀液压随动系统 |
4.1.2 50MN 锻造水压机电液伺服系统 |
4.2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元件参数选择 |
4.3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建模 |
4.3.1 基本方程 |
4.3.2 仿真模型及仿真参数 |
4.4 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研究 |
4.4.1 系统的阶跃响应 |
4.4.2 系统的正弦响应 |
4.4.3 系统压力特性 |
4.5 电液伺服系统驱动进水阀开启过程仿真 |
4.6 改变系统参数仿真实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50MN 水压机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方案 |
5.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液压机械双流自适应变速传动系统的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车辆变速器研究现状 |
1.2.1 有级变速器 |
1.2.2 无级变速器 |
1.3 HMCVT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与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双流传动工作原理及传动方案的确定 |
2.1 双流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
2.1.1 定轴齿轮传动分流、汇流 |
2.1.2 行星齿轮传动分流、汇流 |
2.2 静压传动机构 |
2.2.1 静压传动机构回路选择 |
2.2.2 静压传动机构调速方案的选择 |
2.2.3 静压传动系统特性 |
2.3 分速汇矩式方案比较与特性分析 |
2.3.1 传动比特性 |
2.3.2 无级调速特性 |
2.3.3 转矩特性 |
2.3.4 液压功率分流特性 |
2.3.5 功率循环特性 |
2.3.6 效率特性 |
2.4 分矩汇速式方案比较与特性分析 |
2.4.1 传动比 |
2.4.2 无级调速特性 |
2.4.3 转矩特性 |
2.4.4 液压功率分流特性 |
2.4.5 功率循环特性 |
2.4.6 效率特性 |
2.5 双流传动方案的确定 |
2.5.1 分矩汇速式与分矩汇速式的比较 |
2.5.2 分速汇矩式各方案的比较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流传动系统设计与参数计算 |
3.1 双流传动系统 |
3.1.1 双流传动系统介绍 |
3.1.2 双流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
3.1.3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动力传动模式 |
3.2 小吨位叉车的技术要求 |
3.3 叉车动力学分析 |
3.3.1 叉车牵引力计算 |
3.3.2 叉车牵引力的校核 |
3.3.3 叉车运动学分析 |
3.4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 |
3.4.1 叉车正常行走及提升功率计算 |
3.4.2 发动机选型 |
3.5 前进挡汇流处传动比的确定 |
3.6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
3.6.1 液压调速机构工作压力的确定 |
3.6.2 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形式的选择 |
3.6.3 液压泵、液压马达排量的确定 |
3.6.4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校核 |
3.6.5 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imulinik的双流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
4.1 Matlab/Simulink简介 |
4.2 发动机数学模型 |
4.2.1 发动机调速特性下转矩模型 |
4.2.2 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模型 |
4.2.3 发动机转速调节特性 |
4.3 目标传动比的确定 |
4.4 整车数学模型 |
4.4.1 马达定斜率变化时的整车模型 |
4.4.2 马达线性变化时的整车仿真结果分析 |
4.4.3 经济性、动力性驾驶模式建模 |
4.4.4 经济性、动力性驾驶模式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压机械双流传动系统性能实验 |
5.1 实验目的及内容 |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5.2.1 实验台架的总体方案设计 |
5.2.2 实验台的搭建 |
5.3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
5.3.1 空载变转速恒排量实验结果分析 |
5.3.2 加载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FP型滑阀式分配器(论文参考文献)
- [1]FP型滑阀式分配器[J]. 汪士尚. 农业机械资料, 1976(Z1)
- [2]液压悬挂装置设计[J]. 《机械工程手册》“拖拉机篇”编写组. 拖拉机, 1978(01)
- [3]第五讲 (续)控制阀[J]. 王志敏. 现代化农业, 1982(06)
- [4]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D]. 蔡阿利. 北方工业大学, 2014(09)
- [5]东方红履拖分配器和多路阀的原理分析及故障排查[J]. 宋金涛,李国栋,李宗敏. 湖南农机, 2013(09)
- [6]农机与水利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D]. 郑辉. 东北农业大学, 2004(04)
- [7]50MN锻造水压机进水阀及电液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 张春宇. 燕山大学, 2008(04)
- [8]液压机械双流自适应变速传动系统的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D]. 曲凯宁.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9]ZFP-40组成式分配器[J]. 孙庆祎. 拖拉机, 1981(03)
- [10]分配器回油阀关闭不严的原因及排除[J]. 守民. 山东农机化, 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