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黄芪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方敏,李莉,李恒宇,盛湲[2](2021)在《CRISPR/Cas9 技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文中提出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及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且治疗方式不同。如何选择精准的治疗方案,及逆转治疗后的耐药将成为今后进一步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关键。CRISPR/Cas9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可以针对各个层面的基因突变进行靶向编辑,不仅可以检测药物靶点及耐药靶点,还能用于基因治疗,现已大规模应用于各种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中。现就CRISPR/Cas9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邸莎,王天铬,李敏[3](2022)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DR可归属于中医学之"雀目""内障""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畴。DR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之对DR病因认识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失治误治、多服温热燥药、或三消日久等。近年来中医药在DR病因病机、防治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并占有关键性地位。此综述总结了近几年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对中医药治疗DR的现状,介绍了中医药的实际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防治DR的独特优势。比如,在古之DR病因病机基础上,现代医家更认识到虚(气、阴、脾肾肝)、瘀(络脉瘀阻)、痰(痰湿、痰瘀互结)、郁(血瘀、痰湿、郁热、气滞等)、水(水饮)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对DR进行分期分型基础上,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复方、中成药、单味药、针灸等防治DR的有效性及内在机制。
萧韵婷,汪小滟[4](2021)在《中医药调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分,对调控人体血压、改善心肌重构以及肾脏疾病等有重要意义;且中医药对调节血压,治疗心、肾疾病等有其特殊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因此,笔者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将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中成药以及针灸等形式对ACE2调控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中医药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中医药调控ACE2并将中医药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肖静静,何东初[5](2021)在《中医药抗辐射免疫和造血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核泄露及战争的不断发生,辐射损伤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辐射损伤后造血及免疫功能损伤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3]。照射后造血功能的恢复以及免疫功能的重建成为其治疗的关键。临床上许多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因辐射造成的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损伤,而使疾病的治疗受到影响,这也是辐射治疗的棘手问题[4-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辐射防护治疗方法包括生物治疗、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等,其中防护效果好的往往毒副作用太明显,
单晓晓,洪帮振,刘洁,王国凯,陈卫东,俞年军,彭代银,王雷,张彩云[6](2021)在《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文中提出丹参是一味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传统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开发备受关注。该文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并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质量传递与溯源、成分与药效关联、成分可预测性以及复方配伍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把控提供了科学的选择依据。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7](2021)在《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方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中医阴虚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地卫矛汤方,每日1剂,共观察12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记录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压、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定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结果具可比性。①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于口干口渴、腰腿酸软、腰痛如刺、尿频、浮肿、盗汗等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降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⑤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佳,P<0.05。⑥降压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P<0.01。⑦调脂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P均<0.01、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⑧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分值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⑨抗炎作用:两组治疗后TGF-β 1、IL-6、TNF-α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抗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⑩安全性评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提示,二地卫矛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二地卫矛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林云鑫,黄英杰,黄慈辉,刘家玥,霍晨星,庄泽钦,李丹,杨曙东[8](2021)在《中成药注射液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成药注射液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搜索有关采用中成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单用西医常规治疗IgA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逐步筛选纳入文献后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3篇,包括1 709例患者,主要涉及疏血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杏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7种中成药注射液。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杏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均能显着提高总有效率(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均能显着降低血肌肝(SCr)水平(P<0.05);川芎嗪注射液、杏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均能显着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P<0.05);灯盏花素注射液、杏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均能显着降低血尿素氮(BUN)水平(P<0.05);灯盏花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分别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均能显着降低尿白蛋白水平(P<0.05)。优选概率排名曲线(the 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分析结果表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提升总有效率方面,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SCr水平方面,以及杏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BUN水平方面的疗效最优可能性最大,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24 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方面的疗效最优可能性最大。【结论】中成药注射液在治疗IgA肾病方面有显着的临床疗效,该研究结论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参考,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加以验证。
米招娣,兰斌,成绍武,廖君,王国佐,葛金文[9](2021)在《中药复方脑泰方药理药效及有效组分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中药复方脑泰方整体功效、有效组分和现代药理研究的文献调研,利用cytoscape进行网络构建,剖析脑泰方各有效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及"君、臣、佐、使"配伍关系,探讨其对"气虚血瘀证"疾病网络的干预效应。中药复方脑泰方由黄芪、川芎、僵蚕和地龙组成,药效物质基础为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蚓激酶、草酸铵和白僵菌素等,其益气活血功效与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增强神经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现代药理作用有较大的关联性,有效组分经由JAK/STAT、PI3K/Akt和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共同发挥益气活血之功效。本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脑泰方有效组分配伍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以期为中药复方的研究及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缪文茹[10](2021)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体质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来防治新加坡NAFLD发生发展。2.在概述中西医诊治NAFLD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来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结合新加坡NAFLD的中医体质特点,从NAFLD的“气虚痰湿瘀滞”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为大法,观察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NAFL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及临床证候积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干预NAFLD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理论研究1.1现代医学方面:从西医学对NAFLD认识的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性分析西医学对NAFLD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西医学对NAFLD认识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2中医学方面:从中医学对NAFLD的古今认识出发,着重整理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症的有关论述,研究其学术渊源及规律。并且对近10年内防治NAFLD的现代中医文献进行经验总结,与古医籍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处。同时进行NAFLD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以NAFLD的古今中医文献及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确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与益气健脾消脂汤的组方原则。2.临床研究2.1选择500例新加坡NAFLD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收集资料后,将其录入SPSS20.0电脑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2将问卷调查中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50例)和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1.入选的500例NAFLD患者中:患者体质种类多数为一种体质,部分患者有两种体质,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具有多种体质,以1-3种体质的病例居多;按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为指导准则,NAFLD患者的自身体质占体质类型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和降低的病例都存在。将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的体质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常见有BMI增加(P<0.05),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与HDL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与TG的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中AST升高(P<0.05),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中ALT升高(P<0.05),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中GGT升高(P<0.05),说明偏颇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肝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且因中医体质分类的差别,其AST、ALT、GGT改变则各有不同。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于男性。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 NAFLD(P<0.05)。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2%,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益气健脾消脂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困重、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较其自身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且治疗组疗后体重较对照组疗后体重降低(P<0.05)。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及肝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GGT)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均有显着的降血脂、保肝降酶的调节作用(P<0.05),治疗组疗后血脂及肝功能较对照组疗后有所降低(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后肝脏B超影像显示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问卷调查所能收集到的病例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与湿热质常见于男性,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有BMI增加,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痰湿质、湿热质中HDL较正常水平降低。气虚质常可见TG降低。偏颇体质多伴有肝功能指标增高,但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其AST、ALT、GGT增高也不相同。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NAFLD患者。2.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在减低症状积分,减轻BMI,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血清转氨酶指标、减轻肝脏病变在B超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适用于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患者,其既能祛脂,又能保护肝脏、降低肝血清转氨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D的中药制剂。
二、复方黄芪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黄芪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2)CRISPR/Cas9 技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RISPR/Cas9系统及CRISPR/Cas9高通量文库 |
2 药物靶点及耐药的研究 |
3 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3.1 致癌基因层面 |
3.2 DNA修复层面 |
3.3 逆转耐药性层面 |
3.4 免疫治疗层面 |
3.5 其他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R病因病机研究 |
2 中医药对DR的治疗 |
2.1 分期论治 |
2.2 辨证论治 |
2.3 方药治疗 |
2.3.1 复方治疗 |
2.3.2 中成药治疗 |
2.3.3 单味中药治疗 |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5 其他治疗 |
2.5.1 针灸治疗 |
2.5.2 针药结合治疗 |
2.5.3 中药熏洗 |
2.5.4 中药离子导入 |
3 结语 |
(4)中医药调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作用 |
2 中医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影响 |
2.1 中药提取物 |
2.2 单味中药 |
2.3 中药复方汤剂 |
2.4 中成药 |
2.5针刺 |
3 小结 |
(5)中医药抗辐射免疫和造血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中药的抗辐射作用 |
1.1 人参 |
1.2 黄芪 |
1.3 当归 |
1.4 西洋参 |
1.5 枸杞 |
1.6 红景天 |
1.7 灵芝 |
1.8 菟丝子 |
1.9 五倍子 |
1.10 甘草 |
2 中药复方 |
2.1 传统经典方 |
2.1.1 四君子汤 |
2.1.2 四物汤 |
2.1.3 当归补血汤 |
2.1.4 补阳还五汤 |
2.2 现代组方 |
2.2.1 健脾补肾方 |
2.2.2 益气解毒方 |
2.2.3 补肾解毒方 |
2.3 现代制剂 |
2.3.1 复方阿胶浆 |
2.3.2 血必净注射液 |
3 结语 |
(6)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二萜类 |
1.2 三萜类 |
1.3 内酯类 |
1.4 含氮类 |
1.5 酚酸类及其他 |
2 药理作用 |
2.1 保护心血管系统 |
2.1.1 抗动脉粥样硬化 |
2.1.2 抗高血脂 |
2.1.3 抗高血压 |
2.1.4 保护心肌细胞 |
2.2 抗炎作用 |
2.3 抗肿瘤作用 |
2.4 抗氧化作用 |
2.5 抗纤维化作用 |
2.6 抗肝损伤作用 |
2.7 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
2.8 毒理学研究 |
2.9 其他作用 |
3 临床应用 |
3.1 心脑血管疾病 |
3.2 癌症的辅助治疗 |
3.3 消化系统疾病 |
3.4 妇科疾病 |
3.5 糖尿病 |
3.6 皮肤病 |
3.7 其他 |
4 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4.1 基于质量传递与溯源的丹参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4.2 基于成分与药效关联的丹参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4.2.1 成分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
4.2.2 成分与传统药性的相关性 |
4.3 基于复方配伍环境的丹参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
4.4 基于不同加工方法的丹参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4.5 基于成分可测性的丹参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5 结语 |
(7)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辨治 |
1.4 常用治则治法 |
1.5 其他疗法 |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
2.3 发病机制研究 |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 试验设计 |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药品来源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4.3 安全性观察 |
4.4 疗效标准 |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病例收集情况 |
7.2 基线比较 |
7.3 疗效比较 |
7.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
8 讨论 |
8.1 立论依据 |
8.2 组方分析 |
8.3 疗效分析 |
8.4 机理探讨 |
8.5 思考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1: 中英文缩略词 |
附2: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中成药注射液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资料数据提取与研究质量评价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评估 |
1.6 数据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与基本信息 |
2.2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2.3.1 总有效率 |
2.3.2 SCr水平 |
2.3.3 24 h尿蛋白定量 |
2.3.4 BUN水平 |
2.3.5 尿白蛋白水平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9)中药复方脑泰方药理药效及有效组分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复方脑泰方的传统功效及应用 |
2 中药复方脑泰方的现代研究 |
2.1 脑泰方单味药的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 |
2.2 脑泰方的有效组分及现代药理作用 |
2.2.1 脑泰方的有效组分 |
2.2.2 脑泰方的现代药理作用 |
3 中药复方脑泰方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的关联性分析 |
3.1 脑泰方现代药理与传统功效的关联 |
3.2 脑泰方有效组分配伍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
4 讨论 |
(10)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西医)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讨 |
1.1 NAFLD病因 |
1.2 NAFLD发病机制 |
1.3 NAFLD的诊断 |
1.4 NAFLD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2. 中医学对NAFLD的认识 |
2.1 NAFLD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 |
2.2 现代中医对NAFLD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3. NAFLD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
3.1 中医体质学说 |
3.2 NAFLD体质类型 |
3.3 中医体质学说和NAFLD治疗的相互联系 |
3.4 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相关性 |
3.5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2. 病例收集 |
2.1 调查样本来源的范围 |
2.2 性别分布 |
2.3 年龄分布为5个年龄段 |
2.4 学历分布 |
3. 病例选择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
4.2 调查方法 |
4.3 中医体质判定 |
4.4 BMI的测定 |
4.5 血压的测定 |
4.6 理化指标的测定 |
4.7 脱落病例处理 |
4.8 整理资料 |
4.9 统计分析 |
5. 结果(患者情况分析) |
5.1 性别与年龄的分析 |
5.2 年龄与BMI相关性的比较 |
5.3 年龄与脂肪肝病变的轻、中、重程度相关性的分析 |
5.4 体质分型特点分析 |
5.5 体质与相关性指标的分析 |
6. 讨论 |
6.1 新加坡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的讨论 |
6.2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的讨论 |
6.3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的讨论 |
6.4 中医体质学说与NAFLD治疗的讨论 |
6.5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NAFLD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疗程 |
3.4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
3.5 观察指标 |
3.6 疗效判定标准 |
3.7 整理资料 |
3.8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基线分析 |
4.2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4.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 |
4.5 治疗前后肝血清转氨酶疗效的比较 |
4.6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
4.7 治疗前后B超影像显示的比较 |
4.8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的比较 |
5.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
6. 讨论 |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6.2 益气健脾消脂汤方解分析 |
6.3 现代药理研究 |
6.4 方药疗效机理探讨 |
6.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之处 |
4. 展望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复方黄芪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CRISPR/Cas9 技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J]. 方敏,李莉,李恒宇,盛湲. 世界临床药物, 2021(12)
-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J]. 邸莎,王天铬,李敏. 辽宁中医杂志, 2022(01)
- [4]中医药调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研究进展[J]. 萧韵婷,汪小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19)
- [5]中医药抗辐射免疫和造血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J]. 肖静静,何东初.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1(08)
- [6]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单晓晓,洪帮振,刘洁,王国凯,陈卫东,俞年军,彭代银,王雷,张彩云.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 [7]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中成药注射液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J]. 林云鑫,黄英杰,黄慈辉,刘家玥,霍晨星,庄泽钦,李丹,杨曙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 [9]中药复方脑泰方药理药效及有效组分关联分析[J]. 米招娣,兰斌,成绍武,廖君,王国佐,葛金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6)
- [10]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缪文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